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張王會」到「習馬會」

[複製鏈接]

2632

主題

3089

帖子

62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2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極品 發表於 2014-2-17 1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月11日,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前往中國大陸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活動,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舉行會談。這是繼當年海基、海協兩會負責人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會談,雙方以白手套的方式進行互動之後,兩岸分治60多年來雙方主管兩岸事務官方機構首長的首度正式會談,難怪連馬英九總統都要說此事意義重大,其未來影響不容低估,各界關心理所當然。

對此,有人稱之為兩岸關係的重大突破,有人將其視為重要的里程碑,有其歷史性的正面意義。許多人在對兩岸關係這種健康、積極的發展給予肯定之餘,還有更進一步的期許,期望從今而後,雙方關係能夠進入一個更成熟、更穩定、更理性的階段,形成一種不可逆轉、不受人為操縱、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的深層穩定結構。這種制度性、機制性的互動一旦確定,將不但是台灣之福,兩岸之福,也對區域安全與穩定有極大的助益,應為眾人所樂見。美國、歐盟都已表明樂觀的態度,國際媒體也都以正面的報道來看待此一發展。

誠如台北官方所言,王、張會面要在對等、尊嚴及互信的基礎上進行。就目前看來,不管是主隨客便或客隨主便,只要在不引發外界不當聯想或造成內政風波的前提下,雙方主其事者顯然都無意給對方增加困難或製造猜忌,給對方設下陰謀陷阱,甚至還願適度地滿足、配合對方的一些合理要求。因為唯有如此,這才符合雙方排除萬難,安排兩人見面的初衷,也對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有所助益。兩岸當局這種健康的心態與理性務實的做法務必持之以恆地延續下去。台灣反對黨的挖苦、親綠媒體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的偏頗報道其實不值識者一笑。

王郁琦在中山陵謁陵時提到了中華民國,在南京大學演講也觸及了台灣的自由民主價值,反映了台灣的立場,而北京國台辦發言人也只是重申了既定的政策,說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貫受人尊敬,兩岸要共同繼承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振興中華。中共沒有公開反駁王主委的說法是個事實,但也完全迴避了中華民國持續存在的問題。有人說這意味著中共已經默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或兩岸已由治權的互不否認走向相互承認,筆者對此稍持保留態度。充其量而言,雙方只不過保留了各說各話的空間,但由此推演成到默認或承認恐怕太快了一些。

這次王、張會晤當然意味著兩岸已經進入官方的一軌接觸,在兩岸能夠進一步建立互信、機制性往來的前提下,顯然有必要和兩會的工作有所區隔,將來重點應該放在處理政策性的議題上,這可以從這次王、張會晤討論的都是一些較為重大的議題得到佐證。至於最後的高階政治問題就應該是到最高層級,由大家所期望的馬、習會面加以處理,如果馬英九與習近平二人真能在今年11月的亞太經合會成功見面,這才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高潮,值得期待與努力。張志軍主任所說兩岸的未來需要更大的想象力,值得推敲與玩味。

坦白地說,這次王、張會晤確實是歷史性的一步,意味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已經進入深化、鞏固及制度化的階段。但我們也不得不指出,在現實的世界里,事物的發展未必會是直線進行,凡事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間或還會有所起伏,甚至動蕩,畢竟事情的發展總要有一段過程,不過只要是順天應人、得民心的舉措多半還是會有其一定的發展規律,不會隨著少數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今後只要兩岸當局能夠把握勢頭,與時俱進,不但營造氣氛而且還能創造條件,兩岸關係的未來還是可以讓人有所期待。

在王、張會晤前夕,雖然台灣的立法院曾經通過決議,要求這個不準談、那個不能碰,民進黨出於僵化的分離主義立場,仍然蓄意唱衰兩岸關係的發展,但追求和平、發展、安定已成全民共識,大勢所趨是個不爭的事實,人為的惡意阻擾容或會延緩事務的發展,但已難逆轉歷史的進程。許多人對於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意識、維護台灣利益的立場當然有所認識,甚至抱持善意的理解與支持,但既然連蔡英文、謝長廷等人都已警覺到民進黨必須與時俱進,畢竟台獨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各界期望王、張會的正面效應會對民進黨的改變產生一定的作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