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升值是人民幣國際化必須付出的代價

[複製鏈接]

1776

主題

1806

帖子

256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mmy00210909 發表於 2013-11-25 16: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話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董事長謝涌海:

  「升值,是人民幣國際化所必須付出的合理代價」


  「走出去是分散風險,引進來則是系統性風險。只要中國一天沒有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就不具備金融開放的條件。國家應推動香港成為集股票、債券、黃金(1243.20, -0.40, -0.03%)、商品和外匯為一體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強化資本緩衝的定位。」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董事長謝涌海,身兼香港金融發展局委員,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中國資本雙向開放應大力放寬個人和企業海外投資和舉債的 規模,鼓勵有條件的投資主體分散資產風險;但取消QFII和RQFII的額度管理並不現實,因弱小的資本市場無法承受外資「快進快出」的衝擊。

  「中國的銀行業凈資產約115萬億,保險資產8萬億,而證券資產僅1.5萬億元,股市、債市與理財市場相互割裂,730家企業在證監會排隊上市,這些極不正常的現象折射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脆弱。」

  謝涌海直言,上海的金融開放必須建基於服務實體經濟,安全、有序和穩定是最核心的底線。海外任何投資甚至投機的需求,應透過更全面的香港金融市場予以吸納。長遠來說,中國有必要建立強有力的對沖基金,只有「與狼共舞」,才能掌握市場的定價權。

  「嚴進寬出」準則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21日表示,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了3.7萬億美元,繼續累積外匯儲備的邊際成本大於邊際效益。而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態,條件成熟時將取消QFII和QDII的額度及資格審批。種種跡象表明,資本雙向開放已箭在弦上。

  《21世紀》: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目前最大的障礙有哪些?所謂雙向開放,是否可一步到位或分階段完成?

  謝涌海:從國企到民企,再到高凈值個人,都有「出海」的衝動,必須善用3.7萬億龐大的外匯儲備。「走出去」投資符合中國經濟的實際需要,一可改變外貿賬戶的結構,二為國家爭取更多資源,全面開放QDII的時機已成熟,投資海外可分散風險。

  但「引進來」可能會觸發系統性風險。首先,香港已經有足夠的投資中國選擇,可滿足正常的投資需要,沒必要直接開放上海的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是,內地缺乏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且相互割裂,銀行不能從事股票中間業務,阻礙了市場規模的擴大。

  「分業」乃至「分家」的監管模式無法培育出相互關聯的資本市場,沒有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利率市場化就缺乏參考基準。可喜的是,三中全會《決定》和人行都堅定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價格形成機制,股票發行註冊製取代審批制可滿足更多融資需要。

  《決定》中特別提到了要成立國資控股的投資公司,值得期待;可考慮組建有實力的對沖基金,這是掌握各種資產定價權的基礎。

  但這些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監管到市場,再到券商和投資者,都沒有做好抵禦外資撤離的準備,過快「引進來」很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

  《21世紀》:在國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即保有本幣和外幣的管制前提下,如何讓人民幣可以自由地在境內外流動?

  謝涌海:除了直接投資內地股市和債市以外,其他形式的跨境資本流動都應該加快。包括跨境人民幣貸款擴展至金融機構,允許境外參加行將債券回購和發行大額存單所得人民幣匯出境外,鼓勵央企和未來成立的國資投資公司來離岸配置資產。

  總體上,可參照「嚴進寬出」的原則,跨境貸款只要隔離於金融投機,就可大範圍推廣。監管須保持總量控制的安全意識,既合理使用境外人民幣流動性,又不至於讓熱錢炒作資產價格。

  《21世紀》:QDII2在廣東已準備率先試點,開放港股直通車的條件是否已成熟?何時可以大範圍開放其他資本市場?會否衝擊內地A股?

  謝涌海:QDII已停滯數年,無論是額度審批還是政策突破,都應該大踏步地加速。試點範圍可從高凈值個人逐漸放寬至普通散戶。事實上,大量專業 投資者早已透過各種隱性渠道參與境外投資,只要確保機構信息披露充足,投資者大可自擔風險。分散投資不會分流A股資金,反而可以疏導投機性資金炒作。

  只有升值,才能國際化

  《21世紀》:境外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發展近年來較為緩慢,多數投資產品遲遲未能普及,隨著資本項目越來越開放,相關理財產品規模會否快速擴容?

  謝涌海:一缺產品,二缺預期。人民幣國際化時至今日,香港只有一隻人民幣股票,一隻人民幣計價的房地產信託基金和若干A股ETF,產品的廣度和 深度匱乏阻礙了境外投資人持有人民幣資產。證監會積壓了730多家企業排隊上市,為什麼不分流一些來香港發行人民幣股票?離岸債券的發行應簡化審批程序, 只要合理調控外債規模和機構,離岸人民幣和美元債券的容量增長空間巨大。

  按照香港金融發展局的預測,如果人民幣在15年內國際化程度要達到相當於美元的1/3,則香港離岸人民幣存量至少需要11萬億元,以香港可持有其中50%的存量推算,香港的人民幣存量在2028年(即15年後)將達到6萬億元。

  預期指的是確認人民幣長期穩中有升。人民幣不可能在缺乏升值預期的情況下實現國際化,只有人行和決策層明確人民幣穩步升值,才能促進離岸人民幣資產增長,進而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匯率市場化不等於放棄宏觀調控,人行有必要為市場提供合理導向。

  《21世紀》:不少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妨礙了外貿增長,對實體經濟「弊大於利」,若官方透出單邊升值的預期,會否拖低經濟增速?

  謝涌海:人民幣升值促進結構性改革,對實體經濟「利大於弊」。

  國企、外企和民企是經濟社會的三駕馬車。中國的國有企業以進口原材料和天然資源為主,貿易逆差者渴望人民幣升值;外企大多利用中國作為生產線,邊際利潤主要產生於海外銷售,人民幣升值只是削減了少數中間利潤,不會造成大規模撤離。

  民營企業的確受制於人民幣升值,出口訂單下滑,利潤受到擠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加速了對高耗能、低環保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淘汰,恰好契合了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

  人民幣升值是人民幣國際化所必須付出的合理代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