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州:古城保護演繹「雙面綉」

[複製鏈接]

5

主題

5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寒冬開梅1 發表於 2013-12-21 04: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日報    2013年11月08日09:50    蘇文龍 潘朝暉
  
    站在蘇州市規劃展示館的城市規劃模型前俯瞰,碩大的蘇州立體地圖鋪展開來:位於中部的古城區建築低平,東、西兩邊的工業園區和高新區則是高樓林立。兩者的鮮明對比,直觀展示了蘇州城市格局的變化——而2500年的城市歷史,就濃縮在了佔地2.3萬平米的蘇州市規劃展示館中。

    站在蘇州市規劃展示館的城市規劃模型前俯瞰,碩大的蘇州立體地圖鋪展開來:位於中部的古城區建築低平,東、西兩邊的工業園區和高新區則是高樓林立。兩者的鮮明對比,直觀展示了蘇州城市格局的變化——而2500年的城市歷史,就濃縮在了佔地2.3萬平米的蘇州市規劃展示館中。

  其實,坐落於古城河畔的展示館,本身就是蘇州古城保護的產物。作為蘇州環古城風貌保護工程的重要節點,蘇式建築風格的展示館在2003年建設之初,就被確定為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的主會場,並建有全國唯一單設的古代館——這在業內無出其右。

  走進展示館「曲巷深處」展廳,彷彿置身於蘇州園林之中。石牌坊、九曲橋、花窗格、飛檐翹角……幾乎所有的園林元素都能在這裡找到。穿過蜿蜒窄巷,便是歷史文化名城專題規劃,這裡展示了蘇州古城保護的範圍、原則和內容。

  「《平江圖》所畫的古城河內的區域,現在全部納入古城保護範圍。另外還包括虎丘、留園和寒山寺三大片區,以及連接『一城』和『三片』的山塘河與上塘河,被稱為『二線』,總面積達22.63平方公里。」展示館接待部主任牛筠介紹說,「一城二線三片」是蘇州在26年前確定的古城保護範圍,此後歷次規劃修編均未更改。

  蘇州人明白,祖先留下的遺產並非只為今日的人們所獨享,只有加強古城保護才能實現文化傳承。制定並堅守保護規劃,通過立法保護各類歷史遺跡,蘇州始終懷著敬畏的態度,實施最嚴格的保護,以期完整保護古城機理和風貌。

  「蘇州很早就確立了『古城之外建設新城』的發展思路,這就是為什麼總規模型呈現中間低、四周高的原因所在。」蘇州規劃展示館館長唐榮壽說,「堵疏結合,巧妙化解了保護與發展的矛盾,為古城騰出空間,也為蘇州騰飛開闢了新天地。」與此同時,古城作為活的機體,有30多萬人生活其中,有機更新是必然選擇。蘇州通過街坊改造、街巷整治等措施既保護古城風貌,又使古城居民享受現代生活,保存古城的生命力。

  蘇州開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舊城改造,滄浪區37號街坊成為首批試點。蘇州市政協委員、人稱「房地產界古建民居第一人」的史建華當時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改造一開始就處於兩難境地,既要保持建築原有風貌,又要完善水電氣等公共設施,難度很大。」

  這個問題沒有難倒蘇州人。通過劃分絕對保護區、風貌協調區、普遍改善區和局部改造區,保護、保留、改善和改造多措並舉,基礎設施管線全部入地,這裡的1000多戶居民徹底甩掉了吊桶、馬桶、浴桶、煤球爐。而甩掉「三桶一爐」的37號街坊,被譽為「蘇州古城改造實現綜合保護和更新典範」,並由此而延伸到平江、山塘、桃花塢等歷史街區的保護性修復。蘇州,一直在努力實現著古城的永續發展。

  「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這是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對家鄉的讚譽。古城和古建築,構成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遺傳基因」。而正是不遺餘力地推進古城保護,蘇州在近幾十年狂飆突進的現代化建設中,沒有陷於千城一面的同質化泥沼,反而愈發凸顯自己個性化的城市氣質。
(責編:王莉萍、蔡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