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起心動念,無不是罪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0-18 2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今天念經,念經的目的在哪裡?為什麼要念經?為什麼要念佛?一定要懂得。我們不念經、不念佛,就會打妄想,妄想是什麼?妄想就是業障。

有人說:「我業障很重。」你問問他,什麼是業障?他也說不出來。罪業很重,什麼是罪業,他也搞不清楚!《地藏經》上講得清楚,「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罪業是什麼?罪業就是起心動念,就是打妄想。由此可知,學佛人他學什麼東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凈,清凈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這個一定要搞清楚!絕對不是我念了多少部經、念了多少部論,我也會寫、我也會講,那沒有用處的,那些世間人都會!把佛法當作世間一種學問去研究,他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學佛是要搞戒定慧,佛學是搞世智辯聰,完全是兩樁事情!學佛,成就的是功德;佛學,成就是造業,不但功德沒有,說老實話,福德也沒有。真正講老實話,那是造業!

這世間有許多人,佛法懂得不少,對於凈土法門不能接受,什麼原因?佛說了,他前生是三惡道來的。這個法門是無上法門,第一法門,他當然不能接受!他不但不能接受,他還隨便批評,甚至毀謗弘揚這個法門的人。這些弘揚凈土的人當中,我們肉眼凡夫不曉得,有不少是諸佛菩薩再來示現的,我們膽敢批評毀謗,豈不是得罪了諸佛菩薩?

實在說,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天天跟我們在一起,我們不認識,我們不曉得,過失在哪裡?過失在我們自己迷惑顛倒。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沙發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0-19 03:23 | 只看該作者
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3
arznith 發表於 2013-10-19 16:02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0-19 03:23
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這問題上,打一架如何?

假設我們的一切,都是超級智慧的子系統,這很符合自然真實,而我們的一切都是被故意扭曲的,這也很符合自然真實,然而,這些都不是問題!如果要拋出終極的問題,那麼只有一個:如何做等?從眾生平等,到諸等俱等?從自表達的等,到他描述的等,再到諸等俱等?

這是超越一切的問題,但基於最基本的原則,一切都必然投影在這問題上,對么?如果這樣來看,我們的一切,絕對不是閻浮提,比這問題討論層級低很多的宇宙,都在遵循很多基本原則,而且做得基本很好.

在這問題上動用完全否定,是超越一切擁有一切的都不敢的!無論宇宙在這裡差多少層級,也無論人類在這差多少層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4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0-21 17:16 | 只看該作者
佛學,成就是造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5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0-21 22:28 | 只看該作者
arznith 發表於 2013-10-19 03:02
這問題上,打一架如何?

假設我們的一切,都是超級智慧的子系統,這很符合自然真實,而我們的一切 ...

不要簡單從字面上去理解 「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這句話。

先看看什麼是 「開口便錯,動念即乖」, 再回來看 「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
Djogchen 發表於 2013-10-22 02:17 | 只看該作者
經藏是應該從理上去解,如果從事相去解的話,那就很容易惰入邪見

在巴利論藏裡,起心動念有三因,那就是善 惡,無記,如果善和無記都是罪的話,那就應驗了外道所說:阿當吃了蘋果了!這是無因論,亦是邪見之一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7
拎不清 發表於 2013-10-23 23:47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0-19 03:23
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本人對佛教無所知,但對「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很感興趣。這個提法在佛教最早是什麼時后。因為基督教耶穌也提出動了念想就是罪,並且認為這是完全了律法。有人說耶穌到過印度,基督教當然的不信。可是從耶穌所說,如果他到過印度,就會有佛教的思想反映。而這動念為罪的體法,孰早就是關鍵。望指教。耶穌所說,所做有多少是來自佛教的,是一個很好的課題。可是這裡的二家——家園和樹下,卻因版規無法討論,令人不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8
arznith 發表於 2013-10-24 11: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znith 於 2013-10-24 11:12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3-10-22 02:17
經藏是應該從理上去解,如果從事相去解的話,那就很容易惰入邪見

在巴利論藏裡,起心動念有三因,那就是善 ...


一棵菩提樹,萬千語意身.

非我可無罪,幼兒都笑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9
arznith 發表於 2013-10-24 11: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znith 於 2013-10-24 14:56 編輯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0-21 22:28
不要簡單從字面上去理解 「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這句話。

先看看什麼是 「開口 ...


你要強奪身,還要強奪語,甚至強奪意,荒謬了,,,

萬法可二分,是非天地存.

身在菩提界,何故演混沌.

懼錯莫為人,巧言只一能.

滿地皆大道,無底舟渡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10
arznith 發表於 2013-10-24 11:29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3-10-23 23:47
本人對佛教無所知,但對「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很感興趣。這個提法在佛教最早是什麼時后。因為 ...

不錯了,將就吧,估計編輯些鴨梨大得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11
renee209 發表於 2013-10-24 15:42 | 只看該作者
開悟了,不斷百思想,煩惱中即菩提中,生死即涅磐。
沒開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當然,業也包括善業,人天果報,六道輪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12
renee209 發表於 2013-10-24 15: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renee209 於 2013-10-24 15:48 編輯

開悟了,不斷百思想,煩惱中即菩提中,生死即涅磐,真心不動,當體起用。
沒開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當然,業也包括善業,人天果報,六道輪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3
Djogchen 發表於 2013-10-24 21: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3-10-24 08:34 編輯
arznith 發表於 2013-10-23 22:11
一棵菩提樹,萬千語意身.

非我可無罪,幼兒都笑噴.


那要看看那菩提樹的根是如何的生長?在巴利經藏裡的「中部」佛陀說:業是田地,心是種子,世間的眾生受無明所綁,故有投身於不同的界。嬰兒從娘胎出來第一哭聲就是無明的象徵。

從理上去解,「無明」與「罪」可有很大的分別啊!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14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0-24 21:54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3-10-23 10:47
本人對佛教無所知,但對「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很感興趣。這個提法在佛教最早是什麼時后。因為 ...

個人認為比較誰早意義不大。 求解脫行者關鍵是了解經文本身的意義。

金剛經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和 「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 在根本意義上說的是不是一回事呢?

呵呵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15
-ND- 發表於 2013-10-25 04:41 | 只看該作者
阿彌陀佛

心和心來本不同
妙明真心最難求
心無所住生明心
猶如金蓮火里種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16
拎不清 發表於 2013-10-25 11:42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0-24 21:54
個人認為比較誰早意義不大。 求解脫行者關鍵是了解經文本身的意義。

金剛經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這叫找思想根源。如你所說,你那佛祖所說是來自耶穌的傳道?聖經的創世記是來自希臘的神學。本就是多神論而不是一神論。神有兒子就是來自希臘的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17
拎不清 發表於 2013-10-25 11:46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0-24 21:54
個人認為比較誰早意義不大。 求解脫行者關鍵是了解經文本身的意義。

金剛經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你是同意佛祖所說不如普賢菩薩高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18
arznith 發表於 2013-10-26 10: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znith 於 2013-10-26 15:06 編輯
-ND- 發表於 2013-10-25 04:41
阿彌陀佛

心和心來本不同


身語意界演我心, 琉璃世界自然行.

心同琉璃界源通, 多如觀世心生明.

了破諸等俱緣結, 無奈奪舍慈心存.

莊嚴座前無戲事, 勤起心念報蒼生.

鄙人覺得,起慈悲心,動平等念,積極行,消我他業罪,無懼,此才佛陀本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19
-ND- 發表於 2013-10-26 23:48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arznith 發表於 2013-10-26 10:26
身語意界演我心, 琉璃世界自然行.

心同琉璃界源通, 多如觀世心生明.

阿彌陀佛

我真不知道佛的真實意,
我也不知道真實佛境是如何,

我只知道我所求,
我也知道我所求的,和我說的都是虛妄,
我還知道認識虛妄是擺脫虛妄的開始。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20
arznith 發表於 2013-10-27 17: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znith 於 2013-10-27 17:34 編輯
-ND- 發表於 2013-10-26 23:48
阿彌陀佛

我真不知道佛的真實意,


如是琉璃四界棱, 漏盡萬千無漏生.

是我非我玄又玄, 細微之處鬼神驚.

欲說五來吾又錯, 再回四所實失心.

萬般雜雜染復染, 要動真如存等心.



這東西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微妙地,金剛經里這話,打開了超級巨大的自由度,這和所謂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相隔十萬八千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