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比電視劇里還猥瑣!圖文揭秘抗戰時期真正的日本偽軍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6 15: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軍雜誌上的偽軍士兵和「太君」。您的這張嘴臉,絕對就是標準的漢奸啊……

  從 1932年3月成立的偽滿洲國,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還有在北平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從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衛在南京成立的偽國民政府……在這些偽政權「治理」下,在偽軍的槍口下,大量的金錢、糧食、礦產被源源不絕地運往日本,抗日武裝被反覆「掃蕩」「清鄉」,中國百姓被血腥屠殺……

  還有一點很要命。由於日本不解決偽軍給養,靠偽政府自籌,所以偽軍一直存在兩大問題:待遇和士氣。因為為解決前線作戰兵力不足的現象,日本本來希望利用當地現有的兵員維持統治,招募當地人來負責佔領區治安。根據日本佔領區的傀儡政權的管轄範圍,設立如「南京國民革命軍」、「華北治安軍」等各種武裝,各傀儡政權沒有相互干預偽軍活動的權利,但日本軍官有權隨時調遣任意地區的偽軍。

  


  

  


  


  1938 年時,偽軍在中國的數量約為78000人,隨著1940年汪精衛叛離國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後,偽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其實剛開始,偽軍擴充得並不厲害,這點不得不承認,委員長控制軍隊還是很有兩把刷子的。但是好景不長,在1942-1943年期間國民政府推出「曲線救國」口號,許可國民革命軍指揮官在面對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可為保存實力,暫時投降」的指令后,偽軍數量開始爆炸性增長。

  根據在抗戰結束后的統計,在華偽軍建制中62%左右是原國民革命軍部隊。其中除了部分偽軍駐紮在城市負責佔領區治安維護外,絕大部分的偽軍被調往華北地區進行「掃蕩」或者「治安強化作戰(日本的說法)」,其中不少偽軍參與了在華北地區對平民的大屠殺活動。

  


  

  


  


  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后,經過統計,除滿洲國以外所有駐華偽軍的數量被繳械的大約是118.6萬人,而滿洲國和偽蒙古軍當時,1945年有40萬軍警。但目前廣泛流傳的版本中也有逾200萬偽軍的說法,因為那時候逃亡和被改編的大多沒有被統計。

  這個數量的偽軍幾乎超過在華投降日本軍隊的數量——-120萬(而這個日軍數量還包括在台灣和越南北部的的日軍,而這些日軍一般是不在抗戰實際作戰數字里的),但指揮偽軍的卻是日本軍隊。

  


  

  


  


  偽軍和偽政權大致上屬於三個系統:汪的中央政府中央軍25萬以上,王輯堂的華北政務委員會治安軍10萬(後來叫皇協軍),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的蒙古軍1.5萬,地方團隊25萬。

  其中,國民黨正規軍投敵50萬,中央委員22人。就山東來說,1940年有地方軍及正規軍18萬人,投敵人數為1941年4萬、1942年6萬、 1943年3萬,3年投敵13萬。山東偽軍,1940年8萬,1941年12萬,1942年15萬,1943年18萬,3年增加了10萬。到1943年,山東抗日的國民黨部隊只剩下東北軍51軍于學忠部以及地方少量,總數只有3萬。而冀察更乾脆,10萬人馬只有新8軍高樹勛1萬人槍。

  


  

  


  


  正如偽政府的所有決策要聽命於日本顧問一樣,偽軍隊的所有行動必須聽命於日軍。日軍對偽軍重要的控制形式就是作戰會議。偽軍參加日軍的作戰會議,幾乎沒有發言權。作戰,打頭陣永遠是偽軍。那些漢奸省長、警備司令、警察廳長,聽起來官名比日本參事、日本顧問大得多,實際上,不過像木偶戲里的小戲人子一樣,無論怎樣蹦跳都是身不由己。

  


  

  


  


  全國偽軍除偽正規軍外,尚有各省縣的偽地方武裝,全國偽正規軍三十二萬七千四百人,偽地方武裝二十九萬九千八百人,共計六十二萬七千二百人。計華北偽正規軍二十萬零九千四百人,偽地方武裝十七萬八千人,華中偽正規軍九萬四千八百人,偽地方武裝八萬五千人。華南偽正規軍二萬三千二百人,偽地方武裝三萬六千八百人。

  


  

  


  


  
汪精衛與日軍在一起


  


  

  


  


  華北偽治安軍系統——齊燮元。他是最早的漢奸,起家的時候只有4個連,1940年率3個團在濟南反正,1938年發展為5個團5000人,隸屬於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總部設北平,轄十二個集團軍,總兵力約六萬人。

  集團軍下轄團,各集團軍之主官及其分佈是:第一集團軍李潤泉,第二集團軍李瑛,第三集團軍盧鳳策,第五集團軍劉化南,第七集團軍馬文起,第九集團軍王斌,第一百零一集團軍錢富安。

  以上七個集團,均位於冀東之遷安、遵化、豐潤、灤縣地區。第四集團軍陳志平,位於魯西之東平、東阿、長清地區。第六集團軍齊榮,位於保定地區。第八集團軍徐貫一,位於膠東平度地區。第一百零二集團軍高德林,位於冀南豫北之安陽、邯鄲、武安地區。教導集團軍田申,隨總部住於北平。該部為華北偽軍中戰鬥力較強者,其裝備與國民黨軍隊同。偽第二方面軍總司令孫良誠,原為國民黨第三十九集團軍之副總司令,於1942年5月,在魯西之定陶、荷澤地區率部投敵。后總司令部設開封,轄兩個軍、一個獨立師,總兵力約三萬人。所屬之第四軍趙雲祥,第五軍王清翰,獨立第三十八師孫玉田,均位於濮陽、東明、考誠地區。該部投敵後,積極配合敵寇,向共軍進攻,其戰鬥力亦為華北偽軍中之較強者,裝備與國民黨軍隊同。

  偽第三方面軍總司令吳化文。吳原為國民黨新編第四師師長。1943年春季在魯中新泰、萊蕪地區率部投敵。后轄三個師,總兵力一萬二千人,全部仍在原地區活動。偽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勛、副總司令孫殿英。該部原為國民黨之第二十四集團軍,於1943年5月在豫北陵川地區率部投敵。投敵後,番號與官職一概仍舊。轄偽第四十軍、偽第二十七軍、偽新五軍等三個軍,總兵力二萬五千人。總部設於湯陰。所屬各部,分佈於滑縣、淇縣、林縣地區。編製裝備與國民黨軍隊同。偽暫第十五軍軍長榮子恆。榮原為國民黨第一百一十二師副師長,於1943年春季在魯南費縣地區率部投敵。兵力四千左右,位於魯南臨沂、郯城地區。

  偽興亞同盟軍總司令王勝武,轄六個師,兵力四千三百人。該部為騎步兵混合,位於綏遠固陽地區。偽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李原為國民黨騎九旅之團長,於1933 年率部投敵。轄五個師,全為騎兵部隊,總兵力三千人。位於綏遠百靈廟地區。偽東亞同盟救國軍總司令白風翔(后被敵殺害)。白原為國民黨之師長,於1940 年在綏西率部投敵。該偽軍現轄第三、四、五、六等四個騎兵師,三、四、五三個師均系傅作義之投敵部隊改編的,總兵力二千人。位於綏遠之固陽、百靈廟地區。偽山西剿共軍下轄第一師趙瑞,第二師楊誠。趙瑞原系國民黨騎一軍的師長,抗戰後率部投敵。楊誠原系國民黨騎一軍的團長,抗戰後率部投敵。現第一師位於武鄉,第二師位於崞縣,軍部位於太原。總兵力五千一百人。

  偽東亞皇協軍總司令蔡雄飛。蔡原為國民黨第十九軍的副師長,於1938年率部投敵。現轄兩個縱隊,活動于山西屬離石、中陽、太原地區。總兵力三千人。偽綏靖警備隊司令丁其昌。下轄三個集團軍,總兵力三千人。活動於歸綏,固陽地區。偽綏蒙聯軍總司令王英,下轄三個騎兵師。第一、第二兩師,全為國民黨第八戰區投敵之部隊組成。總兵力四千五百人,活動於包頭地區。偽剿共第一路軍總司令李英,下轄三個師,活動於豫北之武安,內黃地區,總兵力三千五百人。

  


  

  


  


  華中偽正規軍統歸偽南京軍委會直轄。偽地方團隊則由各省管理。

  偽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任援道。轄兩個軍六個師。第一軍徐朴誠,第二軍任援道兼。部隊分佈於南京、杭州、天長、合肥、揚州等地,各駐一個師。總部設南京。兵力共一萬五千人。蘇北綏靖公署主任,汪逆精衛兼。轄兩個集團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李長江。李逆原為蘇魯戰區游擊縱隊副總指揮,於1941年2月率部投敵,該集團軍轄五個師,另一個獨立旅。分佈江蘇之泰州、江都、靖江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原為楊仲華(楊原為蘇魯戰區游擊第六縱隊司令,於1941年3月率部投敵),1942年10月被扣,番號被取消。所轄四個師另一個獨立旅直屬偽綏署指揮。部隊分佈於江蘇之東台、鹽城、如皋、南通一帶。另有偽綏靖公署直屬部隊三個師,另一個獨立團,分佈於江蘇之泰興、興化、高郵、寶應、鹽城地區。總計偽蘇北綏靖公署共轄十二個師,二個獨立旅,一個獨立團,兵力三萬四千人。

  偽武漢行營主任楊揆一,轄鄂南綏靖公署三個師,直屬三個師,另一個維新軍。全部兵力六個師另一個維新軍(相當於一個師),共一萬人。部隊分佈於湖北之隨縣、應城、信陽、雲夢、咸寧地區。鄂中偽清鄉軍司令潘尚武。潘原為國民黨第一百二十八師之旅長,於1943年2月先王勁哉率部投敵。現轄偽保安第三師,活動於鄂南之天門、漢川地區,兵力三千。偽蘇皖邊區綏靖軍。總司令胡毓坤。下轄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三十六等六個師,總兵力一萬五千人。部隊分佈皖北之宿縣、亳州、蘇北之沭陽、灌雲及豫東之太康、商邱等地。

  偽和平反共興亞建國第三軍。軍長徐繼泰。徐原為江蘇省游擊第五縱隊司令,於 1942年夏季率部投敵。現駐蘇北灌雲地區,兵力三千八百人。偽第二軍軍長劉培善。轄第十及第十三師。第十師長謝文達,二千人,擔任浙東杭甬鐵路沿線守備。第十三師丁雪山部后反正。偽護國救民獨立師師長劉子清。劉原為第五戰區一百七十三師五百一十八團團長,1941年8月率部投敵。部隊駐皖中無為地區,兵力二千人。偽南京警衛軍軍長劉夷。下轄一個警衛師,一個獨立旅,一個教導大隊,兵力一萬人。裝備戰鬥力為偽中央軍之冠。1943年春季率部投敵之王勁哉 (原國民黨第一百二十八師長),及第六戰區挺進軍司令金亦吾等,。還有各省偽地方武裝八萬五千人。

  


  

  


  


  不過其實各縣的地方警備隊反倒裝備和士氣都高於偽政府正規軍的大多數部隊,因為他們一般都由當地日軍部隊直接控制,統一計劃,統一編製,統一訓練,統一裝備,他們的武器都在各兵團的增加裝備用槍支里補充,也就是日本武器裝備。都配備有日本指揮官,教官,完全由日本所指揮,在實際操作里,大多數時候都是由日軍軍曹帶分隊直接配屬,等於在偽軍里摻雜骨幹,在華北,當時警備隊總兵力95000人,其中裝備步槍79000支,輕重機槍230挺,手槍5000支,自動步槍400支,至於警察,平時欺負老百姓還可以,華北總人數69000,不過有武器的不夠一半,不過幾乎每個縣都有武裝警察隊,屬於戰鬥部隊。最後,說到鐵路警備部隊,這裡面日本人的成分比較大,相應戰鬥力也比較強,差不多30%是日本人,機槍比例也大。

  


  

  


  


  現在看看從東北來的偽滿洲國軍。可能與抗聯玩出點心得,他們對付游擊有點水平,戰鬥能力和素質也較強,一般情況下調入關內都做特務武裝和主力使用,裝備大多是日式或者德式,1943年夏季由偽滿開赴冀東,兵力八千人。位於遵化、遷安地區,一般是日偽雙重領導,直屬日軍。

  一般說來,偽軍編製都比較大。如偽治安軍系統,12個集團軍才60000人,一個集團軍才不足5000人。集團軍轄師旅不等,師人數在1500左右,團4、 500人。大多數情況下,偽軍一個師就是2000人以下,1000多人的比較常見。一個集團軍1000人,一個師七八百人很正常。戰鬥力也分三六九等,有強悍的,也有聽見槍響就散夥的。總的說來,有日軍督戰戰鬥力還是可以的,守備依託工事勉強勝任,進攻白刃玩命就差點。在歷次戰鬥里,偽軍一般都是配屬日軍戰鬥,獨當一面的只有「滿洲國」的軍隊,主要是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戰績,都是去當運輸隊的。另外,這些偽軍牌子特別多,什麼名目都有,東亞皇協、興亞同盟、東亞同盟救、自治、護國救民、維新、清鄉、和平反共興亞建國、山西剿共、綏蒙聯軍,聽起來特別唬人。

  


  

  


  


  
偽軍與日本婦女一起炮製「中日親善」場景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佔領區內的反抗活動此起彼伏,牽制了大量的作戰用正規軍。以日軍62師團為例,師團佔領長治、陽泉地區,有正太和白晉兩條鐵路,約 500公里鐵路,有188個大小據點,其中縣城就有近20個,師團是三等師團,有8個步兵大隊,42個中隊,128個步兵小隊,而控制的地域太大,128 個步兵小隊實在不夠分,因為一個縣城起碼也得有一個步兵中隊,而兩個地區首府也得有駐軍,師團還得有機動的直屬部隊,所以這些據點都必須依靠偽軍來駐守。這樣就能解脫大量日軍部隊用於野戰目的,而日軍確實達到了他要的這個目的,不過,偽軍大多數時候真的沒法子指望。

  


  

  


  


  

  


  


  


  
隸屬於汪偽政權的偽軍部隊


  


  當時華北淪陷的縣屬超過500個,而日軍能切實控制的不過70個,而80%的縣是只能控制縣城或重點城鎮,或者乾脆完整縣在抗日武裝手裡。而以一個縣每天只消滅一個日軍的話,則日軍每天的損失要超過500人,這相當於一個滿員的步兵大隊的5/8,一個混成旅團1/5,一個三單位師團的1/20,一個四單位師團的1/30-1/40。反過來講,也就是平均大約2天可以消滅日軍一個大隊,5天消滅其一個旅團,20-40天消滅其一個師團。聚少成多才是游擊戰爭的真正的威力所在。中國抗日武裝就是如此來的。

  


  

  


  


  從偽軍的組成來看,屬於國軍老底子的不少,但中央嫡系投降的不多,大多是地方部隊。華中忠義救國軍序列投敵的基本不屬於正規軍,他們是屬於軍統系統的,反共有餘,實力不足。但是他們有優點——-裝備精良,特務活動熟練。而特務隊,便衣隊、夜襲隊等等,由於只有輕武器並且缺乏戰鬥經驗,只能跟著上,欺負游擊隊和村幹部可以,碰上正規軍和堅強的游擊隊時還不如偽軍能打呢。同時,偽軍系統還有各種游雜武裝,如愛護團,自衛團,維持會鄉警,他們的戰鬥力很差,但是大小也算偽組織人員。這個數字可能更多。

  


  

  


  


  偽軍的戰鬥能力和素質一般隨其前身的風格和底子所決定。山西偽軍繼承了晉軍的風格,善於守備據點工事,預備隊比較大,沒有白刃的優秀傳統。河北偽軍則大多由民軍和西北軍的老底子比較多,早期西北軍改編的敢於白刃,後期善於上房壓頂,敢拼手榴彈。偽蒙古軍則是亂打,一窩蜂地上,只要抵抗的堅決,蒙古軍只有吃虧的分。山東民風強悍,以地方部隊的風格而定,大體上戰鬥力位於中游偏上。新四軍附近的偽軍戰鬥力就要差點,但裝備普遍比華北要好的多。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沙發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6 15:44 | 只看該作者
  再補充點有華北偽軍更詳細資料。

  1937年12月14日,即日寇開始南京屠城的第二天,在日寇華北派遣軍的操縱下,北平成立了偽「臨時政府」,以偽「行政委員會委員長」王逆克敏為主席。在其下設立「管理全國治安事務」的「治安部」,由齊逆燮元出任 「總長」,並授以「偽上將」軍銜。偽「治安部」成立后即編成「剿共軍」(俗稱「黃協軍」)第一、二、三、四路,拼湊出「最早的、比較正規」的華北偽軍。偽 「剿共軍」由偽冀東保安隊、原北平憲兵(筆者註:這些憲兵不是國民黨中央軍的憲兵,而是由二十九路軍在北平成立的憲兵隊)、黃協軍、民團軍等地方漢奸武裝共萬餘人編組而成。

  1938年5月10日,偽「治安部」在北平通縣成立「陸軍軍官學校」,齊逆兼任校長。

  1939年10月,由偽「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的296名畢業生、偽「軍官隊」、偽「軍士教導團」第一期的結業學員和在華北淪陷區招募的1萬3千餘名壯丁,以及原來的偽「剿共軍」,合編為偽「治安軍」(俗稱仍為「黃協軍」),齊逆兼任「治安軍上將總司令」。偽「治安軍」下轄3個集團(相當於師級)、2個獨立團,共8個團1萬 5千餘人。

  1940年1月14日,在北平武廟舉行「建軍授旗式」,齊逆宣稱:「……『治安軍』為擔負華北治安之唯一軍隊……」。

  1940 年3月30日,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以汪逆精衛為「主席」。隨即華北偽「臨時政府」改稱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偽「治安部」改稱偽「治安總署」,偽 「治安軍」易名為偽「華北綏靖軍」(「治安軍」名稱仍沿用,俗稱仍為「黃協軍」),齊逆任「治安總署督辦兼華北綏靖軍總司令」。

  1940年9月底,偽「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926名畢業生在北平北郊清河新址(其遺址為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司令部現址)舉行畢業閱兵式,齊逆等出席。

  


  

  


  


  1940年底,偽「治安軍」開始擴編,新編4個集團、6個獨立團,總兵力達14個團5萬餘人。

  1941 年5月1日起,偽「治安軍」19個團開赴冀東,在河北灤縣建立「華北綏靖軍總司令行營」,執行「……把冀東的治安完全恢復……與皇軍(日寇)互相提攜,以共同力量徹底覆滅共軍(八路軍)而……」的任務。但由於其戰力有限又加之華北抗日軍的重點打擊,遭受了慘重損失——兩個團的大部、五個團的一部、七名團級軍官均「撒手而去」。不久第四、第十團被撤銷編製。

  1941年10月21日,新編各團在北平武廟舉行「授旗式」。

  1941年9月,偽「治安總署」整編偽軍部隊,原偽「華北警備隊」(前身系冀東偽保安隊)改編為第101集團(下轄3個團),偽「剿共軍」第二路改編為第102集團(下轄3個團),偽「剿共軍」第三路縮編為第107團。

  1941年10月,偽「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706名學生畢業。

  1941年底,偽「治安軍」新組建第八、第九2個集團(下轄5個團)。

  1942年5月2日,偽第101、102集團下轄各團和107團在北平武廟舉行「授旗式」。

  1942年12月11日,偽第八、第九集團下轄各團在北平武廟舉行「授旗式」。

  1942年間,還編組了偽教導集團(下轄軍士教導團、步兵教導團)和新兵補充團。至此,偽「治安軍」共轄12個集團、29個團,共9萬餘人,號稱「10萬大軍」(此時加上其它偽軍,華北地區共有偽逆武裝20餘萬)。

  


  

  


  


  1943年秋,偽「治安軍」進行整編,各集團、團的隸屬和駐地發生較大變化。

  1943年11月,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改組,齊逆被解職,杜逆錫鈞出任偽「治安總署督辦兼華北綏靖軍上將總司令」。

  1944年1月1日,偽「治安總署」改稱偽「綏靖總署」,偽治安軍正式改稱偽「華北綏靖軍」(此後,治安軍名稱不再沿用,但民間仍稱「黃協軍」或「治安軍」)。

  1945年2月,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再次也是最後一次改組,王逆蔭泰任「委員長」,門逆致中任偽「綏靖公署督辦兼華北綏靖軍總司令」(其時軍銜為中將,3月底晉陞為上將)。

  1945 年3月,偽「綏靖公署」「詔安」了山西長治一帶的地方偽軍「山西剿共軍」6000餘人,組建第十二、十三集團,下轄6個團,1945年4月11日,偽第十二、第十三集團下轄各團在北平懷仁堂舉行「授旗式」。同日開始,偽「華北綏靖軍」軍旗樣式由北洋政府時期的五色旗改為偽「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1945 年9月抗日戰爭結束時,偽「華北綏靖軍」的編製、駐地如下:第一集團駐河北唐山、第二集團駐河北灤縣、第三集團駐河北樂亭、第四集團駐山東聊城、第五集團駐河北遷安、第六集團駐河北保定、第七集團駐河北永清、第八集團駐山東平度、第九集團駐河北宛平(今北京丰台區)、第十集團駐河北玉田、第十一集團駐河北邢台、第十二集團駐山西沁陽、第十三集團駐山西壽陽、教導集團駐河北通縣(今北京通州區),總兵力5萬5千人,槍械4萬4千餘支,各種炮1000餘門。

  1945年9月中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將偽「華北綏靖軍」改編為「第九路軍」(又稱「河北先遣軍」),門逆任中將總司令。

  1945年10月10日,在北平舉行日本「華北派遣軍」受降儀式,門逆也以「第九路軍總司令」的頭銜參加受降。

  1946年6月初,懾於民眾的壓力,國民政府宣布解散「第九路軍」,門逆也棄職赴香港。但華北偽軍的大部(校尉軍官和精壯士卒)被編入華北國軍各部。

  


  

  


  


  偽治安軍(華北綏靖軍)曾先後編組了14個集團(師級),一般下轄2至3個團,下文中各集團所轄團的「初轄」指組建之初的情況,「后轄」指1943年10月以後的情況。集團司令的編製軍銜為少將、中將,集團參謀長的編製軍銜為上校、少將。現將各集團情況簡述如下:

  偽第一集團,組建於1939年10月,先駐北平北苑,后移防河北唐山,轄第一、第二兩團。歷任集團司令:劉鳳池少將(1939年10月6日任)、李定衡少將 (1941年7月9日任)、李闊泉少將(1942年10月4日任)、盧鳳策少將(1943年3月29日)。歷任集團參謀長:田申上校(1939年10月6 日任)、薛式如上校(1941年6月5日任)、金紹宗上校(1941年11月1日任)。

  偽第二集團,組建於1939年10月,先駐河北保定,后移防河北灤縣,初轄第三、第四兩團,后轄第三、第八團。歷任集團司令:黃南鵬少將(1939年10月6日任,1941年11月1日晉陞中將)、李瑛少將(1942年3月20日任)、欒樂山少將(1943年4月任)。歷任集團參謀長:李瑛上校(1939年10月6日任)、徐貫一上校(1940年10月 16日任)、熊子涵上校(1941年7月14日任)、鄧大綱中校(1942年5月8日任)、齊靖宇上校(1943年2月4日,齊燮元的兒子,曾在德國學習過軍事,是偽治安軍第一代軍服的設計者之一)。

  偽第三集團,組建於1939年10月,先駐河北唐山,后移防河北樂亭,轄第五、第六兩團。歷任集團司令:劉組笙少將(1939年10月6日任,1941年11月1日晉陞中將)、盧鳳策少將(1942年10月4日任)、宋延裕少將(1943年3月 29日任)。歷任集團參謀長:趙晉三上校(1939年10月6日任)、羅寶泰上校(1940年10月16日任)、劉雲龍中校(1942年3月20日任)、唐椿林中校(1942年10月4日任)。

  


  

  


  


  偽第四集團,組建於1940年10月,先駐河北北苑,后移防山東聊城,初轄第九、第十兩團,后轄第九、第十七、第二十七等三團。歷任集團司令:姜恩溥上校 (1940年10月22日任)、陳志平少將(1942年2月3日任)。歷任集團參謀長:王景和上校(1940年10月16日任)、安雅軒上校(1941年 11月1日任)、朱宏上校(1942年5月8日任)、李建善中校(1942年12月21日任)。

  偽第五集團,組建於1940年10月,先駐河北通縣,后移防河北遷安,轄第十一、第十二兩團。歷任集團司令:胡恩承上校(1940年10月22日任,1941年晉陞少將)、葉蔭南少將(1941年 7月14日任)、劉化南少將(1942年3月20日任)。歷任集團參謀長:楊琦上校(1940年10月16日任)、康逢祥上校(1941年11月1日任)、紹冠章中校(1942年10月4日任,1943年晉陞上校)。

  偽第六集團,組建於1940年10月,駐河北保定,初轄第十四、第十五兩團,后轄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等三團。1945年夏季,該集團一部(1個團部加1個營)反正,此事即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的主要素材,后被八一廠改編為革命經典影片《野火春風斗古城》歷任集團司令:宋延裕上校(1940年10月22日任)、李瑛少將(1941年11月1日任)、齊榮少將(1942年 3月20日任)。歷任集團參謀長:祁繼忠上校(1940年10月16日任)、楊學潛上校(1941年11月1日任)、朱文瀾上校(1942年5月8日任)。

  偽第七集團,組建於1940年10月,先駐河北唐山,后駐河北永清,初轄第十八、第十九兩團,后轄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等三團。歷任集團司令:馬文起上校(1940年10月22日任,1942年晉陞少將)、薛式如上校(1943年8月13日任)、趙晉三中將(1944年4月26日任)。歷任集團參謀長:邵化民上校(1940年10月16日任)、劉之初上校(1941年12月17日任)、楊冠英中校(1942年10月4日任)、王仁軒中校(1943年3月31日任)。

  


  

  


  


  偽第八集團,組建於1941年10月,駐山東平度,初轄第十八、第十九兩團,初轄獨立第二十一、獨立第二十二兩團,后轄第二十一(原獨立第二十一團)、第二十二(原獨立第二十二團)、第三十四(原獨立一零七團)等三團。歷任集團司令:宋延裕少將(1941年11月1日任)、徐貫一少將(1942年10月4日任)、王××少將(1943年4月任)。歷任集團參謀長:祁繼忠上校(1941年11月1日任)、冷兆一中校(1942年2月24日任)。

  偽第九集團,組建於1941年10月,先駐河北唐山,后駐河北宛平,轄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兩團。歷任集團司令:富經武少將(1941年11月1日任)、田文炳中將(1942年3月20日任)、王斌少將(1942年10月4日任)、鄧大綱少將(1944年6月任)。歷任集團參謀長:唐昆上校(1941年11月 1日任)、李駿若上校(1942年4月10日任)、洪作武中校(1943年1月25日任)。

  偽第十集團,即原第一零一集團,組建於1941 年9月,駐河北密雲,轄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等三團和炮兵隊(團級)。1943年9月改稱第十集團,移防河北玉田,轄第二十八(原一零一團)、第二十九 (原一零二團)、第三十團(原一零三團)。歷任集團司令:王鐵相中將(1941年9月27日任)、田文炳中將(1941年10月6日任)、李燮坤少將 (1942年3月20日任)、楊琦少將(1943年5月任)。歷任集團參謀長:李駿若上校(1941年10月17日任)、杜帆揚中校(1942年6月20 日任)、南宮辰上校(1942年10月4日任)。

  偽第十一集團,即原第一零二集團,組建於1941年9月,駐河北邢台,轄一零四、一零五、一零三等六團。1943年9月改稱第十一集團,移防河北邢台,轄第三十一(原一零四團)、第三十二(原一零五團)、第三十三團(原一零六團)。歷任集團司令:高德林少將(1941年9月27日任,1943年6月28日晉陞中將)。歷任集團參謀長:龐定遠中校(1941年10月31日任)、姚景洙上校 (1942年12月21日任)。

  


  

  


  


  偽第十二集團,組建於1945年3月,駐山西沁陽,轄第三十五、第三十六、第三十七等三團。集團司令:李寶森少將(1945年3月任)。集團參謀長:段炳昌上校(1945年3月任)。

  偽第十三集團,組建於1945年3月,駐山西壽陽,轄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等三團。集團司令:楊誠少將(1945年3月任)。集團參謀長:何焜上校(1945年3月任)。

  偽教導集團,組建於1941年10月,駐河北通縣,轄軍士教導團、步兵教導團等兩團。歷任集團司令:齊燮元上將(1941年11月1日兼任)、劉組笙中將 (1943年12月14日任)。歷任集團副司令:田申少將(1941年11月1日任)、李海天少將(1943年12月14日任)、洪作武中校(1943年 1月25日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2265

帖子

12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4
3
lchi2000 發表於 2014-1-17 10:05 | 只看該作者
最恨漢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18

帖子

63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1
4
美國魯漢 發表於 2014-1-18 12:39 | 只看該作者
歷史已經證明,漢奸決沒有好下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14: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