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推出「鳳凰」計劃:將他國衛星變成殭屍(組圖)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近期,美國Slashdot科學網站報道稱,美國已經啟動「鳳凰計劃」,旨在利用美國太空的廢棄資源。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各大媒體的關注。有評論認為,「鳳凰計劃」項目很可能會達到「一石三鳥」效果,甚至引發新的太空武器革命。

  新衛星可使用機械臂改造老衛星

  其實,「鳳凰計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早在2011年,DARPA就提出和制定類似於「鳳凰計劃」的廢棄衛星零部件回收和再利用方案。當時,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利用空間航天器,對對廢棄衛星上的零部件、特別是那些可以長期使用的天線等耐損性元器件進行回收,然後將元器件在太空中進行整合,成為新的可利用的人工天體。方案特別提到,美軍計劃將從廢棄衛星上拆卸下來的天線進行重新組往後,將最終形成一個宏大的天線陣列,可以在太空中打造一個低成本的「通信中心」,為地面上的美軍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情報信息服務。

  

  圖為太空激光武器想象圖

  

  這個計劃聽上去「很美」,美軍也趁熱打鐵,提出了一個叫做「殭屍衛星計劃」的項目。2011年,DARPA發布一份公告,稱要研製一種「殭屍衛星」。這種衛星也叫納米衛星,可以由商業衛星搭載升空,然後附著在廢棄衛星的天線上,是「老」衛星成為一顆「新」衛星。也正因為這種借屍還魂的方法,其才有了「殭屍」 的「雅號」。為了讓「殭屍」發揮最大效能,美方還設計了一種「維修供應飛行器」,或者叫「衛星服務太空船」。其被發射到太空后,將於載有「殭屍衛星」的大型衛星匯合。維修供應飛行器上裝備有機械臂,可以將「殭屍」衛星從商業衛星上取出,並找到一顆老舊衛星並拆除上面可用的零部件,隨後將之安裝在「殭屍衛星」上。

  美國通過殭屍衛星計劃代號鳳凰

  2012年6月26日,DARPA召開了有關「可持續性衛星開發」的會議。會上,有關軍事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就「殭屍衛星計劃」中涉及的技術難題、廢棄衛星回收、實戰應用等事項進行了討論。2天後的28日,DARPA就公開宣稱,利用 「殭屍衛星」改在廢棄衛星計劃的第一階段,被命名為「鳳凰計劃」,並計劃在2015年對該項目進行首次試驗。當年11月15日,該項目的研發方之一——美國維維衛星系統公司的首席運營執行官布萊恩·麥克奎克在「2012年衛星通信大會暨展覽會」上對計劃中設計的相關飛行器進行了介紹。到了2013年10月 10日,美國《外交政策》報道,美國國防部已與加利福尼亞州的NovaWurks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400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研發「殭屍衛星」。這也被媒體認為是「鳳凰計劃」啟動的信號。可見,美國的「鳳凰計劃」是一個謀划良久且有延續性的太空計劃。那麼,美國人意欲何為呢?

  鳳凰計劃可使已報廢衛星重獲新生

  美國人聲稱,「鳳凰計劃」的初衷,是為了節約成本。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在太空中的廢棄衛星數量龐大,已經構成了名副其實的「太空墳潮,其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為了「不浪費」這些美國的「太空資產」,DARPA才推出「鳳凰計劃」,試圖將「太空垃圾」 變廢為寶,能夠「像鳳凰涅槃一般浴火重生」。DARPA的公告稱,該計劃的目的是,研發並展示「從太空中退役、不運轉的衛星上獲取並重新利用有價值零部件」的技術,以及顯示「以大幅降低的成本製造新的太空系統的能力。「鳳凰計劃」項目的一位負責人曾表示,「如果該項目能夠得以實現,人造衛星成本將大幅降低」。

  另外,「鳳凰計劃」在經濟上還有深層次的好處。其能為美國創造了一個潛在的新商機。表面上看,「鳳凰計劃」收攏和再利用衛星廢棄零部件,高舉「空間環保」的大旗,是一件造福人類的好事。實際上,其很可能只是美國藉機拉動空間經濟的開始。目前,由於太空梭相繼退役,美國又面臨沉重的財務危機,在國際航天商業市場上被俄羅斯搶去了風頭。借「鳳凰計劃」,美國無疑像那些擁有衛星的國家提供了一種經濟的衛星延壽方案。一旦有國家想利用此技術改造自己的廢舊衛星,勢必要向美國尋求技術支持,也自然也付出經濟上的代價。另外,航天技術一向是燒錢的行業。美國發展新的航天項目,有助於刺激國內經濟增長。

  

  圖為美國戰術衛星3衛星,造價僅500萬美元。

  鳳凰計劃可俘虜他國衛星變為美軍衛星

  然而,「鳳凰計劃」本身的內容,卻很難不讓人與軍事應用聯繫起來。一方面,「殭屍衛星」的存在,增強了美軍太空通信的抗打擊能力。「殭屍衛星」這種「用廢舊衛星生成新衛星」的方式,可以讓美軍在較短的時間內擁有一顆新衛星。「殭屍衛星」既可以承擔日常通信工作,也可以成為衛星的備份。一旦在戰時美國現役衛星被摧毀或者被干擾,美軍可以用「殭屍衛星」製造一顆新衛星應急。同時,「殭屍衛星」也具備進攻性,其既然可以附著在廢棄衛星上,也自然可以附著在其他國家正在使用的衛星上,將之「收歸己有」。

  另外,「鳳凰計劃」中另一種人工天體——「維修供應飛行器」,也能成為「大殺器」。其能把美國廢棄衛星上的部件拆卸下來重新利用,也自然能把其他國家衛星上的部件拆下來為己所用。有軍事專家假設,一旦美國在地面上的戰爭有戰略、戰術方面的需要,「殭屍衛星」就會按照軍方要求,執行太空掠奪和侵佔任務,打擊相關方的太空通信能力。因此,有評論認為,「殭屍衛星」這種「損人利己」的方式,完全可以在軍事上成為一種進攻性武器,破壞正常的在軌衛星。這些推測並非完全是捕風捉影,美軍自己的公開資料中已能看出端倪。

  

  圖為在1995年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

  美或先發制人將他國衛星全變為殭屍

  2013 年9月,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司令威廉·謝爾頓在與記者舉行會談時說:「如果(美軍)完全依賴太空和網路能力,可是突然之間這些能力不復存在,那麼下一步怎麼辦?第二套計劃是什麼?」他特意強調說,「這其實是我們目前關注的焦點,那就是設法讓我們的衛星群具備復原力。我們確實正嘗試著在需要具有的能力、經濟承受能力和復原力之間作出平衡。」這似乎是在為「鳳凰計劃」所謂的「節約成本」提供合理的解釋和依據。

  然而,對於曾有五角大樓官員說過的美國「太空軍事化」問題,謝爾頓並非對此予以否定。當有記者問到「一旦敵人攻擊美國的衛星,美國會有哪種回應」的問題是,他閃爍其詞,只是說「也許不會有非常明確的行動。」這顯然並未否定「美軍將不會採取行動」。美軍會採取怎樣的行動呢?是「先發制人」?還是「秋後算賬」「全力反擊」?無論哪種行動,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其太空武器必須具備進攻性。從這種意義上看,「鳳凰計劃」和「殭屍衛星」,都具備這種技術、戰術的基矗那麼,美軍的「鳳凰」能否涅槃重生? 「殭屍」又能否「死灰復燃」呢?

  鳳凰計劃思路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如果「鳳凰計劃」順利實施,「殭屍衛星」按計劃升空,將的確會給傳統的太空作戰模式帶來衝擊,甚至改變原先的太空戰設想。自20世紀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劃以來,太空戰的模式就習慣上地被認為是「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武器、激光武器、高能粒子束、電磁動能武器等,對敵方的太空人工天體實施毀滅性的打擊。此外,還可以利用衛星搭載常規打擊武器(如導彈)或電子干擾設備,令敵方天體的難以正常運轉。這些武器的思路,都是基於「破壞」的思路研發的。

  而「鳳凰計劃」則提供了一種「因糧於敵」的作戰思路。從敵方衛星上「竊缺部件,在打擊敵人的同時壯大了自己。這種方式比單純的毀滅對手要「高明」不少。同時,作為「維修供應飛行器」的大型同步軌道衛星,用機械臂拆除衛星上的零件。與傳統的高能武器相比,這種機械化的作業方式消耗能源相對較少,也相對安全(不用攜帶高能部件),可靠性也相對較高(激光武器的光學部件易被破壞)。因此, 「鳳凰計劃」的作戰方式是較為穩妥的。

  

  圖為2012年6月16日,美軍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

  鳳凰計劃難題多2016年難獲成功

  不過,雖然理論上看「鳳凰計劃」像「鳳凰於飛」般美麗,但真正實現並不容易。美國媒體報道,參與「鳳凰計劃」項目的機構,除了美國維維公司外,還有國際通信衛星組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等。這些機構實力不可謂不強,DARPA也雄心滿滿,稱將在2016年展示在軌運行的「殭屍衛星」。然而,從目前的研發進度看,DARPA除了提供一些說明概念的動畫外,並無實物展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3: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