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探月工程副總師:嫦娥三號研製有四新兩多兩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12-18 0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12月17日 09: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16日電1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介紹稱,相比嫦娥一號、二號,嫦娥三號的研製創新和難點有「四新」、「兩多」、「兩難」。

有記者提問,在這次任務中,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月球巡航勘測,請問嫦娥三號與嫦娥一號、二號相比,在技術創新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

於登雲介紹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主力軍,在重大工程中都承擔了衛星、載人飛船以及運載火箭的研製任務。在15日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了嫦娥三號任務工程裡面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和負責把嫦娥三號探測器準確送到預定軌道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這兩大系統的抓總研製工作。

於登雲表示,嫦娥三號任務是探月工程二期標誌性的任務,主要目的就是要實現月球的軟著陸和月面的自動勘察。所以,它的任務要求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是完全不同的。

嫦娥一號、嫦娥二號主要是環繞月球探測,嫦娥三號是要軟著陸和自動巡視。由於任務的不同,決定了嫦娥三號任務和嫦娥一號、二號有根本的不同,它實際上不是一般的衛星。嫦娥三號探測器是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的,著陸器帶腿,巡視器帶輪子,這是中國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由於有這樣一個特點,它在技術創新、技術突破方面有很大的亮點,或者說很大的不同。

關於嫦娥三號探測器的研製創新和難點,於登雲歸納了三方面:

一是「四新」:技術新、產品新、平台新、環境新。嫦娥三號探測器80%是新技術、新產品,這個探測器平台有四條腿,而以前中國衛星是沒有腿的。到月面去對於中國也是第一次,以前從沒有去過。

二是「兩多」:關鍵技術多,配套單位多。探測器要解決月面軟著陸、月面兩器分離、月面自主移動、月面遙操作、月面生存等問題,特別是要在月球過月夜,相當於14個地球日。為確保成功,中國做的地面試驗等涉及技術也是很多的。配套單位多是指,探測器系統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抓總,但充分發揮了全國各單位的優勢,據不完全統計,各方面集中攻關的參與單位達到230多家,而且都是在承擔單機以上的產品,還不包括開展關鍵技術的預先研究及原材料、元器件等配套單位。如果把這些都包括進去,就會更多。

三是「兩難」:關鍵技術攻關難,地面驗證難。要保證嫦娥三號登上月球后萬無一失,就必須在地面儘可能做到驗證有效充分。但是由於是第一次,所以怎麼保證驗證有效充分就對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為此,中國開展了一些懸停、避障、緩速下降試驗,還有著陸穩定試驗、著陸衝擊試驗以及在月面移動系統和月球表面的磨合等等。怎麼準確模擬,使得試驗驗證有效充分,是非常難的。

於登雲指出,項目研製進度總體上是比較緊張的,這樣一個全新的任務,從研發開始到成功,不到6年的時間,要一氣呵成,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經過各方面的努力,研製人員加班加點工作,促成嫦娥三號15日的圓滿表現,證明了嫦娥三號儘管困難很多,但是最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3: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