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該忘卻的民族英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3-12-18 1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36年,代表中國參賽的奧運選手王潤蘭參加第11屆柏林奧運會拳擊比賽,先後擊敗日本、英國等國選手闖入決賽,后被無故取消了決賽權。歸國后他參加了國民政府的軍隊,奔赴戰場抗日。1937年,王潤蘭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身綁集束手榴彈沖向並炸毀日軍坦克,血灑疆場,他被譽為中國抗戰史上第一個壯烈殉國的奧運英雄。
(一)
王潤蘭1913年出生於河北饒陽縣留楚村一個富裕的鄉紳之家。在舊中國軍閥混戰的動蕩年代里,當地許多村落為了保境安民,紛紛設壇練武,使武術在民國初年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受這種環境熏染,王潤蘭自小熱愛武術,上小學時,他每天都跟著村裡會武術的大人學習拳腳功夫,久而久之,他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小拳王。
然而,隨著王潤蘭步入成年,父親很快就給他下達了「禁武令」:「你應該學習如何經商,這才是正路,不要整天舞槍弄棒,不學無術!」但王潤蘭沒有遵從父親為他做出的命運安排,這位有著遠大抱負的熱血青年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
1934年,王潤蘭報考時任第32軍軍長的商震將軍在北平舉辦的河北軍事政治學校第二期,決心用槍杆子保衛「千年文明古國不受倭寇欺辱」。
(二)
入學后,王潤蘭刻苦學習軍事理論和戰略技術,為他後來的軍事指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35年年底,隨著日軍侵華步伐的加快,華北的局勢日益緊張。王潤蘭所在部隊的官兵,每天在吃飯睡覺前都要高呼「寧做戰死鬼,不當亡國奴!」表達自己誓死抗敵的決心。
為全身心地投入抗戰,離家兩年的王潤蘭於1936年初請假回家探親,準備在血灑疆場前與父親和解。雖然他的出走在那個家規極嚴、崇尚孝道的舊式家庭看來無異於大逆不道,但深明大義的父親看到一身戎裝、英姿颯爽的兒子回家看望自己,還是十分大度地原諒了他,並為兒子棄商從軍、保家衛國的選擇從內心感到高興。
也就在這一年,第11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德國柏林舉行,處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夜的中國派出了由69名運動員組成的代表團參加了這屆奧運會,王潤蘭憑藉自己出色的拳擊功底,在參奧選拔中被選入了只有4個人的拳擊項目代表隊。
在奧運會正式比賽中,由商震資助的兩名來自第32軍的拳擊手王潤蘭和靳貴第,分別參加了中量級和重量級的拳擊比賽。在拳擊賽預賽中,第一場由王潤蘭出場對戰日本選手,他以三局全勝的出色戰績,將蔑視中國的日本選手連續三次打倒在地,使其心服口服地甘拜下風。在迎戰荷蘭選手福特時,王潤蘭與這個強勁對手打得十分艱難,他在最後一局被對手打得血流滿面、幾乎站立不穩的情況下,依然以頑強的意志支撐自己,一直堅持到終局仍然屹立不倒,此局比賽,王潤蘭被媒體讚譽為「中國硬漢,雖敗猶榮!」
在爭奪決賽權的最後一場和英國選手的對打中,王潤蘭在第一、第二局均以1:1打成平局。從第三局開始,王潤蘭在熟悉了對手的拳路套數后,很快發現了對方的破綻,他迅速抓住戰機,連續出拳猛擊對方頭部,最後以重重一擊將對手打倒在地,整整10秒鐘對手也未能站起來。於是,裁判判定王潤蘭以2:1取勝,獲得了拳擊賽的決賽權。他是第一個取得決賽權的中國奧運選手,中國運動員為之興奮不已。意想不到的是在三天後決賽即將開始時,中國代表團領隊竟突然接到奧運會組委會的通知,說王潤蘭在預賽時已被裁判組判定失敗,不能參加最後的決賽。聞此通知,中國全體參賽選手和代表團成員無不義憤填膺,紛紛表示抗議:王潤蘭明明在預賽中打敗了英國選手,裁判當時已做了明確裁定,怎麼三天後又突然變成失敗?明眼人自然能看出其中的貓膩。中國領隊跟組委會進行了多次交涉,一些主持正義的外國代表隊聞知此事後也紛紛表示聲援。但對此事卻一拖再拖,幾經來往毫無結果。就這樣,由於一些人對貧弱落後中國的歧視和某些政治的需要,組委會公然顛倒黑白,在眾目睽睽之下剝奪了中國運動員的決賽權!
儘管如此,王潤蘭在奧運會期間的出色表現還是受到很多國內外媒體的關注,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人物。憤憤不平的王潤蘭決心一定要在下屆奧運會上一雪此辱,打出中華拳王的威風,給中國人爭一口氣。
(三)
然而,王潤蘭的夢想很快就被侵略者的槍炮擊碎了。中國奧運參賽代表團回到祖國后不久,日本軍國主義就發動了「七七事變」,用全面侵華戰爭的隆隆炮聲把中國人民推向了有史以來最為血腥苦難的深淵。不少奧運健兒紛紛脫下運動裝,毫不猶豫地參加到這場氣壯山河的反侵略戰爭之中。王潤蘭在參賽回國后擔任了第32軍補3團3營排長,在國破河山碎的生死存亡關頭,他所在部隊在全國抗日高潮的推動下,積極投入了抗擊日寇的戰鬥,與法西斯侵略者展開殊死的拼殺。
1937年9月14日,為掩護主力部隊向新戰場轉進,王潤蘭所在的補3團奉命在漳河阻擊來犯之敵。次日上午,前出到漳河上游附近的日軍抓到5名青年農民,逼迫他們涉水領渡向我軍進攻。5名愛國青年相約都以立式泅法,齊露胸部誘騙日軍渡河。日軍信以為真,立即派兩個尖刀小隊(排)跟隨渡河,但頃刻間就陷入了滅頂的深淵,無一生還。而5名中國青年卻不見了蹤影。隨後大批日軍在漢奸的帶領下再次渡河,嚴陣以待的補3團官兵等到滿河蠕動的日軍進入火力網后,立刻以狂風暴雨般的槍彈將敵人成片射倒,整個漳河到處漂浮著鬼子的屍體。

面對強敵,王潤蘭與戰友們毫無懼色,他們抱定「寧做戰死鬼,不當亡國奴」的決心,誓死要與侵我國土殺我同胞的敵寇血戰到底。缺少機槍,他們就用打「排子槍」的辦法對付敵人的集團衝鋒;沒有反坦克火炮,他們就用集束手榴彈來炸毀日軍的坦克,或身綁炸藥與敵人坦克同歸於盡;子彈打完了就用刺刀、大刀與鬼子拼殺,最後就用牙撕咬敵人的耳朵,用手摳瞎敵人的眼睛。
(四)
1937年9月18日,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6周年的日子,我軍的阻擊戰再次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日軍的攻勢一次比一次猛烈,而阻擊陣地上的中國官兵已連續奮戰數晝夜,傷亡慘重,糧彈將盡。但所有活著的官兵仍然頑強堅守著陣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打退敵軍一次又一次進攻。每當敵人突破防禦陣地,王潤蘭就率領戰士們揮舞大刀同敵人短兵相接,用肉搏戰將鬼子反擊下去。在慘烈的格鬥中,有著一米八以上個頭的王潤蘭,用高超的武功把日軍打得魂飛魄散,十多個圍攻他的鬼子兵個個成了他的刀下鬼。在第二天最後一次反擊日軍時,敵人的炮火猛烈襲來,王潤蘭負傷倒在了血泊中,但他堅持不下火線,仍以頑強的毅力繼續指揮作戰。戰至9月21日拂曉,整個漳河北岸屍橫遍野,敵我雙方的死屍布滿了阻擊陣地。此時王潤蘭所在連隊已傷亡殆盡,陣地上只剩下王潤蘭等十餘個傷員在堅持戰鬥。當數輛日軍坦克再次吐著死亡的火焰攻上陣地時,身負重傷躺在戰壕里的王潤蘭,以最後的氣力奮力躍起,抱著集束手榴彈和幾名身綁炸藥的戰士一起撲向敵人的坦克,隨著一陣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王潤蘭等人年輕的生命在血與火中得到永生。
王潤蘭壯烈犧牲后,被國民政府授予「民族英雄」稱號。他是中國奧運史上不該被人忘卻的民族英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