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破析中國式的轉基因謬誤與謠言(圖)

[複製鏈接]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4-3-11 06: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面對流行的謬論時,或許有人會痛斥民眾的愚昧和國人科學素養的低下。但封閉的決策體系、缺乏監督和制約的政府機構、批評聲音被壓制、公共信息不透明,往往才是謠言和陰謀論泛濫的溫床。

  

  (鄺飈/圖)

  2011年7月15日,魯花公關公司項目總監郭成林因誹謗金龍魚構成損害商品聲譽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一萬元。2010年,郭成林與魯花公司簽訂了公關協議,在網上發表《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魚!》,造謠稱金龍魚將「轉基因大豆油和轉基因菜籽油傾銷到中國的千萬家超市」,「轉基因農產品在歐洲和日本是絕對禁止人民食用的」,郭成林在該文中疾呼:「金龍魚,卑鄙的大品牌,禍國殃民啊,中國的漢奸們在禍害國家和人民,戕害著國人的身體,摧毀著中國的大豆產業鏈!」 紅歌會網站還發不了極有煽動性的文章「 準備生育的年輕夫婦,請遠離轉基因食用油



  該文聳人聽聞,在網路上廣泛傳播。儘管郭成林已受法律懲處,但在網路上,尤其一些民粹色彩濃厚的網站和論壇上,這類謠言流傳甚廣,並與「西方帝國主義的大陰謀」、「亡國滅種的危機」、「第三次鴉片戰爭」結合在一起,頗具煽動性。在一些人文知識分子和不屬該專業的專家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下,不少國人被誤導。轉基因食品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先澄清關於轉基因的幾個流行謬誤。

  謬誤一:美國人的轉基因農產品,自己不吃,專門出口禍害第三世界

  真實情況:作為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第一大國,美國的轉基因食品已相當普及,轉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紅柿、木瓜等,都是美國家庭餐桌上的家常便飯。轉基因食品,美國人吃得很歡。

  據美國農業部在2005年發布的《美國轉基因作物十年總結報告》,截至2005年4月初,美國聯邦政府共批准了10700多件轉基因種植和養殖申請,其中玉米有4968個;大豆843個;土豆747個;棉花724個;西紅柿552個;小麥358個;其餘(大麥、水稻、南瓜、木瓜等)2560個。

  近年,轉基因作物的種植繼續擴大,據美國農業部(USDA)2011年6月3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按種植面積計算,美國種植的88%的玉米、90%的棉花、94%的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1]

  那麼,如此高比例的種植和產量,美國人自己到底吃不吃呢?是不是像有些人傳的那樣只賣給窮國、做工業用途或者只給牲口吃?其實那種自己不吃只禍害窮國的低級謠言不值一駁。在美國這樣的自由市場國家,農場主和貿易商自由決定產品的銷售,不可能將轉基因產品挑出來,統一出口。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物平衡表格(2007年)也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美國當年產大豆7286萬噸,41%用於出口,其餘都用於國內消費,其中93.1%用於食用,用於飼料的不到7%。玉米年產量超過3.3億噸,17.5%用於出口,在國內消耗的部分,28.7%是食用消耗。比例最大的是甜菜,用於製糖,幾乎100%供美國國內食用。[2]

  有種口感很好的甜玉米,專為直接食用而研發。美國人日常吃的甜玉米大量是轉基因品種。比如先正達種子公司研發的一種轉基因甜玉米Bt-11,1998年就在美國獲得商業化種植批准,在美國、加拿大、南非、阿根廷和日本都有種植,並出口到瑞士、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和韓國。[3]

  儘管專業人士估計美國70%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4]但美國人並未為此感到困擾,普通老百姓一般不顧及食品里是否有轉基因成分,一般也很難知道哪些是轉基因食品。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食品標籤指南,食品標註或不標註「轉基因」由食品公司自願決定。如果某一食品標籤標有「非轉基因食物或不含轉基因成分」,其隱含的意思是這種食品優於其他食品,從而導致消費者產生歧義。法規不允許這種誤導性的食品標註。[5]「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講,他們不在乎食品中是否有轉基因。」康奈爾大學科學傳播教授布魯斯·列文斯坦這樣說。

   謬誤二:美國是轉基因農業大國,出於國家利益允許吃轉基因農產品,但在歐洲和日本是絕對禁止人食用轉基因食品的

  真實情況:早在1998年,歐盟就批准了孟山都公司的一款轉基因玉米在歐洲種植和上市,該品種後來在歐洲廣泛種植。在西班牙,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超過了玉米總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此外,捷克、葡萄牙、波蘭等國家也種植了轉基因玉米。

  打開歐盟委員會的網站,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歐盟獲得授權的轉基因生物名單。其中轉基因玉米就有23種、油菜3種、土豆1種、大豆3種、甜菜1種。除了極少數是作飼料或工業用途,絕大部分都是用於食品。[6]

  要注意的是,歐盟成員國眾多,在一些國家,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受到反轉基因運動的阻擋。2008年,希臘和匈牙利以MON810轉基因玉米可能破壞環境為由,禁止了這種轉基因作物。歐盟食品安全局隨後再次對MON810進行評估,並認為希臘和匈牙利的轉基因禁令不合理。近年來,歐盟對待轉基因的態度正在向美國靠近,歐盟批准轉基因作物的速度越來越快。2010年,共有10種轉基因作物拿到了許可,創了新高。

  相比起美國的開放和歐盟的保守,日本對轉基因的態度介於兩者之間。連續多年,日本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第三大大豆進口國,2010年日本進口了1434.3萬噸美國玉米、234.7萬噸美國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品種。早在2001年4月1日,日本農林水產省就正式頒布實施了《轉基因食品標識法》,對轉基因食品如何標識有詳細的說明。比如由轉基因大豆做的豆腐,必須做轉基因標識,但由轉基因作物加工來的醬油、色拉油,就無需標識。

  總之,說歐盟和日本禁止或不吃轉基因食品,純屬謠言。

  謬誤三:轉基因食品有害健康

  真實情況: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來看看幾個權威組織的說法。

  先看世界衛生組織,世衛食品安全部門在2005年6月1日就轉基因問題發布了一個長達79頁的報告,題為《現代食品生物技術,人類健康與發展——以證據為基礎的研究》,[7]其中第24頁明確寫道:「目前國際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都經過了風險評估,它們並不比傳統的同類食品有更多的風險。」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使用轉基因食品作為南部非洲的糧食援助的聯合國聲明》中也明確表示:「根據來自各國的信息來源和現有的科學知識,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組織的觀點是,食用那些在非洲南部作為食品援助提供的含轉基因成分的食物,不太可能對人體健康有風險。因此這些食物可以吃。這些組織確認,至今還沒有發現有科學文獻表明食用這些食物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作用。」[8]

  歐盟委員會的報告也指出:轉基因作物並未顯示出給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任何新的風險;由於採用了更精確的技術和受到更嚴格的管理,它們可能甚至比常規作物和食品更安全。

  除此之外,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和日本厚生省,都明確聲明,告訴消費者,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9]

  在科學研究領域,儘管轉基因科學的研究論文數量龐大,但質疑轉基因的安全性的嚴肅論文卻只有寥寥幾篇。比如普斯泰(Pusztsi)土豆事件、墨西哥玉米事件、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等,但這些研究都因為實驗設計不當、無法重複等原因,實驗結果被科學界所否定。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項科學研究能證實,轉基因食品有害健康。

  謬誤四: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不可預測的風險,這種危險可能要幾十年後才能看出來!誰能保證以後不出事?不能保證絕對安全,就是拿人當小白鼠

  這種說法被很多人所接受,成為抵制轉基因的利器。這種貌似謹慎的說法實際上並不合理。我們使用的歸納法,都是不完全歸納。科學是對未來無限開放的,要證明某種食品未來一定沒有副作用,是不可能的任務。對轉基因食品提出這種要求,實際上有點「漫天要價」的意思。如果拿「絕對安全」說事,傳統食品、雜交食品,任何新食品,不是都沒法吃了嗎?

  世界衛生組織、FDA等權威機構都表示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並沒說要幾代人之後才能確定安全。原因就在於,原理上,轉基因技術仍是傳統育種方法的延伸,在健康、環保等問題上,轉基因並不比傳統作物有更高的風險。

  雜交育種通過雜交實現基因轉移,只能讓各種基因「批量」轉移,無法實現有用基因的定向轉移。為了減少連鎖累贅,雜交育種要多次雜交和自交,因此,雜交育種過程相當漫長。而轉基因技術先將具有抗蟲、抗旱、抗逆境、控制產量、控制生長期等功能的優良基因「剪切」下來,再「粘貼」到要改良的作物的DNA雙螺旋鏈條上。

  轉基因育種方式甚至比傳統育種更安全可靠,用傳統育種方法將兩種親本進行雜交時,我們對其基因大多數茫然無知,無法預知其可能的後果;而在轉基因時,轉入的卻是有了透徹了解的特定基因,從而,對食品的安全性更有把握。

  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廣泛遵循實質等同(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則和個案分析(Case-by-case)原則。因為培育轉基因時,我們對轉移過去的基因是確定的,能從成分上知道它與傳統作物是否有本質區別,具體成分不同在哪裡。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權威監管機構和科學家們能肯定,轉基因食品並不比傳統食品有更多風險,甚至比傳統食品更安全。通俗地解釋這種評價原則就是:如果知道羊肉是安全的,饃也是安全的,那就不應害怕羊肉泡饃,不需再等幾代人才敢吃羊肉泡饃。

  事實上,轉基因食品是有史以來評價最透徹、管理最嚴格的食品。人類第一個轉基因食品——防軟化的西紅柿——上市已有17年,食用轉基因食品的人數以十億計,轉基因食品並沒有顯示對人類健康有新風險,而且,由於超越了傳統的植物育種通常的不確定性,使用了更精確的技術和更大的監管審查,它們甚至可能比傳統的植物和食品安全。

  當然,科學對未來無限開放,未來也可能發現轉基因食品有副作用,就像未來也可能發現任何傳統食品有害一樣。但這必須以確實可靠的證據說話。

   謬誤五:中國是第一個將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的國家,我們又做了小白鼠

  真實情況:2009年11月,中國政府頒發了兩種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但中國並不是第一個批准轉基因水稻的國家,早在1999年,美國就批准了轉基因水稻。伊朗、加拿大、墨西哥也先後批准。

  另外,中國也不是第一個實現主糧商業化的國家。批准研究距離商品化還有很長的距離。但是玉米就是美國人的三大主糧之一,在很多州,玉米是第一大主糧。前面已談到,現在美國88%的玉米地種的都是轉基因玉米,美國人吃的,絕大多數也是轉基因玉米。

  在2004年,孟山都公司的一種轉基因小麥也獲得了安全證書,但由於現有的轉基因技術主要是導入抗除草劑和抗蟲害的基因,而對小麥而言,雜草和蟲害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影響小麥產量的主要是病害、乾旱、寒冷等因素,現有的轉基因小麥商業價值沒有優勢,沒有進入大規模的商業化種植。

  很多人以為小麥才是美國人的主糧。對於食品安全而言,是不是主糧都重要,吃多吃少都必須保證安全。所謂的轉基因主糧概念,只是反轉基因人士在無法否認轉基因食品廣泛使用的情況下,搞出的一個偽問題,因為,誰也無法控制一個人是把玉米還是小麥當主糧。

  謬誤六:如果中國大搞轉基因農業,種子專利都在洋人手裡,我們的種子就會受制於孟山都這樣的西方巨頭,極大地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真實情況:一個領域的現代化往往伴隨著國際化,就像全世界都用微軟的操作系統,都用兩個公司的大飛機一樣。如果這個領域是開放的,競爭是准入的,就無須害怕會被壟斷卡脖子。在種子領域,除了孟山都,還有先正達、先鋒、拜耳等很多競爭者,這一領域幾乎不可能壟斷。

  另外,所謂的專利都在洋人手裡也不符合事實。中國轉基因水稻的參與者林擁軍在媒體上明確表示:「我們研製的抗蟲轉基因品系若在中國種植推廣,不侵犯任何外國公司或個人的專利。」而且,專利一般具有時間性和地域性。林擁軍介紹說,沒有在中國申報的專利不可能在中國獲得專利權屬,且即使在中國申報並授權,若過期也就沒有了專利申請的權利。各國專利保護的有效期一般在一二十年,轉基因的基礎技術大多是在上世紀90年代及更早以前產生,現在都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

  如果中國抓緊轉基因的研發和推廣,完全可以取代洋種子。棉花領域就是個成功的案例,2004年前,美國孟山都的轉基因抗蟲棉佔據了中國市場90%以上。但由於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等機構的果斷與努力,今天中國自己的轉基因抗蟲棉已覆蓋國內95%以上的市場份額。

  相反,如果我們被轉基因的謠言束縛住了手腳,老在一些低水平的爭論上耗費時間,就會在新農業技術革命中落伍,那才是真受制於人。轉基因大豆是典型的負面案例。由於中國一直未引進轉基因大豆產業化種植,也未進行轉基因大豆研發,現在中國本土的大豆市場,已經被美國的優質轉基因大豆大規模蠶食。

  糧食和環境問題的解決,最終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可能指望回到原始的全天然狀態。轉基因農業已經顯示出了在商業和環境方面的優勢,中國不能也不應該拒絕這種新技術的應用。

  2005年4月29日,《科學》雜誌發表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的論文《轉基因抗蟲水稻對中國水稻生產和農民健康的影響》指出,轉基因抗蟲水稻比非轉基因水稻產量高出6%,農藥施用量減少80%。美國「國立食品與農業研究院」院長羅傑·比奇發表文章表示,轉基因作物減少了化學製劑(農藥、除草劑)的使用,對環境有好處。另外,如果不採用轉基因技術,可能難以滿足人口增長對糧食的需求。

  美國前農業部長邁克·約翰斯對此說得更明確:「坦率地講,農民們希望使用最新的科學技術,而安全的轉基因農產品正改變世界的面貌。它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效率,它讓窮人不再忍飢挨餓,那些向轉基因技術和產品說『不』的國家會發現,它們正讓自己的農民在競爭中處於劣勢,這些農民會發現,自己根本就無法在世界市場上與他國(使用轉基因技術的)農民競爭!」[10]

  菲律賓總統阿羅約曾發表講話指出,發展轉基因農業是菲律賓的國策,因為這是保障菲律賓糧食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國總理溫家寶也曾說過:「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世界性糧食緊缺更增強了我的信念。」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3-12 01: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4-3-12 02:38 編輯
悠閑 發表於 2014-3-11 07:50
反式脂肪食用油已經被美國FDA禁止用於商用目的,食用豆油已經鮮見於大型超市說明了什麼?知道為什麼FDA至今 ...


請教:
1,反式脂肪食用油=轉基因食用油?
2,食用豆油已經鮮見,你指的是中國市場還是美國市場。你大概不知道美國的VEGETABLE OIL實際上就是 SOYBEAN OIL .
3,FDA不是拒絕標明,而是由商家自己決定,原因你應該從加州的全民公投中知道。

參考:SOYBEAN OIL CORNER: WHY SOYBEAN OIL IS CALLED VEGETABLE OIL?  
http://www.soyconnection.com/new ... alled-Vegetable-Oil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3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2 03:28 | 只看該作者
悠閑 發表於 2014-3-11 07:50
反式脂肪食用油已經被美國FDA禁止用於商用目的,食用豆油已經鮮見於大型超市說明了什麼?知道為什麼FDA至今 ...

在美國,有錢地人都是吃有機的.他們自已也沒說服自已.反轉基因地人不是反轉基因地研究,是要求食用安全,而這也不是要絕對地安全.樓主是把一頂帽子加在人家頭上再反對就是沒意義地.那怕是吃毒藥只要是微量也會20多年不死.美國反對中藥進口,而中國是吃了上千年地了,不就說明重金屬有一點是沒關係地.美國為甚麼反對呢?樓主還是到美國要美國取消不準一些中藥進口地決定.再來.安全性是要做試驗地,任何類比,理論地推理,不能說明安全性地,要求成安全不是反對研究.也不能為了不落後,就不顧安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4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4-3-13 00:09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2 03:28
在美國,有錢地人都是吃有機的.他們自已也沒說服自已.反轉基因地人不是反轉基因地研究,是要求食用安全,而 ...

你是美國有錢人嗎? 美國有錢人佔美國全國%之幾???你能不吃轉基因食品和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嗎?? 由於不加標明,有錢人也免不了要吃轉基因食品或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何況有許多食品是沒有有機或天然食品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5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3-15 00:54 | 只看該作者
轉基因農作物是一個科學問題,不論是反轉或挺轉,都需要有可靠的科學根據,靠道聽途說是不行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6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3-17 23:59 | 只看該作者
  age last updated at 15:52 GMT, Sunday, 26 October 2008   BBC  news

  Printable version

  Purple tomato 'may boost health'

  

  The tomatoes are full of a beneficial pigment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purple tomatoes which they hope may be able to keep cancer at bay.

  The fruit are rich in an antioxidant pigment called anthocyanin which is thought to have anti-cancer properties.

  A team from the John Innes Centre, Norwich, created the tomatoes by incorporating genes from the snapdragon flower, which is high in anthocyanin.

  The study, published in Nature Biotechnology, found mice who ate the tomatoes lived longer.

  

  

  This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health through diet by reducing the impact of chronic disease

  

  Professor Cathie Martin

  John Innes Centre

  Anthocyanins, found in particularly high levels in berries such as blackberry, cranberry and chokeberry, have been shown to help significantly slow the growth of colon cancer cells.

  They are also thought to offer protection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ge-related 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the pigments have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help boost eyesight, and may help stave off obesity and diabetes.

  The John Innes team is investigating ways to increase the levels of health-promoting compounds in more commonly eaten fruits and vegetables.

  Tomatoes already contain high levels of beneficial antioxidant compounds, such as lycopene and flavonoids.

  More benefit

  Professor Cathie Martin, from the centre, said: "Most people do not eat five portion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 day, but they can get more benefit from those they do eat if common fruit and veg can be developed that are higher in bioactive compounds."

  

  

  It is too early to say whether anthocyanins obtained through diet could help to reduce the risk of cancer

  

  Dr Lara Bennett

  Cancer Research UK

  The John Innes team took two genes from snapdragon that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s in snapdragon flowers, and turned them on in tomato fruit.

  Anthocyanins accumulated in tomatoes at higher levels than anything previously achieved in both the peel and flesh of the fruit, giving them an intense purple colour.

  Tests on mice bred to be susceptible to cancer showed that animals whose diet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the purple tomatoes ha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lifespan compared to those who received only normal red tomatoes.

  Professor Martin said: "This is one of the first examples of metabolic engineering that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health through diet by reducing the impact of chronic disease.

  "And certainly the first example of a GMO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with a trait that really offers a potential benefit for all consumers."

  She said the the next step would be test the tomatoes on human volunteers.

  Exciting

  Dr Lara Bennett, of the charity Cancer Research UK, said: "It is exciting to see new techniqu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make healthy foods even better for us.

  "But it is too early to say whether anthocyanins obtained through diet could help to reduce the risk of cancer.

  "We do know that eating a healthy, balanced diet that is rich in fibre, fruit and vegetables - and low in red and processed meat -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duce your cancer risk."

  Dr Paul Kroon, of the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in Norwich, said the research was an "important study".

  "The technology offers great scope for altering colour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their content of potentially health-protective compounds."

  However, he said it would be wrong to assume the effects seen in mice would necessarily occur in humans.

  Anna Denny, a nutrition scientist for the 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 stressed there was no "magic bullet" against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and heart disease.

  "Fruit and veg with higher levels of health-promoting compounds should not been seen as a replacement for eating a healthy balanced diet."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2: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