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深化城鄉一體化改革——解讀「蘇州樣本」(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11-20 00: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11-20 00:54 編輯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李 力

  

  江南水鄉、粉牆黛瓦。城鄉一體化建設帶來鄉村新面貌,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楊灣村村民房舍修葺一新。

  本報記者 李力攝

  

  橘子紅了。通過村莊環境整治,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西巷村,樹木蔥蘢、瓜果飄香,吸引八方遊客觀光採摘。

  本報記者 李力攝

  對話嘉賓:

  韓 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蔣宏坤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

  吳棟材 江蘇省蘇州市永聯村黨委書記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目前我國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已進入縱深推進、攻堅突破、整體提升的新階段,面臨著如何進一步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怎樣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如何保證農民的最大收益等難題。

  蘇州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已基本形成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其創新實踐為全國提供了哪些寶貴經驗?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領導和農民代表。

  城鄉一體化——

  既是發展問題 更是改革問題


  韓俊:城鄉一體化是蘇州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突出的亮點之一,通過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使得農業更有活力,農村更有實力,農民更加富裕。蘇州城鄉一體化改革的精髓在於銳意改革創新,始終把改革創新貫穿於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全過程,推動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越來越健全,對貫徹中央關於推進城鄉一體化、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方面創造了很好的經驗。

  自2006年以來,我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成立課題組,對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實踐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研究。我認為,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經驗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觀察:

  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目的在於適應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形勢,構建平等協調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逐步縮小工農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目前蘇州城鄉收入比降低到1.93:1,遠低於全國3.13:1的平均水平,成為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這是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成果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統籌城鄉勞動就業、統籌城鄉社會管理。這「五個統籌」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大戰略舉措,是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任務和抓手,是科學衡量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主要尺度。蘇州加快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現代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在城鄉發展「五個統籌」方面遠遠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城鄉一體化既是發展問題,更是改革問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要旨所在,就是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而要使這一要旨得以實現,關鍵在於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既涉及公共財政、就業、土地、戶籍等方面配套,也涉及農村自身的改革。敢於爭先、走前人沒走過的路,是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經驗的精髓。

  當前,全國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進入了深水區,在土地使用、金融支持、產業轉型、資源配置、經營機制、社會管理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創新突破。相信各地積極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將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蘇州實踐——

  銳意改革 創新機制


  蔣宏坤:蘇州市自2008年被江蘇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唯一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地區,之後又被列為國家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聯繫點、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我們緊緊抓住改革試點重大機遇,積極探索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現實路徑,基本建立了城鄉一體規劃、富民強村、現代農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五方面的長效機制,走出了蘇州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子。

  蘇州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採取了「五大舉措」:

  第一,蘇州基本建立了土地利用規劃、城鎮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建設規劃「四規融合」的規劃機制。在規劃引導下,積極推進農民居住向社區集中、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農業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鼓勵農民將集體資產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及住房置換成股份合作社股權、城鎮社會保障和城鎮住房。目前,全市90%的農村工業企業進入工業園,91%的承包耕地實現規模經營,49.5%的農戶實現集中居住,累計46萬戶、130多萬農民實現了居住地轉移和身份轉變。

  第二,蘇州大力發展以股份合作為主的新型集體經濟,走出一條「戶戶有資本、家家成股東、年年有分紅」的強村富民之路。到2012年底,全市農村集體資產總額達到1205億元,村均穩定性收入582萬元。今年以來,全市新增農村各類新型股份合作組織141家,累計達到4069家,持股農戶比例超過96%。

  第三,蘇州在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中,堅持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優先領域、作為富民強村的重要途徑、作為優化生態的戰略舉措。全面落實優質水稻、特色水產、高效園藝、生態林地「四個百萬畝」農業布局。出台了生態補償政策意見,提高對基本農田、水源地、重要濕地及生態公益林的生態補償力度,對保護的水稻田按每畝400元予以生態補償。

  第四,蘇州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全市林地綠化面積達到203萬畝,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超過99%,65%的村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明確、特色鮮明的鎮村體系。

  第五,蘇州還創新城鄉一體社保機制,實現「三大並軌」,2011年7月率先實現城鄉低保並軌,低保標準經過兩次調整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月630元。2012年底,全市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全面並軌。

  當前,蘇州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努力在新型城鎮建設、集體經濟壯大、農民持續增收、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生態環境優化、公共服務均等幾方面實現新的更大跨越,始終保持蘇州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的領先優勢。

  農民心聲——

  農村更美好 農民更幸福


  吳棟材: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以「農村更美好、農民更幸福」為目的。經過多年奮鬥,我們永聯村96%的村民實現了集中居住,全村96%的土地實現了集中流轉,全村96%的富餘勞動力實現了就地轉移就業,全村96%的農民享受到了優越的生活保障。

  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很多農民住進樓房,但不能讓農民扛著鋤頭爬高樓,生產方式必須變化,農民要向產業工人轉變,農業要向現代化轉變。

  發展現代農業,首先就要進行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經營,以謀求土地效益的最大化,且一定要讓農民分享到土地的增值效益。深思熟慮之後,永聯村黨委放棄了引進外來資本實現土地高產出的模式,而是以公司制推進現代農業。全村96%的土地集中流轉到村集體后,村裡成立了4個農業公司,用工業的模式建設發展現代農業。

  4個農業公司的成立,讓永聯農業發生了巨變。在永聯現代糧食基地,實現了自動化控制、智能化灌溉以及機械化生產,4名技術員和6名管理人員就可管好2000多畝地,滑鼠成了農民最重要的農具。

  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富餘勞動力怎麼辦?永聯村的辦法是:就地轉移就業。

  永聯「村企合一」的優勢幾乎保證每個村民都有一隻「鐵飯碗」。同時,我們還建設了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在發展休閑農業、提升農業層次的同時,也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農民生活方式改變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隨之而來的是生活成本增加了,原來自家種的糧和菜,現在都要到市場上花錢買。如果農民住著公寓樓,卻沒有足夠的收入保障,這不叫城鄉一體化。農民需要更多增收渠道,把生活水平提上去;也需要更多保障措施,把生活成本降下來。

  永聯村構建的多元化收入方式包括:村民通過上班,有勞務性收入;通過土地流轉,有權益性收入;通過創業,有經營性收入;通過出租房子,有財產性收入;困難居民還有補助性收入。

  依託強大的集體經濟,永聯村民的生活成本在下降。永聯村民的醫療保險費用由集體全部買單,並且在醫療費用報銷的基礎上,村裡再報銷20%,使得村民的報銷比例可達70%。如今,永聯村民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優越的生活保障。明天,農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第11版:聚焦三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6 13: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