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戰俘到「門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4-1-12 1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2013年12月1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4期

  
  讓一個納粹戰俘代替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本土運動員,不僅絕大多數球迷一時難以理解,連不少英格蘭足球界人士都感到困惑。

  2013~2014賽季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首輪最後一場爭奪中,曼城隊以4:0戰勝紐卡斯爾隊。憑藉本場比賽的大勝,曼城隊憑藉凈勝球數的優勢登上積分榜首位,再次贏得了足球界的矚目。

  但曼城隊的球員們或許是帶著沉重的心情來參加此場比賽的。就在賽前,球員們在球場上為剛去世不久的前曼城傳奇門將特勞曼舉行了紀念儀式。

  特勞曼曾是納粹德國傘兵,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來定居英國,成了英格蘭人的大眾偶像和傳奇。

曾是殺人士兵

  伯哈德·特勞曼1923年10月22日出生於德國不來梅。孩提時代的他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特勞曼很小就表現出過人的運動天賦,從事過手球、躲避球等多種項目,但最喜歡的還是足球。

  然而,時代變了。

  上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經濟危機席捲全球。曾經家境殷實的特勞曼一家,也深受打擊。父親變賣了房產,全家搬離了居住多年的中產社區,特勞曼的命運隨之改變,足球成了奢望。

  1933年8月,不到10歲的他,像那個時代許多德國孩子一樣,加入了德國少年團。這是當時執政的納粹黨的基層組織之一,效忠的是當時的德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就這樣,年幼懵懂的小特勞曼,被綁在納粹戰車上,成為希特勒實現野心的工具。

  1941年,不到18歲的特勞曼由於「運動天賦」,被德國精銳的傘兵部隊招至麾下。同年10月,他便隨部隊開赴蘇德戰場。在東線殘酷的環境里,他一直服役到1944年,隨後又轉戰西線,參加了諾曼底戰役。其間,他因戰功獲得5枚勳章,甚至包括一枚象徵第三帝國至高榮譽的一級鐵十字勳章。

  可戰爭給他帶來的並非榮譽,而是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尤其是後者,無時無刻不在摧殘著他。

  據特勞曼回憶,在東線時,有一天深夜他被槍聲驚醒,於是循聲穿過森林來到一片空地。燈光下的一幕讓他震驚:自己的「戰友」們正在成批槍殺蘇聯戰俘。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槍決,屍體則就地埋在戰壕里。甚至有德國兵還讓俘虜自己挖「墳墓」,挖好后直接槍殺。

  在西線也是如此。特勞曼親眼目睹了黨衛軍屠殺猶太人,而他當時只能麻木地旁觀。1944年,他親身經歷盟軍對克萊沃地區的戰略轟炸。儘管倖存,但呼嘯的炸彈和遍地火海的城市,成為他永遠的夢魘。

  1945年部隊被打散后,落單的特勞曼被美軍俘獲。士兵生涯的結束,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

戰俘替代「最佳門將」

  被俘后的特勞曼被押解到英國本土,輾轉多個戰俘營。俘虜生活單調,幾乎沒有自由,但特勞曼卻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戰俘營里時常組織些體育活動,包括踢足球。遠離足球十多年後,特勞曼再次出現在球場上。對一個經歷4年腥風血雨的年輕人來說,踢球可以讓他暫時忘記痛苦,緩解精神壓力。

  很快,獄友們發現,這個20出頭的小夥子技術很突出。當時,戰俘營經常邀請當地一些業餘足球隊比賽,特勞曼便作為主力代表戰俘營參賽。

  起初,特勞曼踢球的位置是中前衛。在一場比賽中他受了小傷,不能再進行激烈對抗,便和守門員互換位置,不想卻發揮神勇。此後,門將便成為特勞曼的專屬位置,但他的收穫遠不止如此。

  由於青少年時代就深受納粹「洗腦」,他一度將英國人、猶太人視為仇敵。在英國邊「坐牢」邊踢球的日子裡,他曾被邀請參加戰俘營的聖誕聚餐。聚餐中英國人的熱情,令他相當震撼,他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他很快就對英國充滿了感情,產生了留在這個國家的想法。

  1948年,特勞曼被赦免釋放后,便搬到蘭開夏郡居住。因為自己的德國名字「伯哈德」在英語里比較難發音,他就改了個地道的英國名字——「伯爾特」。1949年,他被英格蘭著名的曼城隊招至麾下,成為一名職業球員。

  可挑戰才剛剛開始。

  歷史悠久的曼城隊,既是英格蘭傳統足球的代表,也是本土平民文化的象徵。在伯爾特之前,該隊的主力門將弗蘭克·斯威福特,以出眾的天賦和紳士風度,被球迷視為「最佳門將」。

  曼城隊引進特勞曼,引發了軒然大波。讓一個納粹戰俘代替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本土運動員,不僅絕大多數球迷一時難以理解,連不少英格蘭足球界人士都感到困惑。因此,特勞曼受到了不少非議、指責、謾罵甚至威脅。

  但特勞曼選擇默默承受一切。他知道,自己將在球場上證明自己。

不理智的「獻身」

  第一個賽季的比賽中,特勞曼穩健而神勇,時常在對手全速帶球迎面而來時,直接將球沒收。這在當時是項「絕技」,甚至啟發了守門員技術的發展。在一場比賽中,他一連串的精彩撲救令觀眾大呼過癮,賽后贏得了雙方球迷的歡呼和掌聲。

  他征服了挑剔、保守的英格蘭人。一個猶太裔的球迷說:「一個人不能代表整個國家的意志。特勞曼不應該受到歧視!」

  此後,他一直是曼城隊的主力門將。職業生涯中的545場比賽,他只缺席5場,其中1956年英格蘭足總杯決賽最為傳奇。

  當時曼城隊3:1領先伯明翰隊。比賽還剩15分鐘時,特勞曼在一次拼搶中頸部骨折昏厥,應當因傷下場,但換人名額已滿。於是,在全場球迷的注視下,特勞曼站了起來。當時缺乏醫療設備,他只戴了一個頸部皮夾,便在掌聲中重新站在球門前。

  面對對手的大舉進攻,他屢次撲出險球,力保大門不失。終場哨響,曼城隊奪冠。全場球迷起立歡呼,掌聲如雷。這時,對手的界限已不復存在,兩隊球員一起鼓掌向這位英雄致敬。特勞曼躺在擔架上被送往醫院,臉上流淌的已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淚水。

  特勞曼這種近乎不理智的「獻身」精神,贏得了英格蘭足壇更廣泛的尊重。

  1957年,英格蘭足總將本土足壇的個人最高榮譽——英格蘭足球先生,頒給了特勞曼。這是該獎項第一次頒給外國球員。1964年,41歲的特勞曼退役,4.7萬人參加了儀式(有人估計甚至達6萬人)。

  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守門員、外號「黑蜘蛛」的蘇聯人列夫·雅辛說:「(現在)只有兩個世界級門將,一個是列夫·雅辛,另一個就是在曼徹斯特的德國人——特勞曼。」

「英-德國」人

  退役后的特勞曼沒有離開足球。1965年至1984年,他先後執教歐洲不同國家的多支俱樂部,也曾擔任緬甸、巴基斯坦、葉門等國家足球隊的教練、主教練。他自然也是曼城隊的鐵桿球迷。

  2010年,87歲高齡的特勞曼在接受採訪時激動地說:「我在電視上看了曼城隊所有的比賽,它仍舊是我的俱樂部。我也愛英格蘭代表隊,甚至願為之吶喊——哪怕他們是在對陣德國隊。」老人對曼城隊和英格蘭隊的喜愛,溢於言表。

  儘管如此,伯爾特·特勞曼並沒有改變國籍。在曼城隊效力期間,雖然讓其改變國籍的呼聲很高,但他沒有這麼做。對於自己的過去,特勞曼從未忘記。

  在與傳記作家交流時,他被問到這樣的問題:「當年你在納粹德國,是否思考過屠殺猶太人這一類問題正義與否?」

  老人如此回答:「在納粹德國的時候,人們盡量避免去面對、談論這些問題,而是將其當作一個不需要動腦的『政策』去執行。但是,在戰後回想起來,我對自己和自己國家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難當,時刻希望贖罪。」

  特勞曼也的確是一直在身體力行地「贖罪」。他十分關心德國和英國的戰後和解,並在各界幫助下,他建立了「特勞曼基金」,用來促進英-德足球界的文化交流。

  在曼徹斯特,他是球迷心中「歷史上最偉大守門員」之一;在家鄉不來梅,他被稱為「英-德國」人;在足球歷史上,他是一段傳奇。

  伯爾特·特勞曼從殺人士兵到和平使者的轉變歷程,詮釋了寬容與和解的偉大精神,更是體現了和平的珍貴意義。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2632

主題

3089

帖子

62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297
沙發
大極品 發表於 2014-1-13 14:03 | 只看該作者
寫得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