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周邊多國設防空識別區 越南識別區涵西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3-11-28 14: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周邊多國設防空識別區 越南識別區涵西沙


解放軍報 2013-11-26 14:23



越南划設的防空識別區


日本划設的防空識別區範圍遠遠大於其領空範圍



韓國划設的防空識別區向北方延伸較遠

防空識別區最早出現於上世紀50年代

記者:近年來,防空識別區一詞在媒體報道中頻繁出現,請問什麼是防空識別區?其理論與實踐又是從何而來?

空軍指揮學院科研部部長安鵬:目前,世界各國對防空識別區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防空識別區是指瀕海國家和地區基於海防空防安全需要,為防範可能面臨的空中威脅,在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劃定的特定空域,用於及時識別、監視、管制和處置進入這一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預警時間,保衛空防安全。

防空識別區並非「新生事物」,其誕生背景可追溯到1940年,當時為應對軸心國威脅,美國曾提出「沿海岸線建立對空監視網」的設想,隨著戰局發展,這一設想逐漸被擱置。二戰結束后,以美、蘇為代表的軍事強國大批列裝高速噴氣式戰機,此舉對各國傳統防空體系構成巨大威脅。為擴大預警距離,增加反應時間,上世紀50年代,美國和加拿大率先劃定防空識別區。目前,已有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在內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防空識別區。

記者:通過划設防空識別區維護國家安全,已成為許多國家普遍的做法,那麼防空識別區在具體操作中又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安鵬:防空識別區的作用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設立防空識別區,可有效擴展防空預警範圍。韓國防空識別區最遠距其領空外緣390千米。美國防空識別區外緣距其大陸邊緣達700餘千米。

其二,設立防空識別區,可增大飛行活動的管控空間,提高空域管控的有效性。設立防空識別區的國家大多明確要求,進出或活動於防空識別區之內的飛機,不論任何國籍,需預先申報飛行計劃,經批准后,方可按計劃的時間、航線、空域和高度飛行。

第三,設立防空識別區,可以強化空中管控行動的規範性。以美國為例,美國空情處置由防空指揮機構、預警體系、防空和防天作戰部隊三部分負責。指揮機構接到空中威脅情報后,立即下達防空作戰命令。防空和防天作戰部隊接到命令后,立即投入作戰。

總的來說,設立防空識別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空防安全,基本理念是「禦敵於國門之外」,是國家行使自保權的需要,是一個主權國家的重要防禦手段。

防空識別區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記者:防空識別區的建立,可以從制度上提升各國的防空能力,從國際上看,各國防空識別區又存在怎樣的共同特性?

空軍軍事法院院長邢洪波:作為一種預警概念,防空識別區制度具有國家性、單方性、穩定性、防禦性、強制性五個方面的特性。

一是行為的國家性。一般認為,划設防空識別區是一種國家行為,具有鮮明的國家性。對一個主權國家來說,是否划設、何時划設、怎樣划設、如何管控等,都屬於一國主權範圍內的事。實踐中,有的國家是由民航管理部門宣布的,有的是由國防部門宣布的,但無論哪個部門,前提是必須得到國家的明確授權。

二是划設的單方性。國際法學界普遍認為,防空識別區制度與國際法是「相容」的,其划設並不違反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一個主權國家在不影響其他國家依據國際法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權的前提下,有權單方決定划設防空識別區,無需事先徵得其他國家的同意。因此,個別國家指責我單方划設防空識別區是毫無道理的。

三是效力的穩定性。防空識別區相對於空中限制區、空中危險區和臨時空中禁區等具有相對穩定性。划設防空識別區一般是主權國家在對國際形勢、安全需要和自身實力等方面綜合分析判斷後作出的戰略決策。決策一經作出,非特殊情況,一般不會隨意撤銷。當然,防空識別區的具體規定也會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國家戰略利益的發展等作出適當調整。

四是目的的防禦性。防空識別區制度是現代空中預警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空中預警主要是對空中目標進行搜索、發現、監視、識別、跟蹤等,提供空中警戒情報。從各國實踐看,儘管關於防空識別區的規定不盡相同,有的松一些,有的相對嚴一些,但具體無論如何操作,划設防空識別區的目的基本都是為了提早預警時間,擴大預警範圍,防止領空受到侵犯。

五是一定的強制性。雖然防空識別區不同於領空,在防空識別區內一國並不享有完全的、排他的權利,但根據國際通行做法,他國航空器應按照划設國的有關規定報告身份、方位、飛行計劃等情況,否則划設國可對其採取跟蹤、監視,甚至驅離、攔截、迫降等措施。實踐中,防空識別區制度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默認和遵守。

中國周邊多國划設有防空識別區

記者:作為世界上最早划設防空識別區的國家之一,美國防空識別區的情況怎樣?

邢洪波:美國根據《聯邦航空條例》,划設了4個防空識別區,即北美防空識別區、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關島防空識別區和夏威夷防空識別區。北美防空識別區又細分為太平洋沿岸防空識別區、南部邊界防空識別區、墨西哥灣沿岸防空識別區和大西洋沿岸防空識別區等4個分區。

美國防空識別區主要是根據地理位置的特點進行劃定的,同時還充分考慮了不明飛機接近美國領空的概率,向需要重點監控的方向適當延伸。如北美防空識別區東、西兩側寬,南側窄,其中與墨西哥灣陸地邊界處最窄,而北側與加拿大接壤處則未設防空識別區。阿拉斯加、關島、夏威夷三個防空識別區均向俄羅斯、中國、朝鮮等所謂「特別關注」國家方向有所延伸。

記者:中國宣布划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后,周邊國家高度關注,請問我國周邊國家的防空識別區又是怎樣的情況?

邢洪波:我國周邊不少國家和地區劃設有防空識別區,這裡主要介紹一下日本、韓國和越南的情況。

日本根據其狹長的地理形狀划設防空識別區。防空識別區距其海岸線最遠達800千米,範圍覆蓋了其領空、領海及專屬經濟區,並向西覆蓋了我釣魚島海空域。為便於目標識別和空域管制,日本又將防空識別區細分為北、中、西、西南四個防空識別分區,分別由北部航空方面隊、中部航空方面隊、西部航空方面隊及西南航空混成團負責。

韓國防空識別區是朝鮮戰爭結束后划設的,由9個經緯度坐標連接構成。其划設防空識別區的北、西、東北邊界線距其領空較遠,南、東南邊界線距其領空距離較近。韓國的北部是朝鮮,西部是中國,東北部的獨島(日方稱竹島)是與日本的爭議島嶼,這三個方向歷來是韓國的防禦重心。為此,韓國划設防空識別區的北、西、東北邊界線距其領空都比較遠,最遠達390千米,最近50千米。韓國在確定防空識別區距領空的寬度時,考慮了現代作戰飛機飛行速度快等因素,要求防空識別區應有利於地面和空中預警系統對飛行目標進行監控。從總體上看,韓國防空識別區的遠端邊界線距其領空的距離都比較遠,能保證對不明空情的有效處置。

越南防空識別區的划設範圍大體包括河內飛行情報區及胡志明市飛行情報區,涵蓋了整個越南領空、北部灣西部海域及南海部分海域上空。越南防空識別區的基本職能主要是對各類空中目標進行預警、識別和監控,為此,越空軍將進入防空識別區的各類目標分為四種:一是不能對其射擊的飛行目標;二是可對其警告性射擊的飛行目標;三是可擊毀的飛行目標;四是可直接將其擊毀的飛行目標,並要求各預警系統的部署盡量向外延伸,力爭儘早發現並識別目標,為防空作戰提供較多的預警時間。

防空識別區範圍可視情調整

記者:剛才專家提到,各國防空識別區範圍會視情進行調整,請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空軍指揮學院「三戰」教研室副主任侯蕾:在各國防空識別區的划設、使用和發展過程中,識別區的範圍與反應對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當前本國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及與周邊國家關係等因素不斷調整。

以美國為例,美國當前划設了4個主要防空識別區,不過這幾大區域並非同步劃定的,而是一連串突發事件后的「亡羊補牢」之策。朝鮮戰爭爆發后,為應對蘇聯噴氣式戰機和遠程轟炸機的威脅,美國空軍於1950年設立了專門的防空指揮控制設施,位於冷戰對峙前沿的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就是在這一時期最先劃定的。隨著功能強大的遠程預警雷達和先進預警機陸續入役,美軍認為本土「天網」已做到「疏而不漏」。讓人沒想到的是,1971年10月26日,一架古巴飛機在未被任何雷達探測到的情況下,成功深入美國境內,最終降落在新奧爾良一座機場上。該事件震驚了美國高層,迫於官方和公眾的雙重壓力,美國空軍在墨西哥灣上空設立了墨西哥灣沿岸防空識別區。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緝毒行動中,該識別區的雷達網發揮了重要作用,曾發現和引導攔截過多架販毒飛機。

日本的防空識別區也曾經歷過多輪調整。1972年中日建交時,日本政府為向中方示好,曾將位於東海附近的防空識別線朝日本一側後退了十幾公里。但就在當年5月,日本卻單方面將我國釣魚島納入其沖繩列島的防空識別區內。2010年6月,日本又把西南部與那國島上空的防空識別區擴大至中國台灣東海岸一側,與台灣地區的防空識別區發生重疊。日本西北防空識別區則「過分」到距俄羅斯海岸不足50公里,只是迫於蘇聯(後來是俄羅斯)的強大軍事威懾,日本的防空識別區從不敢覆蓋北方爭議島嶼。而圍繞獨島(日方稱竹島)的防空識別區劃分問題,日本與韓國也一直「口水仗」不斷。

相關鏈接

各國如何處置外機進入識別區

■黃晉一 和 鵬

美國:近距離跟蹤伴飛

冷戰結束后,北美防空識別區的主要監視對象為俄羅斯遠程航空兵。2006年9月,2架圖-95一度進入距美國領空20公里的防空識別區,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緊急派遣2架加拿大空軍CF-18戰鬥機和4架美軍F-15戰鬥機實施攔截。據報道,美軍戰機發現圖-95后,立即採取近距離跟蹤伴飛,最近時只有幾米遠,但雙方並未進行無線電聯絡。伴飛一段時間后,圖-95調頭飛離,整個過程中並未實際進入美國或加拿大領空。2007年8月,自俄總統普京宣布恢復「全球戰備巡航」后,俄軍逐步增加了進入他國防空識別區的頻度。

英國:剋制應對俄機進入

2010年3月24日,俄羅斯兩架能夠攜帶核武器的圖-160超音速轟炸機在英國外赫布里底群島上空出現,英國皇家空軍第111中隊的兩架「旋風」F-3戰鬥機緊急起飛,跟蹤向北愛爾蘭沿海飛行的俄羅斯轟炸機,隨後俄羅斯轟炸機掉頭向北飛出英國防空識別區。事實上,英國皇家空軍從2009年開始至少發現過20多架次俄羅斯轟炸機的「入侵」事件,之所以採取克制態度,是因為冷戰期間蘇聯空軍曾在此區域活動了近半個世紀,但並沒有一次對英國構成真正的威脅。鑒於這一原因,英國並沒有對俄羅斯的轟炸機採取過激的措施,只是採取了伴飛的策略。

日本:曾經實施警告射擊

1987年12月9日10時30分,日本海上自衛隊雷達突然捕捉到4架不明國籍的大型飛機正向沖繩方向靠近。經進一步確認,證實是蘇聯的圖-16轟炸機群。15分鐘后,空中自衛隊從沖繩那霸基地緊急起飛4架F-4EJ戰鬥機實施攔截。11時10分,3架圖-16掉頭飛離日本,剩餘一架仍繼續朝沖繩本島靠近。於是,空中自衛隊指揮部命F-4EJ實施「警告射擊」。4分鐘后,圖-16進入沖繩領空,尾隨的F-4EJ立即發射曳光彈,圖-16遂改變航向,7分鐘后離開日本領空。但10分鐘后,這架圖-16又「拐進」了沖繩以北的德之島領空,F-4EJ隨即實施第二次「警告射擊」,該機這才掉頭返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0: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