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羅斯外交硬在哪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4-2-15 2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過去的2013年末,普京表示俄羅斯尋求成為「世界領袖」,縱橫捭闔,在東西之間尋求平衡,為自身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終極目標是「向世界呈現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但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其中,敘利亞和平問題與伊朗核談判前景不明,俄國內安全仍面臨著恐怖襲擊威脅,以及烏克蘭局勢發生動蕩,都對俄羅斯外交構成不小的挑戰。

因此,新的一年裡,在中東積極斡旋提升大國影響力,以索契冬奧會展現公共外交軟實力,以歐亞一體化構建「價值觀魅力」這三大方面,俄羅斯將會如何堅決應對,值得考量。

2014俄羅斯外交「三手」都想硬

作為有能力影響全球進程的大國,走過2013這個外交豐年,俄羅斯沒有被成績沖昏頭腦,而是冷靜看待前路上的機遇與挑戰。在新的一年,俄羅斯外交工作有三大「抓手」——在中東積極斡旋提升大國影響力;以索契冬奧會展現公共外交軟實力;以歐亞一體化構建「價值觀魅力」。

拉夫羅夫當天詳細闡述了俄方就敘利亞問題和伊核問題的立場。其中,整場記者會他在敘利亞問題上用時最長。

過去一年,敘利亞危機的柳暗花明和伊核問題的破冰少不了俄羅斯斡旋調解,俄也再度站在了中東政治舞台的聚光燈下。而新年裡,俄羅斯力圖以「公正斡旋者」的身份擴大在中東事務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重返戰略要地的雄心彰顯無遺。

俄羅斯高度重視敘利亞危機、伊核問題有國內安全方面的考量。中東動蕩以來,「基地」組織等恐怖勢力坐大,外溢效應日益顯現,對俄外高加索地區的反恐形勢帶來巨大壓力。

冬奧會是體育賽場,更是公共外交舞台。斥巨資辦奧運,俄羅斯所圖的絕不僅是摘金奪銀或賺取虛名,而且要經由這場聲勢浩大的體育外交向世界展示俄羅斯現代化進程,提振民族信心。正如總統普京所說,希望外界以「全新眼光看待俄羅斯」,這將有助於展現俄羅斯的大國夢。

加強歐亞區域一體化是俄羅斯外交在新年裡的另一個重要抓手。

面對歐盟東進,北約東擴,俄羅斯強勢對抗,爭取「中間力量」,力推關稅同盟,密切與鄰國經貿往來,提升地區影響力,打造全方位區域聯盟。

然而,烏克蘭和亞美尼亞靠近俄主導的關稅同盟,不代表它們舍歐洲一體化而取歐亞一體化。基輔街頭新一輪反政府示威顯示,俄歐「拉鋸戰」遠未真正結束。下一局比拼的不是成員國數量多少,而是能否完善一體化戰略構想,凝聚「向心力」。

對俄羅斯而言,如何讓歐亞一體化理念在獨聯體國家深入人心,如何讓這些國家民眾早日獲得經濟利益和實惠,或許要比簡單地增加關稅同盟成員國或者發放「禮包」意義深遠得多。

2014年,國際局勢仍將充滿變數,為了朝著「向世界呈現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的終極目標邁進,俄羅斯在外交上無疑希望「三手」都要硬。

盤點2013俄羅斯外交:追求「世界領袖」夢

一年來,俄羅斯與美國就敘利亞、伊朗危機等國際熱點妥協合作,就「稜鏡門」、人權、民主等雙邊事務鬥嘴鬥法,就反導、軍控等戰略議題針鋒相對。和而不親,斗而不破,攻守相濟,進退有度——作為柔道黑帶,普京深諳以柔克剛之道,與美國過招善用「柔術」,常有四兩撥千斤之效。

敘利亞危機久拖不決,國際斡旋進展寥寥,美國揚言動武箭在弦上。俄羅斯提議敘利亞化武交由國際管控,避免兵戎相見,可謂巧解干戈的「柔道外交」之勝。

動蕩中東,俄羅斯靈活迴旋,順勢而動,與多國拉近關係,逐步擴大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彰顯其重返戰略要地的雄心,也反映其維護地區穩定、確保本國安全的政治用意。

普京表示,歐亞一體化戰略建立在平等和確保參與方獲得實際經濟利益基礎上。俄方將繼續推動這一進程,不把其與包括歐洲一體化進程在內的其他一體化項目對立起來。談及烏克蘭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普京申明,俄羅斯不會對他國用強,如果烏克蘭有意加入關稅同盟,俄羅斯自然歡迎。

在與「東方夥伴」打交道時,俄羅斯傾向使用合作語彙。「向東看」不是普京的發明,卻是普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宮以來多次強化的戰略重心轉移。不論與中國構建戰略夥伴關係,還是加快融入亞太一體化步伐,都是出於自身經濟、政治、軍事考量。今後一段時期,亞太地區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影響不會減弱,只會不斷增強。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承受轉型之痛,經歷震蕩劇變,社會經濟遭受重創。幾十年來,俄羅斯一直試圖扭轉衰落態勢,重獲大國地位。以實用主義為依託的外交政策,正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俄羅斯外交領域祭出三連勝

2013年是普京再度就任俄羅斯總統的第二年,為了實現自己「二十年復興俄羅斯」的諾言,普京開始全面發力。在俄羅斯國際影響力不斷下降、歐美國家不斷「進逼」的情況下,2013年,「與西方角力」成為俄羅斯外交的關鍵詞,而敘利亞問題自然成為無可迴避的話題。

事實上,無論是敘利亞問題,還是斯諾登事件,亦或是烏克蘭爭奪戰,俄羅斯避不開的都是「與西方角力」的主題。在很多人看來,2013年,雖然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形勢還未明顯好轉,但是外交工作卻碩果累累。

重掌克宮的普京對於重塑國際大國形象的願望已經越發迫切。就像普京在2013年國情咨文里所提的那樣,俄羅斯不懼歐美的壓力,將努力成為維護國際秩序的「領導者」:「我們永遠以自己的祖國為榮。但是我們並不覬覦超級大國的名號,我們不追求世界和地區的霸權,不垂涎他國的利益,我們不會強行保護任何國家,也不會去教別人應該如何生活。不過,我們將努力去維護國際法,去尊重國家的主權、獨立和人民的認同感。我們將努力成為這方面的領導者。」

在中東積極斡旋提升大國影響力

俄羅斯最有影響力的周刊之一《結論》詳述俄羅斯支持敘利亞的深層原因。

首先,俄羅斯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利益,不能容忍任何國家以人道主義為名繞過聯合國進行武裝干涉。俄羅斯和許多國家一道共同堅守戰後建立起來的原則:反對在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武力干涉主權國家事務。中國一直堅持從不干涉別國事務,雖然俄羅斯早已破了戒:2008年承認了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獨立。但從俄羅斯角度看,這是完全合理的,因為沒有哪一個國家會眼看著別國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而無動於衷。

其次,俄羅斯保護的不是阿薩德,而是在維持一種世界秩序,在這種秩序中俄羅斯向來善於扮演關鍵角色。二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變化:美國成了頭號超級大國,它似乎可以掌控一切,但事實情況是,也出現了一些平行的國際機構,比如八國集團、二十國集團。此次,敘利亞衝突趕上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俄羅斯在化解衝突、維持世界和平秩序上起了關鍵的作用。

再次,敘利亞危機是俄羅斯以行動向世界證明自身全球影響力的絕佳機會。

據俄新社1月23日消息,敘利亞外長瓦利德•穆阿利姆稱,俄羅斯已成為敘利亞一位真正的朋友,維護聯合國憲章中所有成員國主權平等的基本原則。

敘外長瓦利德•穆阿利姆在第二次日內瓦國際會議開幕儀式上發言稱,感謝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對敘利亞主權的支持。

他說道:「俄羅斯已成為敘利亞一位真正的朋友,維護聯合國憲章中所有成員國主權平等的基本原則。

在去年12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將同伊朗發展全方位的關係,這是俄羅斯原則性的選擇。

普京說,伊朗是俄羅斯的鄰國,也是俄羅斯在該地區列為優先發展的夥伴之一,俄方願意同伊朗在各個方面發展關係。同時普京表示,他已經收到伊朗總統的邀請,儘管日期未定,但他將會對伊朗進行正式訪問。

對於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普京稱這些舉措將會適得其反。他說:「美國的這些制裁不會給(伊核)問題的最終解決帶來任何幫助。我希望,這些聲明、措施不會影響我們在解決伊核問題道路上繼續前行。」

普京還重申了俄方的立場,即伊朗享有發展高科技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國際社會無權對伊朗做出歧視性限制。

之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1月16日說,俄羅斯將不遺餘力地確保在伊核問題六國及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籤署的伊核問題協議能夠認真履行。

拉夫羅夫當天在與到訪的伊朗外長扎里夫會晤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落實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達成的協議應該摒棄一切單方面的附加條件,並且不應超出國際法準則的框架。他說,俄方將盡其所能促成該協議的實施。

同時,拉夫羅夫也呼籲參與伊核問題談判的各方能夠就落實伊核問題協議繼續開展富有建設性的協作。「目前,各方應該加強合作來維護、鞏固在日內瓦形成的合作精神,嚴格遵守國際法準則並避免影響談判進程的負面因素,」他說。

扎里夫表示,伊朗的核計劃具有絕對和平的性質,因此在俄羅斯的協作下,伊核問題才能取得進展,「儘管目前各方互信水平還偏低,但最終解決伊核問題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以索契冬奧會展現公共外交軟實力

2014年索契冬奧會,讓俄羅斯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從索契冬奧會的籌備規模,到開幕式的公共外交,普京顯然有意借冬奧會向全球展示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體育基礎,試圖展示俄羅斯具備世界頂尖一流大國的實力,以及讓世界重新聽到俄羅斯的聲音。

當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80多年前在索契療養所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他或許沒有想到2014年的冬天,黑海之濱將再次點燃俄羅斯的大國夢想,俄羅斯人藉助冬奧會盛事提升俄羅斯的國際形象。

2月7日拉開序幕的索契冬奧會,是俄羅斯人繼1980年舉辦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後,30多年來第一次舉辦重大國際賽事。

談到這場盛會未來對俄羅斯的影響,俄羅斯政治學博士阿季洛娃表示,冬奧會關係到俄羅斯的國際形象。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國內局勢動蕩,經濟到了崩潰邊緣,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一落千丈,「在外界眼中,俄羅斯由一個世界超級大國淪落為腐敗、光頭黨和恐怖分子橫行的國家」。雖然近年來隨著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恢復,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得到大幅改善,但西方國家仍對俄存在偏見,而舉辦冬奧會不僅可以增強國內凝聚力,提高民族自豪感,還可以提高俄羅斯的國際形象。

以歐亞一體化構建「價值觀魅力」

三年前,時任俄羅斯總理普京提出在前蘇聯地區建立歐亞聯盟,將其打造成世界多極中的一極,藉此實現俄羅斯的強國夢;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后,繼續追尋歐亞大陸地區一體化夢想,明確提出2015年前組建歐亞經濟聯盟。

北約防務前沿步步緊逼,歐盟觸角一再東延,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國家安全遭遇嚴重威脅。面對西方一再擠壓戰略空間,俄羅斯把推動前蘇聯地區一體化作為外交優先方向,欲以此為依託發展本國經濟,並與歐美進行地緣政治博弈。俄羅斯確定了地區一體化分佈走的戰略:從俄白哈關稅同盟到統一經濟空間再到歐亞經濟聯盟,直至最終建立經濟、政治和外交全方位一體化的歐亞聯盟,並吸引周邊國家加入。

由於烏克蘭在地緣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它成為俄羅斯同西方爭奪的一張王牌。烏克蘭也正是憑藉這一點,在關稅同盟和歐盟之間左右搖擺。對此,俄羅斯一再表示,不能接受烏克蘭「腳踏兩條船」,若其與歐盟結盟,那麼關稅同盟將果斷採取貿易保護措施。

儘管地區一體化道路並不平坦,但俄羅斯加強與地區國家合作、提升其在地區影響力的目標不會動搖。正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所言,歐亞經濟聯盟將成為最大的一體化組織之一,它不但將決定俄白哈三國的未來,還將決定贊同一體化目標、遵守一體化原則和承擔相應義務的其他「后蘇聯空間」國家未來。

普京表示,歐亞一體化戰略建立在平等和確保參與方獲得實際經濟利益基礎上。俄方將繼續推動這一進程,不把其與包括歐洲一體化進程在內的其他一體化項目對立起來。談及烏克蘭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普京申明,俄羅斯不會對他國用強,如果烏克蘭有意加入關稅同盟,俄羅斯自然歡迎。

面對歐盟東進,北約東擴,西方勢力不斷逼近,俄羅斯與歐盟暗中較量,爭取「中間力量」,力推關稅同盟,密切與鄰國經貿往來,提升地區影響力,打造全方位區域聯盟。可以預見,俄羅斯主導的區域一體化不會回頭。

在烏克蘭國內,始終存在著兩股勢力:東部工礦區群眾由於大多數是俄羅斯族,傾向「回俄」;西部農業區群眾多屬烏克蘭族,傾向「入歐」。這些年來,政權歸屬翻來覆去,但究竟是「入歐」還是「回俄」一直未能解決。外部勢力的介入更使得烏國內矛盾更加複雜化。

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前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經濟體,不僅是前蘇聯的「糧倉」,而且軍工等重要行業多集中於此,且掌控著裏海各港口。普京任總統后立志要重振俄羅斯大國地位。作為重振大國地位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建立「歐亞聯盟」,第一步是建立「關稅同盟」。這一聯盟的核心應是前蘇聯四大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烏克蘭)。但因為沒有烏克蘭的加入,名副其實的「歐亞聯盟」就難以真正建立。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后,美歐等西方國家主要憑藉北約、歐盟「雙東擴」,不斷壓縮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和生存空間。普京一改葉利欽時期對西方步步退讓的做法,積蓄力量,奮起反擊。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後,從美全球戰略出發,希望「重啟」美俄關係,為此暫停拉攏喬治亞、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步伐。歐盟東擴也隨之停頓下來。對此,與俄有宿仇的波蘭和與俄有歷史積怨的瑞典(烏克蘭就是1709年瑞俄戰爭中從瑞典王國手中失去的),倡議歐盟實施「東方夥伴關係」計劃,其工作對象包括烏克蘭、摩爾多瓦、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這實際上是歐盟在一時難以繼續擴大的情況下,以與這些國家建立「聯繫國關係」作為過渡,繼續挖俄羅斯的「牆腳」。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才發生此次烏克蘭政局的大震蕩。

從一定意義上說,目前東西方對烏克蘭的爭奪是美蘇冷戰結束后雙方爭奪勢力範圍的繼續。對雙方來說,烏克蘭都是必爭之地。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4-2-19 10:10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道普京還能不能再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