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新美劇《神盾局特工》第一季第四集上演雷人橋段,一位西裝革履的調查人員,正在向一位黑人特工詢問曾經的經歷,女子說:「醒來時在什麼傷員驗傷分類處,然後自己在一個銅礦下面的牢房裡過了四年……」那位調查人員馬上試探著問:「有消息說你被帶去了山西省。」美劇編劇是什麼搞笑的節奏啊,這等於隱晦地說,「有一女特工任務失手結果神秘失蹤了很多年,經過調查原來是被抓到山西挖礦了。」這一段美劇視頻在網上流傳甚廣。
隨著中美交流的不斷擴大,在美劇里也不斷出現華裔面孔,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美劇里的中國是什麼樣子。
美劇里的亞裔角色經常以偷渡客的身份出現,中國人也不例外。在曾經大熱的美劇《實習醫生格蕾》里,有一集實習醫生lzzie在急診縫合處遇到了一個中國人,她手臂上有嚴重的傷口,但不會說英文,不停地說著變了味的粵語(估計這位演員也是從小生長在美國的華裔),醫生不明白她要表達什麼,到處也找不到一個翻譯,最後只得幫她處理了傷口讓她走了。
晚上,那個中國婦女來找lzzie,外面下著大雨,她把lzzie帶到了醫院附近的一個隱蔽的地方,那裡有另一個中國姑娘,整個額頭受了嚴重的外傷,lzzie要帶她進醫院,但是這個中國女孩沒有綠卡,是非法移民,她害怕被抓。最後,善良的lzzie在那個幽暗的角落裡幫她包紮好傷口。
而《絕望主婦》里也出現過類似的角色。Gaby因為偷渡過來的中國女孩有精湛的廚藝把她留在家裡做保姆,但最終這個年輕的女孩被移民局帶走,她臉上的表情絕望而無助。
說起美劇中的中國人形象,有幾位中國演員不能不提。最知名的莫過於李小龍,他用中國功夫征服了好萊塢。不過今天還是說說另一位正在熱播美劇中擔綱主演的國人吧。
典型的東方面孔,對她的好萊塢事業可謂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她就是劉玉玲。她那張細眉細眼、頗有性格的東方臉蛋,加上嬌小玲瓏的體形,可能是外國人心目中最典型的中國美女形象了。
劉玉玲出生於美國紐約的皇後區,父母都是中國台灣的移民,父母祖籍分別是北京和上海。在台灣時,她父親是一位工程師,母親是一位生化學家,都是知識分子,後來從台灣移居至美國,放棄了他們的原有職業。2000年、2003年劉玉玲和卡梅隆•迪亞茨、德魯•巴里摩爾合演的《霹靂嬌娃》系列使得她大紅大紫,風靡全球。而眼下,她正在主演美版的福爾摩斯,飾演其中的華生醫生。她也是影視作品里,首位女性版本的華生醫生。
前幾年,美劇里的中國角色往往作為襯托的形象出現,往往是卑微而弱勢地生活在繁華的美國街頭,尋找著他們的美國夢。
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不斷增強,國人面孔在美劇里的形象也日漸趨於正面。例如,出現中國小孩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是學霸,是美國少年抄作業的對象;高精尖的科幻電影中,研究人員也往往是中國人;而隨著中國人越來越有錢,許多美劇中扮演公司收購者的也經常是中國人。
頂尖美劇越來越愛中國元素
實際上,海外劇里的中國元素早就已經各式各樣、愈加時髦新潮,不過在超越這些表面之後,關於中國的負面形象還是佔大多數。有編劇稱:「東方尤其是中國在西方人眼中仍然是一個神秘的國度,所以影視劇難免出現誤讀。」
說中文、吃中餐最常見
總體上,外國人對於中國的了解遠遠不夠,這導致海外劇的中國元素變得比較表面,其中以吃中餐、說中文最為常見。《豪斯醫生》、《生活大爆炸》等就是這方面的代表。甚至有人懷疑:「這個編劇小組裡根本就有人會講中文吧。」
其中,天體物理學家霍華德應該是中文最好的,畢竟「謝耳朵」是向他學習普通話的,許多觀眾還記得在第一季第一集中,霍華德竟然用中文說了一句:「洗個痛快澡。」隨後,學習中文小有成就的謝耳朵更是向好友佩妮炫耀了一句十分標準的中文:「哎呀,嚇死我了!」
此外,吃中餐的場景也不少。在《生活大爆炸》還只有5個主角的時候,觀眾不時就能看到他們在一起叫中餐外賣的場景。每個周六更是他們的中餐日,謝耳朵必須要點的老三樣就是陳皮雞柳、雞肉炒西蘭花(切丁)和糙米飯(不要白米)。當然,4個男生還經常約在外面的一家中餐館聚會,最著名的一家館子是「四川宮」。
帶功夫的東方面孔吃香
據調查,外國人最喜歡的中國影視作品類型依然是功夫片,同時中國功夫就越來越頻繁地亮相海外劇。因為主演熱門美劇《尼基塔》,曾在香港發展的李美琪已被當做是華人藝人的代表之一,她在劇中穿性感泳衣、玩槍、耍飛刀秀功夫。美劇《基本演繹法》中,「華生」的扮演者劉玉玲也是華裔演員,同樣身手了得。
不少觀眾指出,一代神劇《迷失》對中國文化中比較經典的陰陽平衡有極大的借鑒,裡面有個標記更是直接採用了太極八卦圖,只是中間的標誌被他們換了。而男主角傑克的手臂和肩膀處的漢字紋身則是一句「鷹擊長空」。
中醫也是一張響噹噹的中國名片。
《豪斯醫生》中,豪斯用「冬蟲夏草」診治了CIA特工。對此,網友評價道:「雖然他把『好滋味在裡頭』說成了『猴子睡在裡頭』,但聽到大叔說中文,親切啊!」
現象分析 洋編劇有點力不從心
據《蘭州日報》報道,擁有《媳婦的美好時代》、《雙城生活》等代表作的中國編劇協會副會長王麗萍接受採訪時說出了自己的觀察:「以前,美劇中的中國人不是飯店老闆,就是苦哈哈的勞工,現在,主角們都開口說中文了,說明我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元素越來越潮了。」同時,她認為:「有的是字幕組在翻譯的時候故意賣萌,比如很多網路語言。但是總體上,編劇們也在主動使用中國元素,對觀眾來說,這無疑會增加他們的親近感,使得海外劇更加受歡迎。」
但是,她指出,海外劇同樣出現很多誤讀中國的現象:「中餐、中文等都屬於比較表面的東西,一旦涉及到對中國的認知等深層次的元素,外國編劇們常常顯得力不從心,東方尤其是我們在西方那裡仍然偏神秘古老,他們對我們的了解顯然不夠,因此誤讀變成了常態。」 |
|