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三大特性讓美國人財富難傳承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4-2-28 23: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學者認為,美國是一個缺少家族財富王朝長久不衰的國家,這倒不是美國的富人花天酒地把財富揮霍光了,而是美國社會的三大特性造成了這一結果。

在世界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像美國這樣建立了巨大的財富,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億萬富豪數目超過美國。最近美國有一篇文章談到美國的家族財富問題,作者認為美國是一個缺少家族財富王朝長久不衰的國家。

在美國歷史上,范德比爾特、阿斯特、洛克菲勒、卡內基、摩根、古爾德、梅隆、哈里曼、克羅克、赫斯特、杭亭頓、杜克等家族的名字都顯赫一時,但在今天美國最富有的人名單中,這些顯貴的家族多已出局,只有洛克菲勒、赫斯特和梅隆三個家族的財富能進入福布斯美國最富有400人之列。

美國歷史上的一些巨富為何並沒有像外人所說的那樣,可以一直延續家庭的巨大財富,即使有些家族能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卻無法一代代維持龍頭老大的地位。英國霍華德家族作為英國最富有家族已經有500多年了,而美國人們津津樂道的洛克菲勒家族的興旺還不到100年。

1915年時,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達到20億美元,而當年美國政府的總支出也不過就是7.46億美元。2009年洛克菲勒的孫子大衛的身價為22億美元,在福布斯富人榜中排在第147位。如果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大衛所擁有的財富只是他爺爺的十分之一。而洛克菲勒第四代約翰擁有的財富就更少了,只有8300萬,與洛克菲勒家族的名牌相比,這樣的財富已夠不成名家大戶了。

如果說美國也有富不過三代現象的話,「山姆大叔」則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最大「黑手」。美國政府對富人賺錢不心疼,但富人把錢傳給兒子、孫子,「山姆大叔」就有些不爽。美國巨富家族為何較難形成世代相襲王朝家族,原因有三。

首先是美國政府的政策就限制了財富的世代相襲,美國很早就開徵了遺產稅,對遺產稅的徵收長期以來都是毫不留情,而且稅率很高。正常情況億萬富豪的財產如果不偷稅漏稅或是鑽稅法的空子,富人過世后近一半的財富最後會進到山姆大叔的腰包,這是美國政府「劫富濟貧」的一種方式,也是鼓勵人們白手起家致富的「損招」。

二是美國的經濟體系是鼓勵創新,幾乎沒有人可以壟斷一個行業的發展和獲得巨額利潤,造富運動的結果新的富豪輩出,而老富豪要想維持財富上龍頭地位幾乎不可能。

第三、美國的慈善文化和傳統,也讓富豪心甘情願把自己的巨額財富用來回饋社會。慈善捐款成了富人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而且在很多時候成了一種富人的美德。近七成的富人稱,進行慈善捐款是他們的一種社會責任。

美國一項針對富人財富傳承的調查顯示,大約32%的富人表示將遺產留給子孫並不重要,四分之一受訪者寧願將遺產捐贈給慈善事業;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來享受財富,而不是留給兒女。巴菲特提出要把自己99%的財富捐獻出去,想想看,巴菲特的子女雖然也可以獲得一筆遺產,但他們以後卻不可能像老爸一樣成為美國數一數二最富有的人了。

美國白手起家成為富人的人數不少,他們留給後代的除了財富,還有節儉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奮鬥的精神。美國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和殘酷的社會,躺在父母留下的財富上吃老本是沒有出路的,即使是像希爾頓這樣的小富姐繼承了大筆財產,除了吃喝玩樂以外,希爾頓還是利用富家小姐的光環四處撈金。

美國大多數富人教育子女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後代只認得錢和錢的價值,而是花更多時間告訴孩子做慈善事業的意義、加深文化的閱歷、參與有助個人品質提高的活動。在富人家庭,未成年孩子中有45%的人學習之餘也去打工,近一半的孩子從父母處得不到零花錢。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錢主要是讓他們體驗生活,而不是買一堆物質的東西令其盡情享受。

學者認為,美國富人文化的一個特徵是節儉超過揮金如土。因此在美國的財富文化中,富人將傳統、價值、能力與為社會服務也視為財富的一部分傳給下一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9: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