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奧運會金牌到底有多重?

[複製鏈接]

2632

主題

3089

帖子

62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2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極品 發表於 2014-2-17 14: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百個人眼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往往大相徑庭,但可能也會因此產生新的感悟。比如,奧運會的金牌到底有多重?

  體育競技的魅力就在於競爭,在頑強拼搏中迸發激情,在公平競爭中提高水平。不想當元帥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不想爭取金牌的運動員也不會是好運動員。不要說是像奧運會這樣的全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賽,就是社區、學校里的體育活動,如果沒有了對名次的競爭、對榮譽的嚮往,體育活動的持續性和精彩呈度也會大打折扣。

  但在索契冬奧會上,我們也會發現,不僅因競賽規則的改變而可能產生不同的冠軍,就僅僅是因為計時精確尺度的不同,也可能造就不同的金牌得主。

  比如高山滑雪女子速降賽場上,斯洛維尼亞選手蒂娜•馬澤和瑞士人多米尼克•吉辛同以1分41秒57的成績獲得金牌,這是冬奧會這一項目中首次出現並列冠軍。但假設這一項目的計時像短道速滑那樣,精確到以秒為單位的小數點后3位,那麼這歷史性的一幕就很有可能不會出現。同樣,假如短道速滑的計時,只精確到以秒為單位的小數點后1位,那麼周洋和沈石溪將並列女子1500米冠軍。

  在這一進一退的假設中,你是否會對金牌有一種全新的感受?你是否還會堅持金牌就是唯一?

  從奧林匹克的理念上說,金牌並不意味著一切。奧林匹克憲章強調,運動是與生俱來的人權。金牌的產生是體育競技規則使然,是為了激發更大的榮譽感和更強的吸引力。

  而榮譽感絕非虛榮心。人類向極限發起的挑戰,那怕是以秒為單位小數點后3位的進步也是異常的艱難。在冰與火的激情背後,是那些一流運動員流淚、流汗,甚至是流血的種種犧牲。

  如果沒有了對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體育競技將會平淡無奇,甚至索然無味。由此,我們才能明白,對金牌的追求應當是對頑強拼搏的精神嘉獎,是對人生的激勵。

  同樣是獲取奧運會金牌,但雅典奧運會上的劉翔和本屆冬奧會上的張虹,都瞬間成為萬眾關注的焦點,不僅是因為他們在基礎大項上的突破,也是因為他們實現了幾代人追求的夢想。試想,如果有一天中國足球奪得奧運會或世界盃的冠軍,那將會產生怎樣的震動!

  中國社會在發展進步,金牌觀念也在發生變化。100多年前,奧林匹克人人能參賽的理想傳入中國,一句「我能比呀」,不僅是翻譯的結果,更反映當時中國人渴望被平等看待的心情。但當劉長春代表中國首次踏上奧運征程的時候,外部世界並沒有多少人拿中國當回事,直到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那一聲槍響、楊揚在鹽湖城冬奧會奏響國歌。

  那時,金牌體現的就是實力提升,是中國自覺融入世界的象徵。如今中國人的夢想向更廣闊的天空飛翔,對群眾參與程度高或是觀賞性強的體育項目,提出了更多、更大的要求。比如在國內大中城市悄然興起的冰球,融合了技巧與冒險元素的U型場地,不知催生了多少花季少年的時尚夢想。儘管有些冰雪項目我們目前還並不熟悉,在國內開展還有種種局限,但它們的潛力卻是巨大的,利用市場化手段完全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體育結構性需求的變化,也導致了對金牌份量的重估,這無疑是一種歷史性的進步,將為中國體育深化改革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