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葉傾城:一個家庭的中國式洗牌

[複製鏈接]

2479

主題

2935

帖子

4913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簡單快樂 發表於 2014-2-21 06: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春節期間偶赴飯局,除我之外,全是張總、李總、王總……我準備好聽他們談酒色財氣,不料話題重點是:育兒!很有幾位四五十歲的「總」,剛剛麟兒在抱,還有一些笑得神秘。「總們」邊談小額放貸、礦山、年下的銀根緊縮,邊討論請中式月嫂還是菲佣,孩子將來是上國際學校還是「不忘國本、國學為首」……當然,沒有一個都是第一胎。關於長子長女,他們只一筆帶過:「跟他媽了。」「出國了。」「他不願意學習,我也沒辦法呀。」

    我忽然心念一動,明白我看到的,是某一階層家庭的大洗牌。

    我面前的這些總,就是傳說中的新貴新富階層,他們往往出身寒微,然後,或讀書,或參軍,或打工,從篳路藍縷開始撿拾灰塵里的金屑。該結婚結婚,該要娃要娃,生兒育女,像完成對生命的債務,無債一身輕的他們,繼續上路。

    奮鬥日子,妻子們會覺得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他們感受到的,卻是孤獨:兩位帶頭老大都伸出橄欖枝,站錯隊就要掉腦袋,長夜裡輾轉反側,無人可以商量;資金鏈說斷就斷,怎麼辦?多少人曾在高樓頂、長江旁徘徊過;被黑社會威脅過,可能也雇傭過黑社會;面臨過牢獄之災,也曾將誰送進去過;還有一些事兒,等更加功成名就,退出這兇險江湖后,也許他們會說。

    專註事業的人,向來無暇他顧。當他太累,只想休息,家只是個睡覺的地方;當他太疲倦,只想放浪形骸,責任只意味著天亮前回家。最苦最累,帶錢回去給老婆孩子了,他恨不能給自己點32個贊,連稱自己是純爺們兒。

    而如果妻子也一樣精明強幹,是他事業上的好助手,那對孩子興許是更糟糕的選擇——孩子必須淪為犧牲品,在寄宿學校、爺爺奶奶或者親戚家中長大。他只有兩隻手,要抱磚就不能抱孩子,這是很殘忍也很現實。

    等他終於賺到了錢,他卻發現,他早已失去了孩子。今天的錢不能給到昨天,買到孩子童年時父親的陪伴。孩子早已習慣他的缺席,從來不問「爸爸去哪兒」,很少有機會玩「騎大馬」「滑人梯」,過馬路時只能緊抓媽媽的手。生命中風雨來襲時,孩子頭頂的傘總缺了一角。不曾在父親膝前依偎過,又怎麼能在青春期,把心交給這個已經生疏了的父親。因此血脈相連,視線卻絕不交匯。

    而父親也不理解孩子。他不明白自己餓著肚子還要讀書,孩子在蜜窩長大卻只學會揮金如土;他從小不怕吃苦不懼冷臉,孩子卻聽一句氣話就離家出走。他有滿腔話要跟孩子說,卻不知道怎麼說、說什麼,孩子才會聽。

    更何況,富易妻是中國男人的本色,離婚大戰、小三們的層出不窮、各種翻臉吵罵……孩子很自然地站在母親一邊,對父親滿懷怨懟。這批足夠富有的中年男人,赫然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個不成器、冷冰冰甚至滿腹恨意的孩子。

    不歉疚嗎?剛剛上過春晚的張國立,曾給兒子張默寫過這麼一封信:「你小時候如果不是剛好碰上張國立要創業、要爭名聲的時期,也許我和你媽媽也不會離婚。你進了這行,要不是有張國立這個爸,你可能沒有這麼痛苦。」

    但歉疚又如何?親人之間,救贖無從實現,爛賬收拾不盡。兒女債,一生一世還不盡——何苦來哉,不如從頭再來。有些人,真的就這麼想。

    新的小生命就此誕生。這一次,他們是細心的爸爸:把孩子托在掌心,笨拙地學換尿布;外面應酬到半夜,堅決不喝酒——某總,我們給你叫代駕;不行,我娃不喜歡我喝過酒親他,他九個月;仍沒耐心看育兒書籍,但鼓動新媽媽看聽學。同事熟人說起時認真插嘴:什麼是感統訓練?立刻打電話報名。

    不能說他們不愛長子長女,只是親情,有時也是生命中的奢侈品,需要錢、時間、精力、閑暇,需要與孩子他媽之間真摯的情誼。真有一位我認識的老總,從沒參加過前兩個孩子的家長會,卻沒缺席過小女兒的每一堂芭蕾課。而她是他的第三個孩子,她媽是他的第三任妻子。

    而那不再被提起的長子長女,也許就是給足夠的錢,保證一生衣食無憂,也投取了父親的問心無愧。他們很少想到,對孩子來說,這是雙重的被拋棄,一次在童年,另一次可能在人生的任何時刻——當那個父親真正寶愛的孩子出生。

    不必說李連杰,也不必說喬布斯,還有三次婚姻、兩個兒子的英達,對小兒子是司機、保姆、廚師、教練四棲老爸,上太空都要帶著照片;對大兒子:「7歲時求你帶他出去玩一次你都不理,11歲管你要電話你都不給,14年來形同陌路。」前妻痛斥他:「你不是人。」不,也許就因為他是人,有人的計算:與長子之間隔閡深如大海,多少小恩小惠也是精衛填海。那索性一筆勾銷,轉過頭,假裝大海根本不存在。

    父親們走得太遠,聽不見被拋棄孩子們的哭聲。

    唯一的安慰是,人算有時候不如天算。

    曾有一位父親,眼前新婦新兒女,他對次子發出稱心如意的讚許:「我們家就這麼一個較出息像樣的。」

    後來呢?

    呵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