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軍最燒錢的幾種武器:果然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3 0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30多億美元造的驅逐艦被浪打拍沉?美國海軍迄今為止最大的驅逐艦「朱姆沃爾特」號10月28日在緬因州下水。這艘外形科幻的海軍艦艇在一開始建造時就惹來紛紛爭議。有人說它將會是人類迄今為止打造的最強戰艦,會讓美軍如虎添翼;也有人說它只是華而不實的美軍「新玩具」,真打起仗來只能挨揍。儘管褒貶不一,但這艘萬噸級驅逐艦的悄然下水,還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10月30日報道,這艘隱身戰艦是首艘DDG-1000級驅逐艦,而美國一項有爭議的計劃是未來3年在太平洋地區部署3艘該級別的驅逐艦,以監視中國迅速崛起的海軍力量。

  


  

  


  


  


  一家新聞網站報道,建造「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夢想始於20世紀90年代,被設想為1991年出台的「21世紀驅逐艦」計劃的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防部宣布要建造32艘新級別驅逐艦,該計劃最初被命名為DD21,后改名為DD(X)。但建造這些驅逐艦的成本越來越高,於是五角大樓縮減了計劃下水的新型驅逐艦的數量。2003年,五角大樓稱,它將購買16艘新型驅逐艦,後來又說是7艘。到2008年,變成了3艘。2009年,這一數量幾乎減少到了零,因為每艘驅逐艦的成本超過50億美元,違反了《納恩-麥柯迪修正案》。該修正案規定,單件裝備成本超出最初預算15%的防務項目必須擱置。當年,為了保證該計劃能夠繼續進行,國防部官員將首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成本降低到了33億美元,後續驅逐艦的成本降到大約25億美元。

  


  

  


  


  


  《防務新聞》稱,工程師們並不確定「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能否經受住大浪的考驗。「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體積龐大:長185米,飛行甲板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排水量14564噸。據美國《軍隊時報》報道,它比其他美國海軍現役驅逐艦長出約30米。儘管體積龐大,但隱蔽天線和一個令其比現役驅逐艦更不容易被雷達發現的斜角式結構,令「朱姆沃爾特」號成為隱身驅逐艦,並且火力兇猛。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報道,它的「先進艦炮系統」射程超過100公里,是現役驅逐艦艦炮射程的3倍,而且極其精準。它的大規模供電能力預計可以支撐未來的激光武器。

  


  

  


  


  


  但正如之前所指出的,空前規模的艦艇會有一個問題:工程師們說,一個擊中該艦尾部的大浪就可能導致沉船。這是因為這種驅逐艦採用的是一種新型的干舷內傾的設計,這種設計雖然可以讓它們隱身移動,卻不太穩定,而傳統驅逐艦採用的是干舷外飄的設計。

  


  

  


  


  


  2、強行推出F-111戰鬥轟炸機60年代初,美國空軍要求研製一種以對地攻擊為主的超音速戰鬥機,美國海軍則要求研製一種以艦隊防空和護航為主的戰術戰鬥機。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三軍裝備的發展工作中推行「經濟效果」政策,要求研製一種能滿足不同軍種需求的機型,達到節約投資的目的,這就是著名的TFX重型戰鬥機計劃。我們知道戰鬥機高空和低空性能不能兼容,高空高速戰鬥面的機翼後掠角大,翼載小,而低空飛機的機翼後掠角小,翼載大,變后掠翼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

  


  

  


  


  


  這可以說是一次技術革命,理論上它既可作制空戰鬥機,也可作對地攻擊機,但新技術剛出現人們對它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當時,麥克納馬拉對這個新技術過於樂觀了,他認為,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新發展成功的變后掠翼技術上,可以用一個型號同時滿足空軍和海軍的上述要求,而且費用可大大節省,於是強行決定研製兩軍通用的變后掠翼多用途戰鬥機F-111。

  


  

  


  


  


  1962 年F-111的選型結束,這年11月,美國國防部宣布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空軍型F-111A戰鬥機,格魯曼公司研製海軍型F-111B戰鬥機。隨後,開始試製24架原型機,其中A型為18架,B型為5架(還有一架不詳)。進入研製階段后才知道新技術帶來的風險,F-111在研製中遇到了所有新機研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空氣動力學問題、結構超重、火控系統研製滯后、動力問題、項目超支等。

  


  

  


  


  


  因麥克納馬拉強行選定F-111,此時空軍根本沒有可選機型,只好一條道走下去。因某些試驗和驗證不充分,致使初期的F-111出現機翼轉軸斷裂、加力燃燒室熄火、進氣道節流引起喘振、氣動布局不合理導致激波阻力大等等問題,因此,F-111沒有達到設計要求。B型因結構超重於1968年停止發展,A型也超重15%,後來A型出現的問題一一得到解決,但這個時候它的身價倍增,採購數量不得不從1700架減至552架,這使得單價又進一步上升,從原定的340 萬美元猛增到1500~1700萬美元(1975年幣值)。

  


  

  


  


  


  3、YF-23A:太超前也未必是好事諾斯羅普和麥道公司於1990年6月23日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推出了YF-23,並於8月底進行了首次試飛。YF-23A採用了B-2飛機的隱身原理,切尖的三角翼面積很大,並裝有前後緣機動襟翼。

  


  

  


  


  


  YF- 23A一側機翼的前緣和另一側機翼后緣(包括尾翼在內)相平行,尾翼平面形狀與B-2一樣呈鋸齒狀;兩台F-119發動機埋藏在機身後部兩個貝殼狀的鼓包內,進氣道為S形,有效地屏蔽了發動機壓氣機的迎面雷達波反射,可調的槽形噴口使紅外輻射降至最低;YF-23A採用了相距很遠的蝶形尾翼,它既是升降舵,又是方向舵,外傾角40度左右,蝶形垂尾有利於隱身(如同F-117隱身戰鬥機),而且在大迎角機動飛行時可避開機翼尾流的影響,始終保持良好的操縱性;採用內藏式武器懸掛系統,機身下表面平坦,有利於隱身和減阻。駕駛艙蓋採用低阻的氣泡形設計,座艙位置較高,而且很靠前,因此飛行員的視野非常好。

  


  

  


  


  


  由此可以看出YF-23更多強調的是隱身性能,而對機動性能關注不夠,它沒有採用推力矢量噴管,這會使它很難保持在高攻角下的空戰能力。當時蘇聯戰鬥機表現出很強的機動性,單純利用隱身技術要想獲取空戰的勝利似乎太冒險。再加上新技術應用太多,增加了研製的費用和風險,所以,儘管YF-23表現出了更好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但在與YF-22的競爭中還是敗下陣來。

  


  

  


  


  


  技術超前YF-23和X-32分別在1991年和2002年競爭美國下一代戰鬥機中不幸落眩圖為X-32戰鬥機方案。

  


  

  


  


  


  技術超前YF-23和X-32分別在1991年和2002年競爭美國下一代戰鬥機中不幸落眩圖為X-32戰鬥機方案。

  


  

  


  


  


  4、集所有高科技於一身的MBT-70坦克貪大求全美國依仗技術優勢,希望把所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都運用到新武器中,使之在任何方面都絕對處於世界前沿,結果總是無疾而終。60年代,美德為了對付蘇聯的坦克洪流決定研製下一代坦克以對抗蘇聯的T-62坦克,這就是MBT-70。美德兩國的意圖是將「高、大、精、尖」技術一股腦地用到新型坦克上,雙方的指導思想是:「全面採用最新技術,將100噸級的坦克火力和防護性與13噸級坦克的機動性結合在一起」。

  


  

  


  


  


  在這種大大超前的研製思想指導下,提出的戰術技術指標令人驚異,它包括:戰鬥全重50噸,單位功率為18.6千瓦/噸,乘員3人,裝自動裝彈機,主要武器是152毫米兩用炮,具有遠距離作戰能力,先進的火控系統,具有較高的首發命中率和夜間作戰能力,安裝三防裝置等等

  


  

  


  


  


  1967 年10月研製出的樣車除了上述技術還有110.4千瓦的高增壓風冷發動機,靜液壓機械式傳動裝置,液氣懸掛裝置,三位一體式的乘員布置方案,駕駛員遙控操縱裝置,複合裝甲等。這些戰術指標在當時可算是極其先進了,一些技術尚處在理論階段,可以想象這些新技術綜合在一起是什麼樣子:費用象坐上了火箭,單車採購費用為當時M60主戰坦克的3倍;可靠性極差、操作複雜、故障頻發。152毫米火炮可算是「放衛星」的典型了,當時的主戰坦克火炮最大口徑不過是115 毫米,蘇聯T-64坦克的125毫米火炮尚未正式使用,MBT-70上的152毫米火炮的射擊操作十分繁雜,可靠性很差。MBT-70坦克上的一些超前技術到了80年代才變成現實,用在了M1和「豹」2主戰坦克上,而另一些「超前」技術如駕駛員遙控操縱裝置、靜液機械式傳動裝置、自動裝彈機等,至今在美國和德國主戰坦克上仍未能變為現實。

  


  

  


  


  


  5、最貴自行高炮被「打入冷宮」「約克中士」自行高炮從1977年提出總體設計方案后,到1985年中期共生產65門。不幸的是,這個曾被美國陸軍認為是一種性能良好的武器系統,經過單獨使用試驗后,證明可靠性差、雷達抗干擾性能不好,最後被打入「冷宮」。

  


  

  


  


  


  1985 年8月27日,美國國防部長宣布:「約克中土」防空武器系統不能有效地對付空中威脅,決定終止該系統的生產,不再給予任何投資。「約克中士」防空武器系統,經歷了7年的發展過程,投資共18億美元,平均每門「約克中士」價格680萬美元,創造世界自行高炮研製費用和單價的最高紀錄。

  


  

  


  


  

  


  


  


  6、無果而終的「十字軍戰士」「十字軍戰士」自行榴彈炮系統是美國1986年制定的「裝甲系統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總承包商是美國聯合防禦公司裝甲系統分部,1995年~1998年間進行部件研製和樣車試製,2000年開始批量生產並裝備美軍,它的研製目的主要是取代現役的M109A6自行榴炮系統。

  


  

  


  


  


  這個火炮系統十分先進,車重50~55噸,便於C-5、C-141、C-17等大型運輸機空運;系統按系列化設計,同時發展自行榴彈炮和裝甲供彈車;其火炮為1門52倍口徑155毫米加農榴彈炮,火炮最大射程為40公里以上,車上有自動裝彈機,整個裝彈過程都由電腦自動控制,裝彈速度達到10發/分;系統自動化程度高,具有自主操縱控制能力,乘員能在72小時內連續作戰,採用隱身措施,減少了自行榴彈的信號特徵,大幅度提高生存力。「十字軍戰士」自行榴彈炮系統性能超群,但價格也不低,美國陸軍預計採購824輛,總耗資高達130億美元。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一跟不振,軍事領域投資急劇下降,新武器研製基本陷於停頓,美國考慮到現役的M109A6「帕拉侗性能仍處在世界領先水平,因此對新裝備的熱情大減。2002年5月8日美國國防部宣布決定放棄耗資130億美元的「十字軍戰士」火炮系統研製項目。

31

主題

657

帖子

213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4

積分
2136
沙發
bbpp 發表於 2014-1-14 12:45 | 只看該作者
最不靠譜的要算這「朱姆沃爾特」DDG-1000級驅逐艦,以它長185米,飛行甲板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排水量14564噸的龐大身軀,怎麼裝扮也隱身不了多少去,何況一般要拖上一串其他艦艇護航。在大洋上,隱身比不上潛艇,逃不出人造衛星的追蹤,避不開偵察機航空器的法眼。在近岸,艦炮射程再遠也超不出海防重炮射程;炮火再猛烈再準確也比不上岸基反艦導彈。老美財大氣粗,搞幾艘嚇唬一下第三世界弱國可以,若對付中、俄等軍事大國恐怕起不到多少威懾作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