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給《紅燈記》作者提個小小建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平安08 發表於 2013-12-1 11: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創] 我批批 於 2012/5/27 6:57:59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樣板戲《紅燈記》是一部以抗戰為背景的現代戲。如果把極左年代所造成的缺陷剔除,可以說《紅燈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愛國主義劇目。特別一家三代共赴刑場,十分感人,催人淚下。老夫把那個年代的缺陷指出來並提出相應的修改建議,僅作為藝術上的探討而已。

建議一:多增加「抗日」的台詞。

   《紅燈記》說的是日本鬼子為了一份密電碼,經叛徒泄密而抓捕李玉和並嚴刑拷打之,最終把李玉和及母親殺害。全戲始終沒有交代那密電碼的具體內容,看日本人這麼著急,當然是一份抗日的密電。但每次說到密電時,李玉和他們都高唱「革命」,這會讓人誤解這份密電碼與抗日無關。李玉和在獲得密電碼時安慰交通員(送密電碼者)唱:「為革命同獻出忠心赤膽」。我覺得,這裡應改為「為抗日同獻出忠心赤膽」為好。

   「革命」和「抗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革命是殺本國人,用我們無產階級理論來說就是用暴力推翻統治階級;抗日是殺日本入侵者。沒有人會把抗日、抗德等反法西斯戰爭稱為「革命」的。西安事變后,我黨已通電全國承諾不再搞革命,至少暫時不搞革命。不打土豪分田地,槍口對外一致抗日。

    李玉和的大多數「革命」唱段,都是在他被捕之後唱的。識破日寇的陰謀時他唱:「刀刃叢中擺酒宴我胸懷革命正氣」;斥責漢奸叛徒時他唱道:「既為革命不怕死」;怒罵日寇隊長鳩山時他手指鳩山高唱:「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人民鬧革命」。不了解文革的年輕觀眾,會誤解李玉和被日寇非法抓捕時還日夜想著推翻中國政府呢。當然我們老一輩人不會有這種誤解。

在日本人的牢房裡李玉和高唱:「看到革命的紅旗高舉起」並要「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自己被日本人打得滿身傷痕時卻高唱:「革命者頂天立地勇往直前」 。現在的人不理解極左時代的思維,會誤以為祖國被日寇蹂躪時李玉和們卻老想著取中國人的命呢。

在李玉和被日本人抓走後,李奶奶便拉著李鐵梅的手「講革命」,講了整整一個晚上。除了兩句涉及日本人外,多數都在講革中國人的命,什麼「眼見得革命的重擔就落在你肩上」 「毛主席共產黨領導著中國人民鬧革命!」 「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在兒子剛被日寇抓走就拚命地痛罵之前的吳佩孚和當時的中國政府,好像李玉和不是被日寇抓走而是被中國當局抓走似的。這是《紅燈記》里最著名的一折,叫聽奶奶講革命。李鐵梅也是這樣應唱的:「聽奶奶講革命英勇壯……」。

不反對講革命,也不反對向鐵梅講革命史。但不該在其父親被日寇抓走的當晚不講日寇的罪行而講對內的仇恨。

    在監獄里見到「遍體鱗傷」的李玉和時,李奶奶卻「階級仇、民族恨,湧上心間」。李玉和答:「革命道路再艱險前赴後繼走向前」。要知道那遍體鱗傷都是日本人打的,怎麼樣都應該把民族恨放第一位吧?
        
    我們都相信作者的一片愛國心,對日本鬼子是有深仇大恨的,之所以出現這些缺陷,很可能是一時的疏忽大意。所以改動就非常簡單:只需把「革命」統統改為「抗日」即可。

建議二:對窮人的苦要多描寫一些。

   《紅燈記》對窮人的「苦」的描寫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從李玉和一家人的生活環境及談話反映出來,一個是從路邊小餐館顧客的對話反映出來。在我看來,對李玉和及普通百姓的生活苦難描寫得太少太少,有的地方簡直起到了反效果的作用。

    李玉和的家是一棟獨立平房,進門就是廳,再往裡就是房間。一般北方這樣的房子都有二到三間房。戲里沒有交代是幾間,就當它只有一間吧,再后就是廚房廁所了。有一後院,後院應該蠻大,因為李鐵梅說後院有一殘洞可通隔壁田惠蓮的家時,李奶奶竟不知道,可見這個院子不會很小。

    戲里沒有交代房子是買的還是租的?若是按揭還欠銀行多少錢?我建議用對唱形式說出欠銀行太多錢,壓力很大等等,或安排包租婆上門催要租金什麼的,這樣就看出他們的生活艱辛了。

    一家三口,李玉和是唯一有固定職業的人。用現在的說法,他是個很普通的藍領工人。但他一人打工養活一家三口,這在現在都不容易做到。平時李玉和穿的是白襯衣襯底加呢子夾克,外加呢子大衣(儘管有補丁,但料子不錯)、他經常在路邊小餐館吃早餐(從他與餐館老闆及其他顧客打招呼的熟悉程度便知他是常客)、有病多是看洋大夫(從他和鳩山相熟可知。一般是病人記得醫生,鮮有醫生記得病人,除非此病人是老客戶)、生活非常悠閑,有很多時間忙革命,「李玉和為革命東奔西忙」(李奶奶唱)。

    如此會造成「舊社會日子還蠻好過的」這樣一種錯覺。我決沒有懷疑作者的階級立場,相信這很可能只是作者的筆誤。我建議修改如下:

1、李玉和的外衣改為補了又補的麻袋粗布,比雷鋒的襪子補得還多。這樣新舊社會兩重天可以得到充分體現。

2、李玉和因送情報而平生首次進餐館,老闆和顧客都用奇異的眼光看他。這徒增了遞送密電碼的困難,更能展現英雄人物的智慧。

3、李玉和有病從不看洋大夫,只是十七年前和鐵梅的親生父母一道,為革命鬧罷工遭鎮壓而滿身是血被送到醫院,才偶爾與鳩山相識。又因李玉和的英雄氣概使得鳩山注意上他。這樣修改一舉兩得,既為「赴宴」一場做了鋪墊——鳩山一直記得他,也對應上李奶奶向鐵梅講解身世談到她親生父母在鬧罷工時犧牲的往事。

4、因為在外「東奔西忙」,難免有時會影響扳道岔的工作,建議在戲的第二場安排李玉和被公司「下崗」了。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僅靠「買斷工齡」一次性發的那點錢維持,鐵梅不得不出門做「提籃小賣」補貼家用。這樣編排的好處是:既能揭露資本家的無情,又能看到「下崗」不是今天特有,自「古」就有之。

    我這裡並不是要把這箇舊社會和今天作什麼對比,而是要刻畫舊的、這個社會的萬惡。

另外還有三個小問題,在此一併說出:

1、戲中在路邊小餐館顧客們埋怨吃的粥是用發霉的米煮的,還有沙子在裡面。天天吃這種「配給的米」(顧客甲台詞),大家都覺得「這日子還怎麼過啊」(顧客乙台詞),這樣編排充分體現了解放前百姓疾苦,若再安排顧客丙插一句會更好:「這算什麼,街尾那家餐館還吃到有毒大米呢!」,這樣會增添百姓對日寇的不滿,抗日情緒高漲,於是李玉和順勢唱道:「有多少苦同胞怨聲載道……」

2、李鐵梅「提籃小賣」時。戲里說「因為憲兵隊到處搜查搞得人心惶惶,誰還來買東西?」(鐵梅台詞),這樣安排不錯,畢竟鐵蹄下買賣難做是事實。如果能加入一段憲兵隊走了之後,由日寇扶持的城管隊又來騷擾,就更能展示日佔區的暗無天日了。

3、有人說《紅燈記》的唱派不明朗,除了飾演鳩山的袁世海是典型的袁派外,正面人物不管男女都用高慶葵的高派唱法,認為男女皆唱男聲(老生)不好。

    我不這樣認為,高派出過很多好戲,那出「鞭打督郵」說到董卓被黃巾軍追殺,是劉備率關羽張飛趕到擊退黃巾軍,為最後平定叛軍立下汗馬功勞。事後董卓卻把如此大功勞據為己有,只給劉備一個小官:在一小縣城當督郵的手下,受盡欺辱。張飛不平,鞭打督郵,最後劉備憤而離職,和張飛關羽一道遠走他鄉。戲的末尾唱道:「貪天功賊董卓豺狼當道,損社稷狐朋黨雞犬升天。」

    在漢獻帝面前,董卓還吹噓自己大戰南陽關。其實他只是襲擊了對方的一支小小的糧草隊而已,而且還是打了就跑的那種。

    高派的特點是聲調很高,一開口便從低八度直接跳到高八度,又再翻至高高八度。有時甚至一兩句、一件小事都用高調。調子到了這個高度,男聲和女聲其實都區別不大了。所以高派是男女皆宜的。何況, 把人物的唱腔形體分為男女生旦,這種嚴格的男女區別,是古裝戲的習慣。我們《紅燈記》是革命現代戲,正面人物之間都是革命的戰友,都是同志關係,還分什麼男女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5: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