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青楊:國外為何不是人人拚命想當公務員?

[複製鏈接]

5203

主題

5258

帖子

749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堅果兒 發表於 2013-11-8 10: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國考報名昨日結束,據媒體統計,這場被稱作「中國第一考」的考試,報名人數已由1994年的4400人,增至此次的152萬人,20年間漲了344倍。競爭比例也由1994年的9∶1,提高至2014年的77∶1。(新京報)

  中國公務員考試盛況空氣,且每年都會不斷突破紀錄。年輕人為什麼擠破腦袋想做公務員,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公務員穩定且待遇好,既有地垃的面子又有票子的裡子。如果混得好,還可以陞官。如果當了大官,那可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反觀世界上其它國家,不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日本,公務員考試都不如中國這般人山人海!為什麼?

  如果你是在德國,如果說你有很強的能力的話,你是不會想當公務員的,因為在德國做政府官員或者做公務員收入處於平均線之下一點。它的收入,你基本上是可以預期,也就是從上班那天到死的那一天,我清晰的知道這輩子會賺多少錢。在德國人看來,真正有理想的,有才能的,有勇氣的到企業去了,有理想的人全到經濟界去了。這種選擇在眼下的中國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

  況且,在國外就算你當上了公務員,但要當官卻不那麼容易當上。比如在歐州,政府的主要職能負責人只能通過竟選產生,而一旦參加競選,就需要到處去演講,每家每戶去拜望,宣揚自己的從政主張,天天出現在公眾面前,接受群眾的挑選、輿論的監督,參選人是透明的。人們會把你的祖宗三代挖個底朝天,競爭很激烈也很殘忍,任何把柄都會成為競爭對手攻擊你的武器。一場競選下來,彷彿被扒了幾層皮,參加競選的人不是一般的堅強啊!有幾個人敢這樣試試?

  即使是你好不容易當上了官,官也不是那麼好當的,要知道在國外是官不聊生。就拿簡單的吃飯的問題來說。舉兩個例子:一是在日本的自民黨總部的食堂,一種價格為700日元(約合人民幣56元)的咖喱飯深受議員喜愛。自民黨總裁選舉前,安倍晉三因午飯吃了一頓價格為3520日元(約合人民幣285元)的炸豬排咖喱飯,遭到了日本網民炮轟,認為「價格過高太腐敗」。然而人家可是一國首相啊。二是在英國,首相卡梅倫對媒體說,我沒有專門的廚師為我做飯,所以只能去內閣蹭飯。不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開。每周兩周還要去下院接受質詢,基本回來滿臉都口水。我要是進了老百姓家,抱著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報的標題會是英國首相以無恥的眼淚換取選票。而太陽報標題則會是英國首相和私生子相認。

  元首尚且如此,普通官員更是如履薄冰。看看外國人對領導人的態度,外國人對領導根本不懂得尊重,總是曲意諷刺、挖苦。美國有個幽默組織「無聊學會」,創建於1984年,現有成員數十萬,每年都搞評比活動,柯林頓1998年被評為「最讓人掃興的政客」。還有一幅風靡一時的漫畫,柯林頓一手摟著萊溫斯基,一手指著第一夫人希拉里,說:「我與那個女人(萊溫斯基)沒有性關係。」堂堂超級大國的總統,竟受如此污辱,真是斯文掃地。

  由此觀之,在外國做領導太窩囊了,處處受制於人,不能發家致富不說,連隱私權也沒有,甚至連自己的親人都保護不了,這領導當得還有什麼意思?據說在瑞典:任何一個瑞典公民都有權查閱任何官員、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甚至王室成員的資產和納稅情況;在紐西蘭:1000紐西蘭元就丟官;在俄羅斯:官員子女不能海外留學;在新加坡:沒錢也要申報;在美國:禮品不能超過20美元;在越南:總書記在家門口接待上訪者……看來當官真的不容易啊。

  比起歐美官員的處境,在中國做官可真是太幸福了。特別是當第一把手的感覺那真是好極了。開會,你不到誰敢宣布開始;提拔幹部,哪怕所有程序全部到位了,但你不簽字,依然還是白搭;在任何拋頭露面的時候,鏡頭絕對是對著你,你到舞場,最漂亮而且最會跳舞的女孩子肯定是專陪你的;就是酒席上,你不動筷子;誰敢動手。而當你為那些沒有權勢的人辦了一點實事後,他們絕對會感謝你一輩子;參加送溫暖工程時,那接收溫暖的人簡直把你當成了他(她)的觀世音。當然,如果不當官就不可能有這種感覺;因為只有當官才有這種感受。

  看看那些己經被查處的貪官們,則更是有恃無恐。他們敢吃喝拉撒睡全部由公款報銷,有了錢,再包養幾個情婦什麼的也已不算是新聞了。隨意製造幾個冤案,把敢於對自己不滿的人打入十八層地獄更是官場的拿手好戲。為了掩蓋自己犯的一個錯誤,不惜再犯十個錯誤來掩蓋。他們更不會擔心媒體監督,他們可以動用權力讓媒體閉嘴。難怪人有說,還貪官們幸福啊,他們都是社會上的上等公民,不少貪官勇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抽煙基本靠送,喝酒基本靠貢,工資基本不用,老婆基本不動。平日里「大膽的吃,小心的拿,輕鬆的賭,謹慎的嫖」。活得那個滋潤!

  反觀歐美的那些大官,每到一地,受不到夾道歡迎,沒有彩旗,沒有「光臨檢查指導」類的標語。難對付的還有那些記者,不但不報道你「高度重視」、「親切關懷」 和「重要講話」,還專門挑出你的岔子來窮追不捨,在大眾傳媒上展示你的難堪,一點都不顧及「主旋律」和宣傳紀律。如果說如此被民眾漠視算不上一種煎熬的話,那麼,小心翼翼只怕被民眾抓住把柄,就需要把神經綳得緊緊的了。那裡的「官不聊生」,可能正是其國勢強盛、人民富裕的原因。而有些地方官員腦滿腸肥、油光滿面、大腹便便、春風得意、「聖光」照人,可能正是其「民不聊生」的原因。  

  歷史告訴人們,從古到今,凡是「官不聊生」的時代和地方,老百姓就安居樂業;凡是當官的驕奢淫逸的時代和地方,就民不聊生。台灣作家龍應台說,一個健康的社會必須是「官不聊生」,而絕不應該是民不聊生。「官不聊生」不是說要把當官的弄得缺衣少食,饑寒交迫,而是說為官者一方面要殫精竭慮地為公眾服務,無疑會筋骨勞頓、心態疲苦;同時還得面對百姓、媒體和議會的監督,自然要如履薄冰、戰戰兢兢。這些才應該是理想社會的常態。(文/風青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1: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