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位法院院長對司法改革后的四大擔憂!(轉)

[複製鏈接]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近日,在地方參加了幾次人大、政協兩會討論。發現有兩個明顯的感覺:一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言,直面問題的力度越來越大,常常是一語擊中要害,不存在遮遮掩掩;二是人大、政協兩會風氣明顯好轉,過去請客送禮的現象基本得到了遏制,即使是小禮品也不見了。

  不過,還是有位基層法院院長的發言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他說,今年對於他們法院來說,是非常不可預見的一年,也會是相當陣痛和困難的一年,對於這一年的前景,不也抱以任何樂觀,反而是重重擔憂。

  他說,從三中全會司法體制改革的內容來看,法院方面佔了很大的篇幅,也幾乎是司法改革的重頭戲。應該說,中央看到了問題的核心,思路是對的,但是從基層的現狀來看,一些問題卻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法院隊伍人心不穩、思想波動的現象值得擔憂。他說,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去年以來各項禁令的不斷出台,公務員福利待遇受到了很大影響,尤其是不準發放錢物之後。按照他的話說,過去哪個法院沒有給法官發點錢物呢?現在這筆錢也砍了,一刀切了,收入明顯下降了,而法官又不同於公務員,沒有什麼政治待遇的希望。另一個是對於法官的監督、約束規定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受到了極大限制,甚至是法官的私生活也暴露在各個方面的監督之下,一下子顯然適應不了。

  二是經費保障的擔憂。根據三中全會的部署,省級以下法院、檢察院的人財物將實行直管,對此,也是有的歡喜有的憂,對於落後地區來說,他們希望直管,這樣可以增加經費保障;而對於經濟發達地區,是不希望被直管的,因為可能經費保障水平會有下降。這位院長說,現在正式的直管方案還沒有下達,但是在地方財政預算調整時,就已經對法院檢察院不予考慮了,而是重點保障公安等部門。

  三是未來涉法涉訴的壓力如何消減。按照司法改革、信訪改革的思路,未來將要強調依法維權,強調法律在矛盾化解中的權威地位,大量的信訪將轉化為訴訟,這將大大增加法院的壓力。還有過去多年來沒有消化解決的「涉法涉訴案件」,是不是也一股腦兒地推給法院去解決,也是一個重大問題。按照這位院長的話說,過去這麼多年來,黨委政府也沒有完全、徹底地解決「涉法涉訴案件」,現在一下子交到法院,在目前司法公信力和權威性還明顯不強的情況下,真的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和挑戰。顯然,走法治途徑是一個方向,但在這個方向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的意想不到的情況,需要統籌考慮。

  他說,現在基層法院最擔心的就是地方黨委、政府,對於未來的涉法涉訴案件置之不理、冷眼旁觀,或者是表面支持,背後退縮,使得這些矛盾都向法院集中。

  四是基層法官隊伍能力水平的問題。從去年一年最高法的改革來看,最大的動作之一應該就是「司法公開」,比如庭審直播、裁判文書公開。這位院長說,說句簡單通俗的話,未來法官審案至少要按照審薄案一樣來審。從現在的基層法官隊伍素質和能力來看,這就是一場嚴峻挑戰,畢竟這種全面公開就是對於法官水平的全面檢驗,對於法官庭審能力的考驗,比如有的案子將來就是要當庭宣判的,而且判案是要終身負責的。

  他說,今年最擔心的就是法官隊伍人心問題,就是如何激發他們的活力,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當然不用擔心明確的對抗與抵制,但可能存在消極怠工的問題。他說,當年深圳某地在推行某項改革時,就遇到這種情況,有的法官就以八小時上班為由,拒絕任何加班;有的法官就以每年分配的案件任務數為準,超過的一律不辦了。等等,說出來是一套一套的,還很有權利意識的。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司法改革將會成為重頭戲,為社會所強烈關注,因為司法是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何築好這道防線,看起來任重道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