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湘南名城:永州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11-25 11: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背景材料】永州市,位於湖南省南部,五嶺北麓,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與著名旅遊城市桂林相距僅170千米。永州古稱零陵,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疑山而得名。又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零陵地區,設立地級市。永州現轄芝山、冷水灘二區和祁陽、東安、雙牌、道縣、江水、江華、寧遠、新田、藍山九縣,以及鳳凰園經濟開發區、江永回龍圩管理區。總面積2.24萬平方公里,人口566.5萬人

對永州的初識,是在中學時代讀柳宗元的《永州八記》。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柳宗元貞元九年 (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調為藍田縣尉。貞元十九年 (803),回朝任監察御史里行,與韓愈、劉禹錫為同官,並與劉禹錫一起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團。

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順宗即位,王叔文集團當政,柳宗元被擢為吏部員外郎,協同王叔文諸人,在半年內推行了一系列進步措施。如斥退殘暴害民、專門從事搜刮的京兆尹李實,京中人民因而歡呼;又廢除了太監害民的「宮市」和「五方小兒」,停止名地進貢等等。由是為宦官、藩鎮、保守官僚所反對。同年八月,順宗被迫讓位於太子李純,即憲宗,改元永貞。九月,王叔文集團遭到迫害。柳宗元初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劉禹錫、韋執誼、韓泰、陳諫、韓曄、凌准、程異亦同時被貶為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永貞元年冬,柳宗元到達永州貶所。

在永州九年,有機會深入了解人民疾苦,遊覽本州山水名勝,寫下不少詩文名篇。元和十年 (815)春,奉召至京師。三月,又外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六月至任所,官雖稍升,而地更僻遠。他在這裡興利除弊,修整州容,發展生產,興辦學校,釋放奴婢,政績卓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歿。當地居民哀悼他,在羅池地方建廟紀念。現在柳州市柳侯公園內,還有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在散文創作上成就極高。他的哲學、政治論文,思想性強,富有邏輯,筆鋒銳利,如《天說》、《封建論》;他的寓言,對現實的諷刺有力,含義深刻,如《三戒》;他的傳記文,刻劃人物,狀寫氣氛方面,具有純熟的技巧秋高度的藝術性,如《段太尉逸事狀》。而他的山水記,膾炙人口,成就更高!這裡談的《永州八記》,即其山水記的代表作。

其中,特別是「鈷a潭記 」、「鈷a潭西小丘記 」和「小石潭記」,給我印象最為深刻。普普通通的幾個小丘,幾個荒潭,在柳宗元筆下,都成了美輪美奐的風景名勝,蒼松翠竹,躍然紙上。由此,我對唐代散文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對柳宗元的崇拜和景仰,也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直到現在。雖然我沒有到過永州,但是神往已久。今天在網路上找到永州的幾幅照片,愛不釋手,在此轉貼,以饗倍可親的各位網友:




















[C][B]◆ ◇ 錦繡瀟湘 ◇ ◆[/B][/COLOR][/C]


  永州被瀟湘二水融合貫穿,古稱「瀟湘」。永州山水,融「奇、絕、險、秀」與美麗傳說於一體,匯自然情趣與歷史文化於一身,贏得了古今文人墨刻的詠嘆。

  永州之野,有山水之美,也有溶岩之奇;有樓塔寺廟之壯觀,也有木雕碑刻之勝異。九嶷山之神奇,陽明山之險峻,舜皇山之秀美,千里瑤山之古樸,構成了永州迷人的自然風光。又有舜帝古陵、浯溪摩崖、寧遠文廟、道州月岩、遠古石棚等名勝,形同碧玉珍珠,撒落在永州之野,熠熠生輝,令人留連忘返。 碧綠瀟湘水,巍峨九嶷山,永州以它奇麗的容貌、獨特的風情和豐富的傳說而成為一塊筆墨寫不盡的土地。

  嶷山舜廟,為歷代帝王「朝祭」聖地,「堯天舜日」名貫天下,毛澤東「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壯麗詩篇,更使九嶷蜚聲中外。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峰小峰連中峰,當天削去青芙蓉」,山奇、樹奇、泉奇、雲奇、佛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浯溪碑林,保存完好的摩岩石刻有505塊,其中「摩岩三絕」――《大唐中興頌》石刻,為天下三絕之首。寧遠文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最為完整僅次於曲阜文廟。道縣月岩,其岩形渾園,入洞仰視,自東看象「上弦月」,自西看象「下弦月」,從洞中看,藍天當頂,園如滿月,故名「月岩」。江永千家峒,世界瑤族的發祥地,千百年來,無數遷居外地和僑居海外的瑤胞先不斷這裡尋根祭祖。江華千里瑤山,山清水秀,風情獨特,住吊腳樓、飲瓜簞酒,為崇尚自然的旅遊佳境。

  歷史上,永州是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在永州謫居10年,寄情於永州山水,寫出了名揚千古的《永州八記》和《捕蛇者說》等名篇名著;宋代文豪歐陽修的「畫圖曾訓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和詩人陸遊的「揮豪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等不朽名句膾炙人口。還有唐代文學家元結、「草聖」懷素、書法家顏真卿,宋代詩人黃庭堅、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明代地貌學家徐霞客,清代大詩人、書法家何紹基,以及司馬遷、李商隱、寇準、米芾等歷代名人為永州留下了大量的詩、銘、書畫、崖刻,給永州增添了無窮神韻。
震驚的70碼。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沙發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11-25 12:00 | 只看該作者

附錄:柳宗元-永州八記

[B]柳宗元:永州八記 [/COLOR][/B]
                           
                       [B]始得西山宴遊記[/B]

    自余為J人,居是州。恆惴J畢兌玻蚴┦┒校巍H沼肫渫繳細呱劍肷盍鄭罨叵娜質拊恫壞健5皆蚺荻愫懟W碓蚋嗾硪暈裕遠巍R庥興我嗤ぁ>醵穡鴝欏R暈彩侵葜剿幸焯擼暈矣幸玻詞賈魃街痔亍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窮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v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式,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B]鈷a潭記 [/B]

    鈷a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盪擊益暴,嚙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台,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B]鈷a潭西小丘記[/B]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鈷a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氯幌嗬鄱掄擼襞B碇諳黃涑迦喚橇卸險擼糶茴賈怯諫健G鷸〔荒芤荒叮梢粵兄N勢渲鰨唬骸疤剖現兀醵皇邸!蔽勢浼郟唬骸爸顧陌佟!庇嗔壑@釕鈐礎⒃艘咽蓖危源笙玻鱟砸饌狻<錘∑饔茫諄嗖藎トザ衲荊一鴝僦<文玖樂衤丁F媸浴S善渲幸醞蟶街擼浦。鰨袷拗塾危儻蹺躒換厙上准跡孕ё惹鷸隆U硐裕蚯謇淅渥從肽磕保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已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B]至小丘西小石潭記[/B]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搖G嗍鞔瀆陝繅∽海尾釓鰲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歡;m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B]袁家渴記[/B]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鑽a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岩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為「渴」。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而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故  樟柚,草則蘭芷。又有奇卉,類合歡而蔓生,BP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g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B] 石渠記[/B]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u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墮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餘,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而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u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於是始窮也。

                          [B]石澗記[/B]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床若堂,若陳j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后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之日,與石渠同。
    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后石澗;由百家瀨上而來者,先石澗,后石渠。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B]小石城山記 [/B]
    自西山道口徑北u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嬤危黃澠猿霰の耄腥裘叛桑冢兌孕∈慈揮興湎熘ぴ劍季媚艘選;分繕希踉丁N尥寥藍問髏蘭嫫娑幔媸枋妊觶嘀欽咚┮病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2678

帖子

68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7
3
woaiweiyan 發表於 2004-11-25 12:42 | 只看該作者
慚愧,我竟然不知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