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視角 輸出意識形態是美國"再平衡"的內容之一
曾幾何時,一提到"意識形態"就會想起美蘇冷戰,中國昔日的階級鬥爭.時至今日,大部分玩過意識形態的國家,已經埋頭搞經濟,搞國際外交,大部分已經把社會注意力轉移至民生以及國家建設,而超級大國美國卻玩起上世紀的"意識形態",當然,美國的這種意識形態不具某種政治信仰,卻具有比政治信仰還具攻擊力.社會秩序破壞力的政治目的,該"意識形態"目前來看,具有"攻城掠地"的作用,為維護美國的世界統治地位充當著先鋒的作用,更具有"低投入,高回報"的"優點".這個"意識形態",就是"美式民主".
既然是"美式民主",就如同筆者很早以前提過的,美國的"美式民主",實則"你是民,我是主".從美國的外交對外一直持雙重標准,對別國的內政指手劃腳和"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做法,就是最好的明證.在美國面前,符合美國利益的就贊,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就批.這種"美式民主",其實有點智慧的百姓都能知曉(美國做錯時,集體失聲的"民主人士"例外,因為這些人不是普通百姓,是"美式民主"的海外代言人,代理人,筆者送這類人一個稱號--"民主買辦").
近日新聞又言,常駐大西洋的美國航母轉至太平洋,使常駐西太平洋的美國航母增至6艘,即其10艘航母,多達6艘來到太平洋,繼續保持對中華民族施壓.其實,美國航母在DF21,或未來10倍音速的導彈面前,已經成為活靶,只是美軍捏准解放軍"有組織,有紀律"不會放肆的特點,肆無忌憚而已.軍事上的圍堵,"再平衡"其實不難破解,因為比的是硬實力和膽識,這方面從攔住"考斯本"巡洋艦進入遼寧號的"內防區"一事就看出,解放軍不缺膽識.實際上,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另一核心內容就是輸出"意識形態",即宣揚"美式民主".這一戰略,已經在北非,中東等地區奏效,證明成本低,回報高,十分適合當今缺錢的美國政府.那麼,美國在亞太玩的輸出'"意識形態",是否奏效呢?答案是肯定的.
近年,東南亞局勢不穩,孟加拉,柬埔寨,泰國先後出現大規模街頭運動, 緬甸,寮國,越南等國包括中國香港的"佔中"不斷出現激烈的反政府示威和公民運動,可以說,搞到地區亂七八糟,百業凋零的"阿拉伯之春",已經來到亞洲,為21世紀的"亞洲世紀""助興",這些分分鐘演變為"火山爆發"的動蕩成因,為亞洲的未來,為亞洲人民的福祉,投下了陰影.這些,都是拜"美帝"所賜.
這些動蕩局勢的造成,是一些國家的內外勾結所致. 美國現在也學會了"樹立榜樣",特意在一些國家物色"民主鬥士","民主英雄",為其吶喊,為其充當精神保護傘.但這些所謂的"民主鬥士","民主英雄",無一不是假借"民主","人權"之名行事的反政府人士,說這些專門煽動社會不滿情緒,煽動對抗的人是國家敗類其實一點都不為過,只是這些人一般以"社會精英"的面目出現,難以從法律上治其罪.
美國對亞洲輸出"意識形態",輸出"軟實力", 雖然已是事實,但是否贏得民心呢?答案是否定的.
以近月動亂不安的泰國為例.自06年反對派用街頭政治推翻民選總理他信以來,泰國就陷入一個政治怪圈,即一派勢力通過民選上台後,另一派根本不接受選舉結果,就算選舉過程合法也無補於事,落選的一派必定通過街頭政治推翻民選政府,這種無日無終的政治亂局,也是很多跟隨"美式民主"的國家得到的"奇難雜症".這種民主已經是笑話.諷刺的是,對民主給泰國帶來的亂局,西方的民主推銷者和一些國家的民主崇拜者都保持沉默.(筆者可以肯定,若中國淪落"民主"至此,其亂局一定轉化為戰局,內戰).
因為泰國英拉政府跟中國過往甚密,引致美國決定在泰國搞街頭政治--"顏色革命",意圖扶代理人上台.這是泰國街頭政治亂局的主因.大家不要忘記,埃及的民選總統,可以被示威拉下馬,美國對此失聲;泰國也是民選總理,現在也是要被示威拉下馬,美國同樣對此失聲,都說美國是"世界警察",但這"世界警察"稱職嗎?這正是美國虛偽的一面和令人厭惡的原因.泰國的民主已經成為鬧劇,其正面意義是讓擁有比美國建國歷史更為悠久的東方文明國家,看清楚"美式民主"的真面目--是否"民主"其次,關鍵要親美,要聽美國使喚,做到這一點,就是"民主國家",就是擁有"共同價值觀"的盟友了.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共同擁有--這就是美國人的"擇友"特徵.
可惜,連美媒自己都反問自己:為何美國不像一個民主國家?這些難道不值得百姓們深思嗎? 若各個國家都學"美式民主",同時再一起學"美式霸權",這世界會是什麼樣?這是一道IQ題.
美國對外,對亞洲,對東南亞輸出"意識形態",玩"顏色革命",是希望亞洲鬧得越凶越好,阻礙亞洲崛起,中國崛起,是其終極目的.大家可以發現,出現動亂的國家,一是中國的周邊之國,二是中國的傳統友邦,因此可以斷言,中國一日不投降,中華民族一日不投降,美國都不會放棄其"圍堵"國策,這一持久戰的特點,大家必須認識到 .實質上,這是一場很容易擦槍走火的競賽,也是一場燒錢的競賽,更是一場民族存亡的競賽.看看大清帝國的覆滅,人民從此水深火熱,從此"與狗不得入內"的歷史,不是最好的警醒嗎?
最後說句題外話,中國香港的一些"泛民主"派,力推"公民提名",這在西方國家也是很難做到的.比如澳洲,總理候選人一般是政黨內部選出,跟公民沒半毛錢關係,只有政黨選出了候選人,公民才有選舉的對象,就這點而言,公民是被動的,也根本無"公民提名"一說.這也是西方國家的政黨利益有時高於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弊病. 也是美國共和,民主二黨罔顧民生,給大家上演"美式民主"爭霸的原因.將連西方都沒有的"公民提名",強加給東方之珠的香港,不是開國際玩笑嗎?
17/1/2014 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