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海強國是歷史定律」不能變成迷信

[複製鏈接]

913

主題

1134

帖子

6398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3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我為人父 發表於 2013-11-19 1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的重要發展戰略。海洋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空間和資源保障,關係人民福祉,關乎國家未來。
  但是有學者聲稱,縱觀古今中外,可發現一個重要規律——向海則強,棄海則衰。這個觀點把「走向海洋」的意義提升到了極端高度,似乎重視海洋才能強國,而把國家衰敗的原因歸咎於不重視海洋。
  真正縱觀歷史,就會發現一個大國的崛起,絕非遵循如此簡單化的邏輯。歷史上的反例比比皆是,因為過於重視海洋而導致衰敗,不乏歷史大國強國。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一度輝煌的海洋強國,可算是較典型駁斥「棄海則衰」的反例。而在近現代,不但沒能「向海則強」,反而直接導致失敗的國家,就有德國和俄國。
  首先說德國,俾斯麥時代的德國長期奉行「遠離殖民主義」的戰略,國家大戰略專守歐洲大陸。然而俾斯麥死後,德皇威廉二世眼紅「日不落」英國的宏大版圖,一意擴充殖民地和公海艦隊,最終造成英德海洋矛盾不可調和。1900年前後幾乎鬧成開戰的英法矛盾,竟在1914年前變成了英法聯手對德的格局。毫無意義的英德海軍競賽,嚴重製約了德國國力發揮,由於地緣劣勢,巨資打造的德國公海艦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了擺設,德皇「走向海洋」的雄心全變成了累贅。結果俾斯麥的遺言一語成讖:「沒有海軍的德國才是最安全的。」
  然後談俄國,沙皇時代的俄國也迷信「以海強國」這句話,以貧弱的國力大規模打造海軍。結果由於俄羅斯特殊地理,幾大艦隊被分割在上萬公里之外,日俄戰爭中被數量只有幾分之一的日本海軍各個擊破。蘇聯時代同樣也面臨這個問題,通過透支國力在艦艇數量上曾超過美國,但被地理分割后,每支艦隊都處於孤軍奮戰的劣勢,進而逼迫蘇聯進一步在造艦上加碼。最終,龐大的海軍開支成為壓垮蘇聯經濟的因素之一。
  海洋是重要戰略資源,海洋是能源運輸的要道,海洋是國家拓展的廣大空間,海洋的重要性不需要贅述。然而,制定海洋戰略絕不能大而化之,把複雜的地緣、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因素全部簡單化,籠統地變成「走向海洋」的一種盲目衝動。
  走向海洋是必須的,但「如何走、為什麼走」必須有清晰思路,歷史上正確和錯誤的「走向海洋」案例都要認識清楚,不能把盲信強加於人們的思想中。強化海上力量是必然的,但不能簡單地變成「造艦競賽」,如何加強中國海軍,增添哪些軍艦,都要有正確的規劃,一切以中國國情和正確戰略利益為出發點。
  任何一種國家大戰略,都決定國家興衰,絕不能把簡單化思維和迷信思想注入其中。(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3-11-20 09:07 | 只看該作者
打造現代化強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