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經濟讓人著迷的五個理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11-22 2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美國似乎已準備允許純粹的政治問題損害其經濟之際,中國卻似乎已在本國經濟領域取得一項非凡成就。不久前,中國剛剛經歷一場令觀察家擔心或將轉變為特大危機的「經濟危機」。但此後短短几個月內,中國經濟不僅已實現復甦,甚至有望超越其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

據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博客網報道,中國很快就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同時,因為中國成功應對了種種挑戰,而今後這個半工業化經濟體又面臨諸多挑戰,中國也是世界上最令人著迷的經濟體。

1.中國向市場經濟成功轉型。

1978年時,中國還是計劃經濟。當時收入和效率之低,反映出經濟激勵和市場機制的缺乏。新領導層希望消除民眾不滿和恢復政治合法性,於是踏上經濟改革之路。

中國的改革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一次改革引向下一次改革。最初15年,它是「沒有輸家的改革」,為的是克服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但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最初的改革成功鼓舞改革派在多領域對經濟市場化和私有化。這個改革進程非常成功,但中國現在還不是完全市場化的經濟體。

2.中國實現了高速增長。

中國經濟30多年年均增長10%。其他國家和地區如日韓等也有相近的增長率,但不能長久維持。收入水平的提高令3億多人擺脫「一天一美元」的貧困。

中國的增長受益於農村剩餘勞動力和政策上對小學和中學教育的重視。生產效率的提高大大受益於從低效到高效生產——從農業到工業、從國有到民營及從面向國內生產到面向出口生產——的結構性轉變。

3.中國的貧富差距急劇擴大。

平等主義一直是計劃經濟的核心。以前這個大國也存在不同地區和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腦力工作者」不比「體力工作者」收入多。恢復經濟激勵和市場必然導致並加大收入的不平衡,但有些收入差距不是效率改善的結果。比如,政策傾斜助長了不同地區的差距以及農村和城鎮分化。政府現在著手減少不平等,認識到其危害性。

4.中國的政治經濟體製成功但脆弱。

中國政治權力集中,經濟職權下放,這引發經濟學家所講的「委託-代理問題」:如何確保許多經濟決策者落實中央的目標?中央用任命和升遷來保障其首要目標:實現快速增長。這創造了一個成功的「發展型政府」,並構成中國經濟奇迹的基礎。不過,這套治理體制也引發問責和腐敗問題。

5.中國遭遇生活滿意度停滯的難題。

隨著家庭收入快速上升,我們預料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滿意度會上升。但中國人2010年的生活滿意度並未高於1990年。如何解釋這個謎?

研究表明,在中國,影響民眾生活滿意度的絕非只有收入問題,它還取決於民眾的收入對比,以及民眾的安全感。最近幾年,政府日益認識到,經濟增長不能是唯一目標,應該更注重創造「和諧社會」的政策。
沙發
佛也跳牆 發表於 2013-11-25 11:17 | 只看該作者
均衡有序似乎是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