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經濟網: 關於轉基因 讓我們「實話實說」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4-3-5 2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3月05日 09: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中國經濟網 記者塗亞佳 實習記者朱曉倩

  崔永元自費在美國拍攝與轉基因食品相關的紀錄片是令人尊重的行為,然而視頻的態度是否公正、客觀,拍攝的內容是否科學、有邏輯,則需要觀眾認真判斷。

  紀錄片中的採訪對象主要是反對轉基因的消費者或組織代表,對於美國是否有支持轉基因的組織,以及這些組織的態度和科學證據並沒有提及。視頻中僅有幾次提到了支持轉基因的專家的觀點,但是每次在一位支持轉基因的專家發表看法后,就會有「然而」、「但是」等轉折,這種順序的安排使視頻本身的態度似乎並不是公平的分析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而是為了給反對轉基因食品找理由。那麼這些理由說服力如何呢?我認為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首先,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關係

  視頻開始后不久就是採訪南希教授的內容,南希教授列舉了很多圖表和數據來證明「疾病的曲線與草甘膦用量和轉基因作物種植率非常吻合」,並且很多疾病的發病率與草甘膦用量和轉基因作物種植率的相關係數都接近1,那麼這種相關性是否可以證明草甘膦的使用和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會導致這些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呢?

  其實南希教授自己已經給出了答案:相關性不代表兩者一定就是因果關係。來看個常見的例子:統計數據表明,雪糕的銷售數量與溺水人數有正相關,即雪糕的銷售數量高時,當月的溺水人數多,雪糕的銷售數量少時,當月的溺水人數少,我們會由此得出結論說雪糕銷量的提高增加了人群的游泳死亡風險嗎?當然不會。那麼這種相關性是如何產生的呢?是因為這兩個因素都受到了溫度的影響,氣溫升高,雪糕銷量也提高,溺水人數也增多,但顯然雪糕銷量與溺水人數並不存在相關關係。

  另外我們把不相關的兩組數據在軟體中進行相關性分析,只要樣本量較大,數據較多,且數據之間有一些相同的變化趨勢,得到接近1的相關係數並不困難,而這兩組數據所代表的意義甚至可以毫不相干。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相關性不僅不表示其中就具有因果關係,甚至這種相關性可以是毫無意義的「相關」。

  如果想探索因素A是否導致了結果B,或者想證明兩個因素之間是有意義的相關關係,在設計實驗時,控制「單一變數」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研究人員想證明長時間的烹調會引起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的下降,那麼在設計實驗時,除了烹調時間外的其它因素如烹調溫度、烹調條件、蔬菜種類、測定方法等都要盡量保證相同。而南希教授則認為「在美國所有這些疾病發病率都在猛增,這肯定跟環境裡面的某種東西有關,不可能只是遺傳問題,一定是環境裡面某種東西造成的」,「這15~20年唯一真正改變的就是基因工程作物和食品和草甘膦用量」,即使非專業人士也會知道人體的健康狀況與環境污染、生活壓力、飲食習慣、運動情況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南希教授將所有疾病發病率的猛增,無視其它因素而直接歸因在轉基因食品種植率與草甘膦用量上明顯是不合適的。

  其次,草甘膦並不等於轉基因食品

  視頻中多次提到轉基因食品和「草甘膦」,那麼草甘膦和轉基因食品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很多人對草甘膦並不熟悉,但是對於除草劑卻一定不會陌生。草甘膦就是一種非選擇性除草劑,也就是說不論是雜草還是人們種植的作物,草甘膦「一視同仁」的發揮作用,而通過基因改造的作物能夠耐受草甘膦,即轉基因使作物不再害怕這種除草劑,而雜草卻被除草劑草甘膦消滅了。

  實際上,即使不適用轉基因技術,為了提高效率和減少勞動量,農民仍然需要使用除草劑。只是他們通常會使用多種除草劑而並非單一使用草甘膦,還會通過犁田、翻土等勞作來控制雜草[1]。實際上,大量研究結果表明抗除草劑、抗蟲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可以有效的減少除草劑和農藥的使用量[2-3]。對於 「抗除草劑」雜草、「抗農藥」害蟲問題,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無論農民是否種植轉基因作物,雜草對除草劑產生抗性始終是無可避免的問題,比如儘管科學家還沒有推出可以耐受除草劑「莠去津」的轉基因作物,但還是有64種雜草對這種除草劑進化出了抗性[1];另一方面,生物公司在建議農民使用混合除草劑和翻土來除草的同時也致力於研發與不同除草劑合用的新型抗除草劑作物。

  但是,無論是否能解決「抗除草劑」雜草問題,作為除草劑的草甘膦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危害與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之間並沒有直接關聯,非轉基因食品不代表不使用除草劑和農藥。

  最後,轉基因「這麼殺蟲不等於這麼殺人」

  除了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外,視頻中也提到了轉入抗蟲基因的作物。實際上,我們常聽說的Bt蛋白,是蘇雲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 Bt)在芽孢形成時期,菌體內形成的伴孢晶體,是由蛋白質組成,這種蛋白質在昆蟲的腸道中被溶解,釋放出另一種蛋白即原毒素蛋白,原毒素蛋白在特異酶的作用下被進一步降解為活性毒蛋白,活性毒蛋白可以與昆蟲腸道中的特殊受體結合,導致昆蟲腸道的穿孔、腫脹與自溶,最終導致昆蟲死亡[4]。

  而人類和大多數動物的體內既沒有可以激活原毒素蛋白的特異酶,也不存在能夠和Bt蛋白特異性結合的受體,所以Bt蛋白對人和大多數動物是安全的。視頻中所說的「它這麼殺蟲,也就會這麼傷害人」的判斷實在是過於武斷。

  編后:

  縱觀整部視頻,其中有很多言論及實驗缺乏邏輯和科學證據。科學問題終究不是訪談節目,「我認為」、「我相信」等的主觀意願,以及只有一、兩個樣本的小「實驗」,不能作為得出結論的有力依據。整理歸納這些年來發表在權威期刊的、經過科學設計的、與轉基因有關的實驗所得的結果,並對其進行有統計學依據的數據分析,也許能讓崔永元更加公正客觀的看待轉基因問題。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3-6 00:19 | 只看該作者
所以這是事先設計好的對美國反轉基因人士的採訪記錄,而且是一篇不公正的採訪紀錄片。當然崔永元是搞人文的,沒搞過科普。但是搞人文調查,也需要最起碼的公平和公正。小崔這次走得太遠了。可悲!可惜!!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