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15 19:39:50)

重慶:「紅衛兵墓園」與「唱紅」
—— 重慶歸來話重慶(三)
(原創:應學俊)
清明前夕去了趟重慶,走讀重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想看看早已在網路上了解到的被列為重慶文物保護項目的「紅衛兵墓園」。那是在全國並不多見的獨特的文革遺跡!
然而,令筆者詫異的是,當筆者向計程車司機說到想去的目的地時,許多司機竟然只模糊知道似乎有這麼個地方,但並不知道究竟在哪裡,筆者提示說在沙坪壩區,但一位中年司機還是對筆者說:「你搞清楚在哪裡,再打電話給我吧,我送你去……」筆者感嘆:啊,歷史是如此容易被遺忘!可是,我們如果不知道曾經從哪裡走過來的歷史,我們又如何知道現在歷史坐標的何處,又怎能判斷我們該向哪裡前行?
文革時,重慶武鬥全國聞名,由於有兵工廠的得天獨厚,所以重慶文革武鬥從一開始就用上了重火器,正如毛澤東1969年所說:武鬥全國都鬥不過四川真槍真炮。是的,高射炮、坦克、自動步槍、機關槍……都聲稱「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兩派,在《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有理》各種「語錄歌」等「紅歌」的喧囂中,在同一個口號下相互殺戮,毫不留情;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路人常常被流彈打死,或被瘋狂中的造反派隨意射殺而亡,多日無人收屍……重慶武鬥死了多少人?暫時不得而知,但起碼重慶「紅衛兵墓園」中有近500個屈死的冤魂倒是可數的……然而那僅僅是一部分啊!據說這裡主要是當時某一派中文革武鬥的部分死難者。而就全國來說,更是冰山一角!!


沒想到,來到重慶,筆者還是要藉助網路搜尋墓園的確切地址。搜索得知:「紅衛兵墓園」就在沙坪壩區的沙坪公園內。有了地址,第二天計程車司機順利地帶著筆者來到「沙坪公園」門口。這是一個免費的公園。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邊問邊走,一步一步來到公園深處地處公園邊緣的角落,走上一段土坡,紅衛兵墓園銹跡斑斑的鐵門出現在眼前!然而,鐵門緊鎖,無人看管,無法進入!在門口的水泥牆上,筆者和另外兩三位也是來此憑弔的朋友看到下面一則《敬告》——哦,還是有人沒有忘記歷史!

正在筆者無比遺憾、惆悵之際,旁邊一位年輕人突然輕輕說了句:「翻鐵門進去。」一句話提醒了我,還是年輕人頭腦靈活。他和我先後翻入鐵門——儘管在網路上曾不止一次瀏覽過相關圖文,可來到現場,我們還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們彷彿聽到了當年的槍炮聲,彷彿聽到了當年高音喇叭里喧囂的各種「紅歌」、毛「語錄歌」,彷彿聽到了墓穴里傳出痛苦的呻吟、懊悔的嘆息和憤怒的斥問:都是為了「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我們為何要相互殺戮?如今我們死了,如此年輕就離開了這絢麗多彩的世界,可這算什麼?烈士?笑話!我們也殺過對方的人,他們難道真是「敵人」?可我們明明也是赤誠的「革命者」啊?……如此荒誕的歷史!這是為什麼?這難道就是我們曾經篤信的嚮往的「革命」?
在墓園中,筆者和那位年輕人聊了幾句,得知:他是和他父親一道來這裡的,是重慶人,他父親曾經也參加過武鬥,但所幸並未負過什麼傷。父親和他想來此看看「老戰友」吧,但卻被擋在了鐵門外……啊,還是有人沒有忘記歷史的!歷史刻在每一個良知沒有泯滅的國人心中,尤其是面對那一個個在倏忽間被剝奪了鮮活生命的年輕的冤魂!是的,在墓園中,往往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告訴我們這一點。不信請看——

面對上圖展現的那些英俊年少的面龐,當子彈擊中他們的片刻,他們想到了什麼?而對於某些被擊中要害的人來說,也許還來不及想什麼就已經……而他們留下了什麼?他們為他們的父母親、爺爺奶奶留下了無盡的悲痛與怨恨。筆者看到,媒體曾採訪過一位賣冷飲的老太太,她至今保留著那份報道她的孩子「壯烈犧牲」的造反派報紙,記者問她為什麼留著,老太太抹著眼淚說:「這是我的孩子啊,我怎麼能不留著?我要報仇!」——這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有人嘲笑「民主」帶給中東國家的是戰亂,因此中國決不能搞「民主」,一民主必分裂——可是,文革並非以「民主」的名義而發動,更不是百姓自發的運動,而其動亂的程度卻並不亞於敘利亞、利比亞!
有人說正是文革「大民主」帶來了動亂,所以民主不適合中國——這真是笑話!文革是「民主」?文革是完全奉一個人的話為「最高指示」的革命,這也能叫「民主」?文革10年全國人大從沒開過一次會議,「民主」何來?歷史證明:文革——其實是在一個人的鼓動下、在個人迷信的狂潮中、為了達到一個人的目的而興起的褻瀆民主、踐踏法治的全國大動亂!而最終,文革中死去的人白白失去生命而毫無「名份」毫無意義;文革初期最積極投入「革命」者大多成了最後被專政、清洗和「屏蔽」的對象!文革之罪、文革之荒謬、文革之混亂,文革之血腥,罄竹難書!面對雜草叢生的重慶紅衛兵墓園,面對全國武鬥至今難以精確統計的數十萬乃至百萬死難者、傷殘者,我們除此以外還能做出怎樣的判斷?人類歷史中的野蠻、血腥,從涉及範圍和持續時間來說,還有多少能與「文革」相提並論?當然,這些在胸懷世界革命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偉大領袖」來說也許都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大事。
有人為「文革」辯護:毛並沒有要人互相殘殺,毛說「要文斗,不要武鬥」。是的,此話糊弄小孩子完全夠了。毛是說過這樣的話,毛怎麼可能說「為了捍衛我的路線你們可以打,可以殺」?可是別忘了武鬥這把火正是毛燒起來的,他在天安門廣場八次接見紅衛兵就是要點燃文革烈火。當紅衛兵宋彬彬走上天安門為毛戴上「紅衛兵袖章」時,毛在問她叫什麼名字、是哪幾個字以後說:「哦,文質彬彬不好,要武嘛!」宋彬彬從此改名「宋要武」,旋即,北京的「要武」從中學開始,砸爛寺廟搗毀文物從此開始;北師大女附中書記、副校長卞仲耘成為第一位被活活打死的教師。
是的,毛還曾這樣「制止」過武鬥:1966年7月29日在人大會堂宣布撤銷由劉少奇主持派到高校的工作組時,鄧小平傳達了毛澤東的一條指示:好人打壞人,壞人活該;壞人打好人,好人光榮;好人打好人,誤會;今後再也不要打人了。——正是毛澤東的話中「活該「二字,使得在工作組撤銷后,法紀無存,大學里的武鬥反而逐漸加劇。武鬥客觀上被推向社會,波及全國,武漢、廣西等許多省份都是武鬥重災區。後來,為了維護社會的基本穩定,毛派出了解放軍,但又明確要求:解放軍要支持左派革命群眾,簡稱「支左」。既然有「左」,自然就會有「右」。「派別」就這樣劃分。怎能沒有派性武鬥?……無須再說什麼了,每一個經歷過文革並認真反思過而沒有泯滅良知的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切!
走在「紅衛兵墓園」里,面對立於雜草叢生中的一座座斑駁的水泥墓碑,眼前再次幻化出天安門前那巨人揮手之下百萬人狂熱歡呼的「紅海洋」,耳畔隱約響起一曲曲《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還有火藥味十足的《造反有理》、各種「語錄歌」……然而不經意間,前不久重慶「中華紅歌會」的「紅海洋」場面也疊映於眼前,可謂恍若隔世……

歷史就是這樣弔詭,在文革武鬥的重災區重慶,在重慶「紅衛兵墓園」中那些冤魂孤寂的呻吟、呼號中,「紅歌」在另一個人的鼓動下,再次在重慶排山倒海般響起。相信重慶一些人在參與「唱紅」時壓根兒不會想起自己的家鄉和同胞在文革之「紅」中所受的劫難——因為他們中很多青年人並不知道,有些人也許會有選擇性遺忘,然而更有許多人是在「集體無意識中」被裹挾——正如當年文革一樣,有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為什麼非得這麼干,壓根兒不知道劉少奇究竟幹了些什麼。於是,我們親耳聽到這樣的歌詞再度在「紅歌會」中被唱響:「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您的革命路線永遠指航程……」我們親眼看到重慶衛視「天天紅歌會」的視頻中有人「激情滿懷」地唱起《大海航行靠舵手》,唱起「語錄歌」……
包括筆者在內,許多學者曾對重慶籠統地運動式「唱紅」和主推「紅色文化」提出一些看法,指出「紅色文化」在中國特殊曲折的革命歷史中客觀存在的兩重性,當時的主政者薄熙來一而再再而三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唱紅不怕別人說三道四,不唱紅難道唱黃、唱黑」?看,文革式的非黑即白的形而上學運用得多麼純熟!由「唱紅」進而發展到「紅色簡訊」,發展到系統的「唱讀講傳」……於是,紅色江山代代傳、紅二代該接班的合理合法性在紅色大旗的舞動中、在「紅歌」聲浪的喧囂中被不知不覺宣揚到極致!這一切向善良的人們宣示:他,才是正宗搞社會主義的紅色接班人,其他人都是在搞「資本主義」。嗚呼,所謂「群眾」的集體無意識也再次被別有用心者如文革般利用到了極致!

重慶再掀「紅海洋」的弔詭再次嚴肅正告:對文革遮遮掩掩,為尊者諱,不做思想路線上的徹底清算,那麼打著「紅色」大旗使文革借屍還魂是完全有可能的。重慶已經給我們很好地上了一課。有人說,中央不是早就「徹底否定文革」了嗎?是的,但是對文革的制度根源、思想路線根源以及文革的罪惡並沒有做徹底清算,常常遮遮掩掩,欲言又止——正如當年對張志新案的報道和討論,當出現「全民天問」時,就戛然而止了,代之出現的「團結一致向前看」——如果不是為尊者諱,如果不是遮遮掩掩,青年們的教科書中對文革就不應當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青年們就不至於對當代的文革陌生、模糊得如同中國古代史,而給某些別有用心者以任意解讀欺騙青年的空間;如果不是遮遮掩掩、欲言又止、為尊者諱,導致社會上對文革認識模糊,就不會有人還能公然打著毛旗號叫囂為文革翻案,甚至叫囂為四人幫翻案,甚至鼓吹要再來一次文革。
當某些既得利益者不思深化改革而把改革進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弊端統統歸結於改革開放基本國策本身時,他們徹底否定改革開放、鼓吹回到均貧的毛時代而乘機達到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時,打著毛旗號的「唱紅」就有著極大的蠱惑性!竭力鼓吹為文革翻案、竭力否定改革開放的「烏有之鄉」以及孔慶東、司馬南之流曾經那樣賣力地鼓吹「重慶唱紅、重慶新政」,而重慶官方也曾高調歡迎「烏有之鄉」等全國「紅色網友」訪問重慶,重慶公安局派出人員夾道歡迎,就是極好的例證!誰說文革或類文革不會在中國重演?誰說中國改革和社會發展絕對不可能發生倒退?重慶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願重慶沙坪公園「紅衛兵墓園」中的冤魂安息,願在文革中所有失去親人的人們融解復仇心理,而牢記歷史教訓,我們為社會發展、為中國的文明進步以及杜絕「文革式」災難的重現所做的每一點努力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祭奠,才能使他們的冤魂得以安寧。為了向前進而不倒退,我們必須搞清楚:我們是從哪裡走過來的,現在處於何處,應該向哪個方向走去?為此,我們需要重讀歷史,我們需要精心保護好歷史的遺存——而對於文革來說,對於重慶來說,「紅衛兵墓園」則是一本難得的教科書,因為每一座墓碑中都有足可以寫成一本書或幾本書的故事,每一個和著血與淚的故事都會真實地再現歷史,並明確無誤地昭示未來前行的方向……
筆者在墓園拍了視頻,本準備製作。而非常巧合,4月10日,鳳凰衛視「冷暖人生」欄目播出了他們早在2005年就採訪拍攝的專題片《墓園》,於是,我們不僅可以目睹令人震撼的場景,還能傾聽當年的親歷者口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