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鶴:一個重要的人

[複製鏈接]

407

主題

1250

帖子

345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不知所謂。

Rank: 4

積分
34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坐看雲起時 發表於 2013-10-29 10: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坐看雲起時 於 2013-10-29 10:03 編輯

劉鶴:一個重要的人
2013-10-09 21:03:20
金立里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劉鶴,此公在國慶黃金周后,突然紅得炙手。

一切都源於《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上的一篇文章:《劉鶴的艱巨任務:讓中國經濟再次騰飛》。一篇發表在外媒網站上的中文報道,以一個微微仰視的角度去描摹一個中國政府決策層的重要人物,更值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夜,最高領導人在外事訪問中多次提及直面發展問題、尋找前進方向以及推進改革等話題的時刻爆紅,幾乎是必然的事。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的數據,一直以來,公共傳媒中對劉鶴此人的討論並不多,外媒口中的「中國新經濟計劃總設計師」,在公開場合併不高調。但是,在10月7日《華爾街日報》的那篇報道之後,公共傳媒中關於劉鶴的信息量開始飆升,尤其是在微博之上。

圖:「劉鶴」輿情熱度走勢(2013/01/01-2013/10/08)

數據來源: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被財經門戶改題,重新編髮,並掛在了首頁與三中全會相關的主題之下。一些網媒翻起關於劉鶴的舊文,比如財新網,把劉鶴去年3月份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發言實錄重新掛上首頁,比如搜狐財經的一篇《中國經濟的高層智囊劉鶴》也被重新貼上微博,比如劉鶴2012年10月份發表在《比較》雜誌上的一篇《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也被大量資本圈和媒體圈內人士在微信朋友圈上互相推薦。部分紙質媒體也在第二天的版面上為劉鶴騰出了位置,其中《每日經濟新聞》的一篇《劉鶴被稱中國經濟發展操盤手正起草改革藍圖》,在網際網路上被轉載最多。

有輿論觀察者說,拜《華爾街日報》所賜,劉鶴的名字,從一部分當局者、媒體人的圈子中走出,一夜之間幾近「公眾名人」。任志強還不忘在微博上拉扯關係:他上學時為我打工(任志強原話,待考證)。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首席分析師彭松認為,這一現象,從傳播角度看,可能是因為人們希望把對經濟政策設計的期望相對具象化,「有一個級別沒有高到不可言說的人,可以作為討論的對象」。

當我們說起劉鶴時我們說什麼?

但是,當我們說起劉鶴的時候,我們說什麼?有幾個關鍵詞:中國經濟發展藍圖,改革(或稱頂層設計),以及「四萬億」。

劉鶴目前的頭銜,包括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中央財經辦主任。同時,他也是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成員。通俗的說法是,劉鶴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最高決策機構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其他6位成員的智囊。

事實上,劉鶴的這些頭銜在此前也沒給他帶來多大的關注度。這一次能紅,還是因為《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適逢其時。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在下個月舉行,回顧歷史可知,這個每5年一屆的會議,曾經多次改變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走向。今年的會議尤為關鍵,新任的最高領導層將確定他們在未來10年任期內的施政方向,而外界則一直有「中國經濟會失去動力」的擔憂。

輿論對於十八屆三種全會的種種期待和想象,在國慶黃金周之後全面掀起,股市中對「三中全會概念股」的炒作風頭正盛。而劉鶴則主導了即將在這次會議上公布的中國經濟發展最新藍圖的繪製。

這正是媒體在轉載相關文章的時候,對劉鶴冠以「藍圖構思者」、「中國新經濟計劃的總設計師」、「中國經濟發展操盤手」、「讓中國經濟再次騰飛的關鍵人物」、「一位改變中國未來的最重要人物」等高帽的原因。當然,媒體給劉鶴戴上這麼高的帽子,不僅因為時機正好,還「在於劉鶴多年來準確的政策前瞻」,以及其高乎一般政府高官的教育背景。

在搜狐財經今年3月的文章中,作者梳理了劉鶴此前的政績--在國家計委長期工作期間,劉鶴主持制定了11部國家產業政策,其中5部由國務院正式對外頒布;參與了「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和「十五」計劃,還參與十二五規劃編製,同時還是十六屆三中、五中、六中全會和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文件重要執筆人,已為三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起草經濟講稿。在這一連串炫目的政績之後,作者總結:劉鶴可謂學富五車的政府頂層智囊。

劉鶴的教育背景,也確實不簡單。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先後獲得獲學士、管理碩士學位;1992到1993年,在美國Seton Hall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1994年到199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獲MPA學位。《每日經濟新聞》的文章說,劉鶴曾被彭博新聞社譽為中國的薩默斯(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首席經濟顧問)。

而《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作者自承寫作系「基於對國內外諸多政黨和政府官員以及參與改革進程的學者的採訪,並且參考了劉鶴所寫的文章」,可見,劉鶴本人及其公開發表的文章同樣得到許多人認可和推崇。在社交網路中被資本圈內人互轉互薦的那篇《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鬍祖六在推薦語中寫道:對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做出了頗有見地、值得重視的觀察與評論,並針對中國具體情況提了很有價值的政策思考和建議。

「劉鶴更大的權力可能在於他與習近平長期以來的關係,他自上世紀60年代兩人在北京101中學上學時就與習近平相識了。劉鶴是習近平圈內成員,去年曾陪同習近平高調視察華南地區,這次視察與1992年鄧小平旨在推動經濟改革的南巡異曲同工。」《華爾街日報》的文章還很一臉嚴肅地講了這麼一個八卦,也算從一個側面說明,輿論確實對劉鶴寄予厚望。

無論如何,輿論對於劉鶴本人的履歷和能力,並無太多異議。但是,一個13億人口的龐然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再次騰飛」的經濟發展藍圖,也不是你想繪就能繪。質疑之聲如影隨形:一個國家10年的發展方向,豈能由一個人來描畫?「書生治國,描圖可以,繪圖不行。」(@老槐樹一世)

懷疑並非無理取鬧。這樣一幅宏大的藍圖,當怎麼設計?這就引出我們說起劉鶴的時候,必須說到的第二個關鍵詞:改革。

改革,即對當前既得利益者動刀。許多人都認同,中國此前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培育了相當一部分的既得利益者,如今,這部分人,包括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已經成為市場化改革的最大阻礙。「選擇劉鶴作為中國新經濟計劃的總設計師(這一點得到了許多中國官員、學術人士和知情人士的確認)讓外界燃起了希望:市場改革者將佔得上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對劉鶴的態度,如果用新聞聯播的口吻說,可謂「熱情洋溢」地讚譽。

這一次,萬眾期待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同樣釋放出了強烈的改革信號。最近有報道說,習近平在APEC講話透露出新三中全會改革路線圖。習近平心中的改革路線路必然非常宏大,有媒體援引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的話認為,如今改革內在邏輯發生重要改變,從以往的經濟改革倒逼其它改革開始,發展為政治、行政改革推進經濟改革。即便如此,劉鶴所主持的經濟改革藍圖,仍在這幅恢弘的路線圖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前的媒體報道中都提到,劉鶴為了這次改革方案的制定,已經做出了許多準備工作,包括發起50人經濟論壇舉行各種會議,包括將7個「研究小組」集合在一起,研究金融自由化、財政政策、放鬆管制、城鎮化和地權等問題。媒體認為,在這7個改革方向中,金融改革是輿論最為期許的一個。

一方面,是因為這是眾多改革方向中阻力最小、也是試點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個,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設立,便是明證。《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的另一篇報道還認為,金融改革的方向是自由化,與既得利益者的衝突最小:上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可以藉此擁有更多融資渠道。另一方面,《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提到了劉鶴在金融領域的「關係資本」。劉鶴本身便是中央財經辦的主任,同時與央行行長合作多年。文章甚至指出,為了懲戒不聽指揮的國有銀行,劉鶴與央行在高層授意之下導演了今年6月份的「錢荒」。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劉鶴能夠突然之間資本圈內爆紅的原因之一--資本市場中人,往往更加敏感,對政策信號更為依賴,所謂「有奶便是娘」。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劉鶴便不顧那些想依靠毛澤東時代計劃經濟的官員的反對,一直敦促執行市場政策。」那篇致使劉鶴爆紅的文章中,作者不知有意無意,還是將話題扯上了敏感的「左右之爭」。事實上,在劉鶴自己的文章中,他也曾經指出,危機爆發后決策者面臨的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意識形態化的挑戰。這就是那些熱衷政治的人與媒體的最樂於噴口水的領域,也是劉鶴此公的話題效應之所在。

文中甚至將劉鶴與朱鎔基進行的了類比,認為劉與朱在推進改革方面有類似的想法。「從中國長期歷史的進程來看,外部壓力和內部動力相統一是事物成功的關鍵,內部本身的動力常常需要外部壓力來激活。」劉鶴在2010年對財新《新世紀》雜誌採訪的回復原話,被華爾街中文網主編@袁莉wsj 在轉發相關的微博的時候,單獨拎了出來。在微博轉發評論中,這句話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華爾街日報的文章還援引北京大學經濟學家黃益平的話說,劉鶴很有耐心,中國官員願意用各種方法來說服改革的反對者,這是漸進改革的特性。

然而,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的觀察,輿論中對劉鶴的評論,並非一直都這麼正面。在搜狐財經3月份那篇《中國經濟的高層智囊劉鶴》下,網民的評論卻說劉鶴是「通脹的始作俑者」,語氣重地甚至說他是「民族罪人」。原因就是這篇文章中說到,劉鶴與後來備受爭議的四萬億計劃的出台,有洗不掉的關係。文中說,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之後,金融海嘯橫掃世界,當時的溫家寶派出劉鶴與哈佛大學的專家組會面,劉鶴回來后給了溫一份報告,「無人知曉劉鶴在給中國最高決策層的報告中談了什麼,但是7周后,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重磅出台」。現在,中國經濟中的許多問題,都被認為是四萬億計劃留下的後遺症。

所以四萬億這事,對劉鶴的形象還是有一些傷害,以至於這次爆紅,還是有人把這舊事翻出來並「大感驚詫」。微博上,對他和他的經濟藍圖持「謹慎樂觀」態度的人,不在少數。

說到形象,劉鶴在一眾政府高官中,也殊為特立。《華爾街日報》說他身材高大,有學者氣質,「儒雅沉靜」,與其他上了年紀的官員都將頭髮染得烏黑油亮不同,他任由頭髮灰白,「這在中國是不墨守成規的標誌」。網上所能看到照片中,劉鶴都一臉嚴肅,不過還是有網民評論:像梁朝偉。細看還真有些像。

「這是劉鶴,他對我非常重要。」這是習近平說的。對大多數人來說,有國家主席這麼一句話,這一生也就夠了。
揣著糊塗裝明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15: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