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心引力》科學嗎?

[複製鏈接]

2632

主題

3089

帖子

62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2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極品 發表於 2013-11-29 1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在太空修理哈勃望遠鏡可行嗎?
資料圖:宇航員在維修哈勃望遠鏡
     影片開頭,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斯通和喬治•克魯尼扮演的科瓦斯基之所以走出太空梭就是要給哈勃望遠鏡裝一套新的系統。這一點是非常真實的,因為在歷史上,已經服役二十餘年的哈勃望遠鏡前後共經歷了5次維修。
     第一次維修發生在1993年,目的是更換廣角和行星照相儀;而最近的一次則發生在2009年,那次維修更換了大量設備,並新添了許多輔助儀器,把哈勃望遠鏡的壽命延長至2014年(編者註:目前來看很可能被迫延至2020年),可以說是一次脫胎換骨的維修——不過那也是哈勃望遠鏡的最後一次維修了。因為根據NASA的計劃,美國將於2018年發射一顆叫做詹姆斯•韋伯的新太空望遠鏡,接替哈勃的工作。
資料圖:2011年NASA公布的太空碎片分布圖
     2. 太空碎片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某國摧毀一顆衛星,由此產生的碎片或者說太空垃圾的確會影響到近地軌道內的物體,甚至還可能造成連鎖反應,這是真實的。比如中國曾在2007年摧毀過一顆衛星,那顆衛星化為1600塊太空碎片,這些碎片又撞毀了另一顆帶有導彈的中國衛星;美國人也在2008年干過同樣的事情。
     雖然說影片真實還原了碎片的威力強大,但其展現形式卻略有誇張。著名航天學者福瑞斯特就表示:「這些碎片的飛行速度非常快,快到肉眼無法識別。很多情況下,碎片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從飛行器邊上掠過,並悄無聲息地留下一個大洞。」
     3. 碎片繞地球一圈真的是90分鐘?
     影片里反覆提到了90分鐘這個關鍵的時間間隔,就連片長也刻意呼應了一個完整周期。這其實涉及到了兩個時間點,首先是哈勃望遠鏡在其距地559km的軌道上繞地飛行一周的時間,正是90分鐘(編者註:精確時間為96-97分鐘)。第二,這是太空碎片撞擊宇航員的時間間隔。或許會有很多人對這一時間間隔產生懷疑,但其實這絕對可行。
     假設一顆近地衛星在極地軌道上繞地飛行,與空間站形成60°的夾角。在被摧毀后,碎片會按照慣性飛行形成一個碎片帶,而其運行的橢圓形軌道則完全有可能與空間站和哈勃望遠鏡的軌道重合,所以每90分鐘「被虐一次」,完全合乎情理——只是這種「巧合」的幾率並不高,而且按照宇航員斯科特的說法,「90分鐘的間隔時間,可不是克魯尼掐掐手指輕鬆心算就能得出來的。」
     4. 空間站返回地球時有那麼猛烈嗎?
     影片結尾,「天宮一號」遭碎片撞擊之後失速,慢慢從預定軌道下墜,最終落入大氣層,完全墜毀,這也是符合科學的。其實,早在2001年,俄羅斯就用緩慢減速、改換軌道的方法報廢了大名鼎鼎的「和平號空間站」。只不過,影片里的「天宮一號」的失速和失去高度的速度實在快得離譜。對此美國宇航員斯科特有詳細解釋:「『天宮』不會隨隨便便失去高度的,它從350km降到大氣層邊緣的80km至少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可不是飛機能隨意起降,它是靠多種力作用停在軌道上的。」
劇組專門製作的STS-157袖標
     5. STS-157任務究竟是神馬?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當斯通藉助無線電對外求救時曾說過,自己是NASA代號為STS-157的行動成員。這在現實中確實存在,STS全稱為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即太空運輸系統。不過現實中NASA的行動代號只到STS-135——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宇宙飛船完成了最後一次任務。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代號並非嚴格按照時間或數字順序來編號的,但迄今為止,NASA的確進行了135次STS太空行動。
     影片中的STS-157的現實原型是STS-125——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對哈勃望遠鏡的最後一次維修行動。當然,為了讓影片更加真實,劇組還特意按照NASA的習慣,在宇航服的外面加上了一個特殊的袖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