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嫦娥三號在月球遭遇神秘來客!連中國自己都沒想到(組圖)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虹灣區域軟著陸並釋放出「玉兔」號月球車。儘管此次中國探月任務沒有跟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展開任何形式的合作,但NASA將此事件視作「對月球稀薄大氣開展研究和觀測」的絕好契機,並用目前在月球軌道上的4顆衛星對嫦娥三號著陸期間產生的塵埃進行探測。

  NASA的這四顆探測器分別是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LADEE),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以及名為「加速、重聯、湍流及電動力學月球-太陽交互作用」(ARTEMIS)的一對雙星探測器。

  近日,外媒就公開了美國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所拍攝到到的中國嫦娥月球探測器在月面的活動。

  


  

  


  


  

  


  


  


  美國探測器拍到月球上中國嫦娥三號與「玉兔」位置,圖中大箭頭所指的就是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小箭頭所指為「玉兔」月球車。圖中英文字母LRO即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月球勘測軌道器」的英文縮寫。它於2009年6月升空。自那以後便一直在月球軌道上開展科學考察工作並獲得大量科學數據,其中包括解析度前所未有的大量月表觀測圖像。

  LRO探測器相機所俯拍的嫦娥三號與嫦娥三號探測器拍攝的月面地形對比,可以看到兩個月面坑窪的位置是一致的。

  近日,美國在軌的探測器拍到一組關於中國嫦娥三號和「玉兔」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畫面。

  LRO相機(LROC)的高分辨能力將使其可以覺察到嫦娥三號下降反衝發動機點火造成的月表擾動,在此之前的月球著陸器在軟著陸時也都會無一例外地造成月表塵土環境的擾動。

  不過,當LROC本月開展首次拍攝嘗試時光照條件將不會很理想,當時的太陽高度角很低,但這種狀況會在下個月有所改善。

  此次LRO飛船拍攝的圖像讓科學家們有機會觀察月球地表由於嫦娥三號著陸而出現的大氣及地表變化,並由此考察月表的氣體遷移機制,以及局部擾動對月表風化層產生的影響。

  


  

  


  


  


  圖中大箭頭標註的是嫦娥三號的著陸位置,小箭頭標註的是山脊位置。

  


  

  


  


  


  
LRO探測器相機拍攝的嫦娥三號著陸前後對比。


  


  


  由於月球自身的自轉,此後每月都將會有一次機會讓嫦娥三號和玉兔處於LRO軌道位置的正下方,從而被LRO的相機攝入鏡頭。

  如此重複開展的觀測成像將讓科學家們可以觀察到由於嫦娥三號飛船的著陸以及玉兔號月球車的活動而在月面上造成的變化。

  NASA的拍攝引起了中國網友的議論,網友「堂明雕刻」跟帖稱美國的偷窺無處不在,實在令人厭惡。

  也有網友稱此事證明:一是中國登月是真的,懷疑者可以閉嘴了。二是美國顯示自己的技術。三是:阿波羅怎麼拍攝不到呢??颳風颳走了?這可是月球啊,難道美國登月有問題?

  


  

  


  


  


  
LRO探測器相機拍攝的嫦娥三號著陸位置。


  


  

  


  


  


  LADEE即「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這顆探測器專門用於對月球稀薄大氣和塵埃環境進行考察,它的高靈敏度或將探測到由於中國玉兔號月球車的著陸擾動塵埃大氣環境而引起的細微變化。

  嫦娥三號副總師:中國在月球幹了件大事

  中新社上海12月28日電(記者宗晨亮)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張玉花28日在此間透露,中國航天人正在從事「月球基地」的相關工作。

  上海科普大講壇當天圍繞「嫦娥落月」開講,張玉花研究員在介紹中國探月工程未來規劃時表示:「除了載人登月的技術之外,還在做月球基地的工作,月球基地是人類以後拓展能源、拓展生存空間的構想,都吸引著我們人類繼續探測。」

  


  

  


  


  


  她並進一步描繪了月球基地建成后的藍圖:人類未來將能夠依託月球基地,建立在月球上進行能源勘測的能源基地,以及進行工農業生產的生產基地,並利用太空真空的環境,進行無菌製藥等。

  她稱:「如果還有100年,我覺得人類居住外星球不是一個夢想。」

  談到定於2017年前後發射的嫦娥五號,張玉花透露:「嫦娥五號比嫦娥三號、四號難度更大,要從月面採樣兩公斤樣品返回。還要實現月面的起飛,月球軌道的交匯對接,這些技術需要我們將來有很大的創造性。」

  對於備受世人矚目的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她表示待嫦娥五號發射計劃完成後,中國探月工程將和載人計劃相結合,實現後期的載人登月工作。「(載人登月)目前國家還沒有立項,但技術的研發工作還在做,」她如是說。

  中國月球探測

  中國為移居月球做準備在地球建「月宮一號」

  上月球種菜?

  嫦娥三號探測器探訪月球,「嫦娥」和「玉兔」在「月宮」中互拍,人類什麼時候也可以在月球上長期生存?鮮為人知的是,我國地面隱藏著一個剛建成的「月宮一號」,正在為此做著超前準備。

  「因為月球高輻射和微重力的環境在地球上極難模擬,目前地面實驗只是在做生命保障系統的封閉性物質循環實驗上完善。」

  負責人劉紅教授介紹,為滿足實驗人員生命需要,密閉的「月宮一號」中種植糧食、水果和蔬菜。

  美國宇航局近日傳出2015年「帶植物去月球」的計劃,而我國在近20年的研究中,已經完成了人和植物封閉共存的部分自給自足小型實驗,小麥、水稻、大豆、花生、甜椒、胡蘿蔔、西紅柿、芫荽等十餘種蔬菜糧食也已經通過了模擬環境的考驗,等待著到月球生長的那天。

  


  

  


  


  


  
月面基地(想象圖)


  


  


  負責人劉紅透露,在寬闊的「月宮一號」,不僅種有蔬菜,還將有糧食和水果,滿足實驗人員的全部氣體、水和食物的需要。

  生保系統核心:植物

  「我們小時候,覺得人登上月球是不可想象的夢,可現在我國也能輕鬆實現,很難說有一天,人類不會把植物種上月球。」

  劉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空間生命科學與生命保障技術中心主任,她對自己的研究很樂觀。

  她多次實驗的空間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就是要解決土生土長的地球人,登上太空后吃什麼,呼吸什麼,能生存多久的難題。

  如何支持人類在太空長期健康生活,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科學家的共識是必須依靠一套空間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BLSS),國內也稱之為受控生態生命保障系統(CELSS)。

  這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閉環迴路生命保障技術可以被通俗地解釋為,在月球或火星等太空環境中,將有限資源進行反覆處理與再生,從而源源不斷地生產食物、氧氣和水,確保為航天員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

  因為航天時從地面向空間補給物資十分昂貴,在美國每千克花費1萬-10萬美元,而到月球和火星的長期空間飛行,幾乎不可能再補給。

  在科學家基於空間環境特點,人工設計建造的密閉微生態循環系統中,綠色植物,尤其是蔬菜,承擔了主要節點的重任。

  光合作用下,綠色植物提供食物和氧氣,又將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變廢為寶」,植物還是水凈化的功臣,根系吸收和葉片蒸騰參與系統的水循環。

  


  

  


  


  


  
月面基地(想象圖)


  


  


  微生物則擔負著下游的收尾工作,降解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乘員排泄物和生活廢水等,使他們再生為植物提供水分和養料,為動物提供部分食品,使食物再生循環。

  早在20世紀60年代,載人航天開啟之前,俄、美等國就在考慮人類未來在外太空長期駐留的生命保障問題。

  建立由植物、動物、微生物、人以及其他構成的物質流不斷循環更新的閉路生態系統,是科學家努力的方向。

  但最初開展的封閉的BLSS設計和空間應用研究,無論是在俄羅斯還是美國的實驗中,綠色植物都是缺席者。

  擔此重任的是單細胞藻類,但俄羅斯科學家後來發現,儘管藻類放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較強,但吃起來卻口感差,營養單一。如何建立包含糧食蔬菜等高等植物的「太空農潮成了俄美科學家的研究重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1: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