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雜牌軍中的王牌將星--黃百韜的輝煌與覆滅

[複製鏈接]

970

主題

1283

帖子

226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假裝從無錫來 發表於 2014-2-9 08:2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黃百韜(1900年-1948年11月22日),字煥然,號寒玉,本名黃新,又名伯韜。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祖籍廣東梅縣。

早年

黃百韜其父在李鴻章淮軍任下級軍吏,后並隨淮軍居家徙居天津。1900年,黃百韜在天津出世。黃家較貧,據稱黃也因此消瘦。其在進入中年以後逐漸禿頭,諢號「黃禿子」。大約在13歲以後,黃百韜開始在河北工專中學部學習。不久在友人幫助下前往江西投軍,輾轉來到江蘇督軍李純手下當傳令兵。因黃做事得力而得到李純賞識,李不僅將心愛的一個婢女許給黃為妻,而且很快在此婢女的協助下被李保送到其主持的金陵軍官教育團學習,期間結識了張宗昌等人。李純死後,張宗昌率部南征,黃於是投降張宗昌,不久張宗昌兵敗蔣介石,所部即被蔣吞併,黃於是隨徐源泉投降蔣介石。蔣在北伐期間,其部隊曾經遭到黃部的頑強阻擊,損失慘重,一度引起蔣之注意,而此時黃僅僅是張麾下的一個營長。因此後來特別受到蔣之召見,並據說給蔣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不久黃因戰功從參謀升至團長、旅長、師長,期間參與了對江西紅軍圍剿的軍事行動,頗有戰功。但黃旋即被蔣保送到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學習,從此失去了兵權,證明此時蔣並不信任黃。黃在陸大與馮玉祥、鹿鍾麟等是同班同學,因此畢業后得以任馮玉祥第六戰區、鹿鍾麟冀察戰區參謀長。大約在1940年前後,黃因為一篇軍事論文獲獎,得到了何應欽的賞識,從此在何應欽的舉薦下,到顧祝同第三戰區參謀長。黃在三戰區主要幹了三件事情,一是整頓軍紀,二是皖南事變,三是浙贛戰役。其中浙贛會戰國軍的作戰計劃幾乎全出自黃的手筆,此戰,中方基本與日軍戰平。黃無論在六戰區,還是三戰區,對軍事作戰均非常積極,經常親臨前線,參與作戰的直接指揮工作,甚至視察火線。但黃在三戰區的紀律整頓行為,頗不容於當時官僚,於是在1944年顧祝同一方面是討厭他,另一方面是看重他的才華,舉薦他為25軍軍長。

練兵

25軍是新組建的部隊,同時具有東北軍,中央軍,川軍的背景。 在皖南事變中,25軍是圍剿新四軍的主力,25軍後來的許多主官當時都曾參加對新四軍的圍剿。黃作為三戰區的參謀長,參與策劃了皖南事變。黃接任的25軍軍長,面臨著國民革命軍普遍的貪腐嚴重,軍紀鬆弛,外強中乾,色厲內荏,一觸即潰的問題。黃從就任伊始,即大刀闊斧的對25軍進行整飭,嚴肅了軍紀,調和了官兵之間的關係,加強訓練,其訓練效果非常顯著,黃以軍長的身份,時常深入連隊,與普通士兵一起訓練,身體力行,加上他廉潔的作風,能與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卓越的組織指揮才能,25軍戰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並得到了麾下士兵的普遍尊重。黃還特別針對國軍不善夜戰和近戰的缺點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在黃百韜的努力下,所部不僅軍容整齊,且強於夜戰和近戰,射擊搏鬥均明顯優於普通國軍。

蘇北攻堅戰

國共內戰爆發后,25軍即被派往蘇北,擔任了攻堅蘇北的作戰任務,然而在邵伯之戰中,自信不已的25軍居然被蘇北共軍的三流雜牌部隊阻擋在邵伯外圍,無法突入一步。即便黃最後親臨前線督戰,仍無法突破解放軍之防線。此時,由於其他各路國軍慘敗,粟裕已經有圍殲25軍之勢,黃遂迅速率25軍撤出。此戰25軍損失近2000人,殲敵1000餘人。 邵伯之戰前,焦頭爛額的李默庵曾經問黃百韜,攻克邵伯可有困難,黃百韜隨意的說,少則三天,多則五天云云。戰後,黃百韜自己檢討說,邵伯之戰系輕敵所致,責任在己。此後,25軍一路陪著蘇北國軍,先後攻克新安鎮等戰略要地,並最終攻克蘇北,大軍進入山東。

孟良崮慘敗

由於國軍王牌的74師張靈甫和83師李天霞形如水火,當時按照國軍的編製序列,74師本來歸屬李天霞縱隊,後來張靈甫自作主張,宣布脫離李天霞,自己劃歸黃百韜縱隊。此時的黃縱除25師外,還有65師。張靈甫所以要規黃百韜指揮,雖然李天霞節制不了他,但既然是下屬,則張靈甫視為奇恥大辱。同時,張靈甫也欺負黃百韜沒有根基,不敢也無法管他。
著名的魯南戰役爆發后,急於建功的張靈甫一路突飛猛進,粟裕則採取避敵鋒芒的戰術,誘敵深入。驕橫的張靈甫以為自己擁有強大裝備,各路友軍依託左右,兵鋒突進迅速,連戰告捷,但並未遭遇共軍主力,且自己被解放軍游擊隊騷擾,部隊日顯疲憊。
此時,25師與74師之間的距離已經拉大到了10公里左右。由於共軍主力集體消失,黃百韜遂給張靈甫發電,大意謂:74師戰功赫赫,敵人聞風喪膽,但今敵情不明,恐匪軍突然出現在我部與貴師結合部的空隙中,則我師前鋒失去貴師依託,將有覆亡的危險,所以希望貴師長念及戰士疲勞,稍息片刻,以給我師以足夠掩護。 張靈甫看到這份電報,大笑不已,說,「老黃,老黃,一頭老黃牛」。
很快,25師前鋒的148旅一部大約一個排的兵力,突遭解放軍襲擊,被全殲,隨後148旅與解放軍零星部隊多次遭遇,雙方在幾處要道上反覆爭奪,形勢更加撲朔,而此時仍未發現共軍主力。
黃百韜遂再次給張靈甫發電,說自己前鋒遭到敵人襲擊,恐敵人是要切斷我們之間的聯繫,則74師將處於進退不能的境地,並命令74師收縮兵力,原地待命。對於此條命令,張靈甫並未予以理會。
黃百韜聽說74師繼續孤軍冒進,就給張靈甫和湯恩伯分別打了一個電話,要張靈甫不要繼續深入了,同時告訴湯恩伯,張靈甫部可能已經被共軍合圍,要他命令張靈甫撤退。湯恩伯(湯恩伯是前線總指揮)回答說,顧總長(指顧祝同)尚且指揮不了張靈甫,何況你我?
見74師不肯撤退,黃百韜首先命令自己麾下的25師,65師迅速靠攏,並加速追趕74師。而不等65師和25師靠攏,黃部與74師之間的聯繫便被切斷。黃百韜隨即命令148旅發動強攻,以圖打通與74師聯繫,一路並未遭遇解放軍強力阻擊,但當25師抵達附近唯一的高地天馬嶺一線時,終遭遇解放軍堅決阻擊,148旅在損失幾百人之後,停止了攻擊。
此時黃百韜仍在指揮65師迅速與25師靠攏,負責打通25師與74師之間聯繫的148旅,總共有兩個團(當時是一旅兩團制)八九千人,系川軍148師整編而成,該部是25軍最弱的部分。
黃百韜聽說148旅遭敵頑阻,便親臨前線督戰,148旅一個團參謀,告訴黃百韜,此間有一條小路,或者可以偷襲。黃於是派他帶一個營過去偷襲,並命令,如發現共軍扼守小路,則原路返回,不要進攻。該團參謀冒險摸到那條小路附近,發現大約有一個班的共軍已經駐防在此,遂率部撤退,該部退回大路的時候,卻被國民黨空軍誤以為是向後方穿插的共軍,遂進行轟炸,該團參謀被炸死,另損失士兵數名。
此時黃百韜終於接到了張靈甫的求救電報。黃百韜顯然有些高興,說讓他張靈甫吃點苦頭也是好的,於是又指揮148師對解放軍陣地發動了兩次攻擊,解放軍雖然頑強固守,然而兵力有限,防守顯得非常勉強。
直到74師被困孟良崮的第二天深夜,黃百韜才從國防部得到了74師的布防圖,黃百韜不看則已,一看大驚,說,張靈甫此戰不死,則必是匪諜。此時黃百韜才如夢初醒,趕緊命令戰力強大的40旅,108旅迅速推進,並命令148旅不惜一切代價強攻天馬嶺。後來40旅一部以損失500多人的巨大代價,在七個多小時內才攻克天馬嶺的主峰,148旅亦損失巨大,而解放軍阻擊25軍的兵力此時已經傷亡殆盡。就在25師,65師準備向孟良崮全線推進的時候,卻接到了國防部的電報,說74師已經全軍覆沒。
黃百韜震驚不已,趕緊指揮部隊迅速撤退,粟裕在殲滅74師后,本來準備在殲滅25師一部,然而發現剛才還如日中天的25師突然之間就逃的無影無蹤了。整個孟良崮戰役,25師損失近3000人。74師即被全殲,黃百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黃百韜找到湯恩伯,主動表示自己願意承當全部責任,後來各路將領都將責任推卸到張靈甫身上,加之顧祝同的力保,後來黃百韜受到了一個撤職留任的處分。

崛起

在不久之後的南麻臨朐戰役中,黃曾拚死增援,但黃部在此戰中的表現並未能冠全軍,當時黃國梁的64師劉鎮湘部同樣有很好表現。同時,此系列戰鬥中黃部損失也遠沒有外間傳聞所謂上萬傷亡。
膠東掃蕩成為黃軍事生涯上一個光輝的亮點,當時25師雄踞膠東,膠東共軍幾乎沒有與之抗衡的能力。當時25師和64師等齊頭並進,重創了膠東解放軍。但時因國軍在中原戰場失利,蔣不待25軍將膠東掃蕩完畢,即調往中原,此後25軍與劉伯承部多次遭遇,均有不俗表現,戰功顯赫。
黃泛區中原大捷是黃軍事生涯光輝的頂點,在解放軍所謂豫東戰役第三階段中,黃部本來用於增援袞州,當黃部奇兵突至的時候,粟裕毫無準備,結果將所圍國軍放出,但粟裕旋即集中兵力猛攻黃部,黃部在連日血戰之下,陣地已近崩潰,當此之時,黃以兵團司令的身份親自帶隊衝鋒,對解放軍陣地發動逆襲,極大的打擊了解放軍士氣,終於將陣地守住。同時邱清泉也率部突襲解放軍側背,解放軍被迫撤退,並損失慘重。因此役,黃百韜於九月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並被破格擢拔為陸軍第七兵團中將司令官。傳聞,該晉陞引起邱清泉等人不滿,並遭中共地下黨員劉斐等的離間計,最終造成邱清泉與黃百韜兩將領間的失和。

組建七兵團

豫東大戰之後,因黃部的卓越戰功,在顧祝同的極力推薦下,並為安撫雜牌軍,將於余漢謀系統的廣東軍63,64軍與同樣具有廣東北京的25軍合編為第七兵團,黃任司令,64軍軍長黃國梁出任副司令,25軍副軍長唐雲山亦出任副司令。但黃國梁因對內戰態度悲觀並未到任即離隊另謀他就,但仍保留副司令的身份,而黃在25軍軍長的舉薦中,受到國防部掣肘,最後僅能保舉才能不高且關係較為疏遠的陳士章出任。
64軍和63軍同出於余漢謀系統,在抗戰中以血戰聞名,但因為屬於雜牌,在裝備上很弱。63軍在內戰爆發后處於後備部隊,基本未與解放軍大戰,並在僅有的幾次作戰中損失慘重,七兵團組建之後,余漢謀將63軍的軍長撤換為獨臂將軍陳章,此人在抗戰中以勇敢聞名,並斷掉一手。64軍軍長原本是黃國梁,黃國梁離隊后,由劉鎮湘出任軍長,64軍本身極為倚重劉鎮湘師,因此劉鎮湘出任64軍軍長屬於當仁不讓的最理想人選。無論在抗戰還是內戰中,劉鎮湘均有很好表現,在內戰中戰功有時候甚至可以超越25軍。尤其在南麻臨朐戰役中,劉鎮湘部最先突破解放軍防線,不僅領先64師余部,而且領先25軍。黃本人對劉鎮湘映像極佳,黃的部屬曾回憶說,在某次策應張靈甫的作戰中,64軍和25軍齊頭並進,相互爭先,取得了很好的戰果。劉鎮湘還有句口頭禪:「我們連日本鬼子都不怕,難道還怕幾個土八路?」劉鎮湘被俘后,也曾承認自己狂妄自大,驕傲輕敵,害了七兵團。豫東大戰之後,25,64軍因為卓越戰功,全體換位美式裝備,戰力得到提升。
因為七兵團各軍如此背景,七兵團很多人並不將解放軍放在眼裡,陳章本身不怕死,抗戰中和日本人拼的很兇,內戰中卻並沒有與解放軍全面接觸過,只是一味的盲目自大,為日後63軍的覆沒埋下了伏筆。
由於國軍頻繁的調動,濟南戰役期間,100軍也被歸於七兵團建制,100軍是國軍嫡系,全副美式裝備的精銳部隊,前身是83師李天霞部。孟良崮戰役前,本是李天霞所部的張靈甫主動將自己划給黃百韜指揮,因而83師與25軍矛盾很大,又來更因為在孟良崮戰役前中與25軍互相推脫責任,互相更是劍拔弩張。而100軍又自以嫡系自居,看不起雜牌出身的整個七兵團,又聞名黃百韜作戰的過於勇猛,因此從歸入七兵團建制后,便極力尋求脫離黃百韜指揮,而黃對100軍的節制能力也可想而知。
因為在豫東大戰中損失慘重,25軍較為弱小的川軍148師戰後一直在宿縣整補,黃百韜作戰中常常將148師擺在前面,因此被148師認為自己成了炮灰,和黃產生芥蒂,但實際上,25軍的40師,108師也常常血戰。宿縣整補期間,148師各主官紛紛前往南京遊說,尋求調動。以至於日後宿縣戰役期間,曾經多次重創解放軍的148師竟然在一夜之間被解放軍全殲。

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期間,七兵團一部與邱清泉等組成北上兵團,準備救援濟南,但畏懼於解放軍強大的阻援兵團,北上兵團一直逡巡不敢進,直到濟南城破,王耀武被俘,北上兵團一直沒有作為。黃在之前曾對身邊的人說,濟南必失,此行必是白忙一場。濟南果然很快失守,王耀武化妝逃出被俘。黃百韜說:「濟南被圍之初,我在無線電話中聽到王耀武向南京家屬通話,告其夫人,某事如何,某事如何,細細叮囑,達半小時之久。大敵當前,身為統帥,指揮之不暇,何能顧及家事?私而忘公,已無必死之心。」 濟南戰役前後,黃率25軍,64軍等各一部,突襲了位於蘇北解放軍張光中等的地方部隊,獲得重大勝利,64軍在此一系列作戰中的表現,再一次加深了黃對劉鎮湘的好感。

運河撤退

1948年8月,黃百韜駐軍在連雲港附近的海州新安鎮一帶,在淮海戰役開始前,根據國民政府國防部的計劃,黃部應從海州向西撤退至徐州附近的津浦鐵路一帶,以期集中兵力,對抗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和陳毅所部的軍事進攻。 淮海戰役前夕,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曾舉行徐蚌前線最高軍事會議,當時黃根據陳毅、粟裕的南下動向,提議放棄蘇北重鎮海州,大軍集結徐州,使用「烏龜戰術」,(仿效拿破崙的車輪戰術)以猥瑣防禦戰術待變,然後伺機殲敵。但是此方案遭到邱清泉等人的嘲笑譏諷,不過最後在顧祝同的贊同下,得以執行。11月4日,黃在回新安鎮的火車上,對部下喟嘆說:「可惜我這個計劃批准的太晚,現在恐怕撤退不及了」。此前,黃已經向劉峙提出過類似建議,但一直杳無音信。
黃在回到新安鎮后,即開始著手部署大軍撤退事宜,此時奉命給黃部運送軍糧彈藥等補給的兵站,在總撤退的形勢下,將所有物質直接運抵徐州,導致黃部庫存糧食彈藥均不多,日後在碾庄所需補給絕大部分依靠空投。但是正在黃百韜奉命執行轉移時,卻因劉峙命其等待撤退的44軍,故比原計劃推遲兩天開始。44軍是川軍,軍長王澤浚,其裝備奇差,很多部分甚至在使用二戰前國產的標準裝備「漢陽造」,其主要裝備甚至連地方部隊都不屑一顧。而在此期間又因為軍務繁忙且缺乏必須的人員裝備,同時也因為黃的大意而遲遲未能在京杭運河上架設浮橋。結果在撤退途中,七兵團遭受了極大損失,自請由窯灣過河的63軍陳章同樣因為盲目自大被全殲,100軍主力第44師因為與25軍內訌,留守運河大橋的25軍一部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過早炸毀運河大橋,導致44師主力無法過河,遭到粟裕的華東野戰軍重大打擊。44師師長劉聲鶴負氣率殘部離開七兵團,旋被全殲。44軍,25軍及100軍余部,在過河過程中同樣遭受巨大損失,士兵逃亡非常嚴重,自相踐踏死亡的也不在少數,同時還遭到解放軍炮火轟擊。因此,原本號稱12萬大軍的第七兵團,在過河之後,僅殘餘七萬人,且輜重損失慘重。

碾庄戰役

而此時解放軍粟裕所部已奉命兼程在途中攔阻並攻擊黃百韜所部。加之按計劃原本負責掩護黃百韜部行軍路線北方側翼的第三綏靖區部張克俠、何基灃部臨陣倒戈,而此時留守碾庄,曹八集一帶負責掩護黃百韜兵團的李彌第十三兵團,在黃懇切的挽留下,仍以總部嚴令為由拒絕了對七兵團的掩護,以致黃兵團的側翼門戶洞開,最終被華野粟裕部及時阻截,並初步被解放軍重兵包圍。此時七兵團仍有很大機會前往徐州會師,但七兵團主力之64軍劉鎮湘極度抵制,而黃百韜此時也心灰意冷,又遙想豫東大戰的戰況,同時在南京的支持下,決意固守。
黃百韜作戰強調以攻為守,在最初幾天的作戰中,曾組織兵力對立足未穩的解放軍發動局部逆襲,取得良好效果,當時國軍空軍的一個報告中指出:某日,黃兵團發動逆襲,包圍徐庄,殲敵千餘。
蔣介石見狀催迫李彌、邱清泉各部兵團馳援,但邱部主力之國民革命軍第五軍遲遲不肯全面出擊,而李彌也並不積極,因此行進十一天,始終無法突破對方阻擊。 64軍軍長劉鎮湘勸黃百韜突圍,黃說「我老了,而且多病,作俘虜我走不動,也難為情。假如我犧牲了,還可使別人知道有忠心耿耿的國民黨人,或可使那些醉生夢死的人醒悟過來,國民黨或許還有希望。你年紀還輕,尚有可為,希望你突圍出去,再為黨國做點事。」 11月22日,黃百韜兵團遂覆滅於碾庄地區,兵團司令官黃百韜自殺殉職(一說突圍時與共軍發生遭遇戰時壯烈成仁)。自殺前拿出一張照片,背面寫:黃伯韜盡忠報國,請楊廷宴轉交蔣委員長。黃臨死之前對25軍副軍長楊廷宴發出「三不解」的哀嘆:「我為什麼那麼傻,要在新安鎮等待四十四軍兩天?我既然在新安鎮等待44軍兩天,為什麼不在運河上架設浮橋?還有我想不通的是李彌兵團既然要來援救我們,當初為什麼不在曹八集附近掩護我們西撤?」

970

主題

1283

帖子

226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2
沙發
 樓主| 假裝從無錫來 發表於 2014-2-9 08:23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此役解放軍雖獲勝利,但是粟裕所統領的華東野戰軍亦損失慘重,一度使粟裕在兵力調度上捉襟見肘,粟裕甚至將文工團等單位的幹部都補入作戰部隊。估計為了打敗黃百韜兵團,華東野戰軍主攻的五個縱隊傷亡都超過5,000人(聶鳳智率領的第9縱隊傷亡更高達7,000餘人,如無俘虜補充,聶鳳智的9縱更有可能遭到重創),合計傷亡57,000餘人,當中華東野戰軍傷亡49,000餘人,中原野戰軍傷亡8,000餘人。黃百韜兵團的覆滅,使解放軍在兵力對比上轉為優勢,並掌握了戰役的主動權。黃百韜兵團的覆滅事實上已決定了淮海戰役的勝負。
1949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追其為陸軍上將並於南京鐘山舉行國葬,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親自主持,並再追贈其青天白日勳章。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中華民國政府再將其骨骸遷葬於台灣五指山公墓上將區。

逸聞

1960年代,黃百韜之子黃效先因犯下命案被判死刑。在其母的求情下,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因其父功勛,不忍黃家血脈就此中斷,而親自下令予以特赦,改判無期徒刑。1969年,獲假釋出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