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八種悚懼事

[複製鏈接]

25

主題

65

帖子

41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indfulness 發表於 2014-1-31 1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八種悚懼事

在修行的過程中有時難免會懈怠,或者覺得心沒有力,或者不想修行,或者借口忙祿抽不出時間,這時應該怎麼辦呢?佛陀教導我們八種能夠激發悚懼感的事情。悚懼感(saüvega)是說假如一個人不怕死,認為來日方長,或者沉湎於欲樂美夢,對生死不會感到害怕,就不會想修行。如果一個人對生死、對世間感到害怕,就會激起精進來修行。
佛陀教導了哪八種事情?
第一、生苦。我想對於生苦,在座有做過母親的就深有體會,是不是?但是這裡所說的生苦是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的,而且經歷過無數次的,即入胎之苦,住胎之苦,出胎之苦。住胎之苦,你想想,要一個小嬰孩待在那麼狹小、那麼骯髒的子宮裡,而且要在那邊待九個月。如果現在要求大家再進去裡面待一天,想不想?一個小孩要待在那裡頭待九個月,你看有多麼辛苦?我們不是出生在蓮花中,也不是從金銀、寶石當中生出來的,是從母胎里生出來的!母胎乾淨嗎?母胎很香,還是很臭?能夠投生到人胎還算很幸運,假如投生到鬼胎,投生到狗胎豈不是更倒霉?住胎也苦,出胎也苦!小嬰孩剛出生的時候,猶如一個嬌嫩的小肉球,外面的熱冷,食物的熱冷都刺激著他,這也是苦。他的生命還很脆弱,極容易受感染,容易得病,要盡心呵護。所以無論入胎、住胎、出胎都是苦。我們想一想,只要今生沒有解脫,沒有斷除煩惱,這種苦肯定還要不斷地承受下去!
第二、老苦。上了年紀的居士們對此應該更有體會。什麼是老苦呢?大家都喜歡青春,即使已經五、六十歲了,人家讚美你仍然年輕,你還是會感覺到心花怒放,是不是?因為大家都不喜歡老。年老了做很多東西都不方便,頭髮又白,臉又皺,牙齒掉落,身體又多病,行動又不方便,記憶力又衰退,是不是?大家喜歡老嗎?所以我們要思維衰老之苦,要感到害怕。
第三、病苦。大家都喜歡健康,不喜歡生病。在健康的時候也許不會有很深的體會,但是一到生病的時候,頭又痛,牙又痛,眼睛又痛,這裡痛,那裡痛。只要擁有這個身體,什麼樣的病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體上。而且有時候病真來得真快,甚至會收我們的命!疾病就是苦!
第四、死苦。每個眾生都怕死,假如死亡是美好的話,大家都想死,問題是大家都不想死。死宣告我們生命的終結,命根的斷絕,跟家人、兒女、親戚朋友,還有辛辛苦苦賺來的財產分離。即使一個人再怕死,再不想死,可是死也必定會到來。如果想要長生不老,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有句話叫「人無百年壽,常懷千歲憂。」人生雖然很少能夠活到百歲,但是卻愁這些、愁那些,一千年都愁不完。當我們想到死的必然性時,要感到怕,要精進!
第五、墮落惡趣之苦。在什麼情況下才決定不會墮落惡趣呢?唯有已經證得初果的聖者才不會墮惡趣。所以佛陀說初果聖者是:「決定不退墮法(vinipàtadhammo)。」是說不可能再墮落惡趣。
菩薩會不會墮惡趣?會!大家看過《本生經》否?《本生經》講的是我們的佛陀在過去生行菩薩道的時候是如何圓滿種種巴拉密的。如果要行菩薩道,一定要向佛陀的過去生學習。即使菩薩投生為動物,投生為獅子、鹿、猿猴等,都會幫助其它眾生。為什麼菩薩也會投生到惡趣呢?因為還沒有斷除煩惱,還是會造惡業,當所造惡業成熟時,就必須受報。但是菩薩有很強的決心想要成佛,所以無論他的生命境界是升是沉,是墮落到畜生道、餓鬼道,或者由於善業成熟而投生為人,甚至投生為轉輪聖王,他都是在累積巴拉密。因此要行菩薩道就要看《本生經》,因為我們的菩薩已經成佛了,這是最好的榜樣,最好的例子。想要做菩薩,就要學會忍所難忍,行所難行。但是只要我們還沒有證得初果,還不是聖者,墮惡道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菩薩那麼偉大的眾生,一樣也會墮落惡道,其它的凡夫就更不用說了。
大家喜歡墮落惡道嗎?有哪些惡道呢?最苦的是地獄。菩薩會不會墮地獄?在《本生經》里講到,我們的菩薩有一次投生為德米亞王子,他的前兩世就墮落地獄。當時王子還很小,坐在他父親的膝蓋上,看到他那當國王的父親下令處死犯人的時候,就記起了他之前也曾做過國王,也處死犯人。因為這種惡業成熟,他墮到地獄。由於想起墮地獄之苦,菩薩當時思維:如果我長大了也必定要做國王,也要判人死刑,還要造這樣的惡業。於是菩薩感到很害怕,想要出離那個像監牢一樣的王宮。他前一世的母親投生為一位天女,就在他卧床的寶蓋上告訴他:「如果你想要脫離這個王宮,從現在開始就裝殘廢,裝聾裝啞,裝成癱瘓。」於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菩薩就偽裝成癱瘓,一直到十六歲,經受了各種各樣的考驗和誘惑,後來他的父王認為他是廢人,下令把他送出王宮丟掉,結果我們的菩薩就自由了。就連菩薩都不想墮惡趣,可見墮落惡趣是沒有一個人想要的。
例如投生在新加坡的狗,我發現牠們都很幸福,這裡也許是世界上很好的狗樂園。但是在緬甸,我們看那些動物都很可憐,例如雞,雞在帕奧應該算是很快樂的,因為沒有人用籠子關牠,沒有人會宰牠,但是牠們隨時都會給狗咬死,因為沒有人喂狗,狗就要抓雞吃。還有那些蟲子,只要稍一不小心,就變成其它動物的美餐。動物就是這麼樣的,時時刻刻都有生命的危險。投生為餓鬼也是,經年累月遭受飢餓、疾病、痛苦的折磨,偶爾能得到一點點可憐的食物,還沒送進口就變成了火炭;有些稍微有點福報的鬼,可以吃到膿血、糞便、死屍、垃圾,你們喜歡嗎?所以,當我們思維墮惡趣之苦,就應當生起悚懼感,應當提升精進,因為只要我們還沒有解脫輪迴,就必定還有機會墮落惡趣!
第六、思維以過去輪迴為根基之苦。也就是基於過去的輪迴所遭受的苦。過去到現在有多少位佛陀曾經出現於世間呢?無數的佛陀已經出世,為什麼我們還會輪迴到現在?佛陀出世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那時可能還在胡裡胡塗地追求名利、追求財富。我們到現在還在輪迴,就是因為我們一直都在造業。在無始的輪迴當中,我們什麼都做過,什麼生命狀態都經歷過!在三界當中,我們哪一界都去過。特別是惡趣,惡趣更是我們的家,是我們輪迴的家。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在嚇人!
有一次,佛陀跟比庫們外出,他抓起一把土,問比庫們說:「諸比庫!你們說我手中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那些比庫說:「尊者,您手中的土少,大地的土多,甚至您手中的土根本不能跟大地的土相提並論。」於是佛陀說:「是的,能夠得人身的眾生就像我手中的土一樣,沒有獲得人身的眾生就像大地的土一樣。」
新加坡因為經常噴殺蟲劑,所以很少看到蟲子。但是如果你到其它比較自然的地方,例如在緬甸帕奧禪林那座山,我想光是帕奧那座山的螞蟻就比我們地球的人還多,成千上萬的,白蟻也是。整個地球上的昆蟲可以數一數:蟑螂、螞蟻、蒼蠅、蚊子、蜘蛛,還有爬蟲、飛蛾,有多少?數不清!這些都是生命啊!我們不用幸災樂禍,其實我們過去也做過,而且這些生命還只是屬於六道當中的一道——畜生道。鬼道也不會少到哪裡去。如果大家有天眼通的話,你會看到樹林里住滿了密密麻麻的無形眾生,大大小小,各種顏色、各種形態。經典形容地獄里的眾生也很擁擠。如果跟人的數量相比,人真的是太少了,眾生的數量是無數的。我們想到這些惡趣的眾生就可以知道:牠們的數量跟人的數量之比,其實就是墮落惡趣與投生為人的機會之比。
第七、思維以未來的輪迴為根基之苦。我們想一想,只要還沒有解脫,沒有證悟涅盤,我們未來的輪迴就必然還要受苦。大家想不想知道下一生會投生到哪裡呢?我想這應該不用問我,應該問問大家自己!我們相信因果,相信業果法則,造善業能夠使我們投生到善趣,造惡業能夠使我們投生到惡趣。我們所造的身業、語業、意業當中,以意業為最重,有了意業,才會有語業跟身業。現在我想問一問大家:大家平時生起的貪、瞋、痴多,還是生起的善心多?什麼是善心?想到布施、持戒、禪修,這些屬於善心;憶念佛、法、僧是善心;入定是善心;觀照諸行法為無常、苦、無我、不凈,這是善心。平時想到這個是我的女兒,這個是我的妻子,這是我的錢,這是我的家,這些都是不善心;或者討厭這個,排斥那個,這都是不善心。大家生起善心多,還是不善心多?如果生起的不善心比較多的話,那大家知道下一生會投生到哪裡了嗎?按照比例來說,如果我們平時能夠生起越多的善心,投生到善趣的機率就越大。令我們投生到善趣或惡趣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慣行業,即經常造作的那種業。因為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他造的業。為什麼會有性格的形成呢?因為經常造作某些行為,就會養成習慣,並形成了他的思維模式;一旦這種思維模式已經定型,就成為習氣。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思維模式形成習氣,會影響他造業的模式。每當習氣又來的時候,造作的都是那一類型的業。當他在臨終的時候想要擺脫這種習氣,容易嗎?不容易!如果造的是善業,就會隨著善業投生到善趣;造的是不善業,就跟隨著不善業投生到不善趣,這是很自然的事。
佛陀在《如是語•腐敗心經》中說:「有人擁有腐敗的心,假如這個人在那一刻死去,就會被惡業載到那裡般墮落地獄。」
假如我們在生起貪、瞋、痴的那一刻死去的話,就好像一塊丟向空中的石頭必然會掉下來一樣,必然將墮落到惡趣去。如果大家經常不如理作意,經常生起不善心的話,那麼不善心會成為習慣。因為我們講到過不如理作意——見到好的就生起貪,見到不好的就生起瞋,這樣就形成了心的慣性反應,這是不善心。無論善心或不善心,每一個心裡的思心所都在造業,這些業可以決定我們是投生到善趣還是惡趣,以及平時遭遇的好或不好,這就是業果法則。業果法則並不是由佛陀來主宰的,佛陀只是把它說出來而已。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獲得人身的與沒有獲得人身的比例,就知道獲得人身是多麼難得;我們能聽聞到佛法更加難得。正因如此,我們對輪迴要怕;會怕,我們才會精進。
第八、以覓食為根基之苦。覓食就是為了生計、謀生。現代的年輕人都很忙。忙什麼?忙生活、忙生計。在新加坡忙還有相應的豐厚收入,但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貧窮國家,勞動力都很廉價,風吹日晒都要做工,辛苦做工才能得到一點點報酬。這是以覓食為根基的苦。大家要上班,去公司有時候會遭到上司的批評,要忍受上司的刻薄,要忍受下屬的刁難,要忍受顧客的刁蠻,要忍受工作的壓力。我們要風雨無阻、起早摸黑的去上班,這些都是苦。如果在貧窮國家,人們更能體會到這些苦;他們很辛苦地工作,但所賺得的卻很少,僅僅可以糊口,一旦生病或有什麼意外,很可能就傾家蕩產。但是只要他們要生活,要養家糊口,就必須承受這些苦。投生到人道算是善趣,都要經受這些苦,如果投生到惡趣,雞、鴨、狗,牠們也要覓食,也要吃東西。所以古人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From:《阿毗達摩講要》瑪欣德尊者 著

25

主題

65

帖子

41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4
沙發
 樓主| mindfulness 發表於 2014-4-7 20:59 | 只看該作者
瑪欣德尊者講解瞋心對身心的害處

瞋心一生起,無論我們有沒有傷害到他人,首先受害的是自己。瞋心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心或者說殺傷力很強的心。一旦這種心生起,這種心是很低劣的心,同時由這種心產生的心生色法也是很低劣的,這種心生色法可以破壞我們的身體,就是我們的所依身。如果用一般的話來說,就是當一個人生氣的時候,體內會分泌出一種分泌液,這種分泌液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害的。在1995年有篇醫學刊物報導,有些科學家曾經對生氣的人進行檢查,就是讓他生氣,生氣了之後再去檢查他的免疫力系統,發現到只要他生氣,哪怕只是5分鐘,他身體的免疫力可以足足下降達到六個小時那麼久。
又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就是讓一個母親生氣,生氣了之後再去喂小孩,那麼小孩很容易得病。或者當一個人生完氣之後,再去吐他的氣到一個試管裡面,這試管裡面如果吹入的是一種有毒物質的話,它會變色,結果試管裡面顏色的實驗也真的是變色。所以只是從物理、從色法上來看,生氣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都是很大的。
瞋心不僅僅會傷害到自己而且還會傷害到他人,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也會損害到他人的利益。例如,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越做越煩躁,越煩躁就越難做成功,然後索性你就把那個東西毀掉了,有時候生氣,或者在家裡面,一生氣你就砸東西、扔東西,扔的東西是誰的?還不是你自己的,你破壞的還是你自己的東西。
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上,凡是仇恨、兇殺、爭鬥、戰爭,所有的 恐怖主義等等,這些其實幾乎都是由於瞋恨而產生的。瞋恨是心對對象的粗暴的反應,它是傷害自己和傷害他人的因素,所以我們說瞋幾乎是百害無一利的。不管是強烈的生氣、憤怒、暴怒、憎恨、仇恨,還是一般程度的緊張、憂愁、害怕或者很微細程度的憂慮、擔心,這些都沒有用。如果是暴怒、盛怒,那麼這種心所產生的心生色法對我們的身體傷害性是很強的,如果一般的擔心、憂愁,它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性照樣是很大的。例如:有些人說,一夜之間白了頭髮,就是由於過度的憂愁、過度的擔心,會頭髮一夜之間就變白了,是不是?這些其實就是由於內心的那種焦慮、那種煩躁導致在我們色身上、在容顏上、外表上的反應。
如果一個人經常愛生氣、愛發怒,久而久之,我們可不可以從他的臉相里看出來呢?可不可以 ?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的話,即使他不生氣坐在那裡,我們都會感覺到他很兇、樣子很兇或者滿臉殺氣,是不是?如果一個人經常多愁善感,這樣的人,他的額頭很容易爬滿了皺紋,很容易變得衰老,是不是?而我們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經常散播慈愛,經常對人充滿了​​寬恕、慈愛,即使他可能小的時候、年輕的時候,樣子長的很醜,但是到他的晚年或者到他的中年,他會不會感覺,給人感覺慈顏善臉?能不能夠看得出來呢?是可以的。所以,這只是從表面上(表像上)反應出來,但是如果是從內心上,它的傷害是直接的。你一生氣,直接就損害你的依處、你的身體。
************
當我們生起瞋心,首先我們傷害自己。同時我們可以因為瞋心而損壞自己的東西,可以傷害我們的身邊的人,乃至你最親愛的人。往往很多的關係是由於瞋心而搞壞的。
例如:可能我們的口不擇言,生氣了或者發了脾氣,可能會把我們很好的朋友的關係都搞砸了。或者我們可以把一些很精心培育起來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我們的口、因為我們的怒氣而破裂了。同時,由於瞋恨,因為我們現在對別人不好,用一種粗暴的態度去對待別人。我們用一種去整別人的態度、去害別人的態度去對待他人,那麼往往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增加對方的仇恨。一旦對方找到了機會,他就會以牙還牙、以毒攻毒。我們可以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世間的仇恨、這個世間的很多的不平的事情,其實就是由於你對我不好,我對你不好,你殺我,我殺你,你害我,我害你,這樣而來的。而很多所謂的爭鬥、仇恨等等,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我們 內心深處的瞋心。對於瞋恚,我們在這個世間可以看到比比皆是。例如:現在有些大國、有些強國,他們推行強權主義,欺壓一些貧窮的國家、一些小國,他們通過這些強權去壓制小國,而並不會讓小國屈服,帶來的是什麼?帶來的就是小國人民的仇恨,然後又跟大國作對。很多所謂的恐怖主義,其實就是這麼樣來的。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由於瞋在裡面。
對於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果今天你去害他、去中傷他,甚至去殺害了他,雖然好像今生我們把他毀滅,但是你卻造了對方仇恨的苗、種了對方仇恨的種子。一旦在以後的生死輪迴當中,遇到了因緣,你還必須得自己受。現在你去殺生、殺那些動物,現在由於你的福報大,你的威德大,可以很輕易地殺死一個動物,看到蚊子就一拍,看到蟑螂就一踩,它就死掉了。看到 很多的動物,即使它們沒有傷害你,你都去傷害它。為什麼你可以很輕易地傷害它?因為你現在的福報比它大。但一旦在輪迴當中,你的福報比它小,你又成為它們傷害、殺害的對象。就是這麼樣,生命和生命之間,在輪迴當中就是你殺我,我殺你,弱肉強食的。
如果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生起了瞋恨心、生起了仇恨,不管你的仇恨是不是已經施加給了對方,虧的是你自己,傷害的是你自己。有時候,對方已經不斷地提升了,而你由於你的瞋恨心,只是在慢慢地走下坡路,你只是在自我墮落、自甘墮落。

摘自:阿毗達摩精要, 瑪欣德尊者 講述
=====================================
瑪欣德尊者講解貪慾的種種過患

貪慾是個無底洞,當我們得到了之後會想要更多。當我們得到了之後,我們還不想失去,我們還想要佔有。當我們佔有了之後,我們還想要永恆的佔有。所以,只要一個人有貪愛,他就會有追求。因為有了追求,他就會患得患失,因為有了患得患失,痛苦就生起。
佛陀在《中部·大苦蘊經》裡面和《小苦蘊經》裡面講到了貪慾的種種過患。
他講到了人們通過技術去謀生、為了生計,寒熱不避,風雨無阻,風吹日晒、忍飢挨餓,辛辛苦苦的勞動。因為有了欲,以欲為因,欲為緣,以諸欲為因,這個是在我們今生就可以看到的,由於貪所帶來的痛苦。
當一個人通過辛勤的勞作,他卻得不到錢財。例如說:你很辛勤的工作,結果因為你工作上犯了一些小錯誤,或者你的上司根本是一個無賴,他扣你工資,你就會感到很痛苦。這也是在今生可以看到的由貪帶來的痛苦。或者說,當我們很辛苦的經營自己的一項事業、自己的生意的時候,結果不僅僅賺不到錢,反而虧了大本,血本無歸,這時候產生了很大的痛苦。或者像買股票,很多人買股票,最近聽說前段時間股票大跌,很多人就為此要生要死,甚至跳樓,這個就是由於貪慾帶來的過患。
雖然通過辛勤的勞作,獲得了錢財,為了要保護這些錢財,我們會很擔心、很憂愁。例如:如果現在你拿著幾萬塊出門,你會提心弔膽。如果你身無分文,你去到哪裡都不怕,是不是?但是即使你用盡辦法保護你的錢財,但還是會遭受各種各樣的意外。例如:被王、被賊、被水、火、被不孝的子孫等等所損耗。當你精心想要保護、守護的錢財,遭到損失的時候,你會感到很痛苦。這就是由於以欲因、欲緣,以欲為因所帶來的今生可見的痛苦。
「欲因、欲緣、欲由,乃諸欲因,王與王爭(就是國家跟國家之間爭鬥)。剎帝力與剎帝力爭(就是那些武士們,那些王臣們互相爭鬥),婆羅門與婆羅門爭,居士與居士爭(就是在家人跟在家人爭),母與子爭,子與母爭,父與子爭,子與父爭,兄弟與兄弟爭,兄弟與姐妹爭,姐妹與姐妹爭,朋友與朋友爭。也就是說為了利而大家在爭鬥,爭名奪利,勾心鬥角。他們在那裡因為不合,爭執、爭鬥、互相以手攻擊、以土塊攻擊、以棍棒攻擊、以刀槍攻擊。因為攻擊,他們在那裡經受死或者相當於死的痛苦。」
例如說:如果兄弟兩人本來是很好的,本來是情同手足的,但是因為分財產,可能大家會反臉為仇,為什麼呢?還不是由於想貪著那些財產,想貪、想佔有那些遺產。這就是兄弟與兄弟爭,兄弟與姐妹爭,姐妹與姐妹爭。即使是父子之間也好,例如:父與子之間大家共同做一個生意。即使父子共同做起個生意,不久之後,只要有經濟上的利益,只要有利益上的衝突,慢慢的父和子有可能都會反臉成仇。
為什麼會這個樣呢?親子之間都會反目為仇,就是因為欲樂、因為貪慾。因為這麼樣,所以,情同手足的一家的人都會爭鬥,朋友和朋友之間也是。即使他們之間,本來是很友好的,但是只要有了利益,他們就會爭鬥,甚至會反目為仇,法庭上見。
還有因為貪慾引發戰爭,兵戎相見,遭受劍刺、槍刺、刀砍等種種的痛苦。我們看所有的戰爭,為了掠奪土地、掠奪資源、掠奪財富、掠奪人口,於是戰爭就爆發了。有多少的戰爭不是因為掠奪而引起的呢?多少的戰爭不是因為貪慾而引起的呢?而什麼樣的戰爭可以給人帶來快樂?戰爭只有把人民拖向痛苦。就是因為有了貪慾、有了佔有慾,所以民族跟民族之間會戰爭,國家跟國家之間會有戰爭。會有弱肉強食,會有大國、會有帝國,會有霸權國家。所以種種的戰爭,也是由於貪慾而帶來的。
因為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所以佛陀也說過:適合精進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和平。我們現在是屬於和平時代,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現在這種和平的時代,我們應該要珍惜現在的時機好好地修行。假如我們是生活在中東或者是那些戰火連連的國家,我們不要說想要禪修,可能連生命都沒有保障,所以戰爭的根源還是由於貪慾。
因為貪慾而搶劫、而偷竊、而通姦,被抓獲后遭受鞭打、砍手砍腳、剝皮、投進監獄裡面,受到種種的刑罰,所有這些,都是以貪慾為因導致的、現世可見的痛苦,就是今生我們就可以看到的由於貪慾所帶來的過患。
如果沒有貪慾,我們的社會就會很安穩。但是現在的社會治安太平嗎?太平嗎?不太平!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呢?我們會害怕我們離開的時候會有小偷小摸,會進我們的房間。當我們帶了錢之後,我們會很警惕。為什麼呢?因為別人有貪,因為有了貪慾,於是在社會上有種種的罪犯,有種種的犯罪行為。
絕大部分的犯罪行為是由於貪,還有一些是由於瞋,例如:報仇等等這些,但是很大部分的例如:偷竊、搶劫、詐騙、強姦、通姦這些都是由於貪而造成的。一旦這些罪犯被抓到了,他們遭受各種各樣的刑罰,這個也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這是由於貪慾帶來的痛苦。
「由於欲因、欲緣、欲由,乃諸欲因,以身行惡行,以語行惡行,以意行惡行,身壞死後生於苦界、惡趣、墮處、地獄,這是以貪慾為因導致的後世的痛苦。」
也就是說由於貪慾,我們會通過身體去造惡行,會通過語言去造惡行,會通過意去造惡行。在身壞死後(就在生命終結了之後),將會由於這些惡行,這些以貪為根的惡行,導致投生到苦界、惡趣、墮處、地獄。這是以貪慾為因,而帶來後世的痛苦。後世的痛苦是更加的痛苦。

摘自:阿毗達摩精要, 瑪欣德尊者 講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7: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