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評2013美政界十大謊言 奧巴馬成最大「騙子」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12-17 12: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3年12月17日
 

美國總統奧巴馬。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6日報道,該報日前評出2013年美國政界「十大謊言」。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現搶眼」,「獨佔其三」,其中關於醫保項目的發言更是高居榜首。

  一、美國總統奧巴馬:「如果你喜歡醫保項目,就可以保留它。」
  為推廣自己版本的醫保法案,奧巴馬近年來一直不斷重複這一說法,但事實並非如此。數百萬美國人因不符合奧巴馬醫改法的標準,而收到醫保計劃被取消的通知。奧巴馬此番話也被事實查證網站「政治事實」(Politifact)評為今年的年度謊言。

  二、美國步槍協會:「奧巴馬的孩子在學校有武裝保安保護。」
  雖然美國法律規定總統的子女有權享受特勤局的保護,但是美國第一夫婦千金就讀的昂貴私立名校西德威爾友誼中學(Sidwell Friends School)保安是不帶槍的。

  三、奧巴馬:「國會山的警衛將減薪。」
  在關於財政懸崖的新聞發布上,奧巴馬作了上述發言。但是事實證明是完全錯誤的。國會山的警衛根本沒有減薪,國會的管理人員甚至發布聲明稱,總統的話「不是真的」。白宮對此辯解說,警衛加班費將減少,但事實證明也是不對的。這顯示了白宮的財政懸崖話語策略。

  四、共和黨議員伊薩(Darrell Issa):「2012年4月,前國務卿希拉里簽字,削減了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的安保力量。」
  伊薩指責希拉里在電報上簽字,減少了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的安保力量,導致領事館遭到襲擊,造成美國大使史蒂文森等4名外交官喪生。但其實美國國務卿每一封電報都有希拉里的「簽名」,是通信中心自動加上去的,沒有證據顯示希拉里知道此事。

  五、奧巴馬:「班加西領事館遭襲第二天,我就知道這是一次恐怖襲擊。」
  在班加西領事館遭襲發生后,奧巴馬曾模稜兩可地用「恐怖行為」描述該事,但是他從未肯定美國大使史蒂文森是死於「恐怖襲擊」。在此後2個星期里,在三次訪問中,在班加西事件是否是恐怖襲擊的問題上,奧巴馬都含糊其辭。因此這是一件出於政治原因玩得過頭的歷史修正主義事件。

  六、美國前共和黨議員巴赫曼:「花在食品券上的每1美元,都有70美分花在美國政府人員身上。」
  美國前共和黨議員米歇爾•巴赫曼(michele bachmann)向來善於撒謊,從其眾多謊言中挑選一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食品券問題上,她當之無愧。她說,美國政府向窮人發放3美元食品券,就必須向政府人員支付7美元的管理支出。其實她誤解了這一項目,據預算文件顯示,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支出,只相當於食品與營養項目預算的0.33%。

  七、美國國務卿克里:「我反對伊拉克戰爭」
  2013年內,克里至少兩次重申其當年持反對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態度,但事實是,他不僅在國會授權發動伊拉克戰爭中投了贊成票,而且在前總統小布希發動伊拉克戰爭后,他也多次發表支持小布希對伊拉克動武的言論。2003年5月3日,克里說:「我認為解除薩達姆武裝是個正確的決定,小布希做出這個決定時,我支持他,支持用武力解除薩達姆的武裝。」這是克里事後修正主義的又一典型案例。

  八、美國共和黨議員亞歷山大:「美國民主黨在大學生貸款方面多收了學生500億美元,用於支付奧巴馬醫改計劃。」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拉馬爾•亞歷山大(Lamar Alexander)是參議院負責衛生與教育問題的資深議員,但他卻利用國會預算辦公室文件玩起了虛假指控的把戲。經過對其言論進行核實發現,他只不過是有意地使用互不相干的條款來做文章,他所謂的指控缺乏準確性。考慮到其職務,人們有理由相信他了解這些事情。

  九、美國弗吉尼亞州州長麥考利夫:「州調查報告稱該州檢察長肯•古奇涅里(Ken Cuccinelli)應當被起訴。」
  美國民主黨人特里•麥考利夫(Terry McAuliffe)可能已經贏得弗吉尼亞州州長一職,但他在競選期間卻發表了最離奇的言論。該州的調查發現,他的競爭對手古奇涅里違法接受股票,報告沒有指出他應當被起訴。但麥考利夫卻稱,如果法律使得古奇涅里的行為成為重罪,那麼他就應當遭到起訴。

  十、美國佛州前州長傑布•布希:「奧巴馬關閉了美國駐梵蒂岡大使館。」
  美國前佛羅里達州州長傑布•布希(Jeb Bush)曾稱,作為打擊天主教所採取措施的一部分,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關閉美駐梵蒂岡大使館。但事實卻是,美國駐梵蒂岡大使館只是遷到了美國駐義大利大使館同樣的駐地。這還是小布希執政期間的遺留問題,與奧巴馬政府沒有任何關係。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5: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