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劃定防空識別區 開弓沒有回頭箭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3-11-25 2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劃定防空識別區 開弓沒有回頭箭

中國劃設涵蓋釣魚島的東海防空識別區,這是國安會成立後在國防上的第一個大動作。由於中國的防空識別區與日本防空識別區大面積重疊,意味雙方在釣魚島的角力由海面延伸到空中,空中對峙以至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大增。對中國而言,開弓沒有回頭箭,真正考驗大國意志的時候到了。  

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主要是反制日本。日本一早設立防空識別區,而且十分霸道,延伸到日方劃定的東海分界線中方一側,距離浙江省最近只有一百三十公里。最近日本揚言會隨時擊落進入釣魚島領空的中方無人機,並對進入此空域的中國戰機發射曳光彈,可謂咄咄逼人。中方不甘示弱,劃定防空識別區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會有防空警告區、防空自衞區,釣魚島維權行動正式進入立體階段。

當然,劃定防空識別區不難,難的是如何有效執法,如何應對日方隨之而來的挑釁行動。日本已對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作出「嚴重抗議」,揚言有關做法會招致「不測」,恫嚇意味十足;美國亦對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表示高度關注,挺日意味濃厚。而在中國派出兩架飛機在識別區巡航後,日方立即出動戰機升空跟蹤監視,不難想像,今後中日戰機在釣魚島上空的對峙行動,可能與海面上的艦艇糾纏同時上演,一旦擦槍走火,隨時演變成一場小規模武裝衝突,甚至發展為中日大戰。東海成為世界戰爭熱點,已經顯而易見。

不怕戰爭 才能和平
中日釣魚島爭端愈演愈烈,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地緣政治、大國關係發展的必然結果。美國為防範中國崛起而採取的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包括兩個主要內容,一是加強在區內的軍事存在,二是重新武裝日本,以彌補自身的實力下降。而野心勃勃的日本亦甘當美國圍堵中國的前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公開揚言「日本對世界的貢獻就是抗衡中國」,不僅增加軍事預算,強化針對中國的軍事演習,更組織全球反華同盟,釣魚島則是日本耀武揚威的主戰場。在美日聯手對付中國的情況下,中國已沒有退路,沒有繼續韜光養晦的戰略空間,只能還以顏色,否則大國崛起就成為空話,中國夢就淪為南柯一夢。

目前的中國,已不是七十多年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的中國,更不是甲午戰爭慘敗後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時的大清帝國。中國並不缺少強兵利器,缺少的是作戰意志、訓練以及各種軟體。中國只有不怕戰爭,才能避免戰爭;只有做好作戰準備,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示人以弱只會引狼入室,葬送改革開放的所有成果。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3-11-26 00:51 | 只看該作者
拿下釣魚島一戰,建了功業。習近平想怎麼改革就能怎麼改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3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3-11-26 02:28 | 只看該作者
11nn93n9 發表於 2013-11-25 08:51
拿下釣魚島一戰,建了功業。習近平想怎麼改革就能怎麼改革。

在長期錯誤路線的統治,在釣魚島等外交問題上實行投降主義政策,所以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擱置爭議」逐漸變成日本實際控制,抓、關、判、罰在釣魚島周圍捕魚的我國漁民。不僅如此,近年來一度可怕到默認以釣魚島屬於日本為前提的東海中間線。現在這麼一鬧,我國不得不糾正在釣魚島問題上的錯誤路線,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公布釣魚島領海基線、東海大陸架等,徹底粉碎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我向組合拳的決策者致敬,因為他糾正了韜光養晦的長期錯誤路線,扭轉了我國30多年來外交上的被動局面。現在釣魚島危機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改變了病貓形象。通過釣魚島危機,海內外華人空前團結,愛國主義精神得到大發揚,出現了前所未有同仇敵愾的好局面。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4: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