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注崔永元視頻的百萬網民忽略了什麼?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3-4 1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14-3-4 10:48 編輯

 

  3月1日,多家網站同步推出《崔永元赴美國考察轉基因視頻情況》紀錄片,獲得大量瀏覽轉發。一時間轉基因技術應用安全爭論又起。

  焦點面前,卻鮮有人探究紀錄片中涉及的專有名詞——草甘膦、BT殺蟲晶體蛋白,它們是什麼?它們和轉基因技術應用安全的關係是什麼?實驗設計的合理性更少被提及。

  「我曾經想做一個關於轉基因的提案,希望落實轉基因標識制度。」聽到記者問轉基因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安純人沒有避諱。

  但當被問及是否知道草甘膦、BT殺蟲晶體蛋白等專業名詞時,他表示「這個……太專業了」。這些專業概念連農業界別的白先進委員也坦言不熟悉。

  點擊視頻的百萬網友又是否熟悉?

  草甘膦不等於轉基因

  「這15到20年來,真正改變的是基因工程作物和食品,草甘膦用量。」美國西華盛頓大學教授南希·斯萬森說。接著,紀錄片運用大量的篇幅,展示草甘膦與多種疾病的關係。

  「草甘膦是一種除草劑。」全國政協委員、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尚勛武解釋,「美國種植的轉基因大豆和玉米,轉入了抗除草劑基因,使得噴灑草甘膦時,雜草被除掉,農作物保留下來。」

  「作物小的時候,它競爭不過雜草,這個時候用草甘膦,把雜草除掉。」尚勛武說,作物長大后,不再噴灑草甘膦。

  易分解、低毒性是草甘膦沿用幾十年的原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彭於發說,「這是美國孟山都公司研發的,誰研發誰負責,在產品上市前,會經過第三方嚴格的毒理性實驗。」

  通俗地說,遇到草甘膦時,轉入的基因「發力」「拉了大豆、玉米一把」,雜草處在弱勢。沒有草甘膦時,它們一樣生長。

  尚勛武認為,噴灑草甘膦與轉基因技術應用安全與否沒有直接關聯。

  BT殺蟲蛋白是什麼

  與草甘膦是外來的不同,蘇雲金芽孢桿菌(BT)殺蟲晶體蛋白會在轉基因植物內部產生。把能夠產生BT蛋白的基因轉到作物中后,吃了棉花莖葉的蟲死掉,這就是轉基因抗蟲棉。

  「轉基因安全與否,要看轉入的是什麼基因。」尚勛武說,目前,進入商業化規模生產的基因,只有抗蟲和抗除草劑兩種。轉入抗蟲基因為了少用農藥。

  其實,沒有轉基因之前,蘇雲金芽孢桿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被科學家發現,並在隨後用做生物農藥,「那時候,也是為了少用農藥,生產很多蘇雲金芽孢桿菌,噴灑殺蟲。」

  「目前只有一種BT蛋白基因轉入植物並應用於生產。」尚勛武說,「轉基因作物產生的BT蛋白,在呈現酸性的人體消化系統中處於結晶狀態,無毒;在呈現鹼性翅目昆蟲消化系統中活化,有毒,因此能抗蟲。」

  這並不說明BT蛋白對人類全部無害,「新的殺蟲蛋白和基因都在不斷發現,風險評估還需要科學實驗證明。」彭於發說得嚴謹。


  實驗設計是不是合理

  「在實驗確定『物質』與『引起癥狀』有直接因果關聯后,才能進行計量效應的關聯分析。」從事安全監測與評價工作的彭於發的這句話很是拗口。

  「任何兩組數據都可以劃出一個趨勢圖。」針對轉基因視頻中南希·斯萬森得出的曲線,彭於發沒有直接否定。但他強調,遵循統計學上的規矩才能避免「拉郎配」。

  通俗地說,確定了因果關係,才能探索進一步的關聯密切度。而在視頻中,南希·斯萬森顛倒了這一順序。

  與已知有害物進行比較、建立風險評估模型、化學分析等都可用來確定關聯,彭於發說,「具體詳細的實驗內容有上百項,並且要遵循相關標準」,「實際上,科學實驗最開始都會假設有危害。」

  「上一輪世貿談判期間,為了保護農民利益,歐洲需要阻止美國農產品進入。有學者發表了一篇在歐洲引進試種美國轉基因抗蟲玉米品種導致蜜蜂不正常死亡的報告。幾年後學術界證明這個報告的試驗方案是不科學的。」尚勛武舉了一個例子。

  實驗要站得住腳,要符合最基本的實驗規則。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2 04: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