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索羅斯眼中的烏克蘭復興之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4-2-28 2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為全球最著名的投機家和政治行動主義分子,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一直密切注意世界政壇的種種動向,而近期發生在烏克蘭的暴力衝突事件更是引起他極大的關注。日前,索羅斯在Project-syndicate上發表相關評論文章,闡明了自己對烏克蘭未來走勢的觀點。

在索羅斯眼中,烏克蘭人民反抗暴政的行動非常勇敢;而選擇加入西方陣營后,烏克蘭理應得到歐盟更多的幫助,包括開放市場並提供管理支持。此外,為了保證烏克蘭國內的長期穩定,歐盟應主動和俄羅斯達成共識,而非擺出高高在上的勝利者姿態。原文具體內容如下:

當基輔獨立廣場的衝突以進一步升級時,沒人能想到烏克蘭人民最終選擇了這樣一種抗爭的方式——普通市民將鐵棍、樹枝當作武器,穿上垃圾箱乃至硬紙盒做的鎧甲,去和荷槍實彈的安全部隊戰鬥——儘管整個過程充滿了偶然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烏克蘭人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將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留下深遠的影響。

然而回過頭來我們要問,究竟是什麼促使了這些普通人走上武裝起義的道路?沃納•海森堡著名的量子測不準理論(量子基金也取名於此)或許能解答這個問題。在測不準理論中,原子內的物理現象顯示,它們既是波也是粒子,而人們有時候也會表現出這樣的「波粒二象性」。通常,人們作為獨立的個體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然而在面對有些問題時,人們會變成群體中一份子。事實上,許多出人意料的歷史事件和這次烏克蘭革命一樣,都源自這種人類對自我身份認知的不確定性。

簡單來說,人對自我身份的認知由獨立個體和群體的組成份子兩者構成,而人們對於社會的影響則取決於支配他行動的身份認知。就比如2月20日,基輔獨立廣場上的那些普通人,他們對著安全部隊發起了近乎自殺式的攻擊,在那一刻,他們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國家。當這些普通市民站上民族的高度時,此後的行動就已無關個人的生死了。而正是烏克蘭人民這種對於國家和民族的忠誠,才將這個瀕臨分裂的國度從內戰的懸崖邊拉了回來。

但我真正要說的是:這樣的團結能究竟維持多久,最終還是取決於歐盟的態度。

然而歐盟本身卻並非一個團結的典範,內部債權國和債務國紛爭不斷,各國央行間也矛盾重重。我們有理由懷疑,即便當初烏克蘭加入了歐盟也難以得到百分百的幫助。也這也是為什麼在聯合協議的磋商階段,烏克蘭政府輕易地倒向了俄羅斯。

不過這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烏克蘭人民已經向歐盟表明了立場。作為回報,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將提供百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以防止動亂中的烏克蘭陷入經濟崩潰。但老實說,我認為這筆錢並不足以保證烏克蘭人在之後的幾年中繼續保持的同樣的立場。

1990年烏克蘭獨立之前,我就在這個國家建立了文藝復興基金會。儘管沒有參與這次的革命,但一直以來基金會都致力於幫助人民反抗政府的壓迫。而現在,基金會已經著手準備幫助烏克蘭重建民主體系(包括獨立專業的司法部分)。但僅靠基金會是不夠的,烏克蘭更需要來自歐盟的幫助:准入歐洲市場,並提供專業的管理支持。

烏克蘭擁有高質量的人力以及多元化的經濟,擁有非常高的投資潛力。但國內商業風氣不良、地方腐敗嚴重、法律監管缺失等問題不容忽視,國外企業要進入烏克蘭市場還很困難,這就需要歐盟各國的大力幫助,以改善烏克蘭國內的現狀。

來自歐盟企業的直接投資是個不錯的選擇,此外向本地的管理者提供專業培訓則是從長遠角度提振烏克蘭經濟的方式。還記得1990年的中歐經濟大改革嗎?來自德國和其他西歐國家的支援幫助中歐各國順利轉型,西歐開放市場將中歐的地方企業納入他們的全球產業鏈中。現在烏克蘭也需要同樣的幫助,歐洲開發復興銀行(EBRD)應該出資幫助其進行經濟建設,鼓勵更多企業進駐烏克蘭。

總體來說:烏克蘭要做的是開放國內商品製造業市場,並允許歐洲公司在境內設立子公司。而歐盟則應努力幫助烏克蘭公司適應歐洲環境,最終融入全球市場。

我相信歐盟在德國的帶領下能完成這個目標。我在幾年前就已經強調過,德國應該擔負起身為歐洲經濟領導者的責任和義務。如今的烏克蘭需要一個歐洲版的「馬歇爾計劃」,就像二戰後美國幫助歐洲時一樣,德國現在就應扮演當初的那個美國。

不過我最後還要提醒一點,當時的馬歇爾計劃並沒有把蘇聯集團包括在內,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可以說是間接挑起了美蘇間的冷戰。而如果今天的歐盟重蹈覆轍的話,被捲入其中的就不止歐洲和俄羅斯了——夾在兩者中間的烏克蘭無疑將是最大的受害者——烏克蘭的天然氣進口自俄羅斯,同時也需要向歐洲市場出口商品,哪邊都不能得罪。

而這件事也需要德國牽頭,默克爾總理應該向普京總統表明態度:俄羅斯不是敵人,而是烏克蘭重建計劃的參與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