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半英國華人幾乎不會英語 嚴重影響個人權益保障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3-12-22 06: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新聞網  2013-09-06 

  據英國《華商報》報道,日前,在英國發生的兩起華人翻譯在協助華人參加駕照筆試時,不但翻譯考題,還指出正確答案后空開索賄。據悉,這兩人都已被英國法院判罪入獄。兩起案件涉及300多名華人,人數之多震驚英國社會。記者近日深入調查,發現近半英國華人不會英語,華人在英國的社會地位嚴重倒退,正常的權益保障大打折扣。點擊進入下一頁點擊進入下一頁
  十年增五萬多新移民 絕大多數獲大赦者不知ABC
  根據英國內政部提供的數據,2002年至2011年共有56,398名中國大陸華人(以下簡稱大陸華人)獲得永久居留,成人及18歲以下孩子的人數分別是43,963和12,435。他們中有近九成已加入英籍。成人獲得永居主要通過三個渠道:工作簽證、結婚和大赦(5年遺案),調查顯示這一批華人中多數根本或幾乎不會英語。
  根據官方的統計,1999年至2011年的十三年間,有11,000大陸華人以工簽名義來英工作,其中9341人連續工作五年後獲取了英國永久居留。他們中6成多是餐館和外賣店的大廚,有5630人;中醫師1435人。
  中餐是在英華人的支柱產業,絕大多數華人直接或間接與中餐業有種種聯繫。大廚工作場所在餐館的廚房,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的職業要求,英語不是他們必需的工具。據記者調查,92%華人大廚根本或幾乎不會英語。
  中醫在過去十幾年曾經在英國一度輝煌,診所開遍英倫三島,上千名中醫師獲工簽移民英國。中醫師絕大多數大學畢業,但由於專業限制,可以用英語與病人直接溝通的屈指可數。92%以上診所都配一個前台經理兼翻譯,多數醫生只能說「你好、謝謝」之類的英語客套話。按英國人口統計的標準,他們也屬於不會英語。
  中國福建省的個別市縣歷來有外出淘金的傳統,過去15年有數萬計福清、常樂人漂洋過海偷渡進入英國。他們長期黑在英國,生活在社會的底層。2007年3月後英國實施變相大赦(即五年遺案),一批福建人鯉魚跳龍門,一夜間由非法轉成英國永居公民。
  記者了解到,這批福建同胞在來英國前從未學習過英語,儘管在英已滯留多年(最少5年),但活動範圍有限,從不與當地人接觸,除個別年輕人外,96%的人目前仍不會說英語。
  2萬嫁英中國女性無法與丈夫交流 成千上萬華人沒家庭醫生
  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間,獲英國永居的大陸華人有46%是通過婚姻的渠道。十年有23,486名華人與英籍人士結合,其中91%是中國女性嫁給英籍人。她們中兩成人是留學生或工簽人士在英國轉成配偶簽證后申請到永居,其他近八成多是由中國嫁到英國。
  記者了解到,從中國娶親的英籍人士主要是英國中年白人和中老年英國華人,後者中離婚或老伴過世的佔多數。嫁到英國的中國婦女大多三、四十歲,離異者居多,他們的結合一般是通過婚介或者朋友介紹。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沙發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3-12-22 06:47 | 只看該作者
  這些婦女大多經歷生活的種種磨難,為換一個生活環境來到英國。此前她們可能壓根沒有想過會出國,所以多數人不熟悉英語。嫁到英國若干年後提高的程度仍十分有限,基本停留在簡單的「good,very good」對話中,能有深入情感交流的不太多。她們中七成以上不會流利英語。
  記者在華人社區中調查得出的數據更加觸目驚心。四成多通過五年遺案獲得永居的福建華人沒有家庭醫生。按照英國國民保健系統,永居人士和入籍者可以免費地有家庭醫生,去醫院檢查,享受住院等各種公共服務。
  42歲的福建何先生,在一家中餐館打工。他告訴記者,平時身體不錯,一年也就是一兩回感冒。找醫生看病,得找翻譯,花錢是一回事,時間上還有種種限制38歲的張先生也是福建人,他根本就不知道家庭醫生是怎麼回事,他有病就給老鄉打電話,然後去中藥店買點葯。
  英國衛生部一位專家指出,不會英語的外國人健康差主要是沒有在家庭醫生那裡註冊。註冊后,生病了就能及時找醫生,更早地進入保健體系,得到及時的信息;例如婦女每二年做一次子宮頸塗片檢查,45歲以上中老年冬季預防感冒的預防針等。很多疾病可早期預測預防。只有經常性地與家庭醫生溝通,及時安排驗血、掃描等常規檢查,才能治療,挽救和延長生命。
  不懂英語不了解福利 嚴重影響華人在英權益
  不會英語還嚴重影響華人在英國享有一些應有的權益。記者近日從社會福利部,獲取一些微妙的數據。根據統計,今年五月共有5,072,264英國人領取房屋津貼,其中近80%領取者長期沒有工作、沒有收入。
  記者發現,成千上萬沒有收入的華人目前也享有房屋津貼,特別是數千通過5年遺案獲得永居的華人近年一直在領取房屋津貼。然而,英國有近百萬房屋津貼領用者是低收入人士,甚至其中一些人租住的私人房產。他們打工,但收入很低,租私人房子,拿房屋津貼支付部分房租。
  記者了解到,很多在餐館和中醫診所打工的華人做的是兼職,有的只在周五、周六兩晚上班,有的是周六周日上班。他們中有不少人符合申請房屋津貼的要求。然而在福利部的統計中, 大陸華人幾乎見不到。點擊進入下一頁點擊進入下一頁
  中醫師劉大夫來英國多年,加入了英籍,他原先上班的診所已停業三年。62歲的劉大夫目前在一間診所幫忙,他一個星期做兩天,月收入500鎊,他老伴在住家附近一間超市做兼職,收入也跟他差不多。兩人租住一房一廳的公寓,劉大夫的收入全部付了房租。當記者談起房屋津貼時,劉大夫夫婦表示根本不知道像他們這樣的低收入家庭居然也能申請房屋津貼。他們兩人的英語都不靈,簡單地打招呼還可以,政府的宣傳手冊卻看不太懂了。
  許大夫也是有了英籍的中醫師,他來英9年一直住在北倫敦Barnet區,與兩家華人合租一個屋子,房東也是華人。前幾年許大夫有工作,收入有保障。兩年前,他所在的藥店倒閉了,許大夫只好到處去做零工。他去政府申請公屋,準備把太太女兒從中國接來,不過等候公屋的人排著長隊,許大夫恐怕要等上若干年。他一直認為只有無收入,租住在公家(House Association)的房子,才可以申請房屋津貼。在記者採訪時,他才了解到,像他這樣低收入,租住私人房子,甚至與其他家庭合租房子的都可以申請房屋津貼。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3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3-12-22 06:47 | 只看該作者
  記者從官方的統計中獲悉,今年5月,有47萬低收入,租住私人屋宇者在領取房屋津貼。許大夫告訴記者:「我們英語都過不了關,看病時帶著翻譯,政府的福利政策都是靠道聽途說。我們沒有得到這方面信息的渠道,主要原因還是自己的英語不行,不讀英文報章,不看英語電視。這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造成的。」
  為應付英語障礙鋌而走險 華社需面對攜手解決
  生活在英國,英語是必需的。一些華人沒有去學習的動力,確有鋌而走險的衝動。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數據,過去十年間有3200起華人申請永居或入籍被拒。主要原因是在英國歷史文化知識(Life in UK)考試中舞弊:有冒名頂替的,有使用電子設備裡應外合的。
  今年7月和8月審理的兩起華人翻譯舞弊案,就是兩名交通部認可的翻譯公然在報上刊登廣告,或者在考試中心附近向華人兜售生意。這兩名翻譯只要給錢,保證對方通過考核。他們在考場中,不但翻譯考題,連答案都說出來。兩人先後犯罪作弊達兩年之久,前後有300多華人經過這兩名翻譯的幫助拿到英國駕照,目前兩人被判入獄,300多名華人的駕照被吊銷。
  一名涉案的杜姓華人告訴記者:「我們在中國時,也就是小學文化程度,中文字都寫不好,學英語就如登天一樣難。考試作弊是不對的,但也是無奈的選擇。你要入籍就要會英語,要在英國生根發芽,就得會開車。不會英語,寸步難行啊!」
  前倫敦紅橋市長,現任區議員的陳德良先生表示,近十年來,英國華人人口大幅增加,整體素質卻在下降。華人不會英語比例太高,高的讓人擔憂。我們總講要鼓勵華人參政議政,要為自己的權益而努力,而事實上,華人社群三分之一多不通英語,怎麼能去與你的國會議員、區議員搞關係,去影響他們,怎麼樣才能參加當地的慈善活動,幫助和改進社區服務?
  身兼英國華人公會主席的陳德良表示,就是開餐館、外賣店,你也需要過得去的英語,要跟食客聊天,聽聽他們對食品的反饋意見,談談天,聯絡聯絡感情,這樣回頭客才會多。孩子上中、小學校,家長要時不時與老師見面,英語不會說,如何溝通?
  陳德良認為,華人特別是中、青年的新移民應該馬上開始學習英語,一年下來就會有很大起色。他呼籲華人社區、教會提供場所,英語較好的華人可否毛遂自薦當老師。只要華人社區共同努力,三、五年後就會有一個大的改變。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0: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