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是我們看不慣你以大欺小 阿基諾你為啥這麼屌?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所謂中菲南海問題,與其說是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問題,不如說是阿基諾家族的問題。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所打的小算盤無非三條:一是試圖把美國政府拉進來,藉助美國的勢力鞏固自己的家族統治;二是把西方石油財團拉進來,讓自己的小集體可以獲利;三則有些類似於越南政府的想法,想製造一個外部問題轉移菲律賓國內的民怨。

  

  所謂中菲南海問題,與其說是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問題,不如說是阿基諾家族的問題。菲總統阿基諾三世所打的小算盤無非三條:一是試圖把美國政府拉進來,藉助美國的勢力鞏固自己的家族統治;二是把西方石油財團拉進來,讓自己的小集體可以獲利;三則有些類似於越南政府的想法,想製造一個外部問題轉移菲律賓國內的民怨。

  

  一切還是要從菲律賓的國內情況說起。相對於越南來說,菲律賓的問題要簡單得多,其實就是眾多前殖民地國家的通玻自1521年麥哲倫船隊發現菲律賓群島之後,菲律賓逐步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到1565年,菲律賓群島已經全部落入西班牙人手中,現在「菲律賓」這個名字,就是來自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至此這一地區的社會發展就在外力的作用下完全停滯了。而在此之前,無論是作為菲律賓主體的蘇門答臘移民還是南部的穆斯林,在經濟生活上都還處於封建制的農業社會階段。殖民者為了便於自己統治,通常會在殖民地采勸以夷制夷」的策略,即對各個地方的地主階層進行拉攏收買,使之成為自己的代理人,替自己來完成對殖民地的基層管理,而這些地主階層則借勢逐步做大,成為可以實際控制一方的地方豪強。

  

  1898 年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后,菲律賓歸於美國,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菲律賓又被日本人佔領。二戰結束后,1946年美國同意菲律賓獨立——注意,是 「同意」。也就是說菲律賓的獨立其實是一個妥協的產物,中間並沒有經過什麼太激烈的鬥爭。之所以會如此,一來是因為戰亂確實動搖了美國對菲律賓的控制;二來是當時過於赤裸裸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得人心,而美國人完全可以通過扶植代理人的方式對這類國家實施間接控制(阿基諾家族所扮演的其實就是這種「間接控制」 的代理人角色);三來當時海外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法國等國,美國通過菲律賓這個範本進一步推動殖民地解放運動,可以進一步削弱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同時讓自己在這些前殖民地國家眼裡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細算一下賬,美國最終還是賺的多賠的少,美國政府自然也就樂得做這個順水人情。

  從被殖民到被「轉手」,再到被「獨立」,菲律賓自身所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也就不存在一支強勢的政治力量可以對社會進行深入改造。菲律賓的社會結構數百年前什麼樣,如今還是什麼樣,基本沒什麼變化。

  如今的菲律賓因此依舊是一個半封建農村國家,除了馬科斯這個政治強人之外,菲律賓總統的許可權很難超出馬尼拉[1],地方豪強依舊掌握著國家大部分國土的實際權力。2010年在菲律賓馬京達瑙省發生的安帕圖安家族政治屠殺事件就是其國內豪強政治的一個反映。從經濟層面說,菲律賓最大的問題是從未經過真正的土地改革,過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續到了今天,國家的經濟資源因此也就分散在各個地方豪強手中無法形成合力,這使得國家的工業化無法推進。

  

  菲律賓還一度是政府教育投資最高的國家——以2002年為例,菲律賓政府教育預算為1053億比索,占政府預算開支的13.48%,同期以重教著稱的日本和以色列則分別是8%和8.4%,《中國人力資源藍皮書》中顯示日本1983年教育產業化開始時大學入學率是35%,而當時菲律賓大學入學率已經達到 41%。

  但是,由於缺乏工業基礎,菲律賓國內極度缺乏可以吸納這些高素質勞動力的產業,拿著高學歷說著流利英語的菲律賓年輕人不得不紛紛投入到國際勞務市常於是乎,提到菲律賓,人們往往聯想到的一個詞就是——「菲佣」。而事實上菲佣向國內匯款也的確是菲律賓外匯儲備的第一大來源。不合理的社會經濟結構,使得菲國內一直存在貧富差距懸殊、高失業率等問題,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進一步重創了菲律賓經濟。目前,菲律賓國內的失業率已升至 24%,差不多有970萬人。有報道稱,阿基諾三世上台後,菲律賓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從前一年的7.6%快速下滑為3.7%。根據2012年的一次民調結果,在調查前3個月中,聲稱至少有一次沒東西吃的菲律賓家庭達23.8%(約480萬個家庭),而家庭飢餓發生率在過去平均為20%;認為自己貧窮的人有55%,均創近年來新高。

  

  除此之外,這種「腦袋在信息時代,身體在封建時代」的局面還讓菲律賓許多省份始終面臨動蕩不安。菲律賓的眾多反政府武裝在此之前已存在多年,如菲律賓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和「阿布扎耶夫」武裝在菲南部曾一度展開漫長殘酷的游擊戰和恐怖活動。

  針對菲律賓的國內矛盾,幾乎每一任菲律賓總統都會喊出「經濟平等」、「土改」之類的口號,但無一不是口惠而實不至,除了維護自己和家族的利益,這些人鮮有其他建樹。馬科斯倒台後的幾任民選總統,不論是埃斯特拉達,還是阿羅約,都無法真正推動土改,原因無他,菲律賓自獨立以來不合理的框架始終存在,而沒有一隻力量能夠從根本上將其打破。

  

  阿基諾三世在2009年任菲律賓國會參議員期間也曾高喊土改,並一度拿自家莊園開刀,但很快不了了之。他拋出來的那個所謂「阿基諾家族莊園」,其實僅占整個阿基諾家族領地的不到2%。如今,阿基諾家族的壟斷利益日益引發國內的強烈不滿。

  

  阿基諾三世上台後曾大力主張通過「公私合作夥伴計劃」(PPP)發展本國經濟,而這一計劃則迫切需要國外資金注入才能得以推進,中國恰恰是其重點爭取的投資方。在全球金融危機難解的今天,中國與很多國家的經貿合作,都等同於給對方經濟注入的強心劑,這一點其實各方都心知肚明。

  

  2011 年9月初,阿基諾三世訪問中國后,帶回的是上百億美元的經貿合同。而正是此後不久,菲政府不惜犧牲到即將到手的經濟成果,開始在南海黃岩島問題上屢屢挑釁中國,且尺度越來越大,對內則不斷渲染這些舉動的民族主義色彩,以此來提高民意支持率。究其緣由,恐怕在這些政客眼裡,自己的家族統治還是要比國民切身利益更值得維護——經濟運行要見到成果往往要等上幾年,帶著全體民眾冒險來賺取人氣卻可以「立竿見影」。

沙發
佛也跳牆 發表於 2014-1-16 16:22 | 只看該作者
呃 起碼對菲律賓的歷史又加深了一些常識層面的信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