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八成食品含轉基因成分

[複製鏈接]

50

主題

95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1 發表於 2013-12-15 0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11月03日 02:28

  來源:北京青年報

  

  美國超市中明確標註「非轉基因」的蘋果汁

  

  丘比沙拉醬的配料標籤顯示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油

  

  廣東番木瓜市場銷售約40%都是轉基因產品

  

  紐西蘭超市貨架上的土豆

  原標題:轉基因食品吃還是不吃

  「本周,一則「千餘噸轉基因菜油流入中儲糧國儲庫」的消息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轉基因」再次成為輿論的熱點。而實際上,在對待轉基因農作物及食品的問題上,中國該採取何種策略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國人關注和爭議的問題。

  那麼,對消費者而言,我們的市場究竟目前已經有多少轉基因的食品存在?在全球來看,其他國家市場的情形又是怎樣?為此,北京青年報特意組織了這一期的財經試驗室,讓大家對國外的轉基因食品接受程度有所了解。」

  美國FDA報告稱沒有科研證明轉基因有害,所以沒有必要給轉基因貼標籤。在轉基因已經佔據美國半數以上市場的情況下,想要為轉基因貼標籤已經很難處理。這種情況跟中國可能很不一樣。

  轉基因調查·美國

  美國八成食品含轉基因成分

  目前居住在西雅圖的金女士,在美生活20多年。今年60多歲的她退休前具有資深的醫學從業經歷,是醫學博士。金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美國生物科技發展很早也很發達,轉基因農作物非常多。轉基因帶來的積極意義在於農產品的收成很多長勢也很好。據她了解到的數據,目前當地市場上80%的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

  「在西雅圖超市可以看到,沒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會貼個標籤。小心的消費者會選擇買非轉基因食品。」

  NON-GMO價格高於轉基因食品

  美國德州的王女士,在美生活將近30年。她告訴記者,在美國,貼上NON-GMO標籤的食品比轉基因食品普遍貴一些。

  據王女士觀察,超市中有機奶比普通奶要貴一倍左右,有機蘑菇比普通的要貴三成左右,NON-GMO食品比普通食品貴20%-30%。她同時告訴記者,曾經看到有關數據顯示,最近五年,美國每年全天然有機食品的銷售都保持了15%-20%的增長。

  「我從不懷疑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一位常居美國的網友告訴北青報記者,「美國確實非常普及轉基因食品。在美國,能銷售的食品自然能通過認證,所以我從來不懷疑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他同時介紹說,轉基因食品在美國是不強制標識的,「所以美國人自己其實不吃或者很少吃轉基因食品純屬無稽之談。簡單地說,美國的轉基因非常發達,幾乎所有沒標轉基因的都(可能)是轉基因食品」。文/本報記者 任笑元孫茗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歐盟國家對轉基因生物有嚴格的審批規定。轉基因食品主要是作為動植物飼料或者食品添加劑而存在。

  轉基因調查·德國

  可能被動食用轉基因食品


  對於德國人是否吃轉基因食品?在德國生活超過20年的孫女士下意識地回答:「德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也不關心這種食品。」但隨後想了想,準確地說,「大多數德國人都對轉基因食品心存疑惑和排斥,基本上都不吃這類食品」。

  「在超市,轉基因食品要比非轉基因食品便宜,但消費者仍然不買賬。後來商家也就逐漸不願意賣轉基因食品了,這就是為何很多德國人幾乎就沒在超市裡見過轉基因食品的一大原因。」

  據記者了解,在德國,長期以來採取轉基因零容忍政策,嚴格限制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銷售。目前德國流通的轉基因食品主要是作為動植物飼料或者食品添加劑而存在,如轉基因的大豆、玉米和大米等。

  但德國人是否一點轉基因食品都不沾,回答是否定的。比如說,吃了轉基因飼料的牛馬等,尤其是做成碎肉漢堡之後。從這一點來說,雖然德國人普遍不喜歡轉基因食品,但因為複雜的貿易、轉運等環節,有可能被動食用轉基因食品。

  文/本報記者范輝

  轉基因調查·葡萄牙

  市場偶見轉基因食品


  李先生近期居住在里斯本,他說自己在超市沒有看到過轉基因食品,從他個人的角度看,他是不認可轉基因的,「如果看見也會選擇不買」。

  李先生同時諮詢了他的一位生物分子學的博士朋友,這位朋友告訴他,歐洲各國對轉基因的把握尺度上略有差異。就他所知,包括葡萄牙在內的幾個國家,是允許在一定的規定範圍內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的,歐洲對轉基因的態度在這位博士看來可以用「遲疑」、「謹慎」來形容,因此體現在消費層面,轉基因食品的量比較小,博士表示他只在市場偶爾見過有轉基因標籤的食品。

  文/本報記者 任笑元

  轉基因調查·北京

  「轉基因」的標識不如「非轉基因」標識明顯


  北青報記者走訪京城幾家超市,發現市場中不同品類的食品對轉基因或者非轉基因的標註「熱度」和方式明顯不同。

  非轉基因字樣被置於標籤顯著位置

  在食用油貨架前,北青報記者看到很多的油品外觀中,將「非轉基因」的字樣置於正面明顯的位置或者示以醒目的字體,而金龍魚花生濃香食用調和油、胡姬花花生濃香調和油、古船大豆油、福臨門穀物調和油、火鳥5L香芝麻炒菜油等等,在這些沒有顯著標示非轉基因的油品配料表中,大多有明確標註原料中含有轉基因大豆、油菜籽等成分。

  調查中記者也發現,極個別的食用油商品標籤中,很難找到關於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的清晰提示,其中包括多力和綠寶的個別款產品。

  市場可見

  「轉基因原料」沙拉醬

  整體來說,油品對轉基因與非轉基因標註採取了嚴謹的態度,但是在其他品類食品中,對轉基因與否的標註則呈現出極不規律的分佈。

  在沙拉醬貨架中,記者看到丘比沙拉醬的配料標籤表中明確顯示,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油。在醬油產品中,記者看到李錦記和海天醬油的生抽都在標籤側面的說明中明確寫明配料採用非轉基因大豆。此外,六月鮮紅燒醬油、加加老抽醬油等也都註明配料採用非轉基因脫脂大豆,而在另一些同是知名品牌的產品中,則只註明配料採用:水、脫脂大豆或者黃豆等,對是否轉基因沒有明確信息顯示。

  多數豆腐、豆漿未標明是否轉基因

  在豆製品冷櫃中,是否是轉基因或者非轉基因的標註情況也是類似。在物美超市,記者看到,同樣是豆漿產品,一種標稱源自台灣的塑瓶豆漿,幾乎在每種口味產品背後的配料表中都有註明,採用綠色大豆(非轉基因)或者黑豆(非轉基因)。而本土產的一種280ML的塑瓶裝豆漿則沒有提及關於轉基因或者非轉基因的信息。

  此外在國產盒裝豆腐產品中,記者也較少看到有關於轉基因與否的明確提示,大多數產品只標註原料採用大豆或者綠色大豆。

  文/本報記者任笑元

  製圖/王慧

  專家說法

  我國九成以上大豆油是轉基因產品

  雖然對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議從未斷過,但實際上目前轉基因食品在國人餐桌上出現早已不是新現象。

  據專家介紹,我國已批准安全證書的有棉花、水稻、玉米、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業化種植,批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這些食品必須獲得我國的安全證書。近年來,我國先後批准了轉基因棉花、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4種作物的進口安全證書。除批准了轉基因棉花的種植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用途僅限於加工原料。

  此前,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告訴北青報記者,國內超過一半的油脂消費都是大豆油,而90%的大豆油是轉基因的。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衝擊下,主產地黑龍江的九成榨油廠被逼停。另據了解,轉基因番木瓜「華農1號」每年種植面積估計約3.5萬畝,占廣東番木瓜市場銷售約40%。

  文/本報記者孫昌鑾

50

主題

95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1 發表於 2013-12-15 00:36 | 只看該作者
  我國5類17種在售轉基因生物已標識

  對於我國目前的轉基因標識管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戴景瑞介紹,國務院曾於2001年頒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衛生部、農業部分別於第二年分別頒布《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與《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作為配套規章,規章中對轉基因標識作出要求。

  北青報記者查閱《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后發現,我國目前已有5類17種在售轉基因生物被列入轉基因標識目錄並在市場上銷售,這17類轉基因生物包括:

  ◎大豆種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

  ◎玉米種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

  ◎油菜種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

  ◎棉花種子

  ◎番茄種子、鮮番茄、番茄醬。

  衛生部的《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則規定,食品產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飾有機體的,要標註「轉基因××食品」或「以轉基因××食品為原料」。衛生部對轉基因食品的生產經營組織定期或者不定期監督抽查,並向社會公布監督抽查結果。

  有專家認為,雖然我國實施比國外更為嚴格的按目錄、定性、強制標識制度,但目前目錄難以涵蓋所有轉基因食品,存在一定漏洞,除去一些豆製品未列入標識外,作為三大食用油之一的棉籽油,大部分都是轉基因棉籽製取,也不在標識管理範圍內。

  發達國家對轉基因產品標識如何管理?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黃崑崙介紹說,美國市場上轉基因食品超過3000個種類和品牌,美國對轉基因產品實行自願標識制度。歐盟則實施定量標識制度,即規定食品中某一成分的轉基因含量達到該成分的0.9%時須標識,在此閾值之下的可不標識。

  文/本報記者 孫昌鑾

  從2000年至今,澳洲和紐西蘭批准的轉基因作物已達55種,包括了大豆、油菜、玉米、土豆、糖用甜菜、棉花、小麥、苜蓿和水稻,其中品種最多的是大豆、玉米和棉花。不過,從北青報記者調查的情況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人對轉基因的態度都相當抗拒。

  轉基因調查·澳大利亞

  食品加工輔料是轉基因生物也要標識


  移居澳大利亞已經近一年的Tracy聽到關於轉基因的問題時,感到多少有些突然:「因為平常很少聽到有人談論這個話題。」

  Tracy把廚房裡的日常食品標籤仔細看了一遍,從常用的豆油到色拉醬,全部沒有標註「轉基因」的成分。按照澳新食品標準,目前在澳洲市場上出售的轉基因產品都是明白標識的,不會擔心不明不白就吃了消費者認為的「不放心」的食物。

  不僅是食物本身,就是其中所用的佐料以及食物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輔料,如果材料來源是轉基因生物,而且經過修飾的新的DNA片段或由此產生的蛋白質最終包含在食物中的話,都需要加上「轉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的文字標識。舉個例子,某種轉基因食物中某種營養物質的含量提高了,譬如說某種維生素的含量提高了,或者與常規食品比較烹制的方法有所改變,那麼在標籤上就需要標識清楚。

  不過,Tracy諮詢了居住多年的當地朋友,也表示很少在市場看到有轉基因標識的食品。

  文/本報記者任笑元

  轉基因調查·紐西蘭

  禁止出售新鮮轉基因食品


  作為南半球最純凈的國家,紐西蘭是否有轉基因食品?當地人對轉基因食品是何態度?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紐西蘭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禁止出售新鮮轉基因食品的國家之一,紐西蘭農林部負責其國內和邊境生物安全,在公開環境中對轉基因生物持零容忍態度。

  當地人向北青報記者介紹,正因為紐西蘭對本土動植物和環境的保護,因此,所有外國人在入境時均被要求不得攜帶任何食品、種子、動植物食品加工成品等入境,違者會被罰款400美金。

  禁止外來者攜帶種子、食品入境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規定,但紐西蘭的入關過境邊檢非常嚴格,稍微發現可疑物,工作人員就會開包仔細檢查。

  據當地人介紹,紐西蘭的土著民族——毛利族是1000多年前來到紐西蘭的。對轉基因食品反對最強烈的聲音就來自毛利人。曾有毛利族的代表向紐西蘭皇家協會提交的有關轉基因材料就明確指出,任何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生物都要符合毛利的風俗和信仰。這也是保護環境和合理分配資源的基礎。在這裡創造的任何事物都屬於毛利,所以「我們要繼續實施我們作為毛利人的權利,阻止在這片土地上開展轉基因和轉基因生物實驗」。

  北青報記者在奧克蘭走訪了兩家大型超市。在奧克蘭的Countdown超市,北青報記者看到,很多食品的包裝上都特別標註了食品產自紐西蘭。當地人對於轉基因食品的態度多半是遲疑和拒絕的,一位當地人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們更傾向於自然、傳統的食品,對於不了解的轉基因食品不去輕易嘗試」。

  在紐西蘭負責對轉基因類新興食品進行食品安全評估的是澳大利亞紐西蘭食品標準機構,其標準也簡稱澳新食品標準。

  文並攝/本報記者 楊青

  轉基因調查·埃及

  農業部設專門機構


  控制轉基因引入

  北青報記者就當地轉基因生產和銷售的問題,連線了一位身在埃及的朋友——中國駐埃及大使館經商處王女士。她為此專門又去了超市,但沒有看到有轉基因的標識。因為擔心自己只能看懂英文標籤,是否會漏掉一些信息,她專門諮詢了熟悉當地情況的使館人員。據了解,埃及對轉基因產品審核非常嚴格,埃及農業部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控制轉基因的引入和上市許可。由於控制嚴格,目前埃及市場幾乎沒有轉基因食品。對於這樣的調查結果,王女士也感到意外,印象里一些人會以為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會採取更加寬泛的態度對待轉基因的引入,但實際卻不是這樣。

  文/本報記者 任笑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24

帖子

2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0
3
大千世界1 發表於 2013-12-15 06:51 | 只看該作者
有機雞蛋:只有更昂貴 沒有更健康
譯者: aigray 原作者:Jeffrey Kluger
發表時間:2010-07-08

根據美國農業部剛剛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圈養雞蛋、散養雞蛋和有機雞蛋之間並無差異,如果一定要找出差異的話,那便是圈養雞蛋往往更比其他雞蛋更安全。
美國《時代》周刊報道,與往年一樣,2010年對於美國的母雞們來說又是忙碌的一年。這些「動物工人」雖然智商偏低,但卻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每一年,它們都要「生產」大約780億枚(65億打)雞蛋,支撐起一個規模70億美元的產業。
與其他任何工人一樣,母雞生產的產品也分三六九等——經濟型、優質型和奢侈型,具體地說就是圈養雞蛋、散養雞蛋和有機雞蛋,而消費者需要付出的銀子自然也隨之相應增加。最近在隨機挑選的美國城市——喬治亞州雅典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圈養雞蛋每打售價1.69美元,散養雞蛋為2.99美元至3.59美元,有機雞蛋則高達3.99美元至5.38美元。
為了獲得更健康的產品掏更多銀子顯然是值得的,不是嗎?如果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根據美國農業部剛剛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情況下,各種雞蛋之間實際上並無差異,如果一定要找出差異的話,那便是圈養雞蛋往往要比其他雞蛋更安全。
此項研究由食品科技研究員迪納·瓊斯領導,目的並不是探索對母雞來說何種產蛋環境最理想這個問題。一提到圈養雞,人們可能馬上聯想到格子籠。它們擠在籠子里,活動空間非常有限,淪落為一個下蛋機器。與圈養雞相比,散養雞和有機雞更為自由,飼料品質更高,生活條件更為優越。哪種生活才是母雞更喜歡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不言而喻。
瓊斯和她的同事希望確定的是,快樂的母雞是否就能產下更優質的雞蛋。研究過程中,他們主要用哈氏單位衡量雞蛋的品質。(哈氏單位是由食品科技研究員雷蒙德·哈夫1937年提出的專門用於雞蛋品質的衡量標準)雞蛋的所有蛋白質都存在於蛋白中,蛋白由稀蛋白(將雞蛋磕入平底鍋后距離蛋黃最遠的水狀液體)和稠蛋白(粘性更高的液體,更靠近中部)構成。稠蛋白含量越高,雞蛋的營養價值也越高。
瓊斯說:「哈氏單位由雞蛋重量和中部蛋白層稠度決定。」研究過程中,她並未發現母雞飼養方式能夠影響這一單位。她說:「我們並未發現任何有意義的差別。我們從很多商店進行雞蛋取樣並一次又一次得出同樣結果。對於消費者來說,道德和倫理因素決定了他們的購買決定。」
各種雞蛋的營養比拼結果如此,它們的安全性較量又當如何呢?有機雞蛋在抗生素以及其他污染物方面是否優於其他雞蛋?令人感到吃驚的是,美國農業部並未對有關抗生素的質疑進行大量研究,主要原因在於雞蛋業在使用抗生素方面較為謹慎,至少與養牛業相比如此。在養牛業,即使對健康的牛也會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美國農業部免疫學家和微生物學家彼得·霍爾特表示:「我很少看到這方面的研究。按照常規,不能對母雞使用抗生素,但患病時可能會這麼做。」在這種情況下,母雞所產的雞蛋便被暫時與「有機」二字無緣,直到藥物完全從體內清除。
更大的問題來自於環境中的污染物,圈養雞蛋在這方面優於有機雞蛋。美國和歐盟進行的研究發現,散養雞體內PCB(多氯聯苯)水平更高,原因便是外部活動更多以及到處啄食。霍爾特說:「加州曾對一家位於木材加工廠附近的散養場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母雞體內的PCB水平是圈養雞的100倍。」巴西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DDT(降解速度極為緩慢)水平也存在類似問題,雖然這一地區早在9年前便已不再使用這種殺蟲劑。霍爾特說:「你必須了解一片土地的歷史,而後才能確定是否安全。」
關心健康的消費者最後可能犯的錯誤就是「以色取蛋」,固執地相信紅皮雞蛋要優於白皮雞蛋,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蛋殼顏色完全由母雞的品種決定,雖然紅皮雞蛋的價格經常略高一些,但這與品質毫無關係。瓊斯說:「下紅皮雞蛋的母雞吃的更多,你不過是為額外的成本買單罷了。」與其他任何產業一樣,如果工人待遇提高——哪怕是母雞這些「動物工人」——產品價格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24

帖子

2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0
4
大千世界1 發表於 2013-12-15 07:11 | 只看該作者
美國有轉基因的蘋果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95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5
 樓主| 新鮮人1 發表於 2013-12-15 07: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1 於 2013-12-15 08:25 編輯
大千世界1 發表於 2013-12-15 07:11
美國有轉基因的蘋果嗎??


有,其實內行人可以看出:轉基因蘋果含澱粉較少,切開后不易變色。

  我們知道蘋果被切開後由於空氣的作用果肉會變成褐色,而紐約時報報道,有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了一種轉基因蘋果——「北極蘋果」,它可以在有瘀傷或者切片后不變成褐色。這也是針對蘋果這一物種的轉基因工作最大的突破之一,這種蘋果可以讓消費者減少對外形的挑剔,從而對零售商更有吸引力。

  

  轉基因和非轉基因蘋果切開后對比

進口水果上一般都貼有一個小標籤,標籤下方一般標有出口國的名稱,中間的英文字母標明水果的名稱,最上方的英文字母標識的是出口企業的名稱。消費者尤其需 要注意的是標籤上的那組4位阿拉伯數字,那組數字是果園的包裝號,開頭的數字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最常見的是以數字3、4、5開頭的。以3字開頭,表 示該水果噴灑過農藥;以4字開頭,表示是轉基因水果;以5字開頭,表示該水果是雜交品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