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果沒有疫苗世界會怎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1-1 1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12月31日 11:19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如果沒有疫苗世界將會怎樣

本報記者李穎

疫苗是人類在醫學領域裡最偉大的發明,每一種新疫苗的誕生都是人類戰勝一種傳染病的偉大勝利!至今沒有任何一種醫療措施能像疫苗一樣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遠的影響;也沒有任何一種治療藥品能像疫苗一樣以極其低廉的代價把某一種疾病從地球上消滅。

人類發明的第一個疫苗

民間有句俗語:「孩子出過疹和痘,才算解了閻王扣。」這裡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這句俗語,已經隨著疫苗的使用逐漸被人遺忘,由此可見疫苗是人類對抗疾病的利器。

公元165年,一場可怕的瘟疫席捲了整個羅馬帝國,15年間,全國人口的1/3被瘟疫奪去了生命。那些在瘟疫中倖存的人不是眼睛瞎了,就是面部嚴重變形。這場瘟疫的元兇就是古老的惡性傳染病——天花。它使歐洲3億人喪生,它在全球殘害著無數生靈,就連位尊萬民之上的國王、號稱「真龍天子」的皇帝們也未能倖免,英國、俄國、德國的幾位國王和我國清朝的順治和同治皇帝都是死於天花。

是誰征服了天花惡魔?是誰拯救了無數生靈?是愛德華·琴納!

17世紀末,英國的內科醫生愛德華·琴納聽聞民間普遍相信牛痘可以預防人類天花,引起了他極大的好奇,並於1796年對一名兒童接種由感染牛痘的農婦手中抽取的膿汁作為疫苗。三個月後,他將天花接種至兒童身上,證實了該兒童對天花免疫,這個方法因此傳遍整個歐洲。1980年,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布在全世界範圍內消滅了天花。戰勝天花是人類預防醫學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而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則進一步闡釋了接種的意義和目的。巴斯德致力於改良接種技術,1881年5月5日成功研發綿羊的霍亂疫苗,並於1885年6月6日讓一位兒童接受瘋牛病疫苗的注射——這被認為是人類史上第一劑疫苗。

在人類疫苗發展史上,由牛痘預防天花而引發的醫學革命,為人類使用各種疫苗來預防和控制傳染病譜寫出光輝的歷史篇章。現在和19世紀末相比,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了數十年。這主要是因為造成人類大量死亡的傳染病得到了控制。到20世紀末,科學家們已研製和開發出30多種安全有效的疫苗。人類利用疫苗消滅了天花、制伏了霍亂,控制了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等多種疾病。

疫苗為人類築起了一道預防疾病的綠色屏障,疫苗讓千千萬萬人免受傳染病的侵擾,疫苗成為人類健康的保護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那些「陪伴」我們的疫苗

衛生防疫部門規定,小兒出生后至一歲內應有計劃地接種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以預防和控制對兒童健康和生命有嚴重威脅的特定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這些被稱為「強制注射疫苗」,由於是納入國家計劃免疫中,因而又稱為計劃免疫內疫苗。

人生第一針:卡介苗

出生后24小時內被扎的第一針就是卡介苗。

嬰幼兒的抵抗力弱,易受到結核菌的感染,新生兒期接種卡介苗可以提高嬰幼兒對結核菌的特異性抵抗力,接種后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從而大大降低結核病的發病率,減少全身血行播散性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

乙肝疫苗

出生后24小時之內,嬰兒還要接種乙肝疫苗。正常新生兒、早產兒體重大於2000克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1月、6月齡分別接種第二、三針。

最甜蜜的葯:脊髓灰質炎糖丸

「糖丸」學名叫脊髓灰質炎糖丸,一種口服疫苗製劑,是預防和消滅脊髓灰質炎的有效控制手段。

正常嬰兒在出生后第2、3、4月齡各口服一粒,連服3次,每次至少間隔4周,即完成全程的基礎免疫,4歲時再服一次以強化對該疾病的抵抗力。其作用是預防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症。

三合一疫苗:百白破

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合一疫苗。新生兒出生后3足月就應開始接種百白破疫苗第一針,連續接種3針,每針間隔時間最短不得少於28天;在1歲半至2周歲時再用百白破疫苗加強免疫1針;7周歲時用精製白喉疫苗或精製白破二聯疫苗加強免疫1針。

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在寶寶出生后8月齡時初免接種第一針,1歲半、7歲分別加強一針。其作用是預防麻疹。

隨著醫學的發展,人類已經研究出越來越多種類的疫苗,為預防控制疾病做出了很大貢獻。如:肺炎疫苗、水痘疫苗、麻風腮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支氣管炎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霍亂疫苗等等。

也許有人認為,這種「國家強制注射疫苗」的制度有些「言過其實」,必要性不大;但實際上,這種國家強制免疫的措施已經默默地挽救了數以萬計兒童的生命:在1974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行擴大免疫規劃時,世界上只有5%的兒童享受免疫接種來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脊髓灰質炎、麻疹和結核病等6種疾病。而1990年以來,全世界每年新出生的1.3億兒童中幾乎80%在1周歲之內獲得免疫接種,每年因此而減少了300萬兒童的死亡。

在中國,從開始實施計劃免疫工作以來,傳染病出現以及致死的情況都大幅度下降。

疫苗有時也「撒野」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通俗的說,疫苗就是使用已經去除傷害力病原菌激活了人體的免疫系統,使我們今後能夠自動分泌阻止這種病原菌傷害的保護物質。

「是葯三分毒」,疫苗也不例外。

跟其他任何一種藥物一樣,疫苗當然存在風險,可能導致一定的不良反應。但是,經過數以萬計的科學研究和臨床驗證,疫苗的風險與其所帶來的巨大健康收益相比,幾乎算是「微乎其微」。「任何用於人體的藥品都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而不單單是疫苗。」一位從事流行病學和預防醫學研究近20年卻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實際上,輕微的疫苗不良反應是普遍存在的。

「疫苗通過引起接種部位局部『炎症反應』而達到誘導保護性的免疫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炎症反應』越明顯的疫苗其保護效果可能越好。」這位專家認為,不良反應的強弱與疫苗抗原本身特性、生產工藝中對雜質的控制清除情況以及接種者體質的差異都有關係。「真正應該關注的是疫苗引起的、導致嚴重後果的異常反應。」

根據2005年3月24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34號《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範接種過程中或者實施規範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

根據美國1991—2001年對27種常規疫苗的統計,我國的不良反應報告率僅僅百萬分之一二,且絕大多數不良反應可自愈,不會引起機體組織器官損害;那些被惡魔「抽中」的極少數孩子,患上各種疫苗後遺症,大都留下終身殘疾,這對孩子對家庭,都是百分之一百的苦難。

「預防接種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梁曉峰曾表示,接種疫苗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同時存在「獲益」和「致害」的可能性。一方面接種疫苗后可獲得免疫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免疫失敗而患病,甚至發生異常反應,但發生免疫失敗或異常反應的概率是極低的,與控制、消滅疾病的效果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並不能保證接種疫苗后就百分之百地有效,而且因為個體的差異,確實有一部分孩子接種疫苗後會有副反應,這也是正常的。」

當然,並非接種疫苗后就能保證百分百的安全率。「所有的疫苗接種之後都可能在人體形成不良反應,但是不同疫苗的不良反應可能不同。」北京市疾控中心預防免疫所所長吳疆指出,在保證疫苗接種無過錯的情況下,異常反應的發生可能有多種原因,如機體、個體的差異,機體的敏感程度或者機體的免疫系統差異等。但是要明確兩個概念範圍,一個是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很低的,否則不可能有大規模的人群接種疫苗,第二個是異常反應在不良反應中的發生率就更少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1-1 12:52 | 只看該作者
乙肝疫苗接種死亡各國都有

中國疾控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王華慶透露,從2000年到2013年12月,我國接種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異常反應病例已上報188例。但他同時強調說,188例疑似死亡病例中,最終確定為疫苗異常反應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

另據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許滌沙等人2011年刊發在《中國疫苗和免疫》上的一篇論文顯示,通過中國免疫規劃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和不良事件監測系統,收集到了2005年—2009年乙肝疫苗不良反應個案為2836例,平均每年567件,報告發生率為16.17/100萬。

來自美國疫苗信息中心的數字顯示,從1982年至2012年3月,美國聯邦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共收到66654件乙肝疫苗不良反應報告,平均每年2222件。這些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煩躁不安、腦部炎症等。此外,共有超過1500人在接種乙肝疫苗后死亡,包括被確認為患有猝死綜合征的嬰兒。另外,從1991年至今,美國在23年中共有1259人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其中3歲以下孩子佔61.1%。

我國曾是乙肝感染高流行國家。在慢性乙肝感染者中,絕大部分是在嬰幼兒期就感染乙肝病毒,因為沒有治癒的藥物,感染後幾乎終生攜帶乙肝病毒,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沉重的疾病負擔。

鑒於乙肝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負擔及可以預防肝炎的乙肝疫苗研發成功,原衛生部於1992年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2002年將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免費為新生兒提供乙肝疫苗接種,並要求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免疫服務體系。按照「誰接生,誰接種」的原則,由醫療機構的產科接種單位對住院分娩新生兒開展首針乙肝疫苗接種。2012年5月,我國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的驗證,實現了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制定的將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控制在2%以下的目標,並提前實現了西太區提出的到2017年將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控制在1%以下的目標。

出生后24小時內應接種乙肝疫苗

儘管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報告甚至致死案例,但美國疾控中心仍然建議所有嬰兒在出生后12個小時至18個月內接種三針乙肝疫苗,防止來自母體的乙肝病毒感染。記者從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獲悉,截至2012年年底,乙肝疫苗已經在全球181個國家接種,全球乙肝疫苗的接種率目前已達到83%,其中美國、歐洲國家已達到90%以上,而非洲國家則只有72%。

中國的乙肝疫苗接種率則從2000年的60%提高到目前的99%,和摩納哥、烏茲別克等國家一樣屬於世界乙肝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

針對近日有媒體對新生兒24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的免疫規定提出質疑,認為提高了風險係數、使偶合反應增多一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醫學部教授庄輝明確表示,我國大多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來源於母嬰垂直傳播及兒童早期的感染。因為新生兒對乙肝病毒無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有90%以上的人將會變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因此,所有的新生兒需要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母嬰傳播、血源傳播和性傳播。其中母嬰是發生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且感染越早,發病比例越高。感染之後,成人95%能自愈,而新生兒90%的概率會變成慢性。」庄輝院士解釋說,若母親為「雙陽性(兩種抗原均為陽性)」,新生兒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僅有4%不能阻斷病毒。如果24小時之後接種,不能阻斷的幾率將提高至20%。也就是在出生24小時後接種乙肝疫苗的嬰兒不能阻斷乙肝母嬰傳播的風險,比24小時內接種者高5倍。「因此我們要求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越早接種效果越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教授表示,母嬰傳播乙肝病毒大多數是在生產分娩過程中傳播。有數據顯示,在接種乙肝疫苗之後,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都有所減少。

「作為肝病專業醫生,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們理解家庭的悲痛,也理解社會的關注。但是同時要保持理性、冷靜的態度,對於整個計劃免疫的信心應該保持。」賈繼東強調,如果計劃免疫,特別是乙肝的免疫受到干擾,那就不是一個家庭、兩個家庭的悲劇,而是不知道多少家庭的悲劇。「我們對於計劃免疫的信心應該保持。」

我國已建立疫苗不良反應監測系統

我國2005年已建立了接種后不良反應監測系統,接種疫苗者如果在接種后懷疑與疫苗有關,可以第一時間告訴預防接種門診,預防接種門診初步判斷後認為相關的會及時錄入疫苗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監測系統。對於一般的不良反應,通常只需要一般性觀察即可;對於異常反應,我們會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組織專家進行調查和診斷。

其實,無論在醫學界還是法律界,醫療事故的索賠都是一個難題,疫苗事故的索賠同樣如此。這其中最大的難題在於鑒定疫苗和死亡之間的因果關係。那麼,如何鑒定死亡和疫苗之間的關係呢?根據中國2008年底實施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如遇疑似異常反應,應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組織專家進行調查診斷;有爭議時,可向市級醫學會申請進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再有爭議,可向省級醫學會申請鑒定。

據統計,從實際情況上看,接種疫苗后出現異常反應80%以上被判定生病和疫苗無關。即使被鑒定為疫苗異常反應,根據衛生部「異常反應是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它既不是疫苗質量問題造成,也不是實施差錯造成,各方均無過錯」的定性,受害人沒有索賠依據,便只能獲得少許救濟。

目前僅有的補償依據出現在《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規定中:「對因異常反應引起的嚴重損害者給予一次性補償,具體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屬於一類疫苗引起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補償費用由省級財政安排,屬於二類疫苗引起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補償費用由生產企業承擔。」

國際上,不少國家都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進行專門立法。美國在1986年制定了《國家兒童疫苗損害法案》。根據這一法案,疫苗受害者需要在受害6個月後(或受害者死亡2年內),向聯邦索賠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將組織專家進行鑒定,根據傷害程度的不同,疫苗受害者可獲得一定數額的賠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2: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