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房中術有哪些值得現代人學習 有多少符合現代醫學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陰陽師丶花 發表於 2013-12-20 0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房中術」是一個帶色情意味的詞嗎?在房中術的眾多理論中,有多少符合現代醫學?

  的確,如今社會上對「房中術」存在不少誤解:有的人奉「一滴精十滴血」、「精枯髓竭」的理論為性生活準則,還相信狗鞭、虎鞭能壯陽;有的人則視之為邪理歪論,完全置傳統的房事養生觀念於不顧。

  所謂房中秘術,對之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理解:廣義的理解是,房中術是性科學的總稱;狹義的理解是,房中術是研究性交技巧的一門學問。現在多數人的理解傾向於後者,因為中國古代性科學的範圍實在太廣了,不是房中術所能概括得了的。

  說房中術是研究性交技巧的一門科學,這是對的。但是,許多人認為講究性交技巧只是為了滿足性的需要,獲得性的快樂,而古代房中術不僅有滿足性的需要、獲得性的快樂的一面,還包括節制情慾,而這一切都圍繞著養生長壽。

  其實,人類的性行為有三個功能:一是快樂的功能,二是健康的功能,三是生育的功能,而中國古代房中術更側重於健康的功能,性交要服從於養生,為了養生,有一套特殊的交合方法,有時要盡歡,有時又要節制,所以中國古代房中術又可稱之為房事養生學。

  筆者認為,尊奉房中術的做法顯然是可笑的,但一棍子把它打死也不對。房中術是一個關係到健康長壽的嚴肅課題,至今仍有不少內容值得現代人學習:

  提倡男性節慾

  千百年來,作為中醫學的一個分支,房中術最大的特點在於醫學家通過對「縱慾傷身」現象的觀察,提出了「節慾養生」的主張,即主張兩性在享受性快樂的同時,還要節制性生活,兼顧健康與長壽。對於男性而言,這種「節慾論」觀點更加突出。

  提倡男性節慾有兩層意思:一是承認性生活是夫妻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要「樂而有節」,即男女性愛符合天地陰陽變化規律,但需限制頻率才能健康長壽。

  第二層意思是指控制交合時的射精量,甚至忍精不射,傳到民間,就有了「一滴精十滴血」的說法。需要強調的是,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性交多是體力上的消耗,以及少量蛋白質、糖與水分的損失,只要保持正常頻率,根本談不上有損健康。過分追求忍精不射,反而可能引起男性后尿道和膀胱充血,引發性交后尿頻,還容易造成男性精神負擔,影響其正常的性慾。

  更關注女性的性滿足

  對於性滿足,古代房中術更強調女性的感受,認為只有在女性得到性高潮的情況下,才對男女雙方,尤其是男性的身體有利。所以房中術的性技巧大多針對激發女性的快感而來。

  具體說來,房中術最講究的是性生活時要有前戲,對女方進行性喚起;性愛時間適度,且一定要等女性獲得性高潮后再結束。這種理論與現代性學中強調充分前戲、控制性愛時間的理論不謀而合。

  另外,不少房中術理論都強調了性愛時「九淺一深」的技巧,即房事時陰莖插入陰道不宜過深,抽動時應做到徐緩均衡,認為這樣才能增加男女房事時的快感,並能避免損傷血脈。這種理論與現代性學中女性G點理論和女性性敏感區的認識相似,即在女性陰道里只有外1/3處才有觸覺神經末梢,對這個部位進行有效刺激,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女性獲得性快感。

  7種異常男性要注意

  中國古代房中術對性生活的禁忌提得很多,總的原則是,無論男女,都不應在惡劣的氣候、環境和心情下過性生活。應該說,這種提法符合性保健和性衛生,不僅能帶來良好的性愛質量,還能幫助夫妻優生優育。

  在細節方面,房中術對男性的關注更多一些,其中有七項提醒很符合現代醫學:一,性生活時無精可泄,或房事中陰莖劇烈疼痛,都是不正常反應,這時應避免性生活;二,房事中精液淋漓不止,也是不正常現象,需要調理身體;三,房事沒有節制,導致精氣枯竭,非常有害健康;四,行房時陰莖不舉,說明機體出了問題,需要精心調養;五,房事過程中呼吸急促,神錯氣亂,應停止性生活,調整心神;六,沒有慾望時勉強行房,對男性健康也很不利;七,男性在性生活中也需要適度性喚起,房事時一味圖快,直奔主題,對其健康非常不利。

  提倡定期性保健

  為了增強兩性健康,房中術還提倡定期做性保健鍛煉。例如1973年於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竹簡古醫書《天下至道談》中就提到,每天早晨起床后應正坐於床,伸直脊背,放鬆臀部,做收斂肛門的鍛煉。

  房事中,男性要等陰莖充分勃起后再行房,動作應盡量舒緩,放鬆背部,收斂肛門。射精時,應彎曲背部,肢體不要動,同時深吸氣,寧靜地等候一段時間再射精。

  房事後,應將余精灑盡,趁陰莖尚未疲軟時抽出,並且在房事完成後清洗陰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4: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