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青楊:公務員考試真的開始降溫了嗎?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4-2-18 1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風青楊

  2014年江蘇將招錄6480名公務員。昨天是網上報名的第一天。很多考生驚訝地發現,今年首日的報考情況似乎格外冷清,大把大把崗位顯示報名成功人數都是「0」。截至下午4時,全省僅18550人報名,725人繳費成功。提交報名人數比去年首日驟減了約一半。在公務員「日子不好過」以及「辭職」等傳聞的背景下,公務員不再是「香餑餑」了嗎?今年的「公考熱」終於降下來了嗎?

  公務員考試真的開始降溫了?

  這條新聞立即在微博上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要求高,地方又偏,現在公務員待遇又沒之前好。」、「油水不大,又要吃苦,當然無人問津了。」、「要知道,江蘇省公考報名的門檻普遍很高,研究生、工作經驗、黨員,這樣那樣的,想報名的看看條件也就罷了。首日冷清不是大家積極性不高,而是看完報名條件后積極性就滅了。」、「才首日,急什麼?再說了,多數人還沉浸在情人節的氛圍里呢!」……

  而前兩天,從浙江省公考傳來報名數據,報名人數27.34萬人。而去年,這一數據是36.34萬人。相比之下,減少1/4。在多年節節攀升的報名狂潮后,今年的公考報名似乎開始大幅下降了。有公考培訓機構負責人分析,這是因為「受去年以來的大環境影響」。去年以來的大環境是什麼呢?公務員隱性福利銳減,引致人們對公務員待遇前景不看好。這跟一段時間來的公務員輿情是合拍的。職位穩定,體面風光,還伴隨著「越升職越發財」的預期。現在,這些似乎有些靠不住了。果真如此嗎?

  因為公務員真的越來越難當了?

  客觀的說,比於前些年,現在的公務員的確不好當。回顧剛剛過去的2013年,可謂公務員的「禁令之年」。這一年,在「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蒼蠅」的語境下,曾經讓百姓無比艷羨的「官員群體」,這一年過得越來越不自在了。八項規定出台以來,大到「停建樓堂館所」,小到「嚴禁公款賀卡」,約束官員的規定越來越細。再加上自媒體時代,官員的整個仕途裝滿了「攝像頭」。官員戴塊名表、抽盒好煙、與女下屬開個房,就有可能瞬間變成舉國關注的「公共事件」。

  針對禁令頻頻之下公職人員生態,有人預言「中國將會掀起新一輪的下海潮」,也有人說「青年公務員辭職的暗流正在涌動,公考熱將會持續降溫」。但也有人認為這些都只是主觀臆斷。或許正像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所說的那樣,「住在城裡的,想出去;住在城外的,想進來。」按道理說,公務員的各種便利沒有了,隱性福利沒有,「金箍」套得越來越嚴了,風險性也越來越大了,本該褪去原本的光環,但卻為何照樣是許多人艷羨的職業呢?

  其實,當上公務員就可得大利的想象只是動搖了一下而已,這種態勢能夠維持多久,大概還不乏人觀望。公務員的「正當好處」,還只剝離了部分,公務員仍然存在著一些未與社會並軌的福利,例如公費醫療,例如「集資建房」等。公務員職業的暈輪有所縮小,但並未消失。公考熱度可視為公務員真實收益的晴雨表,它降溫了嗎?或許有之,或許還根本沒有。

  消除權力紅利,有進有出才能讓公考熱降溫

  公務員之所以成為最熱門的職業,說到底,就是其維繫的權力、利益與尊嚴,與其他職業相比,往往具有顯著的社會優勢。就像一些報考者說的那樣,「公務員現在已經不是鐵飯碗了,它是金飯碗」;「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管著,你還擔心什麼?」尤其是公務員可以說缺乏淘汰機制,對大部分人來說,一旦進去了,這輩子也就不用愁了。至於公務員有多穩定,據國家人事部門統計,我國公務員的被辭退率約為0.05%,這意味著兩千人只有一個人可能被辭退。

  但一個健全的公務員體系,必然是有相當批量的「進進出出」——只要社會上有人想進入這個崗位,而他又比你有能力,就沒有理由因為「你比他先到」就安若磐石,巋然不動。正常的市場里,「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是一種共識,但在公務員隊伍里,似乎「只進不出」,再加上隱性福利豐厚等現實誘惑,你說公眾怎會不趨之若鶩呢?由此可見,「鐵飯碗」不打破,談「公務員熱」降溫無疑是紙上談兵。

  如今,催發「公務員熱」的制度土壤依舊存在,公務員考試熱得發燙的肇因未曾得到有效消減。這決定著,這一次公務員考試的報考與參考人數略略下降,不足以充當進入降溫通道的開始符。簡單依據考試人數下降來界定「公務員熱」進入降溫趨勢,或許言之過早。要想讓「公務員熱」真正實現降溫,關鍵還是要看能不能實現對權力的有效制約,能不能真正賦權於民還權於民,能不能真正通過收入分配改革等舉措來讓普通勞動者活得更有尊嚴。

  我們的公務員熱何時才會降溫?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見證了兩次「官員下海潮」,也見證了「官員上海潮」,而每一次的「潮起潮落」,都意味著整個社會價值觀和利益流向的轉變。如果說有朝一日,當「國考」降溫為一種普通的職業考試之時,那麼一定也是制度的缺陷被修復,體制不再有「鐵合金飯碗」的誘惑之時,而且又是其它「飯碗」也同樣值錢之時。從這個層面考量,我們不但可以說,公務員報考狀況提供的是一個衡量改革廣度和深度的座標,還可以說,「國考熱」今天遠沒有降溫的理由。

  如何給「公考」熱降溫,這早已在一次次探討下達成社會共識:一方面,要打破公務員的「鐵飯碗」,讓其變成「瓷飯碗」;另一方面,則是營造更加公平的創業環境,並繼續調整社會保障機制,逐漸建立以權利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公務員熱」早點過去,是中國制度完善、社會成熟的一大指標。因為「公務員熱」的降溫,說明中國的政治權力已受到制衡,社會分配製度已趨平衡,各行各業都在均衡中健康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