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姜文教子」為啥被傳為美談?

[複製鏈接]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文/心靈朝陽

 
 

  

  近日,一篇關於姜文教子的文章,在微信中瘋傳,讀後不禁感慨。這篇題為《姜文,給兒子最好的營養品是苦頭》的文章,曾經刊登在《意林》雜誌上,據說,《意林》雜誌也是轉載,而姜文的回應卻是:「太扯」,甚至還有記者將姜文妻子周韻去年帶兩個兒子看網球賽的照片賽到了網上了。看來,故事可能有些扯,但仍然引起不少讀者的震撼。姜文雖是名人,估計青史留名大概不會因為他是電影明星,而是因為 「天要下雨,爹要教子」。

  因為這篇文章,姜文得到一片讚譽,由此還得了「真漢子」的美名,對於姜文帶孩子去新疆野外拉練的教子精神,不禁使網友們讚歎感喟!古有三娘教子,今有姜文教子!雖然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可是小小的一篇文章,仍然能夠使人感覺到一種沉甸甸的份量!不能不說,姜文教子只是文章的引子,代表的只是作者的一種思想,一種表達對當代教育追求的一種願望。名人教子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也更容易激發人們的思考和探討。如果這篇文章純屬虛構,不能不說,這種虛構,確實是獨具匠心。我想,虛構有時候也會發人深省的,尤其是對於教育,倘若虛構能夠化變成一種改變社會現實的潛在動能,那麼,我們應該熱烈歡迎這種虛構的東西存在。至少,這種虛構,不是惡搞,不是傳播謠言,不是屈意討好某人,而是一種對於社會正能量的嚮往,或者說是一種鞭怠,那麼這種正確的東西,是不是多一些更好呢/?

  曾經,我們這一代人,以為自己給了孩子們最幸福的生活。想想小時候吃過的苦,受過的罪,尤其是那些貧窮的日子,我們終於不會讓孩子們象我們那樣活著了!記得90后們童年的時候,有不少朋友和同事都在悄悄地議論:「現在的孩子,真是生活在福窩裡!」然而,這還不夠,80后們有孩子,竟然有人發出另外一種想法:不買到房子不結婚,不攢足了錢不結婚,不成為富翁不結婚。因為他們要讓自己的孩子,吃最好的飯、穿最高檔的衣裳、住最大的房子、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中學、大學……

  我們給孩子的愛的確不少,但是他們真的能夠感受到嗎?他們真的幸福嗎?計劃生育只批准生一個孩子,從此,每個家庭里的孩子們都在寂寞中生活。夫妻感情好的,或許還能多一些溫暖的空間,夫妻感情淡薄的,基本上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此時無聲勝有聲」了!孩子少了,家務也少。農村的地少了,後來也漸漸機械化了。家庭負擔逐漸減輕,孩子們從事的體力勞動也越來越少了。商場里玩具多了,實物玩得不過癮,電腦乘虛而入,開始虛抑世界的跋涉了!想起我們童年時代的集體活動,卻逐漸被虛抑與寂寞替代,那種群體中的成就感,那些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的體驗,還有那些「打土仗」、「過家家」的故事,儼然成了昔日的童話。現在的孩子真的幸福嗎?看起來是的,父母的一切都是他的,他可以任意地玩,恣意地享受,但唯獨不能將這一切與自己的兄弟姊妹一起分享。他們這一輩子都無法懂得:在擁有一切物質和滿足的同時,他們缺少了一種手足之情的共享空間,更缺少了一種精神深處的愛和被愛的感覺。

  日漸減少的勞動量,已經不足以讓孩子參與大人世界的勞動。其實,勞動也是快樂的事情,可是我們何時給過孩子這種快樂和滿足感呢?我們除了給他們享受,讓他們學會慵懶,學會玩和空想以外,其他還有什麼呢?讓他們礪志嗎?他們什麼都有了,還要什麼礪志呢?讓他們上進嗎?他們不懂得幸福來之不易,他上進為了什麼?不能不說,因為獨生子女,我們給了孩子一輩子無法揮掉的孤獨;因為獨有父母和親人的愛,我們給了孩子過多滿足的心情。我們給了他們金錢,卻不能給他們為追求而付出的苦和樂;我們給了他各種食物,他們竟然連糧食怎樣從地里生長出來的都不知道!我們給了他們各式各樣的服裝,他們卻不知道,做名服裝設計師,需要多少創意、多少智慧!

  我們錯誤地把享受當做幸福,把苦難當做敵人;我們以為給了孩子一切物質和享受,便給了他們所有成長的必需品,但是一切外因和條件,卻改變不了內因的無目的發展。鳥兒羽翼不豐的時候,穿上再華麗的衣服又有什麼用?當一個孩子心智不成熟的時候,你給了他再多的條件,也只不過是一種表象而已!

  原來,我們不知道苦難是成長的良藥!原來,我們忽略了的身後的經歷,就是生命中的一筆財富。我們給了孩子們許多物質,但卻將真正重要的精神財富拋棄了!年輕時候,我們都嚮往城市,住進城市后,方才發現這兒更加遠離自然!我們用人為的方式,改變了自然力的平衡法則,結果受到的懲罰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姜文或許真的沒有到新疆「教子」,如果「姜文」就是這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那麼我們該不該向作者寫的那樣,也帶著孩子們遠離身邊的溺愛,走向遠方,帶著他們去野外拉練,感受自然,挑戰自然,從而學會吃苦耐苦呢?事實上是:我們缺少這種勇氣,也沒有這樣的精力。在金錢社會裡,不僅對於孩子們的教育還在迷茫著,我們對於自己的追求,對於幸福的認識,仍然還處於一片迷茫狀態之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5: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