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祠堂——倫理永駐的天地 作者:葉鵬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410

帖子

58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悟道 發表於 2014-1-10 15: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祠堂,作為宗族祭祖的場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風雨莫測的驚恐,災禍猝臨的憂患,形成了古人祭天祈福的心理。而對神秘力量的崇拜,對神聖傳說的敬仰,成為祠堂文化的濫觴。從自然崇拜到神鬼崇拜,從聖人崇拜到祖先崇拜,神鬼魅影逐漸淡去,人本意識開始抬頭,祖先漸成賜福教化的力量,款款步入祠堂,旋即成為祭祀的主尊。祠堂,是禮樂文化的舞台、倫理永駐的天地。
    司馬光在《文潞公家廟碑》中,曾簡要綜述了祠堂發展的歷史,文曰:「先王之制,自天子至於官師皆有廟……(秦)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公卿貴人多建祠堂於墓所。」殷商祭祀,禮儀未成定製,周代建立了完整的祭祖禮儀,確立了宗廟,為後世的祠堂禮儀提供了規範和制度。秦代專制,君權至上,臣民宗廟退避,至漢代方復興。司馬光接著指出,漢代建祠多在祖先墳墓一側,以祭弔為主。到唐代,墓祠發展為家廟,遠離祖墓,建在城內居室附近。故當時洛陽、西安兩京,家廟林立,宗法禮制大行。到了宋代,民間祭祖已成習俗,祭祀場所置於居室之側,甚至設祭拜廳堂於居室之內,稱為祭堂或影堂。明清宗族祠堂盛行,規模擴大,在住處外擇地另建,屋宇日臻豪華,職能日漸擴大,有些大家族的宗祠,旋即成為一方的標誌建築。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祠堂歷經漢代墓祠、唐代家廟、宋代家祠、明清宗祠的演化過程,歷久不衰,為中華民族的倫理心理,提供了一個相宜的展示舞台。親親尊尊,共仰祖德,倫理親情,永駐不移。
    我國的祠堂,最普遍的是祭祖祠堂,體現了對家族祖先的崇拜。由於供奉對象不同,還有神靈祠堂和名人祠堂。祭祖祠堂,又稱家廟、祖先堂,供奉家族的祖先。姓氏不雜的村莊,當地多修建一姓同宗的祠堂。民間祠堂,一般分為宗祠、支祠和家祠,規模不一。我國祭祖祠堂最為顯赫的,當數北京的太廟,系皇家祭祖的場所,是明清兩代祭祀先帝的殿堂。此外,聲名遠播的祭祖祠堂,還有山東曲阜孔氏的家族祠堂,它與孔府相鄰,規模也很宏大。孔廟、孔府與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是祭祀孔子的家祠。當今,崇敬孔子已成世界緬懷東方古老文化的時尚,海外已經建立數百所漢語學習的中心,被命名為孔子學院,孔子已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當地政府也極力修繕「三孔」,旨在建成中華的禮拜之地——東方聖城。此外,祭祀孔子的重要場所,還有南京的夫子廟。只可惜,作為「天下文樞」的夫子廟如今已成為商業繁華的大市場。近年來,有關部門已意識到這種現象,正努力進行扭轉。「朱雀橋邊野草花,鳥衣巷口夕陽斜。」文廟周邊,在展示地方風情的同時,更有待對儒學文化的宏揚。
    神靈祠則是對自然現象和神靈現象的祭祀,日月山川、神話人物等,都是立祠祭拜的對象,如山東泰安的東嶽廟、河南濟源的汜水廟……神靈祭拜,是聖人崇尚,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商湯周文,都是立祀祭拜的對象,他們傳說中的發明創造和神功偉業,都已成為凝聚族群的偉大力量。聖人者何?孟子曰:「人倫之至也。」自然崇拜和神靈崇拜,最終依然是對倫理的崇尚,聖人是恪守倫理道德最光輝的典範,聖人崇拜實為道德崇拜。神靈祠堂,也在為倫理的神聖聚光。李白歌頌堯祠的詩詞,如「堯沒三千歲,青松古廟存」等,就是對堯帝愛民精神的歌頌。杜甫在洞庭湖邊,瞻仰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湘夫人祠,也寫下了「肅肅湘妃廟,空牆碧水春」。碧水春風,表達了深深的禮敬。
  最為五彩繽紛的祠堂,當數名人祠堂。名人祠堂,為崇高道德和豐功偉業樹碑立傳,謀臣勇將,賢士名家,技藝神術,烈女孝子……都在供奉之列。
    如「聖之清者」伯夷,「聖之任者」伊尹,均立有祠廟,他們的清高和盡責,都是崇高的道德楷模。而功業卓著的歷史名人祠堂,在華夏大地上,也隨處可見。溫庭筠《蘇武廟》詩曰:「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蘇武出使西域,被扣一十九年,孤身放牧,風雪伴隨,度過了漫長的苦難歲月。面對古祠高樹,芳草萋萋,更加激發了人們對蘇武的緬懷深情。于謙的《岳忠武王祠》曰:「黃葉古祠寒雨積,青山荒冢白雲多。」黃葉寒雨,青山荒冢,永記風波亭的血淚,與天地同在,永遠吟唱著對忠魂的悼念!君不見,邊貢《謁文山祠》中描繪的文天祥的祠堂:「祠堂亦有西湖樹,不遣南枝向北朝。」北京的文天祥祠,從西湖移來的大樹,翠枝向南舒展,永葆對故國的眷眷懷念。在名人祠堂中,最聞名的,當數成都的武侯祠:「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的著名詩篇《蜀相》,引發了人們對蜀相祠堂的留戀神往。諸葛亮的功業智慧,使蜀相祠堂馳名中外,成為人們憑弔先哲的場所。
   歲月悠悠,後人遷徙,許多祠堂如今已處於荒涼之中,正如張籍在《山中古祠》中傳遞的信息一樣:「春草空祠墓,荒林唯鳥飛。記年碑石在,經亂祭人稀。」遠古的祠堂,雖已無人祭祀,可歷史的記憶,恰恰在這荒野寂寞之中,變得格外凝重。
    我國內地的祠堂,在20世紀,曾遭遇多次衝擊,留存日稀。四海漂泊夢,天涯遊子心。近年來,由於海外尋根問祖的興起,海外僑眷正是藉助族譜祠堂的記載,來找尋祖根與血緣關係,祠堂已成後代子孫尋根的聖殿,思鄉愛國的基地。現存的祠堂,作為歷史的記憶,有的已成文物保護單位,亦或是旅遊景點。同時,祠堂更具教化價值,祠堂壁上,多懸掛家訓、家規,和成就卓著的先人事迹。傳統道德的倡導,對當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勉自強等價值取向,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代祠堂,已日益淡去傳統祭祖的功能,也遠非家族內部訴訟的場所,村落中的祠堂,大多已成村民的公共空間,特別是成為文化娛樂的場所。規模較大的祠堂,門前往往建有戲台,逢年過節,邀請戲班,為村民演出。近年來,百姓增壽,祠堂往往成為老年活動中心。家族觀念雖然淡薄,可民風民俗依舊,祠堂又成為民間婚喪嫁娶、祝壽慶典的最佳場所。祠堂凝聚著頑強的民族心理、倫理親情,它必將成為日常生活中人人願意親近的和諧天地。

沙發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4-1-13 10:31 | 只看該作者
落葉歸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