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429)一談《史記》不是信史!

[複製鏈接]

510

主題

606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華少年 發表於 2013-11-25 2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429): 《史記》不是信史!
蘆笛

一、《史記》並非信史

某網友盛讚《史記》,重複魯老夫子的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後半句話我倒很贊成,但前半句話只說明魯迅連歷史是什麼都不知道。

其實我早就說過,司馬遷乃是中國第一個偉大的長篇歷史小說家,《史記》的文學價值歷萬世而不朽。

我讀史乃是青年時代的事,迄今30多年矣,然至今猶記《陳涉世家》那極為生動的描寫。卻說陳勝起義後作了「張楚王」,於是當年的丐幫兄弟便想起了大夥兒當初一道給地主老財扛活時,他慨然作下的允諾:「苟富貴,毋相忘」,前去找他,到那兒一看:好傢夥,這小子腐敗得不行,宮殿壯麗,珠寶滿室,目不暇接,於是脫口讚歎道:

「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

司馬遷自己解釋:「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那意思就是說,「夥頤」乃是楚國方言,意思是「真多啊!」文言中「沈」通「沉」,所以「沈沈者」則是「沉沉者」。那話翻譯過來便是:

「NND!陳涉這傢伙的家當真多啊!住的宮殿這麼深,簡直看不到底,真不知道這小子到底有多少間屋子!」

大老粗心直口快眼孔淺,當然要歡喜讚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劉老老進大觀園一般給王爺丟人了。

史遷大概中國歷史上第一人,首次在歷史記載中使用土話,以此烘托角色出身、經歷和性格,使情景描寫栩栩如生,格外生動。我看過後便終生不忘,可見其藝術魅力。

但問題馬上就來了:老遷是怎麼聽到那些粗胚的讚歎之詞的?不但那夥弟兄因為丟了王爺的臉而給他統統殺了,以兌現「苟富貴無相忘」的諾言,就連老陳也被他的司機庄賈殺了,這話是怎麼傳下來的?就算真有此事,總不可能是原話吧?

這就是我當年的疑惑,等到看完全書,這疑惑便變成了堅定的結論:這不能算是什麼信史,無非是文言寫成的《三國演義》,歷史小說而已。可信的是歷史事件的大致輪廓,但對話和其他細節絕對是文學創作。

小說和歷史的區別,想來成年人都知道。前者乃是「透明的」,而後者則是混沌的。所謂「透明」,乃是指小說講述的故事和人物在作者心裡一目了然,所以,當作者把故事鋪陳出來時,讀者便能洞察一切,從角色細膩複雜的心理活動直到事件的具體細節等等,無不了如指掌。

但歷史事件則完全不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誰知道敬愛的林副主席在登上三叉戟時是怎麼想的?上了飛機后又和敬愛的葉群主任和老虎同志有些什麼對話?那絕對是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事,對不對?

如果寫歷史小說,一切當然可以變得透明:林副登機時經過了劇烈的思想鬥爭,當飛機越過國境后他越來越不安,對老虎毅然說:

「不行!我還是個民族主義者!我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國!馬上讓飛機掉頭回去,我死也要死在生我養我的土地上!」

於是飛機只好掉頭,到了溫都爾汗便挨了導彈,當即墜毀,在最後一剎那,林副用他的瘦弱的手臂無力地抱住葉主任,凄涼地笑了一聲,說:

「過去我贈你《關漢卿》上的詩句:『發不同青心同熱,生不同衾死同穴』,沒想到一語成讖!小葉,我決定回去,你不會怪我吧?」

首長這突如其來的親熱姿態,對小葉來說當真是久違了,當下她又是受寵若驚,又是感動,又是傷心,抽泣道:

「首長!你…你怎麼這麼說…喂呀……(抖水袖,哭科)能和首長死在一起,是我、是我……是我最大的幸福!」

這就是歷史小說和信史的區別。前者是透明的,後者是混沌的。辨偽的標準就在於那透明度,越透明則越不可信。例如假定核戰爭爆發,所有歷史記載被毀,只有老蘆這文字流傳後世,後人看了上面這些屁話,當然立刻就能斷定那是虛構出來的,可信部分只有大致輪廓,也就是林副乘機外逃,飛機墜毀在外蒙溫都爾汗,其餘則統統是扯淡。

這就是我為何判定《史記》是歷史小說,可信者唯梗概也。不信請看這段關於秦始皇坑儒的由來的介紹:

「侯生盧生相與謀曰: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
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
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
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
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
其過。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
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

於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

「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
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葯。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
不得葯,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
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言以亂黔首。」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
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
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
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
上郡。」

這說的是什麼事?侯生和盧生都是當時秦始皇信用並重賞過的人。這位盧生(可能是蘆笛遠祖也未可知)在《本紀》前文中提到過,似乎是後世的大仙一類,專靠「長生術」詐騙錢財。他們後來逃走,多半是特異功能不靈了。逃走後秦始皇發現上當,遂爾大怒,遷怒到所有儒生頭上去,坑殺了四百六十多人。長子扶蘇勸了幾句,連他也倒了霉,被派去作防守匈奴的將軍蒙恬的監軍。

這事的大致梗概我是相信的,連扶蘇的廷爭我都相信,因為那可以有記錄或是旁證,但侯盧兩位在逃走前的私自議論就完全是天方夜譚了。那兩人根本就沒給抓到,即使抓到也絕對不會如實招供逃跑前的謗上言論。老遷這麼亂寫一氣,到底有何依據?

問題在於《史記》從頭到尾都充斥了這種「透明水貨」。例如項羽和劉邦都和老蘆一樣,微時都見過偉大領袖贏主席,兩人都發了感慨。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 嚇得他老叔「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別亂說!要滅族的!)而劉邦則是「喟然太息曰:『嗟呼,大丈夫當如此也!』」這些話的可信度都很成問題。

這其實也不算什麼,項羽死前和跟隨的28騎的對話就更蠍虎──那些人一個都沒活下來,請問到底是誰寫的革命回憶錄啊?可惜,《史記》中凡有人物事件,必然有角色對話甚至心理描寫,從不說明出處,完全是歷史小說的寫法。當真邪門,而且不是一般的邪門。

話說回來,有的對話儘管非常可疑,卻不是司馬遷的創作。當年我看《范雎蔡澤列傳》時,看到上面記載了范雎和秦昭王在深宮中的密談,策劃如何對付太后和權勢薰天的貴族,立刻判定那是老遷的創作──兩人的密謀他都知道,當真是咄咄怪事。但後來看了《戰國策》,才發現馬遷其實從那上頭抄下來的,並非創作。

即使如此,他也沒完全克制了創作衝動。仔細比較兩段記錄可以發現(見文末附錄)他曲意創作之處:首先是加入了范雎故意走錯路和宦官發生爭吵的戲劇化情節,其次是把不同時期的對話分開,點綴了心理描寫以及相應的事件記錄。這些並不見於《國策》,可有相當把握斷言是馬遷的個人作品。

剩下來的問題是,到底那深宮兩人密謀是怎麼記錄下來的?《戰國策》乃是西漢末年劉向在皇家圖書館發現戰國時期傳下來的一些文獻資料,多為當時的辯士說客的文稿。劉把這些玩意編輯成書,命名為《戰國策》,可以想見,其中關於范雎與秦王密謀乃是范在成功暗算了太后和貴族們、身居高位后,由他本人或門人寫下來的回憶錄,具有一定可信度。司馬遷作為太史令,當然有權閱讀皇家圖書館的藏書,這便是他的史料來源。

即使確有出處,馬遷的治學態度仍然失之輕率:首先,他必須確定那不是謠傳而是范或門人的革命回憶錄。其次,就算那真是當事人或門人的記錄,那也不過是一面之辭,必須與其他來源相校。第三,必須說明出處。最後,不可隨意補充創作,加入什麼「走錯路和太監吵架」之類的戲劇性情節。

當然這還不算嚴重,《屈原賈生列傳》上屈原和漁父的對話固不可信,賈誼和漢文帝的對話就更離奇:

「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
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

這段話說什麼呢?小賈原來在朝里作官,因為遭人嫉妒被派去作長沙王的老師,後來又回到首都見了皇帝。皇帝在召見他時,好奇地問鬼神是怎麼回事,小賈就信口開河亂說一氣,一直講到半夜三更。皇帝給迷住了,不知不覺之間坐席挪了過去。過後便感嘆說,我很久沒見小賈了,以為自己超過他了,現在才發現還是不如他。此後沒多久就封他作梁懷王的師傅。

這段記錄現代人看了立刻就要心生疑問:司馬遷到底有何特異功能,居然不但得知人家在深宮密談的內容,而且連萬歲爺給迷得神魂顛倒、不知不覺間座席前移都會知道?

可惜古人就是想不到這上頭去,所以李商隱才會作詩感慨道: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那意思是說,漢文帝為了求賢,把放逐的天下第一才子召了回來。可惜他半夜三更白白地往前挪動席位,竟然不是問民間疾苦而是去問鬼神的事!

古人腦袋簡單好哄騙,這我還是能理解的。我死也不明白的是,為何到了今天這個騙子時代,所有讀過點歷史的人之中,似乎沒有多少人發現「中國歷史記載多如小說般透明,因而可信度大成問題」?

【哈哈,一個被閹割了的人,會寫出「信史」嗎?它一定會閹割歷史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