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南遷?轉

[複製鏈接]

1776

主題

1806

帖子

256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mmy00210909 發表於 2013-12-17 15: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崇禎當然想過南遷,而且大明雖然在北方已經爛到不能在爛了,但是當時的南方確是很穩固的大後方,南方明兵的總兵力也將近百萬之眾,既有左良玉,李定國,鄭成功,史可法等名將,又有長江天險做為屏幛,雖然不敢說能光復中原,至少偏安一隅是可以的。



       而且更關鍵的是,崇禎皇帝是大明最後一個正統而威權的皇帝,他對全國軍隊和將領的控制力很強,他若不死,至少吳三桂在投清前要三思而行——老吳同志事後說他放滿清入關的一大理由就是借滿清的力量為皇帝報仇。結果他一死,繼位的弘光帝根本壓制不住江南四鎮的驕兵悍將。以至發展到後來左良玉叛亂,馬士英不得不調長江防線的兵力去平叛,結果讓清兵不費一兵一卒就度過了長江。



       縱觀中國歷史,幾乎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都沒有建立封建王朝的思想(當然朱重八和劉季除外),大都是因為飢餓而挺而走險,即使是建立王朝也是很快便沉溺於享樂當中,很快就土崩瓦結,李自成就是這類型的,而且因為沒根基,所以老李在中國北方的日子過不久。




       但是,歷史上崇禎皇帝為什麼不南遷呢?從明史來看,當時李自成破宣府和大同以後,布聲了一道討明檄文,其中的一句——「君非甚黯,孤立而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儘管李自成說「君非甚黯」——皇帝並不壞,朱由檢還是頒布了一道「罪己詔」,深刻地為國家危亡而檢討,一再聲稱都是朕的過錯。他的本意是想凝聚日趨渙散的民心,挽狂瀾於既倒。可惜的是,事已至此,空話已經於事無補了。



       崇禎皇帝隨後第一次想到南遷,並召見了附馬都尉鞏永固,鞏永固也極力表示贊同——理由是「宣大已失,京師實不能在守,闖逆兵峰朝夕將至矣」。隨後,左中允李明睿也上書皇帝「南遷」,但是遭到內閣首輔陳演,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的極力反對。崇禎無奈,從他後面回復給李明睿的奏摺中可以看出——「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都察御使李邦華是支持李明睿的,他寫給皇帝的秘密奏疏,提出折中方案,派遣太子「南遷」,把南京作為陪都,留下一條退路,維繫民眾的希望。朱由檢看了他的奏疏,讚嘆不已,興奮得繞著宮殿踱步,把奏摺揉爛了還不放手——這應該是他第二次有了南遷的想法。但是他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立即召見了陳演,對他說:李邦華說得對!不過陳演是堅決反對「南遷」的,他故意向外透露了這個消息,並且鼓動言官猛烈抨擊「南遷」的主張。




       言官的猛烈抨擊讓崇禎皇帝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臨終曾說「文官皆可殺」,估計就是來源於此——立場發生變化,隨後做出一個決定:死守北京——這個絕對不是他的本意——理由是:如果朕一人單獨而去,宗廟社稷怎麼辦?陵寢怎麼辦?京師百萬生靈怎麼辦?國君與社稷同生死,就道義的正統。 而內閣這時也出了一折中的方案——讓太子去南京監國。該方案被崇禎否決。他認為太子太小不足於服眾,事實上南明的發展證明他的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如果他不去南京,讓太子去是沒什麼效果的!




       崇禎皇帝「南遷」問題上,前後判若兩人,實在是身不由已,關鍵在於內閣堅決反對。陳演也有壓力,不得不乞求辭職。崇禎帝在罷免他的前一天,對陳演說了這樣一句這樣的的話:「朕不要做,先生偏要做;朕要做,先生偏不要做。」對這位首輔的消極輔政,顯得無可奈何。所謂「朕要做,先生偏不要做」的事,就是「南遷」。繼任的內閣首輔魏藻德,更加老奸巨滑,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對「南遷」不置可否。當鞏永固、項煜提議「南遷」時,他都在場,始終一言不發,用沉默來表示委婉的否定。使得崇禎感到孤立無援,在龍椅上身舒足,仰天長嘆。




       美國著名的漢學家魏斐德的《洪業——清朝開國史》,談到「南遷」不成時,有這樣一段透闢的分析:這對後來滿清佔領北京時的形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滿清比較完整地接管了明朝的政權,擁有了他們最缺乏的東西,由此接手了明朝幾乎全部漢族官吏,依靠他們接管天下,並最後征服南方。崇禎皇帝的決定還導致諸多皇位繼承權的曖昧不定,以致派系傾軋,削弱了南明政權。此外,反清復明陣營也因此少了一批立志收復失地,光復北方家園的北方人。崇禎皇帝的這一自我犧牲的決定,就這樣最終毀滅了後來復明志士堅守南方的許多希望。
說得多好啊!不過崇禎的「自我犧牲」決定,包含著多少的無可奈何,又飽含了多少的辛酸,他未必知道。




      我覺的崇禎皇帝很可憐,他絕不是當亡國之君的料,但是確碰上當亡國之君的命運。
他工作非常努力——史書記載,他每天除了白天上班,晚上還加班,每天大致要上七八個時辰(相當於現在13-16小時),累的半死不活,第二天又接著干,他辛勤努力的工作換來什麼——二十多歲就已經滿頭白髮,眼角長出眼角紋。




      而且他很節檢,他的衣服,襪子都是補丁——那些補丁都是周皇后親自縫的。他如此努力的工作卻無法換來一個幸福的結局,努力過,失敗了,他知道如果不南遷,必將亡國,明知道結果卻無法改變過程,恐怕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劇!




      我估計他在自殺前的那一瞬間,心情一定是非常疲憊,他想南遷,但是心有力氣不足,我估計也是他在南遷問題上不夠堅決的因素之一。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但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其直屬個人理解,個人看法。不喜勿罵。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3-12-25 08:56 | 只看該作者
好不好要讓歷史後人來判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8: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