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曼德拉的笑容:一代偉人的不尋常的名片(圖)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3-12-16 14: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OSLATER 於 2013-12-16 14:27 編輯

  

  久病的曼德拉去世了。一個橫跨兩個世紀的偉人像一顆耀眼的流星一樣劃過星空,終於離我們遠去。

  幾天前在曾經舉行過世界盃足球賽的體育館里,來自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首腦人物,南非的十萬之眾聚集在這裡為他哀悼;非洲國家民風迥異,我在錄像上看見民眾們照樣穿紅戴綠,許多人甚至載歌載舞,好像是在參加什麼慶典活動,風俗差異之大讓人大跌眼鏡。

  我看到各國政要在發表講話。潘基文,這位據說是多年來最無作為的聯合國秘書長繼南非總統之後發表講話,帶著他那與曼德拉無從相比的中性曖昧的微笑;奧巴馬,這位剛剛還在與坐在旁邊的丹麥女首相打情罵俏,惹得米歇爾夫人十分難堪,綳起面孔的,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總統也一如他往日的瀟灑,發表了洋洋洒洒的講話(我後來注意到他的講話,他也擁有黑人血統,但正是美國當年把曼德拉列入恐怖組織名單,並協助南非政府把曼德拉逮捕入獄);李源朝,這位剛剛上任不久的中國副主席,儘管連我們中國國民還不太熟悉他的新面孔,也用十分具有「親切感」的八股特色程式,看著講話稿,一板一眼地發表了他的講話。

  充滿外交辭令的政要們的講話,不聽也罷;何況我耳朵又背,更何況對這種官方性質的活動本來就不感興趣,於是開始轉移陣地,看網上提供的曼德拉生平各個時代的照片。一張一張地看,從來沒有這麼仔細過,看著看著,曼德拉已然離去的事實開始有了現實感;看到後面,我漸漸注意到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情況。

  在 1990年出獄后的照片里,曼德拉雖然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歲月滄桑也在他臉上刻下無數深深的皺紋,但幾乎在大部分的照片里他都露出十分燦爛的笑容。而且那笑容看得出來,絕對是發自內心的不加修飾的十分真誠的笑,偶爾也有一兩張表情微妙,似乎耽溺在冥思之中;有一張似乎是在閉目養神,有註釋說那神情與甘地的神情十分相似(多事者還附上了甘地的那張圖,確實有些像,莫非真的不單是英雄所見略同,所感也略同?)。

  而相對於此,年輕時的曼德拉,出人意外的是體態竟十分精悍,神情大都十分冷峻,甚至陰鬱,以至有時讓人感覺布滿殺氣,讓人聯想起拳王阿里,同樣看得出來,那眼睛里射出的絕對應該是仇恨。

  這些照片神情反差如此之大,發人深思。仔細想想,卻也毫不奇怪。因為這些照片在時間坐軸上相差最少27年以上,而這漫長的27年,曼德拉是在南非監獄的獨房中渡過的。其中有18年是在一個與世隔絕的被稱作羅賓島上的監獄里渡過的,那是個只有4.5平米的房間,他的囚號是46664(記住這個號碼,它曾作為曼德拉的名字而存在)。這期間曼德拉幾乎沒有拍照的機會,我們只能靠他出獄后的照片來想象並推測曼德拉的獄中境遇和心路歷程。畢竟,每個人的臉,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都會把你的經歷和心路歷程寫上去。

  我所驚奇的是,從27年的牢獄生活中回來的曼德拉竟一掃他舊日的冷峻神情,重新顯示給世人的是後來成為他獨特名片的那著名的微笑。而那笑容又是如此富於人性魅力,讓成人想起自己的父親,讓孩子想起自己年邁的爺爺;充滿睿智的自信和敞開心胸的真誠同時存在,看不出一絲一毫政治家們所慣有的那種雖然優雅卻顯然屬於外交禮儀的做派。但對常人來說,最不可解之處仍然是這微笑與他長達27年的傳奇般鐵窗生活之間的關係。無論如何,在世間《基督山伯爵》的思維定式下,曼德拉的微笑簡直就是現代版史芬克斯之謎:為什麼他能忘記仇恨?為什麼他能笑得如此釋然?為什麼入獄27年的他仍然對世界充滿了愛?

  曼德拉的笑容據說也十分聞名,以至於曼德拉曾五度榮登《時代周刊》封面人物,被南非人民稱為「微笑大使」,並讓全世界的人都不能不為之傾倒。自聖雄甘地以來,似乎還沒有出現過這樣一個超出國界,超出種族和膚色,超出階級,被幾乎所有人都歡迎接納的人物。

  即使做一般論,這也絕非常人所能想象的人生,即便是百歲老人也將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在獄中度過。享年95歲的曼德拉,則幾乎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被完全剝奪了自由。27年的鐵窗之日,非人的環境和遭遇沒有打倒他;寂寞、孤獨沒有打垮他;監獄中仍在持續的種族歧視也沒有壓垮他。一個凡人,該具有怎樣頑強的意志力,怎樣堅貞的信念,怎樣不屈的精神,怎樣平和的心態,才能安然渡過這不凡的27年,不會病死獄中,甚或因為憂鬱和絕望而自殺身亡呢?我無法想象。

  更讓人無法想象的卻是出獄后的曼德拉。一個被政敵構陷罪名,扔進大牢達27年之久的政客,當他有朝一日掌權時,可以想象他的所為。世界史上有太多這樣的榜樣了,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黨人的恐怖政治;十月革命后以契卡為代名詞的蘇俄恐怖政治;希特勒對猶太人的血腥的種族滅絕;中國古代更有越王勾踐為了復仇卧薪嘗膽的典故;現代則有國共內戰後的鎮反肅反。總之,一朝權在手,就把權來用,所有統治者毫無例外的都是首先將政敵一巴掌打翻在地,千百萬人頭落地,血流成河,尤其在第三世界國家,如此走上獨裁之路的,已是屢見不鮮的史實。

  顯然我已開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讓我想起一個故事。說某甲與某乙打賭,某甲說自己酷愛孤獨,某乙則說,那我幽禁你十年,到時給你一大筆財富,如何?某甲一口答應,自己買了一大批書籍入室,數年苦讀不出。不覺十年已到,某乙破產,付不出那一筆財富,左思右想,實在無計可施,最後一天晚上,不得已帶著武器潛入某甲密室,欲殺某甲,藉以脫身,但沒想到,某甲已然逃得無影無蹤,並留下紙條說,謝謝你送我的財富。

  和我講述的這個故事有點相似的是:連選連任南非總統,對當時譽滿全球,如日中天的曼德拉來說簡直有如探囊取物,但走上權力寶座的他並不戀棧,短短兩年即逐漸開始離開權力位置,只擔任了一任總統,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曼德拉自己回答了世人的疑問,下面這些話可能已是被人引述最多的名句:

  ●「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

  ●「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一樣需要獲得解放。奪走別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見和短視的鐵柵囚禁著。」  

  ●「我已經演完了我的角色,現在只求默默無聞地生活。我想回到故鄉的村寨,在童年時嬉戲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看到這些些話,我一時無語,竟突然聯想到背負十字架的耶穌;並頓悟到一個道理:偉人之偉大,似乎竟在於他的平凡之處。以偉人之偉,雖受萬人稱頌,卻並不像通常的大人物那樣,十分把自己當一根蔥。他保留自己高尚的尊嚴,同時也把尊嚴給他的壓迫者,讓壓迫者最終有機會拋棄偏見的桎梏,拾起自己丟棄的尊嚴,重新做人。如果耶穌是用自己背負的十字架來感召世人的話,那麼曼德拉則是用自己犧牲的二十七年的自由換取了壓迫者的愧疚;曼德拉的笑容和寬恕具有一種宗教式的力量,讓白人種族統治者們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從道德層面來說,壓迫者實際是人類中最無尊嚴的人,只要他們內心深處還有一絲善良的種子,他們就會因為被仇恨囚禁和詛咒,不得不忍受良心和復仇恐懼症的雙重摺磨而寢食不安,噩夢纏身,終日不得安寧。

  曼德拉則十分明白這一點,他對他的壓迫者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同情和憐憫,這無疑讓壓迫者在曼德拉面前顯得十分渺小猥瑣並因此蒙羞;他對權力的無欲,也讓我聯想到急流勇退的美國開國國父華盛頓。曼德拉不是野心家,他是一個偉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十分普通的人,我猜想他可能更喜歡普通人的生活。但他卻犧牲了自己作為普通人的生活,寧可去為黑人的自由解放坐牢。

  我不知道曼德拉的人格魅力之處是否正在於此?他的笑容,正顯示了一種邪不壓正,一種人類之愛,而且也是一種大智慧,給壓迫者留一條後路,和平共贏,幾乎具有某種宗教感召力。

  據說即便在獄中,他也同樣用微笑和寬容對待監獄里的管理人員,以至感化了這些人,讓他們也站在曼德拉一邊,促使曼德拉最終獲得釋放。

  南非的種族大和解正體現了這樣一種精神:把心靈的自由給所有人,無論壓迫者還是被壓迫者,人們需要從仇恨中解脫,需要相互寬恕,建立和平共贏的局面;暴力革命獲得的政權,仍然會被暴力所推翻,並陷入王朝周期律的惡性循環,萬劫不復,永無寧日。

  其實這是多麼淺顯易懂的道理:製造仇恨的同時,當然也會築起仇恨的囚籠,把壓迫者自己也關了進去。囚籠周圍布滿了仇恨的圍視目光,那確實是十分恐怖的光景,而防範仇恨的維穩成本也不得不以幾何數字年年上升;即便如此也防不勝防,畢竟壓迫者是少數,被壓迫者是多數,當壓迫和維穩成本都超過臨界點時,國家崩潰,又一場暴力的惡性循環發生,怎麼算也是划不來的一本帳。

  我知道在世界上所有宗教教義里,都有仁愛的內容,在中國傳統的儒學中仁義更是最為人們所崇尚的道德。但權力者們卻似乎從來不為所動,草民有忠君的義務,但君王卻沒有愛民的責任,這種權利的不對等,讓我們古老的大地上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暴力革命,數千年如斯,鮮血流成了河,一個個王朝按著周期律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我們中華民族都說是有著大智慧的民族,但如今在曼德拉的笑容面前,我不知道代表我們前往弔唁的使者會不會有一點臉紅。

  中國並不缺少曼德拉,我期待著哪一天我們的曼德拉也掛滿笑容,和他的壓迫者一起走出牢籠。那一定會是中華民族大和解的一天,也是真正的自由與和諧到來的一天。我知道這可能是幻想,因為在人民寬恕壓迫者之前,首先需要壓迫者向人民發出寬恕請求。而壓迫者的高貴頭顱卻是十分難以低下來的,因為他們一直誤把威權當尊嚴,誤把忠君當良心,誤把政績當仁義,誤把仕途當公僕,畢竟是幾千年的慣性了,並不奇怪;反倒是被壓迫者,要想解放自己,也需要同時解放桎梏自己的思想鎖鏈,並以足夠的耐心,像曼德拉那樣,學會寬恕,在非暴力的集體圍觀之中,爭取民族大和解。

  曼德拉的笑容永世長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