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賡之子:父親打勝仗后給男光棍發老婆

[複製鏈接]

970

主題

1283

帖子

226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假裝從無錫來 發表於 2014-2-9 01:46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豫西伏牛,朝鮮打虎,宏謀韜略湛深;電掣風馳,戰鬥一生,欽盡瘁。領袖學生,人民兒子,赤膽忠心不朽;松青柏勁,河嶽同壽,看長明。」這是哈軍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當年給陳賡大將敬獻的輓聯,表達了人們對他的無盡哀思。2013年2月是一代大將陳賡誕辰110周年,為了緬懷這位充滿傳奇色彩和人格魅力的新中國開國大將,本刊記者採訪了他的兒子陳知建將軍,讓他帶我們走進那些漸行漸遠卻又值得永遠記憶的將門往事。

——訪陳知建將軍

2月1日,北京終於迎來了大風,連日來肆虐京城的霧霾頓時一掃而空,久違的藍天和冬日暖陽讓人感覺一切是那麼的美好,又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伴著大風的「呼呼」聲,我摁響了靈境衚衕一個小院的門鈴,進大門后,就見陳知建將軍已穿著家居棉服站在院子里迎候,「來來來」,他招呼著,顯得親切、自然、隨和。落座於灑滿陽光的客廳后,我們開始了對話。

陳賡的「五大員」

「老司號員、老通信員、老飼養員、老警衛員、老偵察員——五大員,那都是我爸的寶貝,個個身懷絕技」。

「他有個老號長,我很熟悉,是個老紅軍,沒文化,但背號譜特別厲害,全兵團的號譜他都能背下來。他甚至可以用號音把行軍中的某團某營的團長或營長叫過來」。

陳賡特別重視司號員,每次戰前動員除了政治動員、軍事部署以外,還有就是把老號長派下去做各級司號員的動員工作。通信科的科長等人對此都很不解。陳賡就在動員會上講完作戰方案后,給大家示範號兵吹號的各種姿勢。還對他們說,在戰鬥中,號聲特別能鼓舞士氣,但號兵傷亡最大,因為當士兵還是卧姿時,號兵要跪姿吹號,士兵跪姿時,他又要用站姿吹號。所以他對號兵特別優待。老號兵在他的部隊里都牛得很,甚至陳賡的貼身警衛都不敢惹他們。最後1950年陳賡部隊打到昆明時,部隊裁員要老號長退伍,通信科科長都做不通工作,他要求司令員和他說才算。陳賡一聽明白了,就把老五大員召集在一起,請他們好好吃了一頓,最後他們都順利地退伍了。「我對司號員也特別有感情,所以我現在的手機鈴聲也都是號聲,電話是衝鋒號、簡訊是集合號。」陳知建一邊說,一邊發出爽朗的笑聲,我也似乎聽到了陣陣號聲。

「再說後來成為我們系(哈軍工導彈工程系)主任的戴其萼,最早是我爸部隊里的通信科長。他領導的騎兵通信員傳達命令的效率就是一絕。比如說,發起攻擊時間,這是最絕密的,不能用電話或電報傳達,只能寫在紙條讓通信員下到部隊傳達。但部隊經常分散在各地,有時候還是處於運動中,很難找,尤其是在晚上傳達命令,那就更難了。但他每次都能完成任務。」有一次,有一個首長(是國民黨那邊過來的)非要自己帶一個警衛排下去傳達。陳賡讓他帶上幾個騎兵通信員,他不要。他說我去了我就是通信員。結果一個晚上也沒找到部隊,而騎兵通信員僅用幾個小時就把任務完成了。戴其萼是國民黨的通信學校畢業的,他懂旗語、火光、通信鴿、通信犬等,可就是脾氣特別壞,但在善於用其所長的陳賡手裡,成了一寶。戰場上電話線緊缺,他就想辦法用一根線通電話,另一根用鐵釺子代替,走兩步往地上一插,形成迴路,後來乾脆在鞋上釘上馬蹄鐵,一步一步地走,也能通。後來,部隊繳獲了一隻日本狼狗,交給戴其萼養,取名阿萊。在戴的調教下,阿萊成了一條能幹的通信犬。可惜阿萊在戰場上咬死了好幾個日本鬼子后,壯烈犧牲了。後來,為了紀念阿萊,陳知建養的兩隻狗都取名叫阿萊。

陳賡的好馬特別多,因此飼養員也是他的一大「寶貝」。他把繳獲的好馬都讓飼養員養著,飼養員特別負責。1946年,陳知建的大哥陳知非剛從上海被接到父親身邊時,沒事就喜歡騎馬。飼養員交代他,你騎可以,不能把我的馬累出汗來。哪知十幾歲的陳知非越騎越來勁,早把飼養員的話忘到腦後了。還馬時,老飼養員一看,馬出汗了,心疼得不得了,急得要打他。原來馬出汗后,一喝涼水就容易生病。

「我爸的老警衛員都特別老實和忠誠,不像電視電影里演的鬼精鬼精的。有個叫尚小辰的警衛員還救過我。」那是1946年,陳知建的母親帶著他和警衛員隨部隊走路到山西與父親會合,可就在離敵人封鎖線二里地左右時,還在襁褓中的陳知建突然哇哇地哭了起來。他母親一看急了,怕把部隊給暴露了,伸手就要把他給掐死。警衛員一把搶過來,抱在懷裡,也許是他帶過陳知建,陳知建一到他手裡居然就不哭了,可剛過封鎖線,就又哭起來了,好險。

由於陳賡不但馳騁沙場多年,還做過幾年的地下工作,他的自我保護經驗很豐富,常常教授警衛員。剛解放時,治安不好,警衛員只要隨陳賡出去,就帶上兩隻駁殼槍,然後把他圍在中間。陳賡就對他們說,離我遠點,你們把我擁在中間,不明擺著讓人一看就知道中間是個大官。而當他們騎馬路過村子時,警衛員們很緊張,陳賡就教他們跑快點,這樣敵人就打不準了。

「我爸的偵察員都是老資格,居然還有紅軍。他們的化妝技術不得了,裝什麼像什麼,特別善於滲透到敵營抓蛇頭」。

這五大員都可以在任何時候直接見陳賡,沒有人敢阻攔,別人不行。

「兩老辦院」籌建哈軍工

1952年6月,剛到朝鮮戰場一年多的陳賡接到一紙回國調令,毛主席讓他創辦軍事工程學院。陳賡一心想留在戰場上,不想接受委任。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認為,他受訓於黃埔軍校,辦過紅軍步兵學校,還帶過紅軍幹部團,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就這樣,他踏上了創辦哈軍工的艱苦歷程。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朝鮮戰場的烽火又還沒有熄滅,經濟、物資、人才等等都非常缺乏。陳賡雷厲風行,僅用一年時間,就在一個亂墳崗子和破舊的哈爾濱醫科大學舊校舍上,建設了一個氣勢恢弘、現代化的我黨第一個軍事技術院校。錢學森教授後來讚歎:「在我國現有條件下,這麼短的時間內辦起這樣一所完整的、綜合性的軍事技術學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陳知建回憶說,一個兵種一幢大樓,教學樓的地下室都是防原子掩蔽部,大樓只要不被原子彈直接命中就沒事。

辦學最重要的是師資力量。陳賡向著名專家求教,列出教授名單,想方設法從各地大學調人。遇上不願放的,為了保密又不能把工作內容說清楚,他就拿著名單去找周總理。但總理日理萬機,很難找到,陳賡只好在早晨或夜間到總理家裡去「堵」。一天早晨,他來到國務院西花廳。這天總理要接見民主人士,客廳里已坐滿了人。陳賡一看不便闖進去,就等在門外。恰好此時他看見總理要上洗手間,便迅速地跟了進去。總理見他匆匆忙忙走進來,問道:「陳賡,你怎麼到了這兒?」「總理,有幾個教授的名單,請批一下!」陳賡說著就遞上了名單。「你等一下不行嗎?」「等一下你就走了,還是批吧!」

陳賡甚至從死刑犯里挖人才。一次張述祖介紹一個名叫沈毅的專家是留學法國研究彈道學的,當過國民黨第三戰區的少將專員。解放戰爭起義后,對我建設兵工廠製造槍炮有過貢獻。后在民航總局任職時,「三反」中被打成「大老虎」判處死刑。他聽后馬上請當時領導全國「三反五反」運動的薄一波「刀下留人」。薄一波說:「你真愛惜人才,你敢要我就敢給,咱們共同給董老(必武,當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打電話,打保票」。這樣,沈毅改為「死緩」,監外執行,加入到哈軍工的辦學隊伍里。

由於學校的老教授是由各種成分的人員以及一部分蘇聯專家組成,而幹部主要是一些戰功赫赫的老革命,學生主要由部隊調幹人員和中學保送人員組成,包括優秀黨員、英雄模範和一部分烈士子女,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這樣,如何協調老幹部、老教授和蘇聯專家各方面的關係又成了擺在陳賡面前的一道難題。為此,他提出「兩老辦院」的方針,即老教授和老幹部必須齊心協力,共同辦好學院。他還經常在開會的時候說「老師是炒菜的,幹部是端盤子的,學生是吃飯的」。在生活上,他儘可能給專家、教授以優厚的待遇。他自己住小平房,而把學院一幢最好的樓房作為老教授的宿舍,並為他們專建飯廳,請來廚師為他們做飯。為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他還親自抓他們的家屬就業、子女升學等問題。甚至在1955年授銜時,他還提出授予老教授的軍銜比老幹部的軍銜更高的原則。對陳賡的做法,當時有個別老幹部不理解,發牢騷說:「我們是從機關槍底下爬出來的。他們舒舒服服念了幾年書,為什麼就捧得那麼高?」對這種議論,陳賡給予了嚴厲批評:「你們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是革命的功臣。可他們十年寒窗苦熬出來,也不容易呀。我們國家的國防建設迫切需要科學技術知識,你們有嗎?你們是老共產黨員,調你們到這裡來,是讓你們來發揚光榮傳統、來帶作風的,不是來比照顧的!」而為了解決有些老幹部提出一些老教授的出身不好,不能擔任涉及機密專業的教學工作等問題。陳賡就給他們做思想工作說,我黨歷來強調重在表現,我的出身不好,我們家是大地主,我不是也幹了幾十年革命嗎?還當了院長,我們家有個長工叫許克祥,馬日事變的時候在長沙殺了我們那麼多共產黨員。同時,他還成立教授會,由教授會和蘇聯專家共同處理有關教學教材問題。甚至在後來「反右」時期,為了保護部分老教授,陳賡還設法組織他們出去學習參觀,躲開風頭。

在處理和蘇聯專家的關係上,陳賡也頗費周折,尤其是在招收了一些文化水平低的戰鬥英雄和烈士子女的問題上,他和蘇聯專家甚至吵了起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抗聯戰士譚國玉,入學前只有初中一年級的文化程度,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頭兩個月測試,他沒有一門功課及格。蘇聯顧問團的專家們頗有意見,但都被陳賡頂回去了。譚國玉自己也開始打退堂鼓,陳賡就對他進行嚴厲的批評:「你口口聲聲喊『人在陣地在』,實際是啥也不在,給你創造這麼好的條件,不好好學習,還要求走?」在陳賡的教育和關心下,譚國玉拿出了「人在陣地在」的勁頭開始攻克文化堡壘。最終,面對譚國玉全優的成績,蘇聯專家不得不佩服地說:「在譚國玉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戰無不勝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陳賡的多方努力下,教授、幹部和學員都擰成了一股繩,學院的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軌。至今,那些老教授只要一提到陳賡,就熱淚盈眶。「甚至在我們系裡有一個老教授,一直入不了黨,我父親去世以後,他入了,就委託我們的系主任,到北京的八寶山我父親的骨灰盒前,捎一句話,『老院長,你放心,我現在已經入黨了,我一定在這個崗位上奮鬥到底。』他確實做到了,很感人」。

「大英雄」背後的故事

「在我心中,我爸就是一個大英雄。」這個大英雄打敗過各種各樣的敵人,地方軍閥,國民黨的地方軍隊、正規軍隊,對外的日本人、法國人、美國人等他都打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戰將。而這個沙場之外的大英雄風趣但不失威嚴,讓人可親又可敬。

抗戰時期,鄧小平在一二九師當政委,陳賡在三八六旅任旅長。一天,鄧小平讓他到師部開會,宣布讓他到師部任副師長,他不幹。他說,我是在前線打仗的,到機關里幹什麼。鄧小平苦口婆心說半天也沒用,最後沒辦法就關了他的禁閉,誰料陳賡竟然對看管他的哨兵進行「策反」,最後帶著那個哨兵跑回了部隊,等到鄧小平發現時,他早上了戰場。每次打完勝仗后,陳賡總喜歡去文工團。那時文工團里都是小孩,他常到那去逗他們玩。一來二去,男孩都成了他的乾兒子,女孩都是他的乾女兒。他還給部隊的男光棍「發」老婆。為此,他還經常和政委、政治部主任一起研究如何配對、發放等事宜。至今,陳知建還保留有他父親給當時的文工團團長研究「發」老婆的紙條。

生活中的陳賡很講究吃,「他喜歡吃臘肉、臘魚,在我們家房子里的小夾道那蓋一個棚子,專門在那熏臘肉臘魚什麼的。」說到弄吃的,陳賡的部下最了解他這一點。不論走到哪,陳賡的馬褡子永遠都是食品儲藏地,那裡面也總會有大家意想不到的東西。就是在二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時,在雪山頂上他還能摸出白糖來,讓大家伴著冰雪吃,還取名為「冰激凌」。他的老部下平時嘴饞了,就會到他那馬褡子里找吃的。

在陳知建的記憶里,這位風趣又喜歡小孩的父親發起脾氣來非常厲害。有一次,陳知建看見父親訓一個生活作風不正的幹部,一拍桌子,連銅墨盒都跳起來了,嚇得他撒腿就跑。而讓陳知建徹底領教父親脾氣的是挨了一頓終身難忘的揍。那次,淘氣的陳知建欺負身體比他弱的小夥伴,結果打起來了。小夥伴打不過他,被他用筷子把鼻子捅出了血。看到同伴嘩嘩地直流血,陳知建嚇得藏了起來。陳賡得知后揪著他的耳朵把他拎了出來,照著屁股就是三巴掌,打得陳知建直叫喚。這也是父親唯一一次揍他。

「你一直在路上,風蕭蕭的路上,多少金戈鐵馬,和多少雨雪風霜……我想你又在路上,你走得如此匆忙,我沿著你的目光,追趕你的方向,我看到鮮花開滿山崗。」正如電視劇《陳賡大將》的這首片尾曲所唱,陳賡大將,您一直在路上。您的故事也一直激勵著後人,當我們到達了開滿祖國統一、民族復興鮮花的山崗,一定會用祭酒告慰您的英靈。

本文選自《黃埔》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微博:@水煮百年網

微信:水煮百年網

水煮百年網官方網站:http://www.shz100.com/

關注歷史,關注水煮百年網微信公眾賬號,點擊右上角,分享本文或關注本賬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