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454) 宇宙思維悖論

[複製鏈接]

510

主題

606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華少年 發表於 2013-12-16 09: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454): 宇宙思維悖論

宇宙是已知人類爭取自由的最大參考系,但是現代科學宇宙觀不說整體是個悖論,也存在許多根本性悖論!這不但嚴重影響科學發展與人類進步,更影響人類爭取宇宙大同的最大自由,因此提出宇宙觀悖論問題,作一拋磚引玉討論!
一.宇宙界定悖論
什麼是宇宙?實事求是說實話:現在還不知道!就此而言,已有對宇宙的界定其實都未定也難定,現在簡單列舉幾種常見的定義討論一下!
1.萬物萬有集合;
2.物質現象總和;
3.宇宙就是世界;
4.宇宙是最大系統;
5.宇宙是總體系統;
6.宇宙就是最高秩序;
7.宇宙是大宇宙與小宇宙的總稱;
8.宇宙是大存在中的一個小島;
9.宇宙是最大四維時空存在;
10.宇宙是無限存在!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能也無須盡列,但是這些大體已經可以說明現代宇宙觀對宇宙的界定水平!這裡不必具體討論和評價每一個定義,但是可以做一個總體評價,這些定義都是形式邏輯的簡單循環推理概念,根本沒有也不能觸及宇宙的實質與本質!如果一定要問宇宙究竟是什麼?那麼除了第九條外,這些定義的理論質量只能概括為一個形式邏輯悖論:宇宙就是宇宙!這樣的概念還有多少宇宙學意義?
從宇宙學來說,上述定義中最有價值的也許就是第九條:宇宙是最大四維時空存在!四維時空概念雖然是愛因斯坦提出的,但是愛因斯坦寫了具有重大科學意義與哲學意義的相對論,卻沒有正面從哲學上解釋四維時空!有趣的是作出這種解釋的卻是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哲學家屍佼,他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管子稱為宙合!這不是最大四維時空的最好解釋嗎?所以,宇宙是最大四維時空存在這個宇宙觀,應該稱為屍佼-愛因斯坦定理!
二.物質宇宙悖論
物質是唯一的,絕對的,永恆的存在!沒有物質就沒有宇宙!非物質就不是宇宙!因此宇宙是物質的,也只能是物質的!這是已經得到公認的近現代物理學常識!這個常識到底對不對?或者換一個相對婉轉方式提問?這個常識是否完全正確?除了相對合理性,還有沒有缺陷,不足,局限性?據此深思一下,就可以發現這個常識實際上是一個悖論!用不著太多論證,只用簡單語義邏輯分析就可以判定!物質相對精神而言,沒有精神概念,就無所謂物質概念,既然承認精神存在,那麼精神是否屬於宇宙存在?既然宇宙存在包括物質與精神,怎麼能把宇宙完全等同於物質?又怎麼能夠把精神等同於物質?機械唯物論認為精神沒有獨立性,只是物質的特殊屬性,因而本質上也是物質或者說就是物質,這樣物質與精神就同一了!物質就是精神,精神就是物質,物質與精神同一,這還不是悖論嗎?何況還有物質不能否認和代替的更多更重要宇宙存在,例如能量和信息!如果仍然硬把能量和信息都說成物質,那就更是悖論加悖論而更加說不清了!
現在先說能量!傳統物理學把物質概念絕對化,至今物質能量不分,認為能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或形態,因此能量也是物質,能量也就與物質同一!能量與物質同一,這還不是悖論嗎?現在不說語義悖論,只說實質悖論,能量完全是物質發生的嗎?能量有沒有獨立性和獨立形態?低等物理熱力學有兩條定律,熱一律說能量不滅!完全正確!熱二律說能量釋放后熵增不已,只能線性前進而不能回歸物質,這條定律完全正確嗎?熱二律無限推理產生宇宙熱寂說恐怖籠罩一個多世紀,幾乎成為一個無法解決也無法逃脫的物理學宿命,近年來還有西方學者鼓吹熵世界觀,令人困惑不已!問題實質是發射的能量能不能回歸物質?如果不能回歸,那麼這些能量到哪裡去了?是否逸出宇宙?如果發熱散熱不斷逸出宇宙,按照熱寂說宇宙早就熱寂實質冷寂了,還能發展存在一百多億光年至今嗎?可見熱寂說是一個偽科學推理假說!如果說發熱散熱不能回歸物質,也不能一直逸出宇宙,那麼到哪裡去了?總該有個歸宿,宇宙內部有沒有一個回歸能庫?理論上應該有!回歸能庫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那些回歸的能量進入回歸能庫后還有熵增效應嗎?肯定沒有!否則能庫就不可能運動也不可能存在!由此可見熱二律是一個錯誤解釋推理造成的悖論!現在再說能量獨立性!西方古典哲學和近代物理學都認為物質是唯一的絕對的永恆的,事實上物質不是唯一的絕對的永恆的存在,物質形成也有發生髮展過程,物質前與物質后都不是現在所知的存在形態,而是另一種存在方式!現在科學界許多人傾向認為,物質形態是從原始能量中進化出來的,由此可見能量有獨立性,物質前有原始能量,物質產生後有次生能量,二者形成宇宙靜能海包圍著小小的宇宙島!這可能才是真實的宇宙圖景,至少是更合理的宇宙理論圖景!
信息是近年來人類通信研究產生的新概念,現在已經發展到信息思維和人工智慧階段,這就必然要求研究信息本質即信息本體論!這個問題現在信息學和思維學本身不能獨立解決,現代哲學也不能解決,還得回到宇宙學去!現在即使物質宇宙論者也無法否認信息也是宇宙中的一種特殊存在,既不同於物質,也不同於能量,因此不能簡單納入物質或能量範疇研究和解釋!但是有一點共識,物體靠信息聯繫,人類靠信息思維,信息靠能量傳播!信息傳播速度最快,最初靠聲能傳播,現在主要靠電能傳播,技術發展正在研究光能傳播問題,估計不久可以攻克!這些信息學研究可以說還不涉及宇宙學,但是從宇宙信息學來看,信息傳播還有一個人們至今不知道的宇信瞬間速度,就是宇象瞬顯效應!這樣宇信速度就不能不是一個宇宙學新問題了!目前物理學,天文學,宇宙學雖然對此還一無所知,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傳統物質宇宙學理論框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相對物質概念,現在應該提出能質與信質概念,探索建立能質學與信質學,從而形成物質學,能質學,信質學三位一體的宇宙學新格局!要建立新質新型宇宙觀,希望就在於建立物質學,能質學,信質學三位一體的新質新型宇宙學!
現在可以認為,傳統物質宇宙觀實質是一個歷史局限性與認知局限性造成的悖論!不解決這個悖論,不但物理學,天文學,宇宙學不能突破創新,而且整個科學也不能革命更新!這不是結論,只算猜想和預言吧!
三.大統一力悖論
宇宙大統一!這一點是科學界共識!什麼是大統一?通俗說就是萬有萬異大統一!根據前面提出的物質,能質,信質三位一體概念,現在可以進一步界定:宇宙大統一就是物質,能質,信質大統一!宇宙大統一力即使物質力,能質力,信質力大統一的力!
怎樣認知,表述與解釋宇宙大統一?現在不講哲學史,只看看科學史吧!科學是實證認識的工具,實證科學的第一學科是力學,力學是從生活經驗中產生的,帶有經驗論的先天局限性,因此本質上只能算低等物理學,表述力,解釋了,預見力非常有限,可是由於科學本能與慣性作用,科學家一開始試圖解釋宇宙大統一隻能應用力學概念和成果. 儘管這是必然發生而可以理解的悖論,但是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發展不但沒有解決這個悖論,而且將宇宙力學悖論發展到極端!現在物理學發展到高能物理學階段已經出現理論停滯趨勢,夸克禁閉實質是理論禁閉,而大統一力究竟是什麼,至今說不清楚,也看不到解決的希望!
牛頓科學是從低等力學開始的,這是他的根本局限性所在!後來他通過數學方法把低等力學研究與天文學結合起來,在開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等天文學研究成果基礎上,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也就是宇宙引力定律!這個定律認為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大小與兩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兩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什麼是引力?具體解釋就是重力!重力是一個最低等物理現象,宇宙引力則是一個當時最高物理理論,這樣兩個理論質差極大的概念能夠簡單等同嗎?這就像要一個嬰兒研究航天物理一樣,這種想法作法本身難道不就是悖論嗎?到了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四維時空相對論,克服了牛頓用低等力學簡單解釋宇宙運動的局限性,但是仍然沒有擺脫力學思維特別是宇宙引力思維的束縛!愛因斯坦雖然開闢了四種力統一的宇宙力學新階段,但是終其後半生也沒有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愛因斯坦逝世半個世紀后,許多物理學家繼續研究四種力統一難題取得重大成績,現在三種力已經統一,距離四種力大統一隻差一步了!為了跨越這一步,實驗物理卻表現出無能無力,於是數學物理特別活躍起來,特別是所謂弦論正熱,許多物理學家趨之若鶩!這似乎是目前大統一力研究的唯一希望,但是即使四種力在數學上統一起來,就能解決宇宙力學問題嗎?就能解決宇宙物理問題嗎?就能解決宇宙學問題嗎?
假定用低等力學解釋宇宙大統一力作為悖論前提,那麼從宇宙學來說,萬有引力和宇宙引力思維也就是物理思維悖論!反思引力物理思維悖論,就可以提出一條相反思路:壓力!宇宙壓力!也許只有宇宙壓力才是解決宇宙大統一力學機制機理的更合理方向!但是研究宇宙學難道只能局限於力學慣性思維嗎?難道沒有更多維的學術思維可用嗎?難道不能考慮宇宙系統思維和宇宙整體思維嗎?難道不能在宇宙整體思維主導下將人類一切學術成果升華,聚華,質華而形成新質新型方法論嗎?
現在進一步討論宇宙靠什麼維持統一?除了傳統力學思維與科學思維,還可以有其他思維,比如物質學思維,能質學思維,信息學思維等等!如果說物質是保守的,能質則是活潑的,而信質則是最活躍的,就此推理,引力只是物質屬性,能質和信質則沒有引力而只有壓力!物質引力與能質壓力信質引力三位一體構成整體宇宙壓力,才能維持宇宙統一性,因此只有物質,能質,信質三位一體合力才是真正的宇宙統一力!
四.追光夢想悖論
追光夢想悖論,就是以人的運動速度跟在光的屁股後面夢想追上和超過光在!因為科學常識已經表明,光速與人速的數量級差決定,就是盡人類全部壽命用已知光速追光也永遠追不上,這是一個著名的經典悖論!愛因斯坦從小就有追光夢想,不但終生沒有實現,而且到死也不知道他的追光夢想是個悖論!當然,這裡必須重新界定和強調一下光速問題!傳統物理學所謂的光速概念並不準確,應該說所謂光速實質並不是光速,只能說是光線速度!光線只是光的局部暫時現象,因此光線速度不能代替整體光或者說光整體的運動速度!光整體簡稱光體,也可以看作一個系統,是構成宇宙能量的重要組分!光體速度還沒有測定,但根據宇象瞬顯效應可以判定,整體傳播能量與信息的速度要比已知的光線速度快的多!這個概念是我提出的,現在還沒有進入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範疇,但是並不影響現在討論追光夢想悖論!
光體什麼樣?四維時空可能不能描述,簡單的幾何思維反而可以借喻!因此可以把光體設想為海洋,圓球或網路,那麼在這樣整體性的光體中能有光線和光速嗎?能有光子,光速,光速不變,波動性,粒子性,波粒二象性等等這些科學概念嗎?根據實在論,我傾向否定!這些概念在科學上雖然都有相對合理性與有效性,但畢竟是主觀認知性對局部客觀現象的模擬表現,不等於客體,更不等於真理!這是現代科學認識論的一個理論前提!
根據追光夢想悖論啟示,現在可以提出追光思維概念!追光就是背光與后光,這種思維方式決定了傳統哲學與科學的思向!還原論,始基論,原子論等等難道不是追光思維的產物嗎?傳統光學,傳統物理學,傳統實驗科學等等,難道不是背光,后光,追光科學嗎?我的這個思想觀點科學界大多數人不可能馬上理解與接受,但這是事實,而事實總是勝於雄辯的!根據這個思想觀點,我認為未來的科學整體大革命有三大轉向:第一,由裂變思維主導型轉變為聚變思維主導型;第二,由背光科學轉為向光科學;第三,由求遠科學轉向求近科學!這三點是我科學革命論的核心思想,雖然現在可能只是預言,但也可以供研究和思考參考!
那麼追光夢想悖論能不能解決?這裡可以提供一條參考思路!追光不行,能不能換一個思向:迎光行不行?俗話說迎頭趕上,既然追不上光,那麼能不能迎頭趕上呢?一般答案可能是絕對否定的!但是還是應該留一點相對思維的餘地!現在提出一個光體相對靜止的假說,假定光體是一個不可見的相對靜止整體一直延伸到你的眼前,腳下和身邊,難道不能向光迎光對光重新研究光,撲捉光,向光要能量嗎?這是自然語言表述的一個簡單形式邏輯推理,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下一節進一步論證!
五.宇象瞬顯悖論
小孩子看太陽會問父母:太陽是從哪裡來的?有點科學知識的父母會說:你看見的不是太陽本身,而是太陽發出的光!要是再問:這太陽光是什麼時候發出的?物理學家和中學物理教師可能回答:按照光速計算太陽到地球距離,太陽光達到地球大約需要8.5分鐘,因此你現在看到的太陽是8.5分鐘以前的光影.如果現在太陽塌縮毀滅了,那也得到8.5分鐘以後你才能看到同樣毀滅后的樣子!這是至今仍然流行的說法!要是遇到一個會思考的學生問:太陽光會倒流嗎?物理老師一般會果斷回答:不會!絕對不會!如果學生再問:既然塌縮毀滅,塌縮為什麼不會把發射出去的光收回來?這時老師就要發怔臉紅了!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例子是,為什麼天黑星星一出來馬上就能看見?物理學家說現在看到的星光是多少萬光年以前發出的,既然如此為什麼星星一出來馬上就可以看見呢?是否有一個以能見度和可見度為轉移的光像靜態保存機制?能見度和可見度適宜就顯像,馬上就可以看到; 能見度和可見度不適宜就隱像,馬上就看不見?如果是這樣,那就是說光像與光體不但可以分離,而且發光的光體是動態的,而時隱時現的光像不但是靜態的,而且是永恆獨立存在的!星象瞬間可見表明,確實存在星象保存機制,但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星體與星象是統一的,由一條連續光流連在一起,星體不斷輸送光能,星象才能保持存在和顯像功能!這種靜態中的動態顯像功能,就是《宇像瞬間效應》!這就表明宇宙本身有一個宇信瞬間傳播機制,具體說宇宙有一個信息瞬間傳播能場,可以將一個宇信瞬間全方位傳播到所有信息接收站,只要具備接收條件到處都可以同時接收,這就是宇信同息效應!據此又可以提出宇宙信息速度概念,簡稱宇信速度.
宇像瞬間效應事實上還提出了另一個更重要的宇宙學問題:有沒有靜態宇能?能量釋放以後能否停止運動而靜止下來?理論上推測,宇能有可見動態,也有不可見靜態. 能量一經釋放產生就由可見動態向不可見靜態轉變,一直到宇宙靜能庫以靜態匯總儲存起來,並且始終處於超平衡超穩定狀態!靜能為什麼看不見測不到?就是因為它的密度比常見低密度能量降低許多數量級而達到不可見和不可測的程度(X)!但並非根本不可知不可得,目前看不見和測不到是現在科學的局限性,隨著科學發展,必然可見可測可得!靜能庫在哪裡?就在眼前腳下,只要能見可見和形態轉化條件具備,伸手就可以採集宇能,睜眼就可以觀測天體. 宇像瞬間效應就是證明.
靜能宇的質量帶有回歸性,並且直接和宇外交流,而靜能質量進一步質華,可能達到原能水平,從而成為母能和基質誕生新宇宙!因此實際研究宇宙靜能物理的原能效應,可能比大爆炸宇宙論僅憑數學形式邏輯推測宇宙起源更有科學意義和實際意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1 13: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