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改革啟4.0版 高層決心多次被低估星島環球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11-1 1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星島環球網        2013-10-31

  冷戰結束后的二十多年來,對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因素恐怕要數中國在經濟上的快速崛起和綜合國力的迅速提高。令人驚訝的是,中國的這種直線式發展總是伴隨著外界的質疑乃至一種揮之不去的悲觀論調。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道,冷戰結束后的二十多年來,對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因素恐怕要數中國在經濟上的快速崛起和綜合國力的迅速提高。令人驚訝的是,中國的這種直線式發展總是伴隨著外界的質疑乃至一種揮之不去的悲觀論調。

  在大多數時候,海外觀察家一般認為中國內部的各種體制性問題很難使得如此龐大的國家在經濟上取得持續的發展,某些難以解決的結構性問題(比如國企改制、國有銀行呆壞賬、腐敗)一定會在某一時間點爆發並阻斷整個發展進程。然而,中國經濟的不停歇增長不僅讓所有既往的悲觀預測落空,更引起人們的反思:中國體系內部究竟存在怎樣的重要因子,能夠保證這一外界長期不看好的經濟戰車在殘酷的世界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改變世界體系的關鍵性力量。

  外界多次低估中國改革的決心

  三十多年來,中國共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改革,其中還伴隨著不計其數的小規模改革。這些制度性變革長期、漸進地將中國曾經僵化、封閉的計劃經濟體制脫胎換骨地塑造成了今天這個模樣——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強大的政府干預並存、開放與保護並存且緊密與世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新格局,中國官方稱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外界喜歡用「國家資本主義」來描述它。無論如何,這種轉變是巨大且充滿障礙的,中國領導層能夠在保持政治結構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實現這些變革,是外界很難理解和預計的。事實上,無論是海外還是一些中國內部的聲音,都多次低估了中國高層推動改革與開放的力度和決心。

  在既有的三次大規模改革中,人們最為看好的是1978年中共十一大三中全會開啟的第一輪改革開放之路。當時的國際環境對中國較為友好,冷戰尚未結束,美國、日本等對華關係在不斷改善之中,希望中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一個樣板。而在當時,中國經濟基數較低,指令性經濟體制的弊端盡顯,改革所產生的正效應很容易就顯現出來。海內外對19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期待還是很高的。

  然而,中國的改革很快進入了深水區。80年代後期的嚴重通貨膨脹、腐敗等問題導致了社會動蕩,政治不穩,1989年後的西方封鎖和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崩潰一度加強了中國內部對意識形態的控制,進一步市場化的改革看似遙不可及,外界對中國發展前景陷入極度悲觀。

  然而,沒過多久,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講話」不僅驚醒了中國,更震驚了世界。鄧小平提出的市場經濟改革方案不僅大大超出外界預期,也超過一些80年代改革派在經濟領域的激進主張。令外界充滿疑慮的是,這樣自由化的經濟改革方案能否在不觸動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的條件下順利得以推進,即便改革得到了政治元老鄧小平的支持?更讓觀察家擔心的是,在鄧去世以後,這種市場化的變革會否陷於停頓甚至失敗?事實證明,這種市場化改革不僅大大激發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中國人致富的強烈願望,而且並沒有在1997年鄧小平去世后遭到終結,反而在國企改制、住房制度改革等敏感領域繼續得到推進。外界在1990年代低估了中國改革的決心。

  改革在90年代後期啃到了硬骨頭,國有銀行的呆壞賬和工業行業的低效率等成為繞不過去的坎。中國領導層決心通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擴大開放來刺激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提高效率。這又是一步不為外界看好的險棋。當時,不僅中國國內產業界一片「狼來了」的叫聲,認為擴大開放會給民族產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且相當多外國人士也認為中國領導人沒有接受加入世貿組織那些承諾條款的勇氣和魄力,中國經濟改革將遭遇不可克服的瓶頸。

  然而,這第三輪由加入世貿所推動的改革不僅持久,而且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是這種影響是很多人所沒有料想到的。中國國內的產業不僅沒有受到人們所設想的那般毀滅性打擊,反而利用外部開放的機會,擴大了世界市場的份額,中國也崛起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成為東亞產業鏈的終端裝配基地。

  今天,中國的經濟結構面臨新的失衡,中國市場化改革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是不徹底的。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和中國政府隨後推出的4萬億元人民幣大規模刺激計劃根本改變了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既定滑行軌跡,「國進民退」、居民消費不足、房價飛漲、收入差距拉大以及腐敗浪費蔓延成為割裂社會、引發民眾不滿和損害改革共識的重要因素。在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背景下,各種社會矛盾因為分配的嚴重不均而日趨激化。中國經濟領域的改革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來自各利益集團阻力大

  以習近平、李克強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人即將在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上開啟中國改革4.0版。與前幾次改革相比,這一輪改革不僅難度和阻力更大,而且外界也更加不看好前景。前兩個版本改革主要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蛋糕做大,而這次改革主要任務是如何切蛋糕和重新分配利益。在「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的時代里,來自各種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可想而知。

  然而,如果人們回顧過去,就會發現中國的改革突破往往發生在人們最悲觀、也認為最不可能發生的時機里。在中國特殊的政治環境里,只有在問題暴露得最充分、矛盾最尖銳以及現狀最不可維繫的條件下,才是改革的最佳時機。今年剛剛啟動的「上海自由貿易區」就是一個先兆,在一年前尚無太多信息的情況下突然宣布,而且包含諸多大膽改革和開放舉措,令外界震驚。

  儘管目前質疑之聲仍然不斷,但擴大人民幣國際化、放鬆金融管制和開放服務業等經濟自由化措施,極有可能在三中全會以後在上海自貿區全面得以落實。可以講,上海自貿區揭開了中國改革4.0版的序幕,而三中全會之後的改革開放措施很可能再次讓世界感到意外。
(作者陳剛,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9: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